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自动体外除颤仪进北京校园 培训成为必修课

2019年10月15日 15:27   来源:北京晚报   

  工作人员正在校园里安装AED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这几天再次成为“热词”:10月12日,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联合辰邦急救,在北京四中、北京一五六中等4所学校内安装了AED,AED自此正式进入本市中学校园;10月8日,北京市政协开展“改善院前医疗救助服务”监督性视察工作,未来3年,北京的交通站点、大型公共场所也将按标准配备AED。不光是校园和热点场所,近年来,AED在大型社区也出现得越来越多。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敢用、会用AED的人还寥寥无几。AED的使用培训,同数量普及一样任重道远。

  变化

  教室门前挂起“生命时钟”

  上周六上午,北京四中校园里异常热闹,学校正在召开秋季运动会。操场上,学生们比赛得热火朝天,而在另一侧的教学楼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安装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及相关设备。

  高一5班教室门口的一面墙壁上,工作人员经过仔细测量,将AED智能壁挂机装了上去。打开设备的外壳,即可见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因为AED智能壁挂机的外形很像钟表,所以又被称为“生命时钟”。设备介绍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在与时间赛跑,这条赛道上争夺的不是输赢,而是生命。”

  安装完成,开启设备,AED智能壁挂机下方的投影灯投射出“AED”三个硕大的字母,立刻吸引了路过的学生:“AED?这是什么?”孩子们好奇地围了上来,当得知这是一种急救设备时,不少人在为学校点赞的同时,也犯起了嘀咕:“这个应该怎么用呢?”

  辰邦急救市场负责人马鑫介绍说,辰邦智能急救站类型很多,有的可以提供伤口处理、医用冰袋、止血包扎用品等日常医用耗材,大型的设备还可以提供担架、轮椅。相较于一般性公共场所,中学校园有医务室,对医用耗材的需求较小,所以,此次他们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安装了AED智能壁挂机,考虑到可能有学生使用操作的情况,取用AED也无需手机扫码认证,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

  同一天,一五六中、十三中及三十九中也同时安装了AED智能壁挂机。这4所中学均在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辖区内。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璐告诉记者,什刹海地区教育资源丰富,中学、小学、幼儿园共有21所,2018年3月9日,正式组建学区办,把健康教育切实融入校园是街道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此次尝试在辖区内4所中学安装AED设备,就是生命健康教育的一部分。这一方案不仅得到学校的支持,更吸纳了西城区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意见。下一步,街道还计划在辖区内的社区、机关单位、景区增加AED设备,尽可能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调查

  社区AED会用的人不多

  其实,不仅仅在校园,这两年,智能急救设备不断出现在大型社区里。很多居民都知道AED是“救命神器”,不过,有了AED设备就能救人吗?在望京花园社区,记者调查发现,从去年7月,安装在社区中心广场的一台智能急救站,至今15个月,居民共取用急救物资276次,其中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取用次数大约30次。作为低频事件,包括AED设备在内的各类物资使用次数较少是正常的,关键看AED设备为何被取了出来。通过后台统计,记者得知,社区智能急救站AED设备的取用分为几类,一种是工作人员的教学演示,另一种是居民出于好奇取出看看,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取用其他耗材时的误操作。

  望京花园的很多居民对设置在小区里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并不陌生,当记者问起,如果在社区发生急需救援的情况该怎么办时,很多居民都表示出了一丝顾虑:“没有真正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操作AED。”采访中,超过半数的居民都表示,他们对社区智能急救站和相关的学习急救知识有兴趣,但谈及实操,均信心不足。

  记者了解到,15个月内,当老人在楼院里不慎跌倒等情况发生时,智能急救站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实际能熟练运用的居民不多。针对这种情况,围绕急救站的相关培训其实一直在进行。智能急救站及AED设备的使用,已经普及到社区、物业层面,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成为了主力,配合辰邦急救的一体化服务、实时监测,形成了社区的急救、自救体系。辰邦急救市场负责人马鑫说,解决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是急救设备普及的关键,也是各方努力的方向。

  建议

  让AED培训成为“必修课”

  和大型居民区的自助急救站“门可罗雀”相比,一组来自高校的数据反倒令人颇感惊喜。一个月前,北京林业大学内也添置了一台智能急救站设备,该设备既提供AED,也提供如创可贴、绷带、冰袋等耗材。根据设备后台数据显示,一个月内,普通耗材的取用次数达到近千次,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取用次数也达到了百余次。

  就在上周五,这台智能急救站内又“追加”了CPR(心肺复苏)的自助教学设备。根据统计,同学、老师频繁取用AED相关设备,除了少量误操作外,更多是对于该设备的好奇及教学需要,这一数据也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急救、自救知识的渴求。

  据马鑫介绍,从本周开始,辰邦急救将对北京林业大学以及北京四中等学校进行急救培训,参训人员包括老师和学生,培训要解决的正是有设备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他说,相较于一般性公共场所的现实保障功能,让急救、自救的设备及理念进入校园的意义更为深远。走出校园的青年,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急救知识的兴趣和技能的掌握,关乎未来一座城市的急救、自救水平。所以,应该让AED培训成为一门“必修课”。

  如何让更多市民参与到急救、自救的实操中来?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急救中心急救培训讲师王小刚。他介绍说,市民通过16学时的培训,掌握急症、意外伤害处置、心肺复苏等相关技能后,可以得到相关认证。根据培训单位的不同,证件分为初级急救证书或初级急救员证,自2018年《北京市社会医疗急救培训——急救员课程教学大纲(试行)》公布后,AED设备的使用也纳入了其中。

  王小刚说,有的市民认为AED太过专业,自己不敢用,其实,大家无需有此顾虑。因为AED属于普通人都可以使用的设备,它依靠系统分析判定,不需要操作者对患者情况进行判读,在操作过程中还有清晰的语音提示,使用过程中误差率极低。之所以还需要经过培训,主要是为了增加施救者的自信。

  据介绍,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还有安全保护系统,如系统判定患者无需除颤,则会自动保持监测患者体征的状态,指导施救者的行为,不会进行放电,以确保不出现误操作。记者还获知,是否有权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与是否获得初级急救员身份认证没有直接关系,普通人经过一定培训均可操作。

  延伸

  急救设备会用是关键

  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率仅有0.04%,但因为人口基数相对大,这个百分比仍关乎着约50万人的生命安全,不容小视。

  目前,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安装使用情况如何?以辰邦急救为例,北京市范围内已安装相关设备近200台,其中,涉及交通枢纽、景区、商区、社区、学校、机关单位等。今年,北京西站设置了10台AED。“同步进行AED相关设备的操作培训,仅北京西站站内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参训人员就达到1000人。”马鑫说,从5月至今,北京西站10台智能急救站的物资领取次数多达4248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伤口处理耗材及医用冰袋,分别为1295次及1287次,自助急救设备在公共区域展现出旺盛的需求量。

  各方专家均表示,本市目前对AED设备的关注度很高,人流密集区增加AED设备是必然趋势,但光有设备还远远不够,普通市民能掌握急救技巧和转变急救意识,让意识与设备配套才是关键。比如人们发现病患时,本能反应一般是拨打120,但因为心源性猝死的特殊性和施救的紧迫性,必须把拨打120的本能转变为主动施救,AED设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本报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责任编辑:刘潇潇)

精彩图片

自动体外除颤仪进北京校园 培训成为必修课

2019-10-15 15:27 来源:北京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