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国人大代表陈凤珍:以科技手段解决城市停车乱象 提升新治理能力

2022年03月14日 14:13   来源:央广网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政府工作报告频频提及的一个领域,重要性不言而喻。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围绕人工智能的探讨亦不在少数。

  全国人大代表陈凤珍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百姓幸福感与获得感密切相关的,我都会关注并加以研究。”这几年,她的议案主题,从家庭教育到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从环境保护到城市治理,不仅道出了百姓的心声,也伴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见证着改变。而在人工智能领域,她也一直保持着深度洞察的习惯。

  关切百姓停车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陈凤珍建议将“北京经验”向全国推广

  随着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社会大众通行需求日益攀升,交通路口违行违停、交通拥堵、事故多发,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管理压力与日俱增。陈凤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建议把道路停车智能化的‘北京经验’向全国推广,以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等百姓关切的‘急难愁盼’。”

  一座城市的交通状况不仅会影响百姓幸福指数,也能反映出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总体来看,解决停车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其中,法律先行是各项治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助力环节。”陈凤珍指出。

  通过观察和总结首都北京市道路停车管理改革经验,陈凤珍发现,在具体的部署实施中,北京市通过与专业的市场化力量合作,在路侧部署智能前端硬件“AIPARK超级眼”,运用高位视频技术赋能路侧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打造了一项社会效益显著的民生工程:有效杜绝因人工收费方式产生的现场议价、黑收费、乱收费等现象,实现停车效率的提升与停车秩序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道路停车位的周转率,缓解停车难及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有力提升了百姓出行体验。不仅如此,这项工程在实现城市停车智慧管理的同时,还有效赋能违章停车管理、交通秩序管理、区域综合治理等,真正诠释了“一物多用”的价值。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2022年1月公开的数据,2019年推进道路停车改革以来,北京市共在1000多条道路上施划了9万多个车位,全部实施电子收费,纳入非税收入管理。三年来,道路车位累计服务车次2.44亿次。

  与时俱进 “北京经验”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

  实际上,陈凤珍已连续多年密切关注着“北京经验”。“我发现在静动交通改革方面,‘北京经验’的内涵其实是在不断生长与变化的。几年前,北京从道路停车改革入手,推动静态交通秩序的改善与优化,如今,正在通过以静制动、动静联动的方式推动整座城市综合治理迈入新的阶段,这一切带来的改变确实有目共睹。”

  在东城区,通过智慧交通平台、限时停车泊位、违法停车治理等智能管理方式,实现资源统一监管调度、辅助决策分析,机动车静动态违法管理与非机动车治理在内的区域综合治理;在首都副中心智慧交通管理平台一期建设项目中,通过构建“五横五纵”的平台体系,全面优化交通出行环境、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治安防控,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管理全面融合,打造“大交通”时代下智慧交通新样板;在昌平路侧停车电子化收费改造项目中,围绕医院、学校、商圈、交通枢纽等市民出行需求呼声较高的重点区域与场景,通过全场景交通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不断强化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以打造动静态交通一体化生态圈,营造规范、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业内专家表示:以静制动,是以静态交通促进动态交通治理的一种新的理念与方式。静态交通必然将延展到动态交通,且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影响显著。而发展静动融合智能技术,可以促进智慧交通建设。静动交通场景合拢的发展动能更大,将贯穿城市,连接社会。不难预测,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势必将与交通行业进一步融合,将为百姓出行带来全新体验,为推动城市治理升级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