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脱贫攻坚在行动】没有熊猫的“熊猫沟”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2018年07月15日 09: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甘肃7月15日讯(记者杨秀峰) 7月13日上午,随着甘肃甘南回族自治州夏河县达麦乡当浪沟自然村文化广场藏族民歌的响起,38岁的卓玛和其他十多位牧民姑娘欢快地跳起了藏族舞,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达麦乡党委书记孟永祥告诉记者,因为达麦乡的生态环境良好,所以所有村子都以动物的名字来命名,而“当浪”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熊猫”,所以,当浪沟村又被称为熊猫村,因此熊猫沟村也被游客们称为没有熊猫的熊猫沟。

  熊猫沟村位于夏河县城以东12公里的山沟内,村庄背山面水,平均海拨2780米,是典型的半农半牧村,自然风景优美,高原风光旖旎独特。“熊猫沟村拥有雪山、草原、湖泊、峡谷、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等多种自然景观,獐鹿、狍子、土拨鼠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孟永祥告诉记者。然而,长期以来,优美的自然环境却没有给当地群众带来生活条件上的改善,据2013年统计显示,全村仍有177户贫困户。

  熊猫沟景区内蓝天白云如同一幅无法复制的风景油画,让游客忍不住跳起来抓云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三年前,村里致富带头人贡保才让关掉了开办多年的石料场,回家发展旅游。村民一开始不相信发展旅游可以盈利,贡保才让带村民去云南、西藏等旅游业发展好的地方观摩。村民发现熊猫沟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有前景后,不少村民加入进来办起了有藏族风格的农家乐。

  近年来,熊猫沟村依托夏河县“拉卜楞”大景区旅游规划,把打造旅游专业村作为文化旅游脱贫的重要抓手,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依托4A级旅游景区拉卜楞寺、桑科草原景区、八角古城景区等旅游资源,在该村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特色农家乐等品牌项目,做到了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熊猫沟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形成了以藏家乐为中心的旅游产业链。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2017年底,熊猫沟景区接待游客近2万余人,旅游收入40万元,以村集体经济的模式为全村17户精准扶贫户户均分红8000元,共计13.6万元,为30户一般户户均分红5000元,共计15万元,剩下的11.4万元陆续投入到村集体经济中,用于全村的旅游业发展。截至目前,全村未脱贫的仅有两户8人。

  值得一提的是,熊猫沟村始终把保护生态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甘南州打造全域无垃圾示范区”的号召下,熊猫沟村每天都会安排5户村民组成卫生小组,在全村开展大扫除。除此之外,还聘用了专门的垃圾收集员,每天下午到每家每户上门收集垃圾,然后统一处理。“现在,全村村民都养成了生活垃圾不乱扔,集中收集统一处理的习惯。

  “守着这片秀美山川,预计最后的两户会在今年实现脱贫。”贡保才让充满信心地说。

  

  熊猫沟藏家乐内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当地村民在熊猫沟景区内开办的藏家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责任编辑:刘潇潇)

精彩图片

【脱贫攻坚在行动】没有熊猫的“熊猫沟”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2018-07-15 09: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