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住房建设要关注青年的“软需求”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房地产 > 房产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租赁住房建设要关注青年的“软需求”

2021年08月25日 07: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常菲

  近年来,各地发力建设租赁住房,加快完善租赁住房保障体系,为新市民、年轻人提供保障。年轻人身处人生中的奋斗阶段,如果对房子抱有过多的“执念”,很多选择就会被束缚住。“此心安处是吾乡”,有了更舒适安定的住所,他们才能更加心无旁骛地扎根发展。

  “选一个能买得起房子的城市工作”“找一个通勤时间不那么长的职位”“比起更喜欢的那份工作,还是去公积金更高的这家单位吧”……这些想法,反映出一些年轻人在现实面前的生活压力。在房价高企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买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往往需要掏空家里几代人的钱包。背上房贷的年轻人,不敢轻易辞职深造或创业,甚至会为了节省开支放弃社交和学习充电。

  相比起买房,若是能租到租金合理、环境舒适、生活设施齐全的房子,生活的压力就会少许多。但在传统的租房市场,这些需求并不容易得到满足。年年上涨的租金,需要跟陌生人合租的不适,老旧的设施,被变着花样收取的中介费、物业费和服务费……这些租房过程中不一而足的艰难和心酸,也在不断催生着年轻人对买房的渴求。

  年轻人的住房需求“催生”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间虽然不大,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现在每天走路去上班,只要5分钟,太方便了!”“住的是公寓,屋内精装修,加上宽带、物业等费用也不贵,周围还有健身房,再合适不过了”——随着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不少年轻人的居住条件正在得到改善。

  为加大适租房屋供应,各地也采取了多种创新举措。比如,利用闲置工业用地新建宿舍公寓楼、改建闲置存量房屋、租赁商业写字楼并进行改造;下放专用租金,用于房屋改造施工、装修和购买电器设备等。事实证明,切实从需求出发,才能真正解决租房难的问题。

  而在适租房的建设中,还需要考虑年轻人的“软需求”。当下,虽然各大城市的市场上都有不少租房房源,但生活类小区的设计与年轻人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比如,出于安全性和舒适性考虑,很多年轻人都希望以合理的价格租到小户型房间,而不是与陌生人同处一个屋檐下。可是现实中,由于一居室房源紧俏,价格往往也会让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望而却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租房“软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电视和厨房可以没有,但自习室、咖啡区、健身房等公共空间,却可以增加生活幸福感。因此,各地在建设租赁住房时,还需要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了解青年的真实居住需求,从而更精准地为他们提供宜居空间。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年轻人选择租房,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准。在短视频网站上,类似“千元爆改出租房”“提升生活品质的独居好物推荐”等一系列年轻人租房生活指南受到追捧。这说明,年轻消费群体向往更加舒适的生活,愿意为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格调埋单。从年轻人的需求出发,让租来的房子更有温度,让年轻人能在此“诗意地栖居”,应该成为政府部门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出发点和发力点。

  租房不应该成为年轻人“退而求其次”的被动选择。他们有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租来的房子可以成为他们落脚休整、获得能量的补给站。各地政府更加用心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不仅是在提供住所,更是在保护年轻人的梦想和勇气。

  常菲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