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包兰线上战沙漠 “中国智慧”铺就万亩绿洲

2019年08月22日 14: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列车行驶在包兰线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包兰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线路被沙风埋没,通过铁路工人的努力,在铁路两侧开始营造防风固沙工程,铁路两侧巨网版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   

  列车行驶在包兰线上,周围已形成绿洲。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作为世界上首条通过高大流动沙丘的“沙漠铁路”,包兰线在建设之初就面临着沙漠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曾有国外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然而,在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下,包兰线已经在腾格里沙漠中畅通无阻60载。

  

  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职工在沙坡头扎下的麦草方格。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麦草方格让人类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流沙面前。1957年初,包兰铁路的施工进入到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段。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职工和试验站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始尝试平铺式沙障试验,选用麦草和稻草做材料,但效果并不理想。然而一场风暴给“治沙人”带来了惊喜,人们发现自己闲暇之余在沙漠中用麦草扎下的“人定胜天”“中卫固沙林场”等字样中的方形格子没有被沙子埋没。受此启发,林场职工尝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经过反复试验,发现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固沙效果最好。     

  包兰线沿线的麦草方格和沙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但对抗流沙,保护铁路仅靠麦草方格还远远不够。由于麦草方格紧靠在铁路边上,当时蒸汽机的炉渣和轮毂摩擦铁轨的火星对草生植物有极大的威胁。固沙林场职工们就在麦草方格上压卵石、炉渣等材料,铺设出一条卵石防火带。防火带外,还种起了灌溉造林带。  

  “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如何保护灌溉造林带?用草障植物带抗击流沙。如何消除风沙流对草障植物林带的危害?设置高立式树林沙障。沙障也容易被埋怎么办?再扎一道麦草方格,封沙育草……伴随着一路破解难题,现在的铁路两侧,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以“一带护一带,五带护铁路”的方式,共同构成了“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    

  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职工在沙坡头扎下麦草方格。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1994年,防沙治沙的“中国智慧”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张克智在当年6月代表中卫固沙林场从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手中接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先进单位”证书。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情不自禁赞叹:“这是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职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如今,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共同在这个长55.3公里,平均宽度800米、纵横6000多公顷的沙漠上,累计扎设方格沙障12万亩,组织职工扎设半隐蔽式格状草50万公亩,培育沙生植物1亿多株,在腾格里沙漠林区面积4640公顷,其中灌溉造林带林区面积191公顷,无灌溉造林带林区面积4449公顷。沙坡头的治沙经验在毛乌素、库布奇沙漠等地得到推广,为我国的沙漠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责任编辑:王惠绵)

精彩图片

【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包兰线上战沙漠 “中国智慧”铺就万亩绿洲

2019-08-22 14: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