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兵器大工匠”朱力:“德技双修”代代传

2018年04月13日 16: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朱力(右四)和工作室部分成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西安4月13日讯(记者 佟明彪)“德技双修”,这是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五分厂数控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朱力继承并传续了五代的“工匠精神”。朱力说,一个真正的工匠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好的人品道德,如今的他已经从一个学徒工成长为“兵器大工匠”,获得了“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时也是“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朱力工作室的带头人,培养出的20多名徒弟中,有“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创新创业人物”等。

  朱力的第一任师傅是自己的父亲,在工作中,父亲一直教导他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和企业,并用自己的数控维修经验将朱力带进了数控技术的大门。为了学好技术,朱力不再满足于父亲的经验之谈,于是开始顶着困难自学。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数控技术方面的资料,他就托人从国外买来相关书籍,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就请厂里的翻译帮忙,但是这些资料的专业性很强,有些翻译出来的内容并不准确,朱力索性自己边查字典边学习,有时一个单词要查上三四十遍。后来,为了学习编程,他又向父母借了5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白天在岗位上学操作,晚上在家里学编程。就这样,他很快在工作上崭露头角,生产上挑起了大梁,并在多个技能大赛中获奖。

  伴随着荣誉而来的还有其他企业的高薪聘请,“我记得在90年代初,许多企业都来我们这里挖数控技术人才,有一家新加坡企业的招聘广告都贴到了我们厂的大门口,待遇是我们当时的很多倍,但是父亲的教导使我没有离开厂子。”朱力说,“后来我带徒弟时,都会先教导他们要先有好的人品道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目前企业已经建立了集团公司级、公司级、分厂级“三级关键技能带头人”队伍及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使朱力这样的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待遇。

  “德”之后就是“技”。朱力带徒弟从来都是倾囊相授,“师傅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时常督促我们要不断学习和钻研,有时候在工作现场就拿着我们加工的零件让我们讨论这个零件有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哪,手把手的教我们。”朱力的徒弟孙军平这样说道。

  2013年,为了更好的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发挥好高技能人才在传承技艺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司成立了“朱力工作室”,将“攻难关、创效益,促革新、重交流,传技艺、育人才”作为工作定位,将工艺技术团队、技能团队作为工作室的强大支撑,形成“工艺+技能”协同创新作的工作特色。探索形成了“一主两翼”的人才培养格局。“一主”——就是以“导师带徒”为主线,进行人才梯队建设的顶层设计;“两翼”——就是以攻关项目来历练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以践行“忠诚专注、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来凝聚智慧力量、体现自身价值。

  在朱力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工艺+技能”协同创新团队的品牌逐步树立,工作成效逐步显现。人才培养方面,在第四届全国技能大赛陕西省赛区选拔赛中,他的徒弟李振宇、孙军平、郭磊、张彬等人一次性包揽了五轴加工中心、四轴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车4个工种的状元。工艺创新方面,在一次零件攻关中,他作为攻关组组长,带领团队采用全新工艺加工方法,重新设计夹具,有效解决了该零件加工变形问题,良品率由30%提高到了90%以上,当年创效60多万元。

  西北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良表示,技能人才也是企业转型创新,发展先进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力既能干好工作,也能带好团队,是难得的人才,在他身上充分体现着我们倡导的“工匠精神”。

  如今,我们也已经看到“工匠精神”在朱力师徒身上的代代相传,徒弟孙军平是第四届全国技能大赛陕西省赛区选拔赛数控铣工种状元,孙军平带出的赵喜涛在陕西省国防系统数控大赛中也摘得状元,赵喜涛的徒弟秦欢在第七届全国数控大赛陕西省选拔赛决赛中获得第四名。

专题: 中国梦 大国工匠篇 

(责任编辑:李方)

精彩图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兵器大工匠”朱力:“德技双修”代代传

2018-04-13 16: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