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爱传承:仲明助学金十五年记
仲明助学金:源自感恩
杨国强先生以母亲的名字“仲明”为这个助学金命名。“我母亲平凡而伟大,一生勤劳俭朴,也教育我们兄弟姐妹要克勤克俭,善良本分做人。我一直谨遵母亲教诲,时刻未敢忘怀。我以母亲之名命名助学金,也是为告慰我的母亲,如果她在天之灵知道我这一善举,一定也会感到高兴。”杨国强这样追忆他的母亲。
由于杨国强先生坚持低调做慈善,“仲明助学金的捐助者究竟是谁”成了保守十年的秘密。后来,当有人追问杨国强先生为何采取这样的方式从事公益事业时,他做出了质朴又令人动容的回答:
“我本是一个农民,是靠国家免除我七元的学杂费和资助我两元的生活费,才得以完成高中学业。我深知一个学生在求学道路上由于经济原因陷入困境的无助,也懂得世情的甘苦。我希望能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以学业为重,学好本领,自立自强,于家于国有所贡献。我创立助学金,也是一种感恩。我能事业有成,国家和社会给我很多帮助,我无以回报,唯有以这种方式来报答万一。”
“好心人”的三封匿名信
杨国强先生在仲明助学金创立最初的十年间,因为没有公开身份,所以只能以书信的方式与仲明学子们进行交流,表达他对仲明学子的深切关爱,三封书信犹如家书以真切质朴的情感关心着同学们的成长。
在每一次助学金的颁发仪式上,主持人都会朗读这几封“好心人”亲笔写的匿名信。谆谆教诲,感人至深,杨国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莘莘学子,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好地回报社会。
1997年9月30日,在署名为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倡导者”的第一封信《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致获得“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同学们》中,杨国强写道:“我祝愿你们日后事业有成,到时候,你有能力,有条件了,也应回报今天所得到的帮助,将今天得到的这笔钱,连本带息还给“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或自己设立一个助学金,以一种道义责任,加入到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行列。”
2001年10月,署名为“你们的朋友:‘仲明助学金’倡立者”的第二封信《关于做人与做事的几点感悟写在“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设立五周年之际》中,杨国强强调:“令我觉得欣慰的是:曾受到‘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资助的大学毕业生中,已陆续有人返还本金给管委会,我关心的不是还我多少钱,我认为可贵的是同学们恪守当初签订的‘道义契约’,言出行随。”
2002年10月,署名为“仲明助学金捐助人” 的第三封信《不要忘记回报社会》中,杨国强再一次强调:“期待你们好好读书,走正路,真诚对人,真诚面对社会。希望你们永远尽自己的努力。要记住,不少有成就的人都曾经过一贫如洗的生活。当你有能力时,不要忘记回报社会。”
杨国强先生此后也在多个场合讲过:“希望他们回报社会,不是还钱给我!”可见,曾经受到社会佑助得以完成高中学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杨国强,心怀感念,坚定地履行着个人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希望这种正能量影响更多的人。
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
承担责任与道义,收获善良与美好,这是仲明助学金坚持的原则和恪守的信念;受惠不忘施惠,让爱薪火相传,这是仲明助学慈善的真诚道义感召。愿我们共同努力,让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写在“道义契约”封底的话
所有受助大学生在领取仲明助学金时,都需要签订“道义契约”承诺,在有条件时偿还助学金,用于进一步扩大受助面;同时自己也加入助困行列,奉行美好的社会道德,报效国家。
这样一份没有经济责任、没有惩处条款、没有时间限制的契约,一份只靠道义监督履行的契约,如今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受助者的积极响应!
对于仲明学子范绍钦来讲,公益的脚步似乎从没有停下过:2011年4月,范绍钦回母校暨南大学为在校特困生作励志报告,激励他们勇于面对困难;2012年7月,范绍钦和厦门大学EMBA的同学一起为贵州省兴义市木贾干沟小学进行暑期爱心帮扶支教活动……
2012年,对范绍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自己创办的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并成立了“合众助学金”。从大学求学时的困苦拮据,到创业成功成立自己的助学金,范绍钦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转折,回望这些年的历程,他坦言仲明助学金给了他很大的激励。
在各类仲明助学活动中,经常能看到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刘国兴的身影。无论是每年的助学金颁发仪式,还是偏远高校与受助学子间的交流会,他都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他这样做是为了回报仲明助学金,以及站在助学金背后的许许多多慈善人士,在当年的大学生涯里给予他的帮助与支持。
如今的刘国兴已经是一家咨询公司的老板,手下有20名员工,经济能力完全不同以往,他早已还清了全部的资助款,兑现了当初的“道义契约”。
房秀丽,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0届外语系毕业生,来自连南瑶族自治县一个普通的瑶族家庭,自幼远离父母求学。在校期间曾受“仲明助学金”两年资助。
2000年毕业后自愿赴藏从教,践行仲明助学金“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的理念,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进藏从教的应届女大学生,在西藏林芝一中任英语教员。她的事迹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时,我也只是一个小有成就的企业经营者,不求名不求利,只是感觉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了,就将自己的一点积蓄拿出来成立了这个助学金。同时,我希望这笔钱能产生更多的作用,于是有了“道义契约”的想法。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这个做法是符合公益事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向善,可持续地凝聚社会爱心力量。”杨国强先生这样形容他创立仲明助学金的初衷。
仲明助学金,目前已走到了第十五个年头,拥有6446名仲明学子,碧桂园公益慈善的星星之火,已然在仲明学子和社会热心人士中渐渐形成燎原之势。
2008年3月,仲明学子张富建以受助大学生为核心成员,邀请社会热心人士和仲明学子家属参与,成立了一只志愿者队伍,仲明学子们以开展助学活动、扶贫济困活动等各种方式回报社会,传递关爱。
2011年11月13日,在第十四次仲明助学金颁发仪式上,广州市乐善助学促进会(乐助会)向“仲明同学会”赠送锦旗,感谢此前仲明学子的支持和慷慨捐赠。“仲明同学会”和“仲明传承基金”正式设立。
仲明传承基金费用来源于仲明学子的捐赠,主要用于助学活动,成立一年以来,已经捐资数万元用于各种助学活动。其中,2011年12月和2012年8月各向乐助会捐赠10000元为贫困地区学校制作桌椅。
仲明助学金15年来一直在帮助他人,也得到了不少来自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深圳市德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赖昭武便是其中之一。他并非仲明学子,却一直为“仲明助学网”提供免费技术支持,为仲明学子提供难得的交流平台。
2003年,赖昭武了解到仲明助学金的事情后深受感动,他带领公司员工义务帮忙,免费提供域名注册费、年费以及服务器和邮件系统空间的使用,至今已经10个年头,累计费用超过10万元。赖昭武说:“只要公司不破产,就会一直支持网站运作。”
几年前仲明助学金颁发现场的一幕画面,被人记录了下来:可容纳几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一批批大学生正在轮流签订“道义契约”。一位不起眼的50来岁的高个男人悄然走进会场,坐在最后一排注视着这些年轻孩子们。开心的泪模糊了他的双眼,但他随即转身离去……这个神秘的人正是仲明助学金的捐助人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2012年12月2日,仲明助学金将在位于广东顺德的碧桂园IB国际学校迎来第十五个颁发仪式。而在此前,这项由杨国强先生个人出资,于1997年创立的助学金,已经累计捐出1900万元,14年间有6446名大学生受益。文/图 黄菲
(责任编辑:曹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