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黑龙江伊春市林区不伐木 发展没停步

2018年04月23日 10:18   来源:人民日报   

  2013年底,素有“祖国林都”美誉的伊春市,在黑龙江全省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听闻消息,生在林区、长在林区的上甘岭林业局山峰林场职工刘同涛,一下“慌了神、没了底”。

  停伐4年多来,从茫然无措到奋起前行,刘同涛放下“木材碗”、吃上了“生态宴”,日子越过越红火。

  迷茫,阵痛,转型,新生——刘同涛的经历,是伊春人的一个缩影。

  收锯挂斧,人往哪里去?“独木”不再“撑天”,钱从哪里来?林区全面停伐,发展不能停步,转型靠什么?

  最近,记者走进伊春林区,倾听林区人的心路历程,探访林区的发展变化。

  “再密的林,再多的树,也架不住这样不管不顾地伐”

  2011年,伊春停止森林主伐;2013年底,伊春人彻底放下了斧头和锯子

  冰雪消融,林海莽莽,松涛阵阵。

  车行林都,心旷神怡。呼吸吐纳,满腔清新。在城区,街道河畔,处处是树,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在林区,山路蜿蜒,林木苍劲,山峦起伏。

  “有人说,咱伊春就好比是镶嵌在中国东北的一块‘祖母绿’翡翠。”同行的伊春市委宣传部干部王桂阳自豪地介绍。

  上世纪50年代,伊春开始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伐木主战场。

  “那时的伊春,好比一座大型木材加工厂。”刘同涛的父亲刘养顺说。他曾干过20多年的伐木工人。

  “我们喊着放山号子,踏着积雪,扛着斧头锯,走进深山老林干活。”今年65岁的刘养顺回忆说,“森林小火车喘着粗气,在林海雪原穿行;油锯、绞盘机的声音响彻山谷;一根根粗壮的原木,顺着坡道滚落下山;贮木场里,卸、造、选、归、装,各道工序紧锣密鼓……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一根根“绿色金条”,被搬下山,加工生产,再运往全国各地。

  当地统计数据显示,60多年采伐,伊春共为国家建设提供了2.4亿立方米木材,占我国国有林区产量的近1/10。

  “老辈人都说,伊春贡献的木材,如果装上火车一列列连起来,可以从伊春一直排到海南三亚;如果一棵棵连起来,可以从地球到月球绕上好几个来回!”王桂阳说。

  然而,慢慢地,刘养顺和伙计们发现,能伐的树,越来越少、越来越细。“那会儿,林子黑森森的,那叫一个密!两人合抱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到后来,一人抱的树都难找了。”刘养顺说。

  道理,不难明白。

  “一棵大树,成材,要几十上百年;砍掉,却只用不到一分钟。再密的林,再多的树,也架不住这样不管不顾地伐。”刘养顺说。

  经年累月,树越砍越少,山越来越秃,“祖母绿”开始褪色。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林而荣、因林而兴”的伊春,逐渐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坐吃山空,一味索取,林子都被“透支”了。

  上世纪90年代,伊春开始严格实行森林采伐审批制,并逐步调减木材产量。木材年产量,从峰值时的830万立方米,逐步减少到2010年的136万立方米;

  2011年,伊春停止森林主伐,只保留33万立方米的抚育伐和更新性采伐。2013年底,伊春在全省率先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彻底放下了斧头和锯子。

  “以前砍树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停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停伐对伊春冲击很大,2014年GDP同比下降9%,出现近年首次负增长

  “说实话,对停伐,咱们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但这一天真的来了,心里还是空落落的。”刘同涛说,停伐之前的几年,随着林木资源日益枯竭,每年冬季生产任务很少,冬季计件工资加上淡季补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日子干巴巴。

  “停伐是对的,很及时。”1988年起就一直在林场工作的友好区朝阳林场党支部书记董振江说,“树的生长速度,远远赶不上砍的速度。大树少了,森林吸不住水。一场暴雨,河水就呜呜地涨起来。再这么砍下去,后辈就看不到森林啦!”

  “靠山吃山,光吃木材,哪怕再多,很快就会坐吃山空。以前,国家建设缺木头,我们砍树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国家需要保护生态,停伐护林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上甘岭区溪水森林经营所副所长秦瑞亮说。

  “大伙慢慢都能理解了,停伐,是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的重大转变。”乌马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冰欣说,“对林区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停伐有益,但停伐不易。

  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意味着这个曾经依靠砍树过日子的地区,从今以后,再不能靠砍树卖木头发展了。

  首当其冲的,是刘同涛们。拿惯斧锯的手,还能拿起什么?伐木工、选材工、检尺员等一线职工,转岗干什么?

  间接影响更大。木材加工企业无材可加,运输企业无材可运,服务行业随之萎缩……

  一组数据,可见停伐对伊春的冲击:2014年,伊春市GDP同比下降9%,这是其GDP增速近年首次负增长;其中,全面停伐减少增加值15亿元左右,下拉GDP6.8%;地方财政收入下降17.4%。

  当最后一阵油锯声缓缓停止,当“顺山倒”号子无人再喊,当运材车鸣笛不再响起——伊春,向何处去?

  “以前靠山吃山,砍树卖钱,现在靠山吃山,得有新吃法”

  打出一套生态保护组合拳,积极寻找转型出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作为典型林业资源型城市,停伐、转型是伊春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可是怎么转?往哪里转?”伊春市市长韩库说,经过阵痛、探索和尝试,他们逐步认识到,绿水青山是伊春最大的财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是伊春最大的优势。

  转型,护生态是前提。

  配合停伐,伊春打出一套生态保护组合拳。生态移民,让林场工人下山进城,完成林场(所)撤并55个、搬迁3.5万多人,年直接减少木材消耗100万立方米;建保护区,念好森林保护紧箍咒,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个、67万公顷;严控污染,公交车更换为节能环保型……

  森林资源恢复了。市资源林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森林公顷蓄积量由2013年的84.2立方米,增至目前的97.5立方米,停伐以来年均净增长900万立方米以上。

  生态底子厚实了。伊春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居全省之首;每年提供生态服务总价值1433亿元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好山、好水、好空气,日益成为新名片。

  转型,找出路是关键。

  停伐后,刘同涛仍留在了林场。只不过,职责从“砍树”变成“看树”。“主要是巡山,看看树木病没病,防盗防火灾。”

  “停伐后,不能等靠要,更得往前闯。”2016年,瞅着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越来越多,刘同涛和父亲一合计,开了一家农家院。院子里,火红的灯笼高高挂,五彩的葫芦随风摇,檐下的玉米串、干辣椒透着丰收的喜庆,满满农家味儿。红烧鱼、炖豆角、贴饼子等特色菜,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人,最远的客人来自澳大利亚。

  “以前,靠山吃山,砍树卖钱;现在,还是靠山吃山,得有新吃法。”张冰欣说。

  “开会啰”“开会啰”……随着滕记义的阵阵吆喝,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黑猪,哼哧哼哧从森林深处踏雪而来,拱着地抢食玉米粒。白雪,黑猪,画面别致。

  老滕乐呵呵地说:“吃的是野菜坚果,喝的是山泉雪水,呼吸着大森林里的新鲜空气,这些家伙,待遇老好了!”

  看中伊春茂密的原始森林,宝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在乌马河区和美溪区投资建设了3个生猪养殖基地及151个林下放牧场,养殖森林雪猪。

  无污染、可追溯、肉质佳,一头雪猪纯收益可达400余元。目前,宝宇公司为1200多名像老滕一样的转岗林业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昔日伐木工人,今朝成为养猪能手。

  树皮、松针、松子等,经过巧妙的构思、细致的拼贴,竟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报春图!走进乌马河区的木艺小镇,斧凿、镂刻、打磨之声交织入耳,木拼工艺画、北沉香工艺品、山核桃皮工艺品、松塔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木艺小镇展示销售街区已经入驻木艺企业50多家,拉动就业2000人以上。”张冰欣介绍。

  在友好区万亩蓝莓基地,技术总管董林学正在忙活着。“喏,你看那些隆起的土垄,就是以土当被过冬的蓝莓树了。”他说。

  停伐后,友好区把蓝莓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口。短短数年,蓝莓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每年仅蓝莓基地就可安置转岗、分流的林业职工500余人,季节用工达1200余人。

  “刚停伐那会儿,我们天天耷拉着脸。现在有了奔头,走路都带风”

  从卖木材到卖风景,从林木经济到林下经济,生态资源释放生态生产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理念,扬绿水青山之长,借冰天雪地之势,重点发展森林食品、森林生态旅游、北药等生态主导型产业,着力培育养生养老、会议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深入挖掘生态资源所蕴含的经济发展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韩库介绍,“林都雪城”伊春成功跻身中国冰雪旅游城市目的地排行榜前十位。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10亿元。

  目前,伊春市森林食品、生态旅游、北药等主导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0%,生态资源正加速释放出生态生产力。

  “农家院一年能赚个十来万,日子还不赖。”刘同涛感叹道,“刚停伐那会儿,我们天天耷拉着脸。现在有了奔头,走路都带风。”

  停伐,改变了刘同涛和同事们的命运。一部分人转岗到资源管护、营林生产、森林防火等管护岗位,定职、定岗、定责保生态,从“砍树人”成了“看树人”;一部分人“离场不离山”,就地开农家乐、养林下猪、种黑木耳;还有一部分人,南下闯荡,开辟人生新战场。

  下山不离山,停伐不停步。

  在刘同涛看来,有了好生态,林区人就有大希望。“只要人不懒,都能找到钱。哪怕到林子里采采山野菜、蕨菜、蘑菇,一年也能‘捡’个四五千。”

  从卖木材到卖风景,从林木经济到林下经济,停伐倒逼的转型,正在产生效益。2017年,伊春地区生产总值达266亿元,同比增长6.2%,彻底走出全面停伐以后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低谷,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

  “我们将进一步把生态作为伊春的‘根’与‘魂’,着力打造绿色、健康、美丽、时尚‘全景伊春’,把伊春建设成为绿色生态产业的聚集地、绿色生态文化的弘扬地、‘诗意栖居’的理想地、美好生活的共享地。”市委书记高环笃定地说,伊春因林而兴、因林而衰、因林而转,也必将因林而富、因林而起。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