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讯(记者 刘潇潇 李冬阳)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超万亿。一时间,预制菜赛道受到资本的狂热追逐,纷纷进场跑马圈地,但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科技问题,如何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是当下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1月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教授指出,预制菜产业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但亟须客观冷静地正视安全风险与供应链建设两大问题。朱蓓薇表示,预制菜的产业化绝对不是厨房的放大,其从餐饮到工业化生产需要跨越产业链安全、风味标准化还原、专业装备的创新、标准建设、冷链物流等多道门槛。朱蓓薇认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全行业要提升科技创新意识,以坚实的科学根基支撑产业的稳健发展。
舆情简况
中国经济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12月23日共监测到与“预制菜”相关的纸媒报道1.2万余条,新闻网站文章48.6万余篇,手机APP消息38.9万余条,微信公众号文章21.9万余篇,微博原发、转发73.5万余条,博客5310篇,论坛发帖6.3万条。
从舆情话题趋势图可以看出,2022年以来,预制菜概念持续火爆,舆情热度全年处在较高水平震荡。2022年春节前夕,多个餐饮品牌推出预制菜年夜饭,预制菜被加速“端上”消费者的餐桌。同时,在资本市场方面,预制菜板块大涨,市场新风口的崛起也推动舆情达到高潮。
从事件地域声量排行图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区相关舆情热度较高。
预制菜助力食品产业链价值的拓展和延伸
预制菜并非是新概念,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市场上预制菜产品增长迅速,正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食品品类。消费者只需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能满足居家吃大餐的消费需求,减少了原辅料采购、清理、分切、调制等繁杂的处理过程。朱蓓薇认为,预制菜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就餐选择,还推动了消费方式从“菜篮子”向“菜盘子”的迅速转变。
朱蓓薇表示,依托我国深厚的饮食文化、丰富的农产品种类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空间,预制菜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加工和流通链条,预制菜产业连接起产地、企业和市场,打通原材料供给通路,带动消费品类增长,促进了食品产业链价值的拓展和延伸。预制菜以工业化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产业聚集与跨界融合,正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支点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依托。
政策+科技创新 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朱蓓薇建议,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强化统筹协调,优化顶层设计,打造产业集聚、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建设完善的、标准化的产业链,从原料供给、加工生产、冷链物流运输等环节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构建预制菜标准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高质量、严要求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预制菜的发展是食品与烹饪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预制菜产业,并不是简单的调理、速冻等,只有满足消费者美味和健康双重需求的预制菜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朱蓓薇建议,行业需依靠科技赋能产品研发创新,打造预制菜“美味+健康”双导向发展模式,夯实法规标准建设、供应链梳理、风味真实还原和专用装备自主创新等四大科学基础,实现预制菜的美味与健康兼得,为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相关链接:
【专题】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
(责任编辑: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