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120位农民工的住房烦恼:群居房难住 保障房难进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沈阳120位农民工的住房烦恼:群居房难住 保障房难进

2018年07月12日 10:42   来源:工人日报   

  随着我国大城市从事服务业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农民工的工作形态逐渐出现了移动性增强、零散化程度高、工作地点相对分散等特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652万人。其中,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外地打工的农民工超过17185万人。

  作为城市新移民的主体、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这些农民工进城打工之后,居住在哪里?条件如何?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带着这个疑问奔赴全国各地展开了一番调查。

  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大声地播放着歌曲,客厅里五六个光膀子的人吵闹地打着扑克,走廊和厕所不断传来异味,床边烧焦一角的插排上满是插头……在沈阳市和平区一间74平方米的两居室里,住了20名农民工。6月17日18时30分,记者见到周锐时,他正坐在床上挠着腿上被蚊子叮咬的红包。

  周锐的居住情况是沈阳市租住群居房农民工的一个缩影。沈阳市现有农民工70余万人,在最近一项对沈阳已就业的农民工调查中,自购楼房和平房的比例仅占12%,除了住在工地或工厂的集体宿舍外,大部分的农民工个人或者夫妻租房住。

  6月6日~19日,《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沈阳市9个市辖区(除辽中区外),来自制造业、餐饮业、家政服务业、休闲娱乐业、建筑业等行业的120位农民工,了解他们的居住情况。他们感叹,群居房难住,保障房难进。

  环境和安全性差,交往闭塞

  45岁的周锐来自辽宁朝阳市农村,18岁来沈阳打工,至今单身。周锐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沈阳七八成的单位都提供住宿,很少有人租房。2000年后,农民工开始集中在沈阳城郊的城乡结合部附近的劳务市场、大规模工地,形成聚集地。在沈阳市浑南区劳务市场、和平区鲁园零工市场等地,像这样大大小小的“聚集地”有几十处。

  “现如今租住条件已经比早些年好很多了。群租房里不仅有自来水、洗衣机、冰箱和无线网,还能洗澡了。”周锐告诉记者,“但生活环境仍然很差,安全性也不怎么好。”

  “说了好多次,不让随地大小便。不好好住赶紧搬走。门口堆放的杂物,不要的赶紧扔。”正说着,保安推开门就嚷了起来。周锐小声向记者抱怨:“20个人共用一个厕所,早起睡前都要排队。这一个有16年房龄的小区,管路老旧,经常缺水断电。由于通风条件差,夏天气味特别差。”

  “三个屋仨简易热水器。经常有人忘拔,插排不知道烧焦过多少回。” 周锐说,他能接受环境差一点,但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还有住在这里渐渐变得闭塞起来。刚开始邻居都是本地人,随着打工者聚集,新房客都不肯住进来,渐渐地自然成了‘孤岛’。”

  “那为啥不搬离这个地方呢?”周锐腼腆一笑:“还不是因为这里价格便宜。农民工聚集得多,来招工的雇主也多,工作机会也多。”

  在记者采访的这120位农民工中,有89位农民工靠租房或者单位雇主提供住房。这其中,84%的农民工认为居住场所环境脏乱差,53%的农民工反映经常停水断电以及洗澡不方便,43%的农民工表示担心租住地的安全问题。

  流动性大,买得起供不起

  “不是没想过买房,好房子买不起,差一点的房子还不想买。”王国华说。他在沈阳打工13年,做疏通下水道的工作,每月能赚到3000元。现在夫妻两人和另一对农民工夫妻合租一个两居室。

  王国华并非个案。据“安居客”网站统计, 6月,沈阳房价均价为8454元/平方米。记者采访的120位农民工中,62.5%有购房意愿,他们的家庭月收入平均为4576元,仅有3人的单位给缴纳公积金。大部分农民工即使付得起首付,却很难承担“月供”。

  近年来,沈阳市出台了《沈阳市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办法》《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中高等教育毕业生申请公租房的通知》《沈阳市经济适用住房购买申请审核公示退出办法》等住房保障政策。

  沈阳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王海霞是少数住在公租房的农民工之一。2011年9月,沈阳市为10位优秀的农民工安排公共租赁住房。当年,沈阳市新建和改建完成公共租赁住房3.87万套,将10%的公租房即3800余套分配给有住房困难的农民工,此后沈阳陆续出台了十批公租房。实际上,只有受过奖励、表现优秀和技能过硬的农民工更有机会享受公租房待遇。

  “除了农民工享有比例少外,更关键的是户籍和收入限制提高了门槛。” 王国华说,流动性大,让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放弃了申请。今年3月,沈阳市2018年第一批2000套公租房放出,地点是沈阳市沈北新区秀园一街2号的惠生新城。“这些项目交通不便利,而且合同一签就要三年。我们这种打工的不会在一个地方长住,不方便。”

  救济为主,兼顾改善

  2017年11月,沈阳市政府出台了《沈阳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明确将进城落户农民工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在保障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础上,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适当放宽准入条件,优化分配方案。相关专家呼吁,为农民工提供保障性住房时,要以救济为主,兼顾改善。

  “各地都有大学生公寓,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商多建农民工公寓,最好建在劳务市场附近,肯定受欢迎”“一些闲置的房屋可以降价租给我们,收到的租金还可以维持房屋的日常维护”“政府可以多给农民工分配一些公租房,降低门槛,让更多人也能住进去”……记者采访的多位农民工对租房政策发表了看法。

  对于有定居需求的农民工,王海霞建议说:“打破户籍壁垒,让农民工也能享有经济适用房。可以根据农民工所在行业和月收入实现差异化保障,让不符合公租房条件、还想买房的农民工有机会改善住房条件。比方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经济适用房暂时租给农民工,实行半租半买的政策。”

  “将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社区主任,李艳所在社区居住着500余名农民工,是典型的农民工“聚集地”。她建议说,居住隔离产生的障碍会阻隔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入。应当将农民工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避免集中建设出现居住隔离,采取以配建为主,以购买、改建、长期租赁为辅的方式扩大公租房房源,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农民工融入城市。

(责任编辑:王婉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