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战“疫”时刻上演铁路版“爸爸去哪了”

2020年02月19日 16:3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月16日7时30分,门庭跟往常一样在料库准备当日的作业工具,在准备出工时接到了儿子打来的电话。“爸爸,我想你了。这么多天没回来,你咋总是在上班……”听到儿子的话,门庭眼睛湿润了。20多天没回家,门庭其实也家了。

  今年38岁的门庭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高铁基础设施段牛河梁车间工长,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作为兵头将尾的门庭早早便结束了假期,返回车间开启24小时工作模式。

  门庭所管辖的京哈高速全线三分之二的路段设在高架桥上,全线共有161座桥梁,46座隧道、228个涵洞,总长313公里。门庭除了要在夜间维修“天窗”时段对桥梁桥面设施及疏散通道、声屏障等附属设备等进行检修外,白天还要负责对限高防护架、防撞墩、桥梁和涵渠等高铁周边安全设施进行逐项检查。

  上午8时,寒风凛冽。身着防护服、头戴安全帽的门庭和同事们来到当日的作业地点,他们要对头顶上的这座高度近30米的高铁桥梁进行检修维护。

  “段里给我们配备了作业用的升降车,但由于有的地方升降车进不来,有时为了节省时间确保检查周期,我们在检查时大多都使用实用、便捷的梯子。”虽然安设好了防护设施,但门庭在登梁的过程中依旧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的向上攀爬。

  在30多米高的桥墩上,门庭与同事们不仅要对支座、螺栓、防落梁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还要进入梁体内采取敲击检查的方式,对梁体进行全覆盖检查,查找梁身上有没有裂痕、有没有“蜂窝”“麻面”,查看空心墩内是否存有积水。

  “墩台上地方小、设备多,一些狭窄的位置只能塞下一个人,爬进去需要熟练的技巧,稍不小心身上就会被磕的又青又紫。”门庭站在梁端检查口处提醒着陆续攀爬上来的作业人员。

  漆黑的梁体内“伸手不见五指”。由于梁体空气流通不畅,在作业灯光的照耀下,可以看到空气中有很多灰尘悬浮物。

  “这样的检查作业,我们一干就是一整天。一天下来,即便带着口罩,鼻孔也是黑的。”门庭说。空旷的梁体内除了作业人员的敲击声,每隔一会儿,还会传来高铁动车呼啸而过的回音,巨大的噪声使得耳朵嗡嗡作响,有时甚至会短暂耳鸣。

  “桥梁工每天都在室外工作,每天风吹日晒,爬上爬下,不仅要精神抖擞的工作,还要熬得住严寒和酷暑。”“为了守护好旅客和高铁的绝对安全,再恶劣的环境,我们都得往前冲。”门庭认真说道,尽管寒风凛冽,但他和同事的脸上满是汗水。

  “爸爸的心思都在铁路上,他爱铁路,不爱妈妈。”门庭的儿子这样评价他。由于在异地工作,门庭平时只有周末才能回一趟家。他的妻子刘坤是朝阳市第二医院的护士,也得顶在抗“疫”一线。无奈之下,俩人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把孩子们托付给了父母。

  白天在基地,晚上在现场。连日来,门庭与同事坚守岗位不分昼夜,不仅要做好车间的疫情防控工作,还要确保高铁设备安全稳定。

  “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每天与妻子、儿子视频通话总能让门庭“恢复满血”。“有时儿子想我了,就给我打电话,撒娇说自己作业做错了,我辅导他。”说到这,门庭脸上浮现出一位父亲的慈爱笑容。

  刚刚过去的周末,门庭原本答应回家陪儿子,可他再次对儿子失约,抱歉地给儿子发了条短信,“对不起,爸爸要工作。”

  (刘博 李季春)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