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绿皮车变“网红” “最慢小火车”驶出的时代变迁

2018年02月13日 13: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济南2月13日电题:绿皮车摇身一变成“网红”——“最慢小火车”驶出的时代变迁

  新华社记者邵鲁文

  “呜呜呜……”

  旅客们,本次列车开往泰山,前方到站是南仇站,有在南仇站下车的旅客,请您提前做好准备。”随着三声鸣笛,7053次列车启动了,这辆平均时速仅有32公里的绿皮小火车,参加春运已经44年了。

  7053次列车自1974年开通运行,往返于山东淄博和泰山,全程184公里,共运行5小时49分,平均时速32公里,票价仅11.5元。这趟列车是山东省内国家铁路中最后一辆无空调绿皮车,也是时速最慢的火车。

  “这辆车非常慢,慢到你能清晰地看到树枝上的野果,和田间劳作的村民。”说起这辆最慢绿皮小火车,列车长赵新华打开了“话匣子”。

  赵新华告诉记者,随着高铁建设的提速,我国早已迈入时速两三百公里的高速铁路时代。而与之相比,这辆时速二三十公里的慢火车,成了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铁路发展的“活化石”。

  “我现在还记得,20多年前,南博山有位70多岁的老人经常背着20多斤的酸枣,坐火车去外面的大集,为的就是1斤酸枣比在当地多卖4毛钱,20斤酸枣可以多卖8块钱。”赵新华说,因7053次列车途经山区,上世纪90年代山区交通很不方便,这个小火车成为山里百姓出山、进城唯一的交通工具。

  那时,每年春节前后,很多村民背着山货进城卖,山货卖出去了,家里一年的生活就有了着落。当时列车有12节车厢,乘客络绎不绝,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庄户列车”。

  2000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通了公路,列车的乘客也变少了。“山区里通车了,有人家里还买上了小汽车,不少山区百姓外出打工了,很多时候,乘客多是老人坐车去城里看孩子,这些年来,列车的车厢也从原来的12节减到了8节,从8节减到了4节。”赵新华说。

  大家本以为这趟小火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乘客减少的情况却在近几年有了大幅改观。随着媒体的报道,最近,这辆最慢小火车成了网友们追捧的“网红”。

  绿皮车、慢节奏、慢生活,这些看似与时代脱节的标签,却让7053次列车有了与众不同的特质。“可能是我年纪大了,我这几年才知道有个词叫‘驴友’,很多‘驴友’慕名而来坐车,这让我没有想到。”

  “现在什么都讲究快,但这辆小火车的慢吸引了我。不光是我,很多年轻人都是在网上看到新闻后专程过来的。”浙江“驴友”蔡彬告诉记者,被这辆“网红最慢小火车”吸引来的不在少数。记者在列车上看到,不少游客上车后从淄博博山的源迁站下车,进入山区旅游,山区的农产品因此受到很多“驴友”欢迎。

  “他们一下车看到铁路边,村民们卖的蔬菜、小米,散养的笨鸡,还有山鸡蛋,有人都挪不动腿,像看到宝贝一样。”蔡彬说。

  小火车虽然慢,但它的使命已经从最初的带山区百姓走出大山的“庄户列车”,变成了帮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扶贫列车。

  今年春运,是55岁的列车长赵新华的最后一次春运,常年坚守在岗位一线,让她有些疏忽了对家人的陪伴,虽然对家人有愧疚,但是一想到山区的百姓,赵新华就感到很值得。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绿皮车变“网红” “最慢小火车”驶出的时代变迁

2018-02-13 13: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济南2月13日电题:绿皮车摇身一变成“网红”——“最慢小火车”驶出的时代变迁

  新华社记者邵鲁文

  “呜呜呜……”

  旅客们,本次列车开往泰山,前方到站是南仇站,有在南仇站下车的旅客,请您提前做好准备。”随着三声鸣笛,7053次列车启动了,这辆平均时速仅有32公里的绿皮小火车,参加春运已经44年了。

  7053次列车自1974年开通运行,往返于山东淄博和泰山,全程184公里,共运行5小时49分,平均时速32公里,票价仅11.5元。这趟列车是山东省内国家铁路中最后一辆无空调绿皮车,也是时速最慢的火车。

  “这辆车非常慢,慢到你能清晰地看到树枝上的野果,和田间劳作的村民。”说起这辆最慢绿皮小火车,列车长赵新华打开了“话匣子”。

  赵新华告诉记者,随着高铁建设的提速,我国早已迈入时速两三百公里的高速铁路时代。而与之相比,这辆时速二三十公里的慢火车,成了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铁路发展的“活化石”。

  “我现在还记得,20多年前,南博山有位70多岁的老人经常背着20多斤的酸枣,坐火车去外面的大集,为的就是1斤酸枣比在当地多卖4毛钱,20斤酸枣可以多卖8块钱。”赵新华说,因7053次列车途经山区,上世纪90年代山区交通很不方便,这个小火车成为山里百姓出山、进城唯一的交通工具。

  那时,每年春节前后,很多村民背着山货进城卖,山货卖出去了,家里一年的生活就有了着落。当时列车有12节车厢,乘客络绎不绝,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庄户列车”。

  2000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通了公路,列车的乘客也变少了。“山区里通车了,有人家里还买上了小汽车,不少山区百姓外出打工了,很多时候,乘客多是老人坐车去城里看孩子,这些年来,列车的车厢也从原来的12节减到了8节,从8节减到了4节。”赵新华说。

  大家本以为这趟小火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乘客减少的情况却在近几年有了大幅改观。随着媒体的报道,最近,这辆最慢小火车成了网友们追捧的“网红”。

  绿皮车、慢节奏、慢生活,这些看似与时代脱节的标签,却让7053次列车有了与众不同的特质。“可能是我年纪大了,我这几年才知道有个词叫‘驴友’,很多‘驴友’慕名而来坐车,这让我没有想到。”

  “现在什么都讲究快,但这辆小火车的慢吸引了我。不光是我,很多年轻人都是在网上看到新闻后专程过来的。”浙江“驴友”蔡彬告诉记者,被这辆“网红最慢小火车”吸引来的不在少数。记者在列车上看到,不少游客上车后从淄博博山的源迁站下车,进入山区旅游,山区的农产品因此受到很多“驴友”欢迎。

  “他们一下车看到铁路边,村民们卖的蔬菜、小米,散养的笨鸡,还有山鸡蛋,有人都挪不动腿,像看到宝贝一样。”蔡彬说。

  小火车虽然慢,但它的使命已经从最初的带山区百姓走出大山的“庄户列车”,变成了帮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扶贫列车。

  今年春运,是55岁的列车长赵新华的最后一次春运,常年坚守在岗位一线,让她有些疏忽了对家人的陪伴,虽然对家人有愧疚,但是一想到山区的百姓,赵新华就感到很值得。

(责任编辑:佟明彪)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