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德草莓未发现致病病毒 德媒大肆渲染有失严谨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输德草莓未发现致病病毒 德媒大肆渲染有失严谨

2012年10月12日 12: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综合报道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我国输德冷冻草莓可能导致德国东部上万学生出现肠胃病毒感染事件,国家质检总局于11日表示,经过对输德草莓的企业进行样品检测,未发现致病的诺瓦克病毒。 

  目前,德国官方还没有正式调查结果出炉的情况下,不少外媒8日已经匆匆将怀疑的对象瞄准了中国的冷冻草莓,并进行了大肆报道。德国当局将此情况通报欧盟其他伙伴国,并回收了所有中国冷冻草莓。 

  输德冷冻草莓被疑含致病病毒 引发上万学生感染 

  今年9月下旬,德国柏林、勃兰登堡、萨克森、图林根、萨克森-安哈尔特5个州陆续出现学生腹泻、呕吐等急性肠胃病症状。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提供数据显示,此次集体腹泻是德国迄今暴发的规模最大的一起食源性胃肠炎,已发现的学生感染病例超过1.12万,数百所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受到影响。所幸本次集体腹泻事件持续时间不长,患者病情普遍较轻。 

  调查结果表明,冷冻草莓很可能是引发学生腹泻的始作俑者。研究人员不仅在部分患者体内检测出导致急性肠胃炎的病毒,还在一批被怀疑的冷冻草莓样本中检测出该病毒。 

  国家质检总局迅速彻查 并未发现致病病毒 

  经查,出口至德国的冷冻草莓来自山东一家食品出口企业,其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货物出口前,检验检疫机构对该批货物实施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合格后放行。 

  10月9日,检验检疫机构已封存该企业的所有库存产品,并取样送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未发现诺瓦克病毒。此外,今年该企业也向其他8个国家出口冷冻草莓,均未发生类似问题。根据目前风险排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无科学证据表明,引发急性胃肠炎的冷冻草莓是在出口前被诺瓦克病毒污染。 

  国家质检总局已将有关初步调查情况向欧盟和德方通报,并表示冷冻草莓食物供应链长,涉及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分销配送、食物配餐等诸多环节,希望德方要逐一进行风险排查,以明确污染环节。中方愿与欧盟和德方加强信息沟通与合作,继续开展进一步调查。 

  此外,国家质检总局已发出警示通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出口冷冻草莓生产企业的监管。 

  感染原因尚未确凿 德媒报道质疑中国草莓 

  此次德国爆发的史上最大规模校园食物中毒事件,尽管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不少外媒8日已经匆匆将怀疑的对象瞄准了中国的冷冻草莓。当天,德国当局将此情况通报欧盟其他伙伴国,并回收了所有中国冷冻草莓。 目前,德国官方还没有正式调查结果出炉。 

  对此,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尚无定论的情况下,中方对德国媒体的大肆渲染表示不满。 

  德国《图片报》写道:“再也不要来自中国的带病毒草莓了!”而德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食品观察”的发言人称:“如果单纯是因为卫生条件差引发的疾病,那么无所谓这些食物产自何地,无论是产自中国,产自西非,还是产自德国当地,都有可能出问题。”  

  相关报道: 

  德专家说法:集体腹泻事件不应归咎中国食品 

  新华社电 德国微生物学家、哈勒生物安全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克库勒在10日出版的柏林《每日镜报》上撰文指出,一些当地媒体将德国东部近期出现的上万学生集体腹泻事件归咎于从中国进口的冷冻草莓实属“不妥”。 

  集体腹泻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后,一些媒体声称这次事件是由进口自中国的冷冻草莓所引起。为此,亚历山大在文章中指出这一猜测存在三个方面的疑点: 

  首先,被病毒污染的草莓仅仅是其中一个批次,而其他批次的进口草莓并未发现这种情况,这说明污染可能不是来自种植地,而是发生于供餐企业的加工过程中。 

  其次,以前在当地最高级餐厅、豪华游轮等备餐用料考究的厨房也曾发生过诺如病毒暴发事件。诺如病毒能在被污染食品中长时间生存,而且很少数量就能引发感染。绝对保证新鲜食品没有诺如病毒并不现实,波兰或德国种植的草莓也可能被污染。 

  最后,这次诺如病毒是9月20日在萨克森州的4个儿童教育机构首次出现,但直到10月3日,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才宣布查封为这些场所提供膳食的饮食供应公司Sodexo的所有产品。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尽管出现众多病例,这家餐饮公司仍供货了一段时间。 

  亚历山大说,为避免这些事件再次发生,德国应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管,而不是将责任都归咎于来自中国的食品。 

  

(责任编辑:佟晓群)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