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京津城际全部换装"复兴号" 十年运送旅客2.5亿人次

2018年08月01日 15:4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京津城际开通十周年,全部换装“复兴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日讯(记者 佟明彪)十年前,随着C2275次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北京至天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1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在十周岁生日的这天全部更换为“复兴号”,而这不仅是它的“生日礼物”,也是给旅客更美好的出行体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十年来,京津城际累计安全运送旅客2.5亿人次,30多分钟的运行时间让很多人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的“双城”生活成为现实,同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发端的“高铁经济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运输保障,助推着区域经济发展。

  “双城生活”的同城效益不断显现

  据介绍,京津城际铁路以“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为旅客提供了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运输服务,30多分钟的运行时间,拉近了北京与天津间的时空距离,产生巨大的时间价值,改变着两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观念。北京工作、天津居住的“双城”生活,成为很多青年人的选择。

  此外,北京人周末去天津吃小吃、听相声,天津人周末到北京逛故宫、登香山,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

  十年来,京津城际由最初的47对列车增加到了现在的108.5对,累计发送旅客2.5亿人次,相当于将北京、天津全部常住人口3600万运送了6次3个来回,双城工作生活的同城效益不断显现。

  “高铁经济圈”助推区域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受益于京津城际铁路的不仅是北京和天津,它的开行还催生了武清这座“高铁拉来的新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处车站管理科科长朱殿萍介绍称,十年来,武清站共计发送旅客1218.5万人,日均发送旅客由2008年的366人,增加至目前的日均1万余人;经停列车也由8对增至现在的23对,单日最高发送量为1.6万人。

  受客流量增加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武清的旅游业,“武清区的旅游业就是针对京津冀市民的休闲、娱乐、购物、度假的旅游目的地。” 武清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陶景艳表示,京津城际武清站设立以来,武清区的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由2012年的420万人次,发展到至2017年的1880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12年的1.1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90亿元。武清旅游也由单一的农家体验游,发展为生态观光、高端购物、农业体验、主题娱乐、健康养生等多元化的产品类型。

  朱殿萍还介绍称,目前,以京津城际铁路为发端,京沪、京广、津秦、津保、石济等高铁连网成片,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高铁经济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运输保障。

(责任编辑:李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