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日讯这几天,关于雅士利奶粉“换装不换奶”的报道,使得国内奶粉行业刚从圣元“激素门”事件中走出来,又陷入了另一场信任危机。然而,这则虎头蛇尾的“揭露”报道,在该媒体做出撤稿的决定,以及经过地方公安部门调查取证查实之后,这出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是一场闹剧的事件,总算是告一段落。
从2008年国内奶粉行业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但凡任何一家奶粉企业稍微有一点“情况”,都会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关注。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行业震动,引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之后,中央及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对乳制品行业采取高压态势,不惜一切代价防止任何问题发生。相信,任何一家成熟的乳制品企业和有远见的企业家,在经历过2008年的惨痛教训之后,都不会冒着担负“民族罪人”的风险,只为了那一点蝇头小利。
很多专家相信,“如果按照媒体报道的配方奶回溶,企业需要下很大工夫,成本也很高,企业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问题奶粉回收再利用,只能成为工业原料,商用价值极低。而30吨问题奶粉,相比较雅士利已经合理销毁的2640吨问题奶粉,可谓是少之又少。相信所有正常的人,都会非常清楚这所谓的“30吨问题奶粉”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很有可能让任何一家乳制品企业成为第二个“三鹿”。相信作为一家成熟的国内奶粉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雅士利不会、不敢、没必要担这个风险。毕竟,“民族罪人”的帽子不是有胆子就敢戴的。
目前,山西省应县公安局已发出通知称,在接到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的报案后高度重视,并马上进行调查取证。经查实,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从未在孙某经营的冷库内存放过任何“问题”奶粉,也没有在该冷库进行拆封包装,同时孙某也从未接受过相关媒体采访。 雅士利集团也做出正面回应,称报道所提及的雅士利在山西应县金城镇龙泉村一处孙某的冷库,存放了约30吨奶粉重新包装上市一事,纯属虚构,雅士利根本没有与所谓的孙某有任何接触,更没有将问题产品重新包装上市之事。
针对报道中提到的,2010年春节期间,山西应县焚烧销毁了2640吨雅士利问题奶粉。雅士利集团表示,本次焚烧销毁的2640吨奶粉,是早经集团进行拆封、拌煤(用于助燃及防止盗用)后,经质监部门登记、封存后,根据政府部门的安排,按指定时间、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焚烧销毁,并不存在报道中所称的信息。
针对“2009年6月份个别媒体报道雅士利利用‘回溶粉’生产问题”一说。雅士利集团表示,当时报道后集团就第一时间向政府部门报告,经相关政府部门查实,已经证实雅士利所有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违法添加回收产品的行为,并开具了权威证明。
据了解,雅士利山西厂区一直有当地政府监管部门驻厂监管,政府驻厂监管人员对原料入库、领用、加工实行全程监管,对产品出厂进行了批批送检,全部合格。所有生产记录均由政府驻厂监管人员签字保存。所有生产过程均在政府驻厂监管人员的现场监管下进行。
此次事件被多方证实属子虚乌有,但辩证的看,也可以当做是一个个例进行反思和研究。如今,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行业的信任高度敏感,产品质量上的任何问题都有可能随时引发一场全行业,甚至全国性的食品安全事故。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自律,严格把控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各个环节,提升自身的品质,保证终端消费产品的质量,否则带来的后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相信这些浅显的道理,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非常清楚。
(责任编辑:王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