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丽中国长江行】上海打好生态底色更有发展底气

2018年05月18日 12: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地处长江下游出海口的上海,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为期4天的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切实感受到了长江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在上海的绝佳体现,而且正致力于成为长江生态保护、流域绿色发展的推动者和贡献者。
好生态带来好效益,整治后东茭泾河道吸引了诸多企业落户。

  水,是长江的生命;治水、用水是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核心课题。

  崇明因水而生,水质是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指标。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崇明要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区里在此基础上“自我加压”,力争2018年完成全覆盖。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已提出“让出水断面水质不低于进水断面”的目标。

  48公里的长堤,围垄近70平方公里的水面,青草沙水库于2007年正式开工建设,20116月全面建成通水,上海超过1300万人口受益于此。上海从长江引水,结束了以黄浦江为单一水源的历史。如今,上海超过七成的饮用水都来自于长江。青草沙水库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从长江“江心”取水,避免了岸边污水排放,是上海水质最好的水源地。在从“江心”取水后,原水在水库内经过自净后,水质能达到国家2类标准,再输送给全市16家自来水厂进行深度处理工艺改造,进一步提高自来水水质。

在静安区大宁公园内休闲的市民。

  作为建设郊野单元生态崇明的试点村,近年来三星镇新安村致力于生态廊道建设,以海棠作为主题树种,2015年以来,根据区里景观廊道建设的总体要求,先后建设廊道5500多亩,种植海棠10万多株,形成了以海棠花溪、教堂区、三星神秘花园以及海棠左岸、棠上人家为核心区域的花岛大地景观。

  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是崇明第一批新农村建设和上海第一批村庄改造试点村。仙桥村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了粮食种植、水产养殖、果蔬采摘、生态旅游等六大发展模块,具备了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农旅结合的特色,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宜居村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崇明区庙镇仙桥村的禾偕水产生态园一角。  

  静安区的大宁郁金香公园是浦西中心城区最大的一座生态景观型城市公园。园内的彭越浦(静安段)—东茭泾河道曾经是一条又黑又臭、周边环境脏乱差的河道,经过大规模集中整治、在10米退界内拆除违法建筑、修建雨水花园之后,目前这条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已不属于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后公众测评满意度达到了95%。静安区的另一个河道——红场河,过去也是又黑又臭的一条地处城郊结合部的河流。如今,也消除了黑臭,变清了。碧水湖中,黑天鹅、鸳鸯悠闲地游着,水下绿草、金鲤鱼清晰可见,岸边市民悠闲喝着咖啡,经过精心治理后的中扬湖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海产业园区中屈指可数的景观河道,营造出的生态环境更是吸引众多中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的重要法宝之一。

  日前,在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启动7年后,上海发布并实施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市所有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9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

曾经的煤炭塔吊已成为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的一道景。

  位于上海徐汇区桂江绿廊和东茭泾公园都是将曾经高压线下违法搭建聚集的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的区域改造而成。两者还有个共同的特点,采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法,既节约了用水,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过去,上海徐汇滨江曾横亘着杂乱无章的工厂、仓库、堆场。而眼下,目标直指“建设卓越的全球水岸”的西岸,正致力于逐渐实现“工厂变公园、废墟变艺术、旧区变新城”的华丽转身。具有70年历史的第一航空港龙华机场跑道成了“跑道公园”、曾经的煤炭塔吊成为黄浦江边一景;龙美术馆保留了北票码头装卸煤炭的漏斗……而在长宁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从墙体的用料到建材的选择,从空调系统的设计到照明设备的使用,都广泛使用环保节能材料与高效用能设备,新建筑外立面则大面积使用环保、节能、防雨水污染挂面的陶土板材料,并配备了太阳能、雨水回收装置。作为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将原来药品生产车间的蒸馏设施改造成空调出风口……

高压线下建休闲绿廊已在上海全面实施。

  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上海一边打好生态底色,一边坚持绿色发展。

  2018428日,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表示,今后上海将在5个方面持续发力,与兄弟省份共同探索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合作,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作机制;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合作,建立重大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联合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模式;推动黄金水道建设,逐步实现航道统一规划、船舶统一设计、建设统一标准、服务管理统一模式,促进长江经济带运输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推动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简政放权,清除壁垒,推动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区域间市场准入和质量、资质互认制度;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此为突破口增强对长江流域和全国的辐射服务功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

【美丽中国长江行】上海打好生态底色更有发展底气

2018-05-18 12: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