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 11月1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来自基层的铁路扶贫干部围绕建设扶贫、运输扶贫、定点扶贫等工作,和大家分享了感人的扶贫故事和工作心得。其中,成都客运段列车长阿西阿呷热心服务旅客脱贫的精彩故事,书写了铁路扶贫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阿西阿呷列车长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大凉山里的“慢火车”,长期坚持服务好旅客,终成大凉山里美丽的“索玛花”。阿西阿呷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成昆铁路5633/5634次“慢火车”上的一名彝族列车长,值乘的“慢火车”途经大凉山彝族聚居地。为什么彝族老乡称她为“索玛花”?是因为阿西阿呷的服务就像索玛花一样美丽。阿西阿呷坚持“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推出“情、亲、真、引”四字工作法,精细服务彝族百姓出行,守护“小慢车”开行,得到大凉山旅客及外地旅客的广泛赞誉,“小慢车”里,弥漫着阿西阿呷服务彝族同胞亲如鱼水的民族团结情。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扶贫工作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老百姓心里称出来的。可以说,阿西阿呷从事乘务工作24年来,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被称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当之无愧。
帮助大山深处的百姓脱贫致富,体现出铁路扶贫干部的家国情怀。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时,5633/5634次“慢火车”就开始运营了,往返于普雄与攀枝花之间,全程票价25.5元,最低票价2元,价格几十年没有变过。这趟车是方便彝族老乡的“赶集车”“致富车”,还是沿线孩子们的“校车”。国家对大凉山地区实施精准扶贫,作为彝族列车长阿西阿呷深知肩上的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帮助老乡出点子,传授“生意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在阿西阿呷的帮助下,很多彝族老乡增加了收入,家中盖起了新房。阿西阿呷看到老乡们生活越来越富裕,心里也满是幸福。
甘当“幸福使者”,旅客的笑容是对服务工作最好的点赞。在彝族老乡心里,阿西阿呷是他们的家里人、遇事的主心骨。24年来,阿西阿呷已记不清调解过多少次旅客之间的纠纷,当过多少次翻译,帮过多少忙。阿西阿呷的手机号码多年来没有更换,11个号码数字里寄托着无数乡亲们的希望。比如:病人需要特殊照顾、产妇要去医院生产、学生独自上学……遇到困难,手机就是老乡们的求助热线。慢悠悠的火车,成了大凉山崇山峻岭间的“和谐号”。数载以梦为马,不负青春韶华,在追逐远方中闪耀光芒。
“世上的花儿千千万万朵,梦只梦见云端中盛开的索玛花。”电视剧《索玛花开》的歌声让无数观众难以忘怀。24年来,越来越多的变化在车窗内外悄然改变。无论时代进程多快,这趟列车依然是彝族乡亲们的幸福列车。阿西阿呷说:“我会一直守着‘慢火车’,为彝族老乡服务,助他们经济脱贫、精神脱贫,把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阿西阿呷始终不忘“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初心,用浓浓关爱凝聚温情,真诚服务沿线彝族旅客,让这趟充满爱的“小慢车”载着大凉山的彝族旅客不断奔向美好幸福的新生活,让我们见证铁路人在精准扶贫的大道上所做出的努力,收获着幸福和未来。(周运华 龚生辉)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