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门下的“钢轨医生”

2019年10月23日 13:5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从满洲里站到国门,有10余公里的铁路线,这是中俄铁路货物运输的唯一通道,来往于中俄两国之间的原油、煤炭、木材、集装箱班列等都要从这条铁路上运输。这条经由国门、连通欧亚大陆的铁道线的安全,关系着口岸大通道的畅通与繁荣。

  

  在这里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每天行走在铁道线上,为钢轨“巡诊把脉”,守护这里每一寸钢轨的安全。从最早的手杖式探伤仪,只能依靠听取钢轨反射的报警声来判断钢轨内部伤损的笨法子,到现在使用新型探伤车,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超声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的数字化设备。海拉尔工务段满洲里探伤班组的34名钢轨探伤工,在管辖的1600根宽轨和15200根准轨、长达190多公里的线路上,多次及时发现设备安全隐患上千余件,目前满洲里国门大通道已实现安全生产24896天。34名国门下的“钢轨医生”用一丝不苟的平凡坚守,担负起了这段“特殊通道”的铁路设施探伤任务,共同保障每一寸出境通道的安全。

  

  “铁路钢轨承受着列车传递的巨大应力,在使用过程会形成多种伤损,比如螺孔裂纹、轨头横向裂纹、轨腰伤损等等,这些伤损给列车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极寒天气下,钢轨内部会产生较大的拉力,如果钢轨损伤不能在发展初期发现并处理,极易造成钢轨折断,有可能引发事故,对口岸跨境列车的运行安全带来影响。而我们的工作就负责对俄口岸站钢轨的探伤工作,在肉眼无法观测到的金属内部,通过超声波寻找细小的伤损,及时准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执机手张浩是一名探伤工长,从事探伤工作已经14年,在铁路线上走行达数万公里,发现各类伤损200余处,曾获得集团公司探伤技术竞赛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全路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现在钢轨探伤作业主要是为冬运打基础,精检细探,及时发现一些微小尺寸的伤损,避免在突然降温的情况下使伤损加速发展,影响线路安全。10月份开始,他们不仅要进行钢轨探伤,还要对管内2295处铝热焊气压焊进行全断面全覆盖的焊缝二次探伤,由于满洲里所处的重要位置,为了提高探伤精细度,他们针对满洲里站场各站线,到发线专用线特点,全部采用钢轨探伤仪与手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伤,确保在冬运前,对钢轨及夹板的微小伤损全覆盖排查一遍,力保冬运安全。

  

  为了提高国门口岸大通道的设备结构强度,2017年以来我们段对国门—满洲里间线路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线路质量,有效保证了运输安全,改造后的铁路线路,不但通过能力更强了,而且探伤工的作业环境更好了,更好的提高了探伤质量。现在全路进行保安全,保稳定,保开通,增运量,增收入,增效益“三保三增”攻坚活动,确保铁路设备质量更显重要了,每天看着国际列车一列列驶过,他们说心里就特踏实,很有使命感。 (图/杨宝森)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