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河北任县积极探索新模式 破解造林“钱地人”难题

2018年04月16日 07:3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李 开 王 培

  河北省任县积极探索创新造林机制,有效解决生态绿化建设资金、土地、管护三大难题,持续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2万亩,建成千亩以上重点绿化区片6个,从2015年到2017年,任县的森林覆盖率由14.3%提高到25%,3年时间增加了10.7个百分点

  生态绿化建设常见的难题有3个: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林由谁来管。

  2017年,河北任县用足用活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政策,争取农发行项目贷款94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9423万元用于储备林建设,从而保证了植树造林资金。

  资金有了,地从哪里出?任县创新实施土地流转大户自主种植自有林、征租一次清、政府返租3种土地征租方式,实施树权归政府和树权归大户两种模式,实现了造林用地征收与租赁并举。为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针对树权归政府的,政府按合同期给予土地承包大户一定土地补助,直至合同期满;针对树权归大户的,政府给予大户连续7年资金补贴,7年后大户还可获得树木采伐期部分收益。

  “三分栽、七分管”,为防止“年年种树不见树”,任县定期派技术人员教授苗木管护知识,并实行政府管护与社会管护相结合,各乡镇区成立高规格的林木管护队伍,或从县内外林业公司、承包大户、合作社中公开招标,选用专业队伍对林地进行后期维护。对树权归大户的,采取管护与租地补贴挂钩的联动机制,管护差的扣减大户租地补贴,从根本上解决了“林由谁来管”的问题。

  骆朝合是任县西固城乡骆家庄村农民。去年,他在自己承包的100多亩地里种上了法桐、白蜡等树苗。再过几年,这些树苗就能成材。

  这些能够带来诸多实惠的苗木,骆朝合没花啥钱。去年,县政府为他提供补贴资金购买了树苗。种了多年传统农作物的他,侍弄起这些苗木来格外小心,定期浇水,精心管护,一点也不敢马虎。4月中旬,他打算在林下种辣椒,这将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骆朝合算了一笔账,政府共补贴7年,第一年每年每亩补贴1500元,后6年每年每亩补贴800元,他的土地流转费用是每年每亩支出1120元,实际流转费用相当于每年每亩支出320元,不仅成本降了,种植苗木还省心,之后就到了第一个采伐期,除了偿还部分储备林贷款,还有剩余。在林下种辣椒,预估每亩收入在2800元左右。

  在任县,通过“植绿树”,实现“护生态、鼓钱袋”梦想的农民还有很多。据任县农业局局长孙云平介绍,储备林建设共涉及全县10个乡镇、27个村,目前已造林23000余亩,可带动2000多人增收,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任县还将尝试把造林绿化与药材种植、柴鸡养殖结合起来,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种得活、留得住、效益高”。

  今年,任县启动实施了“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利用2018年、2019年两年时间造林4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县城,2020年重点抓巩固提升,实现造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惠绵)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