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被否得失几何

2009年03月19日 18: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可口可乐能否“牵手”汇源的疑问,在18日终于有了答案:商务部当日发布公告,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当天稍晚些时候,并购双方先后发表声明,均表示尊重商务部决定,可口可乐还表示将不继续收购行动。

    去年9月初,汇源并购案消息甫一披露,就引起了巨大争议。半年后,商务部“禁止集中”的否决结果,并未平息当初的争议,反而使争议声更为放大。 

    提前到来的审查结果

    这一结果的到来,比反垄断审查截止的最后日期(3月20日)提前了两天。此前,从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提交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到商务部决定立案调查,其间共花去了约两个月时间。

    根据商务部网站上发布的公告,商务部认定:此项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此外,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而商务部新闻办在商务部网站上同时发布的新闻稿,特意加上如下背景,“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商务部收到40起经营者集中申报,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审查了29起,已审结24起,其中无条件批准23起,对于1起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集中,商务部与申报方进行商谈,申报方提出了减少排除限制竞争的解决方案并作出承诺,商务部附加了减少集中对竞争不利影响的限制性条件批准了该集中”。

    当天稍晚些时候,可口可乐公司宣布,由于中国商务部公布了不批准对汇源果汁业务建议收购的决定,因此可口可乐公司将不能继续有关收购行动。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也通过其公关公司向外界宣布,尊重商务部“禁购”批复,并表示目前汇源集团生产经营正常。

    裁决结果宣布当天上午,敏感的香港股市似乎提前预知了汇源并购案被否的消息。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开盘后不久股价就大跌19.4%至8.3港元,公司随即宣布临时停牌。

    有人欢呼此举保护民族产业和消费者权益

    对于汇源收购案被否的结果,网上是欢呼声一片。根据新浪网18日发起的即时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72.8%的网友对此案未通过审查表示赞同。网友发帖中“斩断了民族品牌被侵蚀的梦魇”,“汇源是全国人哺育培养的品牌,凭什么就卖掉”之类的话语,比比皆是。

    还有人认为,真正受益的不只是某个民族产业,还有中国广大的消费者。如果此案获通过,消费者选择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讨价还价的能力也被大大降低,消费者的口味和付费,都将被可口可乐所单方面规定。

    但是,宏源证券投资银行并购部总经理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此案被否决感到出乎意料。他认为,中国饮料市场并不是一个战略性市场,而还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其上游的浓缩果汁主要由国内企业掌控,而下游消费领域也是充分竞争。即便可口可乐有垄断,也只能是在中端。

    汇源果汁不觉甜,可口可乐“偷着乐”?

    汇源并购案被否,此前一直对并购案持强烈反对态度的国内果汁业自是喜不待言,但是作为当事一方的可口可乐公司似乎也并没有感到过于难受。

    在可口可乐公司18日发布的声明中,只是对结果表示了遗憾,并表示不继续有关收购行动。对此,有网友指出,可口可乐对结果是“偷着乐”。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月底发生的一件事情颇为耐人寻味。汇源董事会主席朱新礼在出席一个论坛时曾透露,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收购的声音越来越多,自己要给可口可乐全球总裁“打打气”。但仅仅两天后,汇源随即发布澄清公告,称汇源并不了解可口可乐任何董事对收购的任何意见,公司也没收到关于更改收购计划的任何意见。

    大福资料研究有限公司分析员左国光对媒体表示,对可口可乐而言,收购被否决对其扩展大中华业务有所影响,但随着股票市场自去年不断受环球经济冲击,汇源果汁的市值不断不滑,其当初建议价现今来看实在溢价太高,所以并购案被否对可口可乐是个好消息。可口可乐可以保留更多资金作未来收购计划,作价成本或较收购汇源为低。

    更有网友发出疑问,“是不是可口可乐觉得当时买贵了,现在忽悠商务部否决并购案?”

    一直关注此事的国内一大型券商高层表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不排除可口可乐资金吃紧而放弃收购的打算。如果给放弃收购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在有些条款上加加减减,很容易做到不被政府批准的”。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对此断然否认,他认为,商务部绝不可能和可口可乐“串通一气”,也不会存在“忽悠”商务部否决并购案的情况。

      对我国海外并购影响有待观察

    有网友18日在博客上发表文章,对政府否决这起交易的时机表示不解:正当中国企业在国外准备收购各种矿产资源之时,中国却如此强硬地否决一起知名跨国公司的收购,难免会引起对中国市场开放和保护主义的批评。

    其实,当天一些外国媒体已发表了相关评论。路透社的报道认为,这个中国《反垄断法》自去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或会影响到中资机构海外的收购以及今后跨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向。

    《华尔街日报》也表示,中国商务部周三宣布的上述决定是历经多年才得以出台的中国《反垄断法》遇到的第一项重大挑战,并将给中国并购市场乃至外国在华投资业务带来“寒蝉效应”。该决定还将加大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难度。

    梅新育表示,否决汇源并购案并不是保护主义。在此全球性经济危机时期,强迫命令本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收缩对外投资,政府救援企业以不对外投资、不关闭在本国工厂等为条件的,这才叫保护主义。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中国的外资政策有什么问题的话,最大的问题不是保护主义,而是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只要实事求是平心静气地审视这件案子,理性的投资者理当就此对中国的商业和法制环境加分,而不是抨击。因为这个结果证实了中国《反垄断法》的严肃性,有关部门没有以“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之类理由扭曲法律,而法制的可预期性正在构成一个国家商业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商务部研究院另一位研究人员王志乐也认为,从商务部上报、立案的案例数量来看,仅一例完全否决的案例,并不能说明此举就释放出了不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的信号。相反,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第一次依法做出反垄断的否定裁决,对于合理健康的利用外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梅新育同时也表示,我国需要在此收购案结果公布后做好对国内外的解释工作,告诉外国投资者,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对符合条件的外资收购关闭大门,并非中国要搞贸易保护主义。在反垄断方面,中国政府对各国企业一视同仁。(王小波刘璐璐)

(责任编辑:施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