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淮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包容天下 崛起江淮”起宏图

2019年09月23日 11: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淮安9月23日讯 (记者苏兰)礼赞新中国,点亮淮河生态经济带新生活。近年来,地处千里淮河,千年运河交汇点,拥有2200年建城史的江苏省淮安市正在焕发澎湃活力,乘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东风,淮安正坚定不移地将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嘱托转变为现实行动与生动画面。


  记者获悉,去年,淮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1.3亿元、同比增长6.5%,居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目标考评中位列第七。近日更因举办“家国情怀”主题中秋晚会而成为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网红”城市。9月20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见证?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全国经济传媒总编淮安行”大型融媒体活动来到独具生态文旅水城魅力的淮安。

  “碧波荡漾白马湖,浪漫梦幻的粉黛子花园,献礼新中国70年金黄色的稻田......这一切都刷新了我对淮安的认知,相信淮安这个网红城市一定会在朋友圈和抖音上火起来,更多的小伙伴会到淮安走一走看一看.....”成长于兰州第一次到淮安的90后高小姐向记者道出了心声。

  万顷碧波的白马湖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里运河文化景区展现运河千年历史人文景观;河工风情浓郁的洪泽蒋坝带给游客别样的旅游感受;周恩来总理故居让人们深度认识“大鸾起飞的”地方……淮安生态秀美风光给前来参加活动的全国经济传媒界嘉宾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的同时,记者们更关注其变化背后的支撑。

  外显生态风光  内涵文化底蕴  兼具产业张力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毅表示,创新改革发展的淮安,大力弘扬“包容天下,崛起江淮”新时代淮安精神,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周毅强调,近年来,淮安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淮安叠加的机遇,加快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生态市,获批大陆唯一的国家级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了淮安力量。

  “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首提首推城市,淮安紧紧抓住这一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高位规划、统筹衔接、一体推进,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加快落地落实。”周毅表示。

  “经过市委市政府的规划,总投资40亿元。我们从2013年开始建设。2018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超80万人次,菊花茶等农产品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淮安市白马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刘书苏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书苏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白马湖办(公司)抢抓“一区两带”建设机遇,按照“生态文旅水城”发展定位,大力实施退圩(渔)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四湖工程”,通过并施行了多部政策法规,沿湖周边划定320平方公里控制区生态保护红线,从单纯湖体保护转向全流域保护。

  而今,白马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湖区净水面较治理前增加一倍,新增湖滨绿化带100多万平方米、生态涵养林8000亩,湖泊生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水质持续稳定在III类水标准。风景秀美、碧波荡漾的生态之湖重现江淮大地。

  从规划到修复到成景,这片园区实现了从泥沙之地到生态美景的转变,一如其所在的白马湖,历经多年生态治理与修复,从“白马大沟”变身“白马大湖”,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美丽一景。

  “我是第一次到淮安,看到城市在经济转型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产业大有希望,而且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表示。

  如今,白马湖已逐步进入生态良性循环阶段,成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新绿核”。以大湖为底色,湖区打造了“春赏樱、夏赏葵、秋赏菊、冬赏芦”等四季美景。

  “生态发展,决不能走以前的老路。我们搞生态修护不计成本,‘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白马湖不仅是绿色的湖、资源的湖,还应成为市民和游客生活的湖、心中的湖。”刘书苏说,我们走的是生态之路,决不搞房地产项目,我们已经拒绝了比如碧桂园等等多家房地产商的合作诉求,就是为了给百姓创造美丽生态好生活。外显生态风光 ,内涵文化底蕴 ,兼具产业张力,未来,我们将深入挖掘白马湖的文化价值,以绿色文化涵养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传承发展 古城焕发新活力

  记者了解到,淮河是新中国最早实施全面综合治理的一条大河,如今,已初步建成饮用水、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工程体系,淮河流经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生产基地。

  “过去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淮河两岸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频繁发生的区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加大对淮河的治理,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今淮河两岸以及洪泽湖地区已经成为人水相依,景自天成的生态风景区。”今年66岁的洪泽湖博物馆馆长裴安年老先生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一脸自豪之情。

  漫步在洪泽湖大堤上,记者看到,大堤临水一面被砌成防洪斜坡,堤坝上广植树木,堤坝的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公路。全长近70公里的大堤上,还有不少历史遗址和景点。

  洪泽湖上,曾经的采砂船不见了、捕捞有了禁捕期,风光旖旎的洪泽湖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宝地、渔民眼中的“富矿”。

  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是位于淮安市的古代水利工程。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县蒋坝镇,全长67公里,就象是一条逶迤曲折的巨龙横卧在洪泽湖东岸,被称为“水上长城”。 过去,这里是南北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车辆整日川流不息,喧嚣繁华。宁连公路建成通车后,洪泽湖大堤作为交通要道的优势逐渐淡化,生态旅游的魅力则日益显现。

  如今,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洪泽湖大堤成为淮安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景区完成了古堰北入口环境提升,古堰梅堤、洪泽湖碑的绿化补植等工作,将景区风景优化升级,做美做精。如今,游客漫步在新建的亲水栈道上,不仅可以一览大湖风光,一旁的平衡木、荡秋千、爬网格等项目更是成为儿童的游玩天地。

  现在,洪泽湖大堤与水釜城、渔人湾、欢乐园四大旅游片区组成的洪泽湖古堰景区,已打造成一个融文化体验、养生休闲、大湖观光、森林探秘、现代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深圳华强集团与淮安合作的淮安华强方特项目也已正式签约,将打造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文化科技主题园区。该项目建成后,即将成为淮安全域旅游的新地标。

  “我成长在洪泽湖畔,亲眼目睹淮河两岸以及洪泽湖的变化。党和国家把淮河治理好后,解决了水患的淮安让百姓安居乐业.....每天听着洪泽湖的波浪声入睡,我能根据波浪声判断天气的变化规律......”裴安年先生质朴的话语让记者感受到淮安人的诗意生活。

  多措并举引领发展  生态经济展新姿 

  记者获悉,淮安把特色小镇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以及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平台,扎实开展特色小镇培育,接连出台多项政策加以引领。

  “我们这里啊真是好天好地好风光 ,好山好水好生活”,在洪泽区蒋坝镇上做餐厅服务员的56岁杨大姐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笑着说了自己的感受。

  漫步蒋坝老街,连廊长亭和古道牌坊中一条“丁”字形青条石街道伸向远方,复古后的街面和改造后的街道,透射着一种浓郁的历史文化韵味。

  洪泽区蒋坝镇,是一个拥有1800多年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古镇。蒋坝河工风情小镇率先试水PPP模式,“美丽蒋坝”项目成功撬动15.8亿元的民营资本,成为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双示范项目。蒋坝还成功引入同程旅游、大千股份等社会资本,实施重点旅游项目12个,为全镇直接增加就业岗位2000余个,人均年增收4万多元,实现了资本富民。规划建设了占地60亩的渔网具产业园,可实现一千多人同时加工渔网。

  像河工风情小镇这样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在淮安蓬勃成长。记者获悉,淮安将重点打造盱眙县龙虾小镇、淮阴区智芯小镇、淮安区智教乐享小镇、洪泽区河工风情小镇等4个省级特色小镇,涟水县缘来小镇、洪泽区老子康养小镇、金湖县荷韵小镇、盱眙县凹土科技小镇、清江浦区和韵魔菇小镇等5个市级特色小镇;培育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游记文化小镇、淮安区河下非遗小镇、涟水县中医康养小镇等3个市级特色小镇。通过深入挖掘小镇的人文、产业、生态等特色,让乡情留驻心间,把根留住。

  “淮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城市。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将进一步推介淮安、宣传淮安、展示淮安,让更多人了解淮安、走进淮安。“赵健表示。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

淮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包容天下 崛起江淮”起宏图

2019-09-23 11: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