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皮海洲:喜看发改委驳回食用油企业涨价申请

2008年04月21日 11: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IBTimes中文网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4月16日证实,日前已经驳回了国内四大食用油生产和经销企业的提价申请。这四家企业分别为中粮集团、九三油脂、鲁花集团和嘉里粮油。(4月16日《经济观察网》)

    包括食用油在内的食品价格是影响中国物价走向的第一大权重板块,约占CPI的比重34%左右。目前国际粮价仍然保持高速上涨的势头,《人民日报》4月14日发表的一篇报道称,国际粮价飙升肯定会对国内粮价产生一定影响。报道援引国家粮食局一位专家的话说,“几乎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和进口国,都普遍感受到粮食与食品价格飙涨风浪的冲击。”现在,国家发改委及时驳回四大食用油企业的涨价申请,不仅有助于抑制CPI的增高,还有助于减轻民众因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焦虑,实是让人欣慰。

    食用油申请涨价可谓一波三折,拿嘉里粮油来说,3月20日,金龙鱼食用油厂家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涨价申请,随后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4月1日,嘉里粮油获得发改委涨价批准后,该公司旗下的“金龙鱼”、“胡姬花”等16个品牌都面临涨价的可能。但随后嘉里粮油站出来回应“涨价”风波,说是由于近期国际市场豆油期货市场价格有所回落,获得国家发改委涨价批准的嘉里粮油明确表示暂不提价。而发改委与嘉里之间关于金龙鱼涨价不涨价的幽默剧,让消费者搞不明白,食用油涨价到底由谁说了算?发改委凭什么批准嘉里食用油涨价的申请?嘉里食用油既然能“奉诣”涨价而不涨价,说明嘉里生产的食用油根本无须涨价,其所谓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成本增加”的申请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而且,食用油企业一边在拿着国家的补贴,一边又在以高价出售食用油来掏民众的腰包,发改委到底是要为谁说话呢?发改委的天平应该向哪一方倾斜呢?

    不必探讨发改委“朝令夕改”,不必探讨发改委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的问题,因为民众和食用油生产企业在发改委的眼里可谓“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发改委调价自然有依据。而与大米价格上涨相比,食用油价格的涨跌更是牵动人心。因为,只要其它的粮食作物涨价不高,大米涨价了,一些民众可以委屈一下自己,还能够“饥而择食”,可以适时的改变口味去吃其它的粮食作物度过难关。一壶油动辄几十上百元,且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替代品的食用油要涨价的话,民众不是面临着饥不择食的问题,而是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问题,民众因食用要涨价而引发恐慌因此可以理解。

    就此轮的国际大米涨价而言,虽然温家宝4月5日至6日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话让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国人还是惊慌不已。而食用油价格再要上涨的话,必然会带动其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跟风涨价,再也经不住刺激的广大民众脆弱的神经有可能因此崩溃,通货膨胀有可能一触即发,国民经济计划则有可能会因此而被打乱。随着国际大米价格的上涨,高价粮时代已经来临,而受国际原油、粮价上涨及美元贬值的影响,我国要求涨价的食品、商品会跟着增加,适时制止包括食用油在内的粮食作物价格上涨,有利于稳定局势稳定民心。而怎样做到内外服人,发改委要拿定主意,严格控制物价关,扶助企业,携手民众共同迎接此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共同挺过难关。

(责任编辑:高蕾)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