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为什么我总是被猜疑?

2010年08月26日 09:58   来源:中央电视台   

  负责这次乳品检测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兵表示,同时送检的奶粉样品,检测结果都没有发现异常。我们也希望这个检测结果,能有助于还原事实真相,帮助患儿尽早查明患病的原因。不过,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有这起事件中社会各方的反应,为什么发现婴幼儿出现早发育症状后,大家都不约而同,把奶粉当成了首先怀疑的对象?乳制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信任度为什么会这么低?

  记者:出现婴儿的性早熟事件后呢,医学专家认为有多种的原因,而另一方家长们认为是奶粉的问题,那么您怎么看?

  乳品研究专家 魏荣禄

  魏荣禄:是这样,我们本身在检测上面,就没有这个指标,你想我们新国标6月1号执行的,它都没有一个激素的检测。

  从事了60多年乳品研究的魏荣禄老人告诉记者,从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后来影响更大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到这次关于奶粉激素的猜测,乳品行业一次次面临信任危机。在他看来,这些空前的危机,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奶业发展的尴尬现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胜利

  李胜利:饲料水平跟不上去,因此呢它的干物质、它的营养,想蛋白含量、脂肪含量以及维生素的含量相对的···因为它喂的很差,所以呢,它的这个质量就要差一些,这是第一。第二个呢就是卫生状况。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加启告诉记者,近日出台的乳品新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原因正是因为目前的奶业现状,难以达到高标准。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 王加启

  王加启:个体饲养、分散饲养、多种模式饲养的这么一个奶业发展的局面,那么这就导致了奶牛的品种,饲养的水平,管理的水平和饲养的环境参差不齐。

  王加启告诉记者,影响奶蛋白含量的因素很多,饲料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而目前中国奶业有76%都是散户养殖,在精饲料投入不足,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奶蛋白含量。1986年制定标准时,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奶牛数量少,都是集中养殖,2.95的指标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并不高。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责任编辑:高蕾)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