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商业航天下半年或进入整合期 蓝箭航天预计明年火箭交付首飞

2019年05月28日 07:34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近日,民营航天企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5月17日,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TQ-12)20秒试车圆满成功,“天鹊”发动机由蓝箭航天(以下简称蓝箭)自主研发,是继美国SpaceX的猛禽发动机、蓝色起源的BE-4发动机之后,世界第三台完成全系统试车考核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

  “这意味着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蓝箭航天CEO张昌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航天动力先行,在动力上我们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优势。发动机是火箭最为核心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的试车成功也为‘朱雀二号’火箭的研发提供了技术保障。按照目前的进展,预计蓝箭在2020年下半年具备火箭交付首飞的条件”。

  突破核心技术

  预计明年火箭交付首飞

  据了解,“天鹊”发动机于2017年启动相关研制工作,先后完成了燃气发生器试车、短喷管推力室试车、半系统试车等重大试验。

  “这次全系统的试车,是对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装配、试验以及配套保障条件的一次全面性大考。”蓝箭研发工程师祖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试车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零的突破,也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首次掌握了百吨级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全部关键技术和所有配套保障能力。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天鹊”发动机的商业价值也被多次提及,这是发展商业航天的重要因素。

  对此,张昌武表示,从市场角度来说,液氧甲烷发动机能够极大的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更加有利于行业下游卫星去布局,这对于整个市场未来全面的降低成本是最根本的。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还在研发探索中的民营航天企业来讲,蓝箭可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

  张昌武认为,“从目前行业发展态势来讲,未来中国民营火箭能走多远,主要取决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能做到什么程度,在国际上有什么样的竞争力”。

  他还强调,蓝箭瞄准的是与世界一流的私营航天企业去竞争和对标,目前世界主流商业航天公司研制的下一代发动机都不约而同的将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一方面,我们认为液氧甲烷这条技术路线的商业前景是可行的;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填补这个技术空白,让中国民营企业的液氧甲烷技术达到世界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月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民用航天发射项目许可》,中国国家航天发射场首次向民营航天公司开放。蓝箭去年就进行了中国民营航天首次运载火箭发射,打通了民营运载火箭的发射审批全流程。

  作为民营航天企业的领头羊,蓝箭通过一路摸爬滚打证明,民营火箭这条路不管是研制、配套还是整个业务链条都是可以打通的。

  张昌武透露,今年下半年,蓝箭将在湖州基地推动火箭总装的能力测试,确保2020年具备全流程的火箭制造及总装、总测能力。按照目前的进展,预计2020年下半年可以具备火箭交付首飞的条件。

  有竞争优势才能活下去

  商业航天下半年或进入整合期

  去年以来,在资本的热捧下,商业航天发展迅速。

  马斯克的SpaceX太空公司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的迅速崛起,让民营航天企业看到了希望,都在加速奔跑,争做“中国的马斯克”。

  这两年,随着政策逐渐放开,仅在北京的亦庄,就有十几家民营航天创业公司先后涌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冲刺太空并非易事。

  今年3月27日,由民营火箭公司零壹空间发射的OS-M首型运载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号,在升空50秒左右,火箭一、二级分离后姿态失稳,发射失败。

  同时,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今年有不少民营航天企业都有发射计划,但由于流程等诸多问题的存在,进展并不顺利。

  “航天领域尤其是火箭不可能像互联网一样百花齐放,由于竞争门槛和技术门槛都很高,未来只有在研发上着力形成产品,才能活下来。”张昌武认为,蓝箭募集的资金基本上全部投入到了研发环节,包括重大设施保障建设。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型企业,要把科研和产品成果拿出来。在这个领域活下去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时间转化成竞争优势。

  他认为,2019年下半年商业航天会进入整合期或调整期,新的行业发展方向会凸显。

  没有技术优势生存下去会比较困难,头部企业的优势会愈发明显。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