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春运首日:寒冬里保障钢轨安全的忠诚卫士

2022年01月17日 14: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1月17日,2022年春运启帷,恰逢“四九”第一天。10:30分许,津山铁路线双望站—曹东庄站区间,铁路秦皇岛工务段秦皇岛探伤车间普轨工区的探伤工们正在推着探伤仪认真地给钢轨探伤。此时的气温为-4℃,西北风顺着山口直灌脖颈,探伤工们貌似全然不知,眼、耳、脑、手、脚浑然一体。

  时间的指针拨回当日7点,33岁的白洁从家里出来正准备打开车门,8岁的女儿却忽然打来电话:“爸爸,今天是我生日,中午你可一定要赶回来呀……”“没问题,爸爸肯定给你回来过生日……”。放下手机,眼泪竟在眼眶里打转儿,因为他知道又一次和女儿说了谎。

  “2022年春运的大幕已经拉开,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年的春运和往年不太一样,春运的景象变了,但铁路人的坚守没有变,铁路探伤工保障钢轨安全的责任没有变。为疫情防控、平安春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准备好了,我们探伤工都准备好了!”启动汽车后,望着迅速向后退去的街景,白洁暗下决心。作为“铁路钢轨医生”的探伤工一员和一名工长,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似乎从今天开始更加沉重了。

  11时10分许,“嘀嘀嘀……”突然,钢轨探伤仪一阵急促地报警音在一处钢轨焊接接头处响起,探伤工们的心陡然紧张起来。探伤工张鑫和崔孟哲赶紧停下脚步,重复对可疑部位进行加密探伤检查。

  张鑫来回推着探伤仪,仔细观察探伤仪显示屏上的波形图。崔孟哲则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摸索钢轨面。

  少顷,经过双机校验后,工长白洁拿起通用探伤仪给疑似伤损部位做校验。山区刺骨的寒风,打透了厚厚的手套,手指开始僵硬、麻木。“这个伤损角度有点刁钻,通用仪器手持探头,往复偏斜几次摸不着它。明明两台普轨仪器显示了同一位置出的伤,怎么通用仪器找不到啊?”白洁一边校验一边自言自语。

  为了把伤找准,避免误判,情急之下,白洁甩下手套,开始徒手操作。寒风像一把利刃割着手指,钻心地疼。一遍两遍三遍,转换探头偏斜角度,往复扫查。终于在距焊缝边缘20毫米的热影响区内,探伤仪报警声再次响起,红色的伤损波高高拉起,伤损可以判定了,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而此时白洁的手指已经毫无知觉。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午后,当空高挂的太阳似乎增加了些许暖意,但北风依旧且越刮越大。趁着作业间休,探伤工们纷纷躲到距离铁路线路安全背风的地带,掏出一早带来的干粮吃了起来,以便补充体力。

  午餐间隙,探伤工赵建东介绍说,他从2006年起从事铁路探伤工作至今。16年中,他推着探伤仪走行了87000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2个周长还多。因为常年行走在铁道线上,在他们40多人的探伤工队伍中,大多数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脚病,严重的还患上了脚踝积液。而他们负责的津山线430余公里的铁道线,大多处于山区、丘陵地带,荒郊野外不能应时吃午餐是经常的事儿,所以在他们的队伍中,患胃病的职工也特别多。

  白洁说,他们所负责的430公里的线路中,津山线铁路客货运输十分繁忙,为了确保春运期间钢轨安全,他们采取了缩短探伤周期和提高探伤仪探头灵敏度的方法确保钢轨绝对安全,这样一来探伤工们的工作量和压力就成倍的增长。

  潦草地吃完午餐,探伤工们继续上路前行。担当今天作业现场防护员的赵建东脚步坚定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说,自己经历了16个春运,每年春运的景象都深刻地烙印在脑海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旅客需求的变化,每年春运都不一样,安全压力也越来越大,铁路人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沉重。一切在变,而铁路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永恒不变。

  前路,北风依旧,铁路探伤工的脚步坚定地前行,渐行渐远。

  两条细细的铁轨伸向天边,把旅客和物资运往四面八方。无在寒冷的野外,铁路探伤工们丈量铁轨长度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他们用心呵护脚下每一寸铁轨,用爱消除每一个安全隐患,让每一列火车安全平稳地行驶在轨道上。(通讯员 马勇 张晓楠)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