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从绿皮车到动车组:铁路车辆70年发展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2019年09月16日 13: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957年11月1日,首趟长春至北京直快39/40次旅客列车正式开行,全程17小时54分钟,该车为21型客车,俗称绿皮车。如今,长春至北京的G240次列车,仅需4小时59分钟,运行时间大大缩短,列车设备与乘车环境大幅提升。

  从绿皮车到动车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旅客列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列车技术装备飞速发展,车辆检修技术与工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近日,笔者走进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车辆段,探寻车辆装备的日新月异与长辆人开拓进取的发展足迹。

  谈起客车车辆装备变化,73岁的孙维余如数家珍,他是全国“最美五老”提名奖获得者。作为长春车辆段原高级工程师,他经历了客车供电方式发展的多个阶段。“从电池、发电机、单柴供电,到发电车全列集中供电,再到电气化路网直供电,每一步都是铁路70年飞速发展的历史缩影。”孙维余说。

  上世纪80年代,旅客列车上使用的发电机以皮带轮传动的方式供电,仅能向列车提供几千瓦的电能,为电风扇和照明灯提供的电量有限。

  1994年9月1日,长春至北京特快59/60次列车更换为全列集中供电式空调列车,由带有“流动电站”之称的发电车向列车供电。抛掉了煤炉,冬天使用电暖气、夏天使用空调机组,电开水炉成为旅客离不开的饮水新装备。

  2001年11月30日,东北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哈大电气化铁路建成并投入运营,由电网经电力机车向旅客列车送电,极大地满足列车用电需求。针对这一变化,长春车辆段强化专业化管理,积极调整检修方式,成立空电车间,增设空调班组、集便班组,适应检修需要,确保了客车供电系统以及空调、集便器、电茶炉等各种用电服务设施的质量和安全。

  第一次大提速后,随着25K型提速客车、25T型客车大范围编组运用,电控气动塞拉门、空气弹簧、行车安全监测诊断装置、电子防滑器、真空集便器等新技术装备成为客车主体装备。以真空集便器为例:2004年4月,长春车辆段安装此设备的旅客列车仅有40辆,不到段属车辆的10%。截至今年5月,该段已有1456辆客车配备有真空集便器,占段属客车的63.4%,这仅仅是一个缩影。

  客车装备更新换代,检修设备也随之更新。过去,检修客车使用的是笨重设备,体力劳动繁重,而且质量差、效率低,费时费力。现在,检修设备发展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对客车轮对的检修,从普通的车轮车床、不落轮车床到微控轮对动平衡车床,客车检修技术装备实现了质的飞跃。过去,检查旅客列车采用手敲、耳听、眼看方式;而今,旅客列车上配备有行车安全监控系统、车载数据无线传输装置、集中式轴温报警器,列车的技术状态都在掌控之中。地面上配备有车号识别、轮对、轴承监测系统、客车图像诊断识别系统,有效保障着旅客列车运行的安全。

  70年风雨如磐,沈铁人遵循铁路发展的脚步,阔步向前,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旅客出行体验更加美好。

  (陈述 张东祺)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