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并购戴上“民族”帽子 外资收购伤害了谁?

2008年09月23日 15:47   来源:华夏酒报   
    日前,可口可乐欲收购汇源果汁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来只是企业间的商业行为,是否合法也是国家职能部门的事情,但由于戴上了“伤害民族品牌”的帽子,收购事件似乎涉及的已不仅仅是这两个企业本身。

    9月3日,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荷兰银行将代表可口可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同日上午,在香港联交所,汇源果汁发布公告,可口可乐全资附属公司大西洋将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根据双方协议,交易完成后,汇源果汁将成为大西洋的全资附属公司,在这笔交易中,可口可乐提出的收购价是每股12.2港元,是汇源停牌时的收市价4.14港元的近3倍。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礼表示,企业家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你的价值就在这里。25亿美金对可口可乐来讲,是它的第二大收购,第一大收购是在美国本土。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了外国企业大肆收购中国企业和中国民族品牌的现象。2002年,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国际基金对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电池生产商南孚实现控股;卡特彼勒用不到20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山工机械这家年生产能力达5000台、销售收入10亿元、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七的国企40%的股份;从凯雷收购徐工、舍弗勒收购洛轴到法国SEB集团幷购苏泊尔……

    外资收购在酒行业也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之后,就有业内人士感叹,中国最后一个未被外资涉及的食品饮料行业被突破。酩悦轩尼诗收购中国老牌白酒的力度更大,在双方为运作“文君”品牌携手成立的合资企业——四川省文君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及四川省文君酒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里,轩尼诗斥资近1亿元持股55%,剑南春则拥有45%的股份,这是外资企业首次控股我国白酒企业。而此前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只占了43%的股份。那么,外资收购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外资收购到底伤害了谁?

    按照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如果外资企业并购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即达到申请商务部反垄断审查的标准:一、双方2007年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双方2007年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二、双方2007年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双方2007年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2007年汇源果汁的销售达79万吨,营业额26.56亿元,占据国内果汁市场的领导地位。根据可口可乐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额早在2005年时就已超过了100亿元。据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盛杰民教授介绍,即便汇源果汁是在英国开曼群岛注册的离岸公司,因其业务主要在中国内地,此次并购也属于反垄断法的审查范围。

    据业内人士分析,可口可乐想吃掉的不是一个汇源而是该领域的产业链,它要吃掉的是从果林、果农、果商、有关林业、物流、销售网络以及汇源在国内、国外几十万家客户。因此,可口可乐这一目的一旦得逞,将完全垄断中国非碳酸饮料行业,中国的果汁行业将无法抵御可口可乐的全面攻势。因此,真正的受害者不是汇源民族品牌本身,而是整个中国的果汁行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外资收购,我们应该何去何从?还需权衡利弊,谨慎行之。

(责任编辑:高蕾)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