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连云港站新站房正式启用

2018年12月26日 10:0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6日讯(记者 栾笑语 通讯员 张秀 杨策弘 )12月26日,随着D4631次动车11:30到达江苏连云港,该站新站房正式启用。

  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包括赣榆北站至盐城北站正线234.03公里,全线设置12个车站,包括新建赣榆北、赣榆、海州、董集、杨集、田楼、响水、滨海县、阜宁东、射阳站,改扩建既有连云港、盐城北站。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深入,连云港作为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一带一路”中心线的起点站,站房建设的规模和标准更加体现前瞻性和功能性,在原设计8000平方米的基础上扩大至20121平方米。2016年上半年,连云港站房修改初步设计获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批复。如今新站房顺利落成并且启用。

  “大厅很有海浪的感觉,我坐了这么多年的高铁,第一次见到如此漂亮的车站。”就在站房启用当天,有旅客感慨地说。在这背后,是中铁建工集团上海分公司连盐站房工程项目建设者的辛勤投入。

张秀、杨策弘/摄

  吊装50吨天桥 误差不超过1厘米

  建设如此标志性的新站房,绝非易事。

  “由于地质结构不利、施工风险高,连云港站房从2016年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一路都面临着困难与挑战。”项目经理朱宏昌告诉记者。

  “连云港站房地质结构不利于施工,地面3米以下全是淤泥,为此,我们在站房和站台雨棚处一共打了800多根桩基控制沉降,每根都是35米长。”项目总工徐叶春说。地质结构难题并没有难倒项目部,大家一起奋战了两个多月,桩基施工完毕。

  整个工程,让徐叶春感到施工风险最高的是二、三站台间天桥的吊装。天桥长23.5米,宽12.6米,吊装质量达到80吨,一旦有闪失,将给正在运营的铁路带来不估量的风险。正是基于此,我们从进场开始就研究方案,到最后实施耗时一年,方案也修改了十几次,经过数次3dmax模拟成功后才实行的。”徐叶春说。

  要确保吊装不出意外,需要650吨的吊车,这样的吊车,在全国都不超过10辆。天桥需在90分钟内精准吊装到位,误差不超过1厘米。650吨的吊车需要11辆13米长的半挂车及300吨的汽车吊配合安装配重。

  “施工过程跨既有线电气化铁路3股道,阴冷大风天气也导致作业条件苛刻,天桥吊装时容易发生刮擦、拉扯既有接触网的事故,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朱宏昌说,为了设备吊装顺利完成,项目部多次到现场勘查吊装位置,规划吊装运输路径,编制吊装方案,多次召开专项会议集体讨论研究。最终,项目部成功将天桥一次性吊装成功。

  “20天抢出250米雨棚,我们将不可能的事情做到了。”项目安质部部长高松说。原来,三站台一侧是正在运营的陇海线,不能断电,雨棚只能分段施工。正常施工需要45天,但甲方要求20天内完成。高松和大家一起,24小时多班倒,各工种操作时间精确到分钟,最终实现了20天抢出250米雨棚的奇迹。

  对于三站台雨棚的建设,徐叶春告诉记者,由于场地限制,材料只能靠人工搬运进去。徐叶春说,三站台施工难点是混凝土输送,距离达到800米,超出正常的一倍,另外还有输送管道还有12处弯头。经过技术论证,项目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了调整,确保混凝土输送中间不会凝固堵管。

  一个个难关克服后,连云港站也亮出了美丽的身姿。

张秀、杨策弘/摄 

  精准控制管距 打造海浪造型

  “千站一面,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中心线起点站,能否将站房设计得更有个性化一点?”这是甲方提出的要求。中铁建工上海公司总工联想到连云港是海滨城市,就提出了在站房吊顶营造海浪造型。

  如何实现海浪造型?对项目总工徐叶春来说,又是一项考验。光想不行,需要作出样板来看实际效果。在安质部部长高松的配合下,项目连续做了七八次样板看效果。

  “吊顶的管距太大、太密不好看,太小看着又不舒服。”这也是高松头疼的问题。经过多次试样,最终确定站房大厅一层管径6厘米、间距5厘米,二层管距8厘米、间距5厘米。考虑到光线不宜直接射向下面,大家又优化了光线射入的角度,改为平射。最终,站房装修出来的效果让人惊艳,一开灯,整座站房就犹如在海浪上一样。

  站房装修时,项目部联想到高速公路服务区推“厕所革命”,于是在卫生间上也大做文章。通风、采光、充满绿意,在项目的精心装饰下,卫生间变得非常温馨。

  徐叶春告诉记者,项目施工注意每一个细节,站房外立面以前是矩形,后来改为双曲面,就是为了美观。为了突出线条美,项目还在装修时将墙缝缩小了7毫米,保证装修出来的效果美观大方。

  新站房的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项目部的独具匠心。

  “站房装修很别致,真的是独一无二的。”新站房开通前,甲方领导看完新站房后这样评价。

张秀、杨策弘/摄 

  忘我奋战 保障开通

  在站房的建设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项目经理朱宏昌告诉记者,在连云港站房改造过程中,一线职工们为了不耽误工期,一个个都很拼。

  “知道项目今年11月份结束,我就把婚期往后安排。”工程技术部部长柴龙全1989年生,老家是河北邯郸的,女朋友是邯郸人。因为离家远,国庆、中秋就主动申请留项目。今年一年只见了女朋友四次,但两人决定项目竣工后再结婚。

  洪涛,今年50岁,是项目生产经理,也是一名老党员,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站房上,赶工期的时候他两三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

  徐叶春,今年33岁,是项目总工。宝宝即将出生,但时间正赶上重要施工节点,他依然坚持工作,直到孩子满月才抽空回家看看。

  张建达是一名技术员,内蒙古人,今年28岁。去年3月和5月,他的岳父和父亲分别查出癌症。每次化疗他都要两边跑,岳父在北京,父亲在杭州,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就带着电脑在医院工作。

  ……

  正是项目职工的忘我奋战,才保证了连云港新站房如期投入使用。

  (摄影 张秀 杨策弘)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连云港站新站房正式启用

2018-12-26 10:0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