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创业导师赵荣生:培育乡村振兴大学生典型

2022年06月14日 20: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说。老山界脚下出生并长大的赵荣生,现在是湖南科技学院一名创业教育教师。他说:“创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大学生乡村创业或面向乡村创业更是难上加难。不过,这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要翻越的一座山。如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善于、精于、长于返乡下乡创业,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势必会越走越好。”

  近年,赵荣生辅导了20余个乡村振兴相关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5项,创青春和微创业行动等全国银奖3项。培育了一大批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自强之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等乡村振兴大学生典型。

  培养企业家精神

  湖南科技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的湘西南山区——永州。2013年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实地调研专家组进校时说:“这里经济不发达,虽然文化底蕴比较厚,生态环境比较好,但是跟就业创业没有直接关系;学生大多都是从贫困农村来的,很多是全家人省吃俭用凑齐学费,这样的学生成才对家庭意味着什么,跟城市里和经济条件好的完全不一样。”

  2006年,赵荣生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后,到湖南科技学院专职从事就业创业指导。他说,学生的需求就是他的努力的方向。

  2013年,一个外语系的大二学生江小梦找到他。她说:“赵老师,我的家乡在有‘茶马古道’之称的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祖祖辈辈是种茶叶的,我想创业,推广我们湘赣边区的茶叶,您能指导一下我吗?”他说:“好啊。我们共同学习和交流。”正是学生的这一“请教”开启了他的创业教育探索之路。

  边学习,边实践。在行动中,他慢慢地找准了方向和着力点。创业教育并不只是狭义地让学生都去开公司、当个体户,而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用了36个字进行概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

  大学毕业后,江小梦返乡创业,以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玲珑茶手工技艺”为己任,创建了农村合作社,带领乡亲共同致富。2018年,她被评为湖南省郴州市“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

  “我感到骄傲的是,通过企业家精神培育,很多像江小梦一样的学生,经过不断地锤炼和提升,原本在人群中‘不太起眼’的他们自信起来,闪亮起来。也许这正是教育的本质——激发潜力,使人生具备更多的可能性。”赵荣生说。领悟到企业家精神精髓的大学生,返乡下乡的创业之路才能走得更加稳健、更加久远。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创业是一件试错成本很高的事情。”赵荣生说,“我不建议各方面没有准备好的大学生投入自身难以承受的财力去创业。”面对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赵荣生支持他们从做“小而美”的创业项目起步。同时,推荐他们去参加创业大赛。

  参加创业大赛和真实创业是有区别的。赵荣生认为,创业大赛是校园里最接近真实创业的一种实践活动,有项目培育和人才培养双重功能。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可以有效地降低试错成本。

  2017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李国琛是赵荣生指导的一个创业典型。刚入大学,李国琛带领着一个50多人的创业团队活跃在食堂、寝室,主要开展送餐、送快递服务等。2014年,李国琛注册了“校亿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服务大学生的生活平台。赵荣生指导李国琛团队通过创业实践和创业大赛不断完善服务和迭代产品。2017年,他们的项目“知点云数字孪生教育”项目在山东落地生根,获得山东本土投资机构天使轮1000万投资。

  2019年,他们的项目“伴农行者:数字孪生共享助农车间·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引领者”荣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我经常跟同学们说,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是要来挑战难度的。我们齐心协力做到了湖南省二本高校在互联网+创业大赛全国金奖零的突破。这既有难度,还有高度。”如今,李国琛团队已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累计知识产权52项,其中软件著作权38项,发明专利9项,商标版权5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服务业创新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荣誉认证。

  据了解,2015-2021年,湖南科技学院学生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的项目数分别是124、320、751、723、1245、1427、263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已经被点燃。我们以互联网+创业大赛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火车头,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赵荣生说,“互联网+创业大赛要引领教育,要强化内涵式发展。高校创业教育从关注小部分人的创业活动,转向培养大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技能。我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202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作为一名高校创业教育者,赵荣生一直提醒自己,提醒学生: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引导并培育大学生乡村创业或面向乡村创业,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从经济角度来说,有利于打造农业生产、科技进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从社会角度来说,有利于激发高校师生的创造性并增加就业岗位。

  从排头兵到国家队

  《创业基础》这门课程,赵荣生为学生讲了8年,“这是一门主动应答新时代的重大关切,引导学生接纳不确定性,积极适应未来的新课程,特别需要大家教研探索,我算是学校的一个排头兵。”

  学生董素华说:“赵老师乐观、幽默、风趣。他上课很精彩,内容也很丰富。”学生梁仕成说:“本来带了一本心爱的小说来看,但是听了赵老师的课我一个字也没看,把心思全放在课上了。”多年来,赵荣生的评教成绩一直位列教研室前茅,2020年排名第一。

  他担任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6年,创业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7年,专业负责全校创业教育教学和队伍建设。他改变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实施“翻转课堂”教改。他的线下课程以“从做中学”教育思想为原则,以通过调研发现社会痛点为出发点,以项目驱动为核心方法,建构并实施基于乡村创客培育的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教育模式。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就业创业工作优秀示范校;创业教育模式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创业基地被科技部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等。

  近8年,赵荣生为1000多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他负责的《创业基础》被评为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他两次被评为教育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并担任全国创业大赛评审专家。他的硕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雁说:“赵荣生毕业后回到了湘西南山区。但是,他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作为老师,非常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以促进农村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作为教育初心,治学认真、做人诚恳、做事专一又有显著成效。”

  赵荣生却觉得,扎根边远贫困地区,为农村大学生未来而教书,他始终在路上。(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责任编辑:苏兰)

精彩图片

创业导师赵荣生:培育乡村振兴大学生典型

2022-06-14 20: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