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让包买制的历史之光重新照进现实

2019年07月15日 11: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评高宝华著《中国近代手工业中的包买制研究(1890-1936)》 

  自清末以降,实现工业化、实现民富国强,这是无数先进中国人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我们即将在2020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再分两步走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回答如下问题:中国未来的农村发展道路该怎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又该从何处吸取历史营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又该有怎样的制度安排?古人云:不知来者视之往,欲知今者察之古。返求中国原初工业化的历史,对解答上述问题,或将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高宝华博士专著《中国近代手工业中的包买制研究(1890-1936)》(中国商务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就是这一领域的独创力作。细读下来,不难发现它有三个特点。

  其一,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积极研究包买制。包买制是介于家庭手工业与机器工业中间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在我国近代机器工业兴起后曾一度衰落,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又以外包、加工贸易等现代变形的方式重新复活且遍地开花,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经济增长,特别是加速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这个维度来讲,在力争全面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当下,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今天,充分挖掘包买制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作用,在历史思维的关照下,如果我们能够把原初工业化的历史经验转化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动力,那么,包买制研究将是学以致用的模范。

  其二,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重新审视包买制。在中国学界,素有经济史与经济学“源流之辨”的争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对经济历史的研究和总结,将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知识和素材。就我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这种国情也就决定了我国很难同步实现工业化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无论是原初工业化理论还是西方学者提出“冲击-反应”学说,都能在中国找到历史实践的证明。但每一种理论或学说并不能完整地概况中国经济历史的全部。因此,工业化理论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大地上也就不足为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设想用计划经济的方法来实现工业化,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走不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构建和完善这一体制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和发展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至今日,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过半,还有7亿左右人生活工作在农村。如何促进农村充分就业,加快农村地区现代化进程,我们将从包买制的历史启示中拓展思路,积累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其三,在中国与世界的比较中积极评价包买制。对于包买制,作者并没有自说自话,而是在世界范围的视野内,对此生产组织形式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日本和英国包买制的研究,作者发现,包买制在中、日、英三国都曾广泛存在,且主要表现形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日本和英国的包买制对各自国家工业化的助推作用都超过了中国。日本包买制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形成了行政的由上而下和市场的由下而上相结合的近代工业化道路。英国包买制则助推其本国商业资本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包买制之所以在日本和英国发挥甚大,其共同特点是统一市场的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为政府的制度供给,而这些条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不具备的,这也从一个层面揭示了中国缘何不能从原初工业化自然过渡到近代工业化。随着世界经济供需情况的改变,以及我国在经济经济体系中作用的不断增强,充满个性、彰显特色的非标准化商品越来越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作者预测中国式包买制或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总之,《中国近代手工业中的包买制研究(1890-1936)》的出版,对于深化我国近代经济历史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于我们当下探索农村发展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打造有为政府也都有积极的启发。正如学无止境一样,我们也期待该书能将研究时段延长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对近代中国包买制能有一个完整展现。希望该书下次再版时,高宝华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作者石建国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