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从三月中旬开始,川黔线上仅有的一趟绿皮慢车的客流就慢慢开始多了起来,尽管增加了列车员的工作量,但看到慢火车又热闹起来,我们心里都欢喜得很。”5630次慢火车的列车长王春感慨道。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重庆客运段担当重庆开往遵义的5629/5630次列车是一趟“慢火车”,全程11小时,24站,途经众多贫困地区,最终到抵达贵州遵义。“慢火车”慢悠悠,虽没有空调、速度慢、时间长,对于山区的百姓来说,外出务工、上学、销售农副产品、进货经商等等,是山区百姓养家糊口的交通命脉,“慢火车”“带”着大山的人们见世面,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其创造的社会效益是无法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可谓是“慢火车”慢悠悠满载铁路人的情和爱,给百姓带来幸福、喜悦,奔向美好的幸福和未来。
“慢火车”几十年如一日,给川黔线沿线的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同时还为山区的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从上世纪70年代连接重庆与遵义之间的“慢火车”,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让百姓告别“蜀道之难”。23.5元低廉的火车票,可能不够深山外面的一顿饭,却足以让深山里的人民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火车穿越田野,沿途的樱花白得似雪、粉若云霞,树间还夹杂着几丛金黄的油菜花。远方是云雾缭绕的青山,近处是小青瓦、坡面屋、雕花窗、白粉墙的“黔北民居”,像世外桃源一般。在独具特色的民居旁,三两老人默默注视着这趟慢悠悠的绿皮火车,眉目间划过一丝温情。这些山区的自然美景让城里的市民无不向往,给了更多市民的满满回忆,正是这样一趟趟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承载了速度之外的温情。可谓是“慢火车”装载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承诺,更是铁路企业在社会上一种责任和担当。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满满情怀。
美好的幸福生活谁都向往,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疫情期间,由于百姓自家隔离的原因,乘坐55630次慢火车的旅客虽然不多,但铁路部门应广大村民的要求,一直没有停运,慢火车满载笑声,悠然前行。现在好了,疫情得到遏制,那些复工复产的,踏春赏花的旅客都开始出行了,慢火车正在重现往日的繁华。但是,但每当列车上的旅客下车完后,列车长王春开始了对全列车的消杀工作,这成为王春每趟乘务必须要做的工作。对列车消杀就是让广大旅客坐上安全车、放心车、幸福车,就是为旅客筑起安全屏障,让旅客乘坐火车不恐慌、不害怕,安安心心坐在车厢里倍感踏实。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慢火车”速度虽慢,却为山区人民提供了致富大通道,不断地改变山区百姓的经济面貌。在高铁时代的铁路运输版图中,全国仍保持着81对公益扶贫慢火车开行在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可谓是“慢火车”承载着民生期待,在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大道上,不断地贡献着铁路力量。(周运华 曹明刚)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