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奋力谱写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2018年04月25日 11:50   来源:吉林日报   

  为期两天的长白山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4月20日在长白山池北区圆满结束。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并首次参加长白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库的新闻媒体见面会,近距离地聆听了他回答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提问。话语间,让记者对长白山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长白山厕所革命,大长白山区域旅游等发展战略,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而来自四面八方的各位专家学者,在新闻媒体见面会上发出的好声音,让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认知一:“保护第一”,永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长白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库在回答新华网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长白山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始终坚持“保护第一”这一原则不动摇,自1960年成立保护开发区到2005年成立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一直在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保护面前,再大的诱惑不动心,再小的生态不破坏。

  认知二:生态文化,常抓不懈。遏止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政府加强环保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保活动,营造良好风气。长白山保护区管委会推出的“长白山生态文明三字经”,机关工作人员骑自行车绿色出行办公,就是生态文化教育的举措之一,他们用实际行动倡导精神文明,呼吁公众呵护绿水青山。

  认知三:环境整治,绝不手软。长白山管委会为了加大松花江大峡谷的综合整治,从2006年开始,历时5年的时间,斥资两亿元对松花江大峡谷区域内的5家宾馆,实施了拆除。其中包括三家涉外宾馆,可见力度之大,难度之大,决心之大。环境整治的效果是在长白山瀑布以下除了两个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区以外,任何经营性的宾馆酒店都迁出,很好地保护了松花江源头的水源。

  认知四:“厕所革命”,关乎民生。长白山管委会在国家旅游局的倡导支持下,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对公厕进行了一场革命。从2015年至2017年,经过三年的上下互动、齐心协力,从思想认识、文化观念、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广泛且深刻的变革。累计在公共卫生间方面的改造新建投入6000余万元,修建了87个厕所,真正体现了“厕所是民生、件件总关情”。

  认知五:物种保护,刻不容缓。在管委会成立之前长白山保护区内的红松子林是被承包的,红松子的果实作为高经济产品被承包人恶性采摘进行销售。2006年也就是管委会成立的第二年,全面开展了红松种子资源的保护工程。每年管委会会损失掉3000余万元的承包款收入,纵使涉及了很多人的利益,管委会领导集体依然坚定不移地利用了两年的时间全面禁止了采摘红松种子。保护红松种子的行动使林子里的棕熊、黑熊、麋鹿、马鹿、梅花鹿、紫貂、野猪、松鼠等野生动物数量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开展了保护中华秋沙鸭、爱鸟周等系列活动。对此,王库表示,在保护长白山物种多样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实施重大保护项目、实现永续发展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新时代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认知六:“惠民五条”,共享红利。4月19日,长白山旅游“惠民五条”举措实施细则正式发布,旨在让全世界游客共享长白山的旅游发展红利。这一大胆的举措是长白山管委会用全新的观念推动长白山文化和旅游的发展的大胆尝试。长白山在旅游中厚植文化基因,深入挖掘“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两大资源优势,全面做大做强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文化为基础长白山白色经济的“3+X”冰雪全产业链,谋划推广长白山北部雪区、西部雪区、南部雪区的冰雪旅游产品,全力迎接“文化+旅游”新时代的到来。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和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长白山保护区的保护者、建设者、宣传者,通过宣传发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协同共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