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1日,商务部发出预警,进口到港奶粉数量剧增,1月份预计到货超过4万吨。天量进口创下历年来国内单月进口奶粉数量的新高。2009年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进口奶粉数量24万吨,如果加上其他渠道进口数,总进口量在30万吨。
洋奶粉天量进口冲击中国乳业市场,迫于盈利压力的简单“拿来”潜伏着影响中国乳业稳定发展局势的危机。在市场全球化的经济时代,中国乳企应以何种态度对待国际乳业巨头?飞鹤乳业全产业链的“拿来主义”可以给予我们启示。
对于奶粉进口剧增的现象,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主要是国内的奶粉价格高于进口奶粉,“盈利的要求使得企业选择大量进口奶粉,而不是采购国内的奶粉”。她提供数据,国内乳企使用8.5吨原料奶才能生产1吨奶粉,由于目前原料奶收购价格在上涨,加上水电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导致国产奶粉每吨进口奶粉贵了约3000元。
有数据表明,未来几年,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每年至少需要80万吨,产值在300亿元以上。但目前进口奶粉品牌占据5成以上市场份额,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进口品牌占据份额达85%以上。从上述数据来看,中国乳业存在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导致了产能低下、成本过高的问题,并且在科技含量高的高端奶粉领域缺乏竞争力。从产业安全的长远角度出发,国产奶粉需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优化产业结构。
飞鹤乳业提出,飞鹤乳业战略方向就是一定要创新。找到技术发展和人类需求的结合点,创造性地推出新的产品,或者新的需求。掌握核心技术,而且要在这个领域做得最好。有乳业专家认为,与国际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引领持续发展与前行方向的行业领导力上尚需加分,行业领导力的形成有赖于自主创新。不过,中外乳业自主创新的根本差距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本土企业不应排斥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飞鹤乳业新近成立的飞鹤母婴健康营养研究中心恰好是典范。
飞鹤相关负责人表示,“飞鹤打造了一条涵盖从奶源到终端服务的产业链,真正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理想。将来,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的国际品质是我们重点工作。” 为此,飞鹤携手丹麦Arla Food、马来西亚IOI集团、荷兰DOMO、美国Martek、荷兰DSM等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启动飞鹤母婴健康营养研究中心,与这些合作伙伴展开深层次的合作。
飞鹤乳业通过深入合作,借用国际乳业巨头雄厚的研发技术优势,采用其优质配方奶粉原料,将“拿来主义”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强强联手的联盟,正是中国乳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的必需助力。通过飞鹤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方式,国际乳业巨头的核心技术为我所用,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品质,进一步优化中国乳业产业结构,让中国宝宝享受到全球顶级水准的高品质奶粉。
(责任编辑:殷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