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鹏新区:探索“人海和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2018年04月20日 17:33   来源:深圳特区报   

  “潜爱课堂”通过视频课件、演讲、实地走滩、出海观察、问答互动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海洋环保知识,推广海洋环保理念。

  近岸海域监测点国家一类水质达标率由50%提升到100%;完成1851公顷大鹏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规划;人工种植珊瑚超1.3万株,投放珊瑚礁68座,海洋生物密度和多样性显著提升;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被评为“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海洋大会;深圳国际生物谷海洋生物产业园入园企业及项目从9家增至55家……这是大鹏新区实施“美丽大鹏”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鹏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招牌,也越擦越亮。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美丽海洋呼唤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是大鹏新区建设高质量“美丽大鹏”的开局之年。作为海域面积广泛、海洋资源丰富、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的“海洋大区”,新区将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指示中,充分利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优势,在深圳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先行一步,向海发展,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行区。同时,在对海洋资源实施严厉保护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引领突破发展瓶颈,实施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和执法体制,加快海洋生物产业人才和项目的引进和集聚,加大海洋生物产业科研平台的建设,加快完善巩固海洋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关键词:制度引领

  探索实施“向海发展”

  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行区

  制度建设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保障。治源强基,需要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本遵循。

  回顾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历程,新区在顶层设计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时,就前瞻实施了“向海发展”的战略布局,并在全国率先划定海洋生态红线、率先实行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责任审计、率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率先编制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积极探索经济发达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

  不仅如此,新区在多年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中,出台实施了大量涉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与创新举措。在新区创新设计实施的“大鹏指数”中,选取的指标涵盖了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选取了水资源承载率、近海渔业捕捞强度增长率、海水质量等作为重要指标;探索大鹏半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将海洋、沙滩、红树林、甚至涉及海洋的景观等生态价值一一进行核算;综合执法体系户外运动管理改革,实行“海域分区、运动分级”;创新组建的新区综合执法局,整合陆地、海洋等执法部门,严格执行海监“三巡”制度,实现海域巡查覆盖率达100%和对08海岸线违法建设、填海造地等问题职能互补的共同执法,同时改革建立起“海陆”一体化执法信息化系统以及全区综合执法监控技术支撑体系,形成高效协同、精准治理的智慧大鹏运行指挥新模式。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行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8年,在新区实施的改革项目中,“探索实施‘向海发展’体制机制”被摆放在重要位置。

  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表示,新区将前瞻谋划“向海发展”,实施“海洋强区”战略,重点培育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游艇帆船等高端临海产业。围绕这一主题,新区将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突出海洋资源优势特色,建立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体系,探索建立自然岸线保护制度,建立新区特色的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等,并在规划实施、制度建设、投入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科学用海新模式,积极推动国家级海洋公园、蓝色碳汇试点、海洋牧场申报,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向海发展”方式,推动新区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行区。

  关键词:共建共享

  抹香鲸救助促成深港惠联动机制

  “海洋+文化”平台完善共建共享体系

  共建共享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良好的海洋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民众的参与。要把共建共享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和培育海洋文化氛围,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相处、共融发展。大鹏新区以海洋生态资源为重点,创新载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打造了“潜爱”大鹏系列品牌:以“潜爱课堂”树立海洋生态文明理念,以“潜爱影展”营造海洋生态文化氛围,以“潜爱保育”推动参与海洋生态建设,有效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推动海洋生态文明成果共建共享。

  2017年3月12日,一头体长约12米、重约3吨的抹香鲸在大鹏新区东部海域被发现受困于渔网,经紧急救援,被困抹香鲸当天摆脱渔网。但这头抹香鲸并未离开近海,仍在临近深圳的惠州海域徘徊。最后它没能回到属于它的深海,在惠州港码头走完了“鲸生”最后一段路。日后将被制作成标本,在陆地上实现“永生”。虽然奇迹未能出现,但是新区的渔民、公益潜水员、渔政部门与惠州市相关部门和各路专家展开了大营救,利用声呐设备、声学驱逐法等方式引导抹香鲸游向外海,试图帮它找到“回家”的路,这一幕幕都让人为之动容。

  除了“搁浅抹香鲸救助事件”,还有备受全国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盗采珊瑚事件”、“珊瑚保育计划”等,也都是在社会各界公益机构和爱心人士的参与下完成的。其中,救助抹香鲸事件后,形成了深、港、惠联合互助机制;珊瑚保育计划中,有潜爱大鹏民间组织建立珊瑚保育站被国家海洋局命名“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

  目前,大鹏新区正加快构建“海洋+文化”全新共建平台,延伸打造“潜爱课堂”“百米珊瑚海”等海洋文化项目,形成全社会关心海洋、认识海洋、领略海洋的海洋生态文化氛围。据新区海洋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区已成立海洋公益社会组织12个,海洋公益志愿团队100余支。同时,构建了“海洋公益平台”、“课堂教育平台”、“观光展示平台”和“宣传交流平台”。

  ——“海洋公益平台”成功承办“世界海洋大会”“中国海洋公益论坛”“世界海洋日”等大型公益活动,推动设立“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慈善信托,加强与国内外海洋公益组织的交流,助力全国海洋公益领域合作;先后开展“潜爱大鹏人工珊瑚礁种植”“珊瑚保育影展”“珊瑚保育论坛”“海底渔网清洁”等海洋保护行动。目前已种植珊瑚近万株,设置珊瑚礁50座。

  ——“课堂教育平台”,创立全市本土海洋生态认知课程“潜爱课堂”,邀请海洋专家举办“潜爱课堂”讲师培训班,至今已累计培训约70名志愿者讲师。活动受亚洲海洋教育学会委员会关注,“潜爱课堂”讲师受邀请赴台开展海洋素养教育交流。同时,面向小学生开展系列海洋自然教育课程,实现辖区小学海洋自然教育课堂入校全覆盖。2017年开办120余节入校课堂,约有6000名学生接受海洋科普教育。

  ——“观光展示平台”,以“潜爱大鹏”珊瑚保育站为基地,建立“百米珊瑚海”展示长廊,通过复育再植被船锚、渔具、台风等破坏的珊瑚残枝,在大澳湾附近海域建造一个百米珊瑚旅游观光带。目前,珊瑚保育站成为我国第一个珊瑚保育志愿组织和活动展示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青少年校外体验教育基地”“深圳市最美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被中央电视台《中国人的活法》系列节目、凤凰卫视《地球宣言》等摄制组列为选题,全程跟拍形成专题纪录片。

  ——“宣传交流平台”,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情景剧《海好有你》登上央视7套“最美星光——2018迎春青少年艺术盛典”节目舞台;在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资助下,“深圳大鹏渔民珊瑚保育考察团”前往马来西亚沙巴州、菲律宾马拉帕斯卡岛、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等地学习珊瑚保育经验,与国际顶尖科技企业、高校进行交流,吸纳世界港口城市海洋文化建设经验。

  关键词:智力支撑

  创新实施使用环境有偿的产业政策

  全市首位海洋气象领军人才落户大鹏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也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撑。4月14日,在深圳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深圳引进的首位海洋气象领军人才、美国华裔科学家徐建军教授落户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

  徐建军教授曾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研究教授,同时兼任美国大气资料同化联合研究中心(JCSDA)的高级研究员,也曾作为第一位华人科学家在美国空军气象局系统担任要职。他率团队落户将开启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据了解,在国际人才交流会上,与大鹏新区合作共建的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以百万年薪和千万补贴面向全球招聘50位领军人才,重点打造涉及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生态修复、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物医药、新型海洋能源等10个涉海领域高水平科研团队。

  2018年,新区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海洋产业发展难题,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将“生物、海洋、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力争建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发展典范区。

  海洋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海洋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要在保障海洋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实施产业增量和扩张为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此,新区在“绿色引领”海洋产业发展中,将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实施生态资源有价、环境容量有限、使用环境有偿的产业引导政策,进一步健全产业“正面清单”制度,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监管与退出机制。

  针对近海资源开发过度、无序,远海资源开采技术能力不够、开发程度不足的现状,一方面在保障海洋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实施产业增量和扩张;另一方面注重一体化发展陆海经济,在陆海联动发展的战略规划、空间布局、产业优化、政策设计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统筹协调;同时,注重大鹏特色化发展海域经济,依托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和珠三角庞大的消费市场,重点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邮轮游艇产业等高端临海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园,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尽快形成系统、稳健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大鹏新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打造集生物研发、孵化、中试、生产于一体的海洋生物产业园。目前,该园区已成为中国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和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目前新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行区的重要产业平台。园区总占地面积约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9万平方米。目前,入驻项目包括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生物制品精深加工、海洋环境生物修复、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现代渔业等55家,共引进院士3名,海洋生物类外籍专家10余名,博士以上专业人才50余名。

  关键词:人海和谐

  保护、修复、整治多措并举

  探索实施海岸线保护“湾长制”

  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命题在于形成并维护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既不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必须保持海洋的原本状态,也不是海洋的发展变化完全服从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人的全面发展与海洋的平衡有序之间的和谐统一。而海洋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是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是实现海洋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关键。

  多年来,大鹏新区在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过程中,始终在探索一个高度城市化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据新区经服局负责人介绍,新区对标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标准,持续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新区近岸海域水质全面提升,由新区成立之初的50%的二类水质提升到去年100%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调整海洋功能区划,实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是今年新区对海洋保护的一项创新。”据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功能区划,实施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约束,探索实施更具刚性和约束力的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使之真正成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同时,新区将在今年加快建设陆海生态资源环境监测网络,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资源环境数据整合共享,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和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不断提升陆海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新区将探索实施海岸线保护“湾长制”,坚持海陆统筹,加强综合监管,严防生活、工业废水直排入海。健全沙滩资源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动海洋功能区划调整,争取将现状的传统农渔业区调整为休闲娱乐区。2018年,新区还将加快国家级海洋公园、深圳海洋博物馆、新区海洋珊瑚博览馆等项目建设,并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对生态环境更好的保护,同时更广泛地推进生态文化的普及与提升;对生态脆弱敏感地区进行生态修复,加强对珍稀物种、重要生物栖息地等的保护;持续开展珊瑚保育行动,海陆统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海洋生态保育和沙滩管理,实现区域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

  此外,新区还将围绕海洋生态保护,继续开展加强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按照陆海统筹、以海定陆的思路,将河流流域与海湾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加强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目标考核;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防范体系,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海洋环境灾害、环境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处置及快速反应能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全民海洋生态文明意识。

  (建超 章程 )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