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在炼地沟油 油厂:我们这是废物利用(图)

2010年03月25日 09:54   来源:生活新报   姚时美 王卓姣

  “这种东西吃进去的话太恶心了!”昨天上午,读者张先生向本报报料称,昆明市西山区碧鸡镇长坡村委会对锅头村内,隐藏着两个泔水油、地沟油黑作坊,“听说是外地人办的厂。”接报后,本报记者到对锅头村采访,发现村里确实有炼油厂存在。

  两个炼油厂,一个在通往对锅头村的公路边,一个在一家泡沫加工厂旁的巷子里。当记者向对锅头村一位姓张的护林员询问炼油厂的情况时,“你说的是那家泔水油厂吧?”护林员说,村里人几乎都知道他们在用泔水油和地沟油提炼。

炼油厂内,大油桶四处堆放,馊味熏天 本报记者 何志强 摄

  炼油厂的房东是村民陈女士。“老板姓张,是安徽人。”她说,两三年前,张老板向陈女士租下住所,随后便在村内开起了炼油厂。她在和张老板闲聊时也了解到,张老板从昆明市内各家餐馆收购来泔水油,而地沟油则是张老板和雇工们四处舀来的。

  记者随后向西山区质监局反映该情况。经质监局协调,14时30分,西山区质监局、西山区工商局以及西山区卫生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叫开了位于对锅头村公路边炼油厂的大门。刚进大门,一股馊味扑鼻而来,苍蝇到处飞,上百个大油桶四处堆放,地上厚厚地积着黑油,就连两只四处乱跑的小狗,浑身皮毛也沾满了黑油……不远处,一台黑乎乎的炼油机器插在黑乎乎的水槽里,但是没有在工作。

  守大门的四五名工人正在门卫室抽烟聊天。“刚来的时候也觉得恶心,不过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20分钟后,张老板来到工厂,向执法人员解释说,工厂“样样手续、样样证照都有”。随后,他到家里拿出工厂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排污证。张老板说,他的工厂确实向昆明的餐馆收购地沟油和泔水油,“但我们这个是废物利用。”张老板说,他早听说过有人收购地沟油和泔水油,再次加工成食用油倒卖,“这些人心太黑了”,他也收集地沟油和泔水油,但生产的是生物柴油,然后配送给某油脂化工厂。而泡沫厂旁的炼油厂,也是同样的性质。

  执法人员在离开前,照例带走了张老板的各种证照和配送货单,并表示查清楚之后会尽快归还。

  压力太大 地沟油披露者无奈改口

  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下图)3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否认自己曾提及“全国每年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采访何教授并报道此数据的记者表示,他并不感到惊讶。

  稿件见报后的第二天,何教授就给记者打来电话,语气急促。他说这一天当中有50多家媒体在找他,各级各部门领导也打来电话,他说自己“压力很大”,甚至担心会影响到自己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的正常工作。核心问题在于“200万-300万吨”这个数字,他说,报道本身还可以,但“这个数字太敏感,不该以我的名义讲出来”。

  实际上,“每年200万-300万吨”并非新数字。今年2月,《北京科技报》第4期曾作了题为《餐馆地沟油黑幕》的报道,当时,何教授对该报记者说:“2009年上半年,全国各地返回餐桌的地沟油大约有200万吨。”

  近日,安徽的媒体调查就显示,当地2/3的废弃油脂流向不明。

  而何教授甚至还计算过,我国地沟油全年的总利润为15亿-20亿元。如果不清楚地沟油的总量,是无法得出这个数字的。

  记者表示,他对于有关部门不清理整顿地沟油,反倒暗地里给一位“说了真话,想办些实事”的教授施压感到抱歉。

  文图据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蕾)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