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能源 > 冶金 > 正文
 
铜价居高不下 替代之战将延续三五年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7月28日 06:06
宋薇萍
    “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其一,中国铜精矿、铜材、电解铜等进口以及国内铜精矿产量的减少说明原料供应在下降,但国内电解铜产量却增加了23%。其二,GDP和各种铜材的消费通常是正相关关系,但现在却是负相关关系。GDP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低通胀和高经济增长同时出现,但这并没有带来精铜消费的增加,各种数据反而表明精铜的消费在减少。”

    在近日上海中期期货经纪公司主办的“铜俱乐部”活动中,托克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负责国内外贸易业务的毛一伟表达了以上疑惑。

    毛一伟分别从库存(以铜原料形式和以精铜形式存在的库存,以及最终产品的库存)减少、进口废料铜含量上涨和回收铜数量增长三个方面加以解释。“这三个原因可能兼而有之,单一因素无法解释这两个疑惑”,毛一伟说,“下半年废铜和铜精矿原料的供应仍然比较紧张,国内的冶炼厂依旧面临较为严重的原料压力。”

    尽管如此,铜加工企业们还是对替代问题表现出了忧虑。中铝洛阳铜业期货科科长张雪峰也对替代品的替代程度表示了担忧。张雪峰说,“如果‘铝价2万元,铜价8万元’的现象长期持续下去,下游迟早会消化这个因素。科学技术发展超乎想象,以后铜铝之间的替代以及铜与其他金属之间的替代将很难想象。”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行业公司部分析师衡昆也认为,如果“铝价2万元,铜价8万元”持续三五年,可能会对铜行业形成毁灭性打击。不过,衡昆称,“替代需要用户的工艺、流程、设计的改变,是个长期的过程。从短期来看,替代对一个行业的打击不是很大。”

    业界人士认为,接近8000美元的铜价也能给市场带来机遇。

    “在铜加工材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铜价的持续上涨使得铜加工行业展开了一轮全面的洗牌。一部分装备水平差、管理水平低的企业逐步退出了市场,把市场份额留给了那些在困境中生存下来的铜加工企业。铜价的上涨使得终端用户普遍提高了对铜加工材产品质量的要求,这给那些具备持续技术优势的铜加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张雪峰如是说。

    张雪峰以“铜包铝”为例,生动地解释了铜价上涨导致铜加工材厂商们利益的再分配。“铜杆被替代,降低了铜线、铜丝的产量,但增加了铜板带的产量。这给铜板带生产企业带来机遇。”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电线电缆行业。电线电缆行业在我国机械工业中是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也是用铜量最大的行业,其年用铜量占到我国铜消费量的50%以上。

    上海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电线电缆行业商会副秘书长张忠华认为,铜价上涨给企业的资金链造成了重大打击,但不会阻碍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首先,铜价的上涨和行业的无序竞争将加快电线电缆行业的整合;其次,促使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走科技创新道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再次,将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