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今年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在大型生态区域建设方面,将继续推进以大青山前坡绿化为主的生态建设。现在大青山前坡的几处大型绿地正在继续提档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景观品质;在核心区绿化建设方面,根据市中心城区缺绿少绿的现状,着力提升核心城区绿地建设,由呼和浩特市园林局提供苗木,督促市四区今年完成每个区100块绿地的建设任务,同时督促市四区完成违章建筑、临时建筑拆除后的小块绿地建设,平衡绿地布局。
在新建绿地建设方面,保全庄大街和恼包公园绿化建设均已开工。其中,保全庄大街绿化全长6.3公里,绿化总面积42公顷;新建恼包公园占地总面积80公顷,约1200亩。从3月1日开工,截止到4月10日,已经完成总产值455万元。其中土方内倒7万立方米,分层碾压1.2万平方米,平整场地2.6万平方米,拆除原有建筑物1291.4平方米,装载机倒运拆除废垃圾1033.12立方米,机械平整绿化区域5.5万平方米,拆除原有砖窑1936平方米,倒运拆除建筑垃圾8595立方米,机械回填土方8600立方米,机械夯实土方21500平方米,平整绿化场地15000平方米。
此外,还将对全市主要已经建成绿地进行提档升级。其中,主要针对已经建成的绿地进行彩化美化,营造十字路口、拐角节点等处的园林艺术效果,通过设置假山、小品、跌水,同时结合重要活动、重点节日等提升城市街区节点的景观效果,有效提升文化档次;继续进行废弃地改造,对原有渣土堆公园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为增加全市树种多样性,让城市的绿化色彩层次更加丰富,今年将继续引进彩叶树种,特别打造丁香园。
为全面提升环城景观,西二环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已经展开;北三环绿化工程也已经开工,全长10公里,北侧控制绿地80米宽,总面积约147公顷。目前在曹家营处开展了绿化种植。今年,全市在三环路以内完成约3000万株、2400亩绿化植树任务,由市本级园林部门、市四区及旗县区城关镇共同完成。
今年,呼和浩特市环城水系绿化工作将继续在环城水系东河及小黑河段完善建设50公里平均宽度为3.5米的健身慢道,不断提升慢道两侧绿化景观,对赛罕区、玉泉区慢道加大建设力度。
据了解,经过近三年的绿化建设,环城水系河道沿岸大范围绿化改造和基础设施维修维护工作基本完成,根据实际情况,今年进行环城水系景观提升改造。在百亩花田花艺配置方面,2017年已经在环城水系东河、小黑河、西河增加直播花卉与宿根花卉种植量,种植面积约180亩,今年计划增加至300亩;预计栽植200万株树木,完善植物景观配置,丰富绿地色彩、层次与空间景观效果;绿地景观建设方面,对赛罕区段滨河南路内蒙古党校门前15.4公顷的绿地进行后续整体景观建设;原有绿地及水系景观提升方面,完成全线660公顷绿地、320公顷水域景观提升工作;续建工程主要针对赛罕区、玉泉区段未完工区域共计约3.5公顷的遗留工程继续完善后续改造建设。同时,继续完善全线水系两侧泊岸处水生植物种植及护坡绿化工作,使水系与两岸绿化融为一体,加强小黑河段以及西河段水系、水质治理,使其全部达到注水条件并保持其水质景观,有效避免“绿地毯”现象发生。
今年,在设施维修维护方面,加大维护力度,确保2017年安装完成的11.7公里护栏正常使用;完善公厕服务功能,在水源条件具备后,实现全线14座公厕免费对外开放;加强维修保养,确保沿线橡胶坝袋及附属监控设施正常使用。
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继续完善各类服务及安全标识,增加座椅、垃圾桶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东河广场大型喷泉景观效果;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对不具备通水及供电区域,力争完成通水、供电工作;完善两岸景观绿地内亮化、硬化及园林小品配套工作,对具备亮化条件的区域全部恢复亮化,对硬化及园林小品破损严重的地段将重点加以修复。
为打造宜居首府,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人居游憩环境,呼和浩特市园林部门将沿二环快速路分布的19个渣土堆整合改造为8个山体公园,目前有1个山体公园(北山公园)已经基本完工,其余7个在建山体公园计划今年完工。
据了解,在这7个在建山体公园中,塬文化园,位于科尔沁快速路以西,向北紧邻留学生创业园区,占地面积约9公顷。其设计提取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征的塬上文化最显著的元素——窑洞,结合公园原有土方立壁陡坡较多的地形特点,向游人展示丰富的塬上民俗文化,利用窑洞这一特色文化元素,强化了该山体公园的特质,创新了对山体公园进行挡土护坡的处理方法,用园林造景手段巧妙且低成本地处理了地形高差方面的难题。
秋岭公园,位于兴安南路与南快速路东南角附近,总占地面积约13.65公顷。曾经的秋岭公园是一片渣土废弃地,渣土堆最高处接近20米,主要由建筑垃圾和一些生活垃圾组成。市园林局以秋景为主题,依据当地地势特点,结合文化元素,修建山体公园,该工程于2016年开工后继续推进,持续对道路、游园、服务功能进行了完善。
高勒其公园位于回民区,临近北二环快速路,西侧为盐站西街,东、南侧为规划路,总占地面积4.61公顷。现山体、道路已经初步成型,基地已经完成大部分绿化,设计在保留及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梳理道路,增加活动场地,围绕法治文化主题,凸显公园特色。
宝力格公园,位于范家营村西北方向,云中立交桥东,南二环快速路以南,占地面积6公顷。“宝力格”汉语之意为泉水,设计方案结合了涌泉、叠泉等各种形式的趣味水景景观,打造精致节点游园。
阿兰扎尔公园,北侧紧邻南快速路,西侧紧邻生物制药厂西路,占地面积15公顷,“阿兰扎尔”是蒙古史诗赞歌中的一匹骏马,设计中围绕蒙古马文化,打造一处民族特色鲜明的区域公园。
娜仁锡勒公园,位于科尔沁南立交西南侧,总面积30公顷。考虑到市民对公园的需求,设置了登山步道、活动广场、儿童活动区等功能性场地,兼顾功能与美观。整体因地制宜,打造出一处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城市休闲体验空间。
妇女儿童公园,即温格图公园,位于学苑东街中段以北,原铁路林场院内,占地面积为102000平方米,其中一期重点设计面积是2269平方米,其余部分根据后期绿化建设进行推进。公园设计时,结合铁路林场原基址较好的绿化配置以及现有条件,营建了一个儿童能够探索自然、自由嬉戏、快乐运动的特色公园。这7个公园均计划今年底完工。
绿色成为城市主打色调
在赛罕区,以打造亮点、增加绿量、丰富景观层次为原则,今年,将继续对辖区原有82条主次干道小街巷进行续建、改造和充实提高;计划新增11条道路进行绿化,面积7.8万平方米,另外,将打造保全街周边绿地636亩。同时,赛罕区还积极对重要主次干道交叉口及辖区小街巷的节点处精心设计,利用草灌花有机结合摆放造型立体花坛。今年赛罕区计划打造出层次丰富、五彩斑斓的城市街景40处。
今年,赛罕区还将继续规划对渣土堆和边死角地进行绿化改造,配合市园林局对大黑河北岸、呼朔路跨大黑河桥西北角约1.5公里处,占地面积88312平方米渣土堆进行景观整治;对高压走廊绿化带(银河南街至102景观街)等6处有绿化条件的边死角地进行绿化,新增绿地面积639000平方米;此外,赛罕区将对辖区原有42处公园游园街头绿地进行充实、完善和提高。同时,结合棚户区改造,赛罕区对老旧小区改造、凉房和临建违建拆除后腾退土地、边死角地进行了摸底,计划对原有155处(含132个老旧小区)庭院小区绿化进行改建、续建和充实提升,继续加大辖区单位社区庭院的绿化覆盖率,不断引进新优园林树种;2018年计划重点建设30处老旧小区和庭院进行绿化改造,计划种植苗木50万株。在此基础上,赛罕区还将对部分单位和小区,实现绿篱代替围墙或栅栏,新增绿化7000延长米。
新城区,持续深入推进城区绿化美化工作,着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年重点实施大青山前坡、中心城区和永久绿地、绿化、美化三大项目,绿化面积13800亩,计划栽植各类苗木1500万株丛,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目标,让市民充分享受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为了更好地做好新城区园林绿化工作,在全市发挥重点和引领作用,新城区率先在过去园林所的基础上成立区园林局和大青山生态建设局,设立了园林科研所,专门负责绿化和园林植物的驯化和新品种的繁育工作。
大青山前坡区块,是新城区园林绿化工作的重点区域,主要实施恼包公园、国际会展中心、敖包博物馆、国足基地重点项目周边和北三环绿化带,以及甲兰板等7个千亩丁香园绿化建设,仅这一区域,新增绿化面积11800亩。中心城区区块主要采取增绿补绿、见缝插绿等措施,对辖区120条道路进行绿化,计划绿化面积2000亩,栽植各类苗木150万株丛。其中对呼伦贝尔路、新华大街等4条主干道采取花坛设置、花器摆放等提升绿化美化效果;对丰州路、展东路等35条道路,进行行道树和加厚绿带的新植补植;对书院西街、艺术厅南北街等81条街巷进行精细化养护管理。另外,采取改造扩绿、拆违建绿等措施,对188个小区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建设和精细化养护管理。通过凉亭、步道、小品的设置,植物的配置组合为广大市民提供好的休闲场所。据了解,今年新城区将利用现有闲置用地、渣土堆,新建机场连接线绿地、塔利村回迁房西侧绿地等5块绿地;改造代洲营绿地、银宏路绿地等15处绿地。
现在,正值春季植树的最佳时机,新城区抢抓有利契机,严格把控时间节点,栽植相应的树种。4月底前,将完成樟子松、油松、国槐等乔木的栽植工作;5月底前,将完成丁香、榆叶梅、水蜡等花灌木的栽植工作;6月底前,完成鸡冠、串红、矮牵牛等花卉的栽植工作。同时,将利用3个月的时间,使新城区城区绿化覆盖率由原来的33%增加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原来的20平方米增加到25平方米。
玉泉区,2018年城镇绿化工作已经开启,城区将再添新色彩。作为首府的老城区,从去年全市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玉泉区围绕“见缝插绿”的要求,大力实施游园景观绿化工程,充分利用棚户区征拆腾退空地、房地产开发企业闲置土地、城区边死角、小区空地等,最大限度地扩大绿化空间、增加绿化总量、提升绿化质量和城区绿地覆盖率及景观效果,让城区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今年,玉泉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绿化工作的相关指示精神,主要围绕城区主干道两侧、社区庭院、现有游园实施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区新植各类苗木1万余株,平整绿化用地约1000亩,新增绿化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在道路绿化方面,对新建8条道路的附属绿地计划种植各类乔木、灌木8万株丛。其中,三职南巷、市医院南侧云中逸品段、市医院南路星河规划路段、祥和路、西苑社区规划路等5条道路已经种植完毕。蛋厂路、市医院南路天骄花园段、诚品建筑规划路,因道路施工目前不具备种植条件。同时,根据玉泉区现有道路特点,为提升城市景观、美化道路环境,计划对主要景观节点进行重点美化,拟在大召大盛魁旅游核心区域布置组合式花箱。
在庭院绿化方面,今年计划提升改造庭院和老旧小区共30个,绿化面积约4万平方米,计划栽植各类乔灌木8万株丛、种植地被16万平方米、攀援植物1万株,其中9个小区(疾控中心小区、警备区小区、丽日花园小区、美华隆小区、新苑小区、科苑家园小区(一期)、阳光馨苑、玉苑小区、迎春园小区)拟打造为提升改造样板小区,目前各类苗木已经陆续到位,正在组织实施绿化工程。在游园绿地方面,按照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的思路,计划投资4000万元,对现有的11处游园绿地进行提升改造,重点对玉泉区法院旧址南侧游园、西顺城街滨河游园、鄂尔多斯西街华宇社区绿地进行提升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
回民区, 2018年将对辖区内8条新建道路、100个老旧小区开展绿化工作,计划种植各类苗木170万株。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回民区提早行动,迅速掀起了绿化植树高潮。仅在4月9日的植树活动中,就在阿吉拉沁北路共种植了260株树木。今后,回民区将继续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密植混搭乔灌木、本地树种唱主角”的工作思路,制定开发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区域、社区和庭院绿化(2018年-2020年)工作方案,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围建绿和大力开展垂直绿化等方式,全面推进辖区绿化美化工作,着力营造优美舒适的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品位。
方案明确在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五个园区,即如意工业园区、金川工业园区、白塔空港物流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出口加工区内,今年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区域绿地达标率为100%,社区、庭院居住区绿地达标率为20%;2019年绿地达标率为60%;2020年绿地达标率为100%。力争到2020年,实现二环路以内新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30%,改造提升项目不低于25%;二环路到绕城高速路之间新建项目不低于 35%,改造提升项目不低于30%;绕城高速路以外新建项目不低于40%,改造提升项目不低于35%。
为推进绿化工作顺利开展,各园区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成立绿化园林工作领导机构,对本园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区域、社区和庭院进行全面普查;结合各自地理位置,合理规划、认真研究制定三年绿化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部署,确保底数清楚、方案具体、责任明晰、措施有效。认真组织动员每个单位、小区和庭院迅速行动起来,进行绿化工作自查,没有达标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改造达标,达标的单位要提升景观效果。
据了解,开发区督查室、综合行政执法局将进行定期督查,每月通报各园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区域、社区和庭院绿化工作进展情况;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对城市绿化工作中的不文明行为、影响绿化工作的现象进行监督检查与曝光。
春天的呼和浩特,远看似有近却无的鹅黄刚褪,新绿就已落上枝头。那盎然的生机如画笔饱蘸绿色炫彩,在首府大地上层层勾勒……
城东,敕勒川公园,一绿一蓝,一带一水,两条廊道串联起的大面积植被,浓缩着内蒙古森林草原的生态面貌。置身这片“绿肺”,只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城南,滨河公园,一条玉带沿着碧波荡漾的河景铺张开来,垂柳泛着新绿,树木挺拔苍劲,青翠的草丛簇拥着绽放的花朵;城西,公主府公园,当南国已是“人间四月芳菲尽”时,这里却是“塞外桃花始盛开”,每年举办的桃花文化节,是首府市民踏春的好去处,恣意盛开的桃花,随风轻舞的柳芽儿,用粉红新绿带来春天的清新;城北,成吉思汗公园,“大峡谷”蜿蜒曲折的道路如一条玉带盘桓着湖光山色;城中,满都海公园,湖柳绕堤,移步换景,满是歌声、笑声、人语声。
享生态之美,乐花香之怡。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增加园林绿化覆盖面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百姓无时无处不在深切感受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据最新数据显示,首府建成区绿地率36.8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39平方米。
青城百姓的幸福生活,在随处可见的绿色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