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原董事长陆吉安:书写汽车工业的“成功史篇”

2019年01月08日 07: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作为一名企业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在企业蓬勃发展时你要考虑企业发展什么时候出现拐点,如何尽量延长拐点出现的时间。”

  2018年11月份数据显示,上汽大众途岳(Tharu)上市首月销量破万,给岁末年初的车市带来了“暖春”气息。如今,新车上市早已不是什么大事,但有一位名叫陆吉安的老人,却一直关注着来自上汽汽车的每一条动态。

  曾经看着桑塔纳跑遍大街小巷,见证了开着别克走进新世纪、赛欧驶入寻常百姓家……步入2019年,已是86岁高龄的陆吉安,看着上汽集团诞生的一个又一个新品汽车,依然能找到当年的感觉,摩拳擦掌、踌躇满志。

  陆吉安曾任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总裁、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也正是在陆吉安等老一代汽车人的推动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造就了上海汽车工业沧海变桑田,也造就了上汽集团从弄堂小厂、手工作坊变成全球第七大汽车集团。

  从手工作坊开始

  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厂总装车间里组装时,专门辟出了一块不大的地方,安装了10多米长的手推导轨,开始手工作业。

  那时候,制造轿车是放在长凳上用榔头敲。直到打开从德国运来的木箱子,取出“白色车壳”时,大家才第一次意识到现代汽车总装不是“敲出来”的,而是“拼起来”的。

  中德合资桑塔纳项目启动之初,只有轮胎、收音机、喇叭、天线和小标牌5种零件能够国产,国产化率仅为2.7%。

  国外记者来参观厂房后,曾写道:“大众汽车好像在一个孤岛上生产——这里几乎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商。”这些记者断言:“桑塔纳轿车项目既是成功的史篇,也是失败的研究报告。”

  出乎国外汽车巨头意料的是,中国人把桑塔纳项目变成了“成功的史篇”。不仅如此,还带出一批零部件企业,上海也由此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写下桑塔纳国产化“成功的史篇”的灵魂人物,就是陆吉安。

  陆吉安出名表现在抓桑塔纳国产化的“狠”劲上。至今员工们都记得他说过的一句名言,“零乘任何数都为零”。也就是说,国产化搞不上去,任何工作做得再好都等于零。

  1987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亲自“点将”,陆吉安这位曾经的上海纺织老兵,弃官从商,从上海市经委调任上海大众,接下了当时的“烫手山芋”。

  陆吉安说,他曾用几个月时间摸清楚了上汽的家底(上汽原叫上海汽车拖拉机公司),他接手的是一个厂房陈旧、设备老化、破烂不堪的“弄堂小厂”,有些厂房和设备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甚至是解放前留下来的。

  但是,桑塔纳国产化的成败关系到国内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的命运,并通过这一方式探索出一条发展汽车工业的新路子,以此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转型。

  一个巨大难题,摆在了陆吉安面前。

  一场管理革命

  “如果3年内国产化达不到40%,上海大众就关门。”这话在当时不是危言耸听。陆吉安也立下军令状,并按照国产化要求实施技术改造,同时开始利用外资技术与之合作与合资,由此拉开了“通过一款车型改造一个行业”的大幕。

  国产化并不是简单地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设备,它同时也是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根本变革。陆吉安如何使众多小作坊式的工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蜕变为现代化工厂,创造国产化85%的奇迹?

  “我到上汽公司后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精力不集中。上汽公司一边对上海大众厂搞技术改造,一边又建新厂生产‘上海’牌轿车,在公司资金、人力那么匮乏的情况下还要兵分两路。桑塔纳项目已经投入那么多人力、财力,大家都在看着,不好好搞怎么成!”陆吉安回忆说,“当时我每个礼拜都开协调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讨论,德国人不对,我批评德国人,中国人不对,我批评中国人。我开会可厉害呢,如果不那么厉害,桑塔纳国产化实现不了。”

  让大家转变认识之后,受当时经济特区的启发,陆吉安提出了“生产特区”的想法,把承担国产化任务的车间从设备到人员全部按照现代化标准来改造。“生产特区”作为管理样板推出后,其他车间纷纷效仿,引发了全厂管理水平脱胎换骨式的升华。

  当年有一个细节,上海汽车工业的那些弄堂小厂,环境脏乱差,尤其是厕所污垢严重,还有浓烈异味。于是,改革从厕所环境开始,厕所里安装了卷筒纸和烘手机。小小改变让中外员工都奔走相告,并引起行业里的连锁反应。伴随桑塔纳国产化而来的“生产特区”,后来被人称为“一场管理的革命”。

  “我不是孙悟空,没有那么大能耐,各种有利因素集中在一起促成了国产化的成功。”陆吉安说。

  打造一支队伍

  “用人要不拘一格,要人尽其才。因为国产化时不待人,压力很大。我觉得要选用实干家,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来带领工作。”陆吉安说。担任上汽总裁的9年中,陆吉安选拔、培养了一批人才。

  陆吉安很器重从各方面请来的专家,像即将退休的发动机制造专家顾永生、年过半百的二汽老规划处处长刘炎生,到上汽后都被委以重任。

  1994年,陆吉安专门跑到分公司调研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情况,摸清楚基层到底有多少有潜力的年轻人。除了“向上”提拔,陆吉安还有计划地把总公司一批三四十岁的干部“放下去”锻炼。

  随着一批又一批敢闯敢干的人才浮出水面,桑塔纳国产化进展顺利,德国方面也从原来的抵制转向全面合作。大众汽车总裁哈恩博士当时特地来到上海开董事会,宣布上海大众的三个任务:“第一是国产化(localization),第二是国产化,第三还是国产化。”

  国产化攻坚战启动两年后,桑塔纳国产化率突破了40%,并持续上升,最后整车国产化率接近100%。当时,上海还牵头组建了“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从上海到长三角,方方面面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桑塔纳国产化项目中,以安亭为核心,一个世界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建立起来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上海汽车工业和上海大众项目形势一片喜人时,陆吉安开始向员工宣传“危机管理”意识,必须要考虑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作为一名企业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在企业蓬勃发展时你要考虑企业发展什么时候出现拐点,如何尽量延长拐点出现的时间。”很难相信,这样深具前瞻性的话语,出自面前这样一位耄耋老人之口。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世界汽车工业正在迈入一个大变革、大创新的时代,谁能把握趋势、抓住机遇,谁就能在新一轮变革中占得先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原董事长陆吉安:书写汽车工业的“成功史篇”

2019-01-08 07: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