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在线访谈

 
代表委员谈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动能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 详细>>
本期嘉宾


南存辉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辜胜阻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贾  康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访谈时间:2016年3月5日19时

制作:文化产业资讯部 主持人:何振红

访谈精粹
文字实录

  主持人:欢迎各位企业家来到中国经济网2016第十八期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的现场,我们把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企业家请到一起,希望大家一起探讨自己关心的话题,今年我们把这个沙龙移到中国经济网演播室,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人听到企业家的声音。“历史关口下的企业抉择”是今天的题目,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关口之下,今天上午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到国际上世界经济低迷,复苏乏力。增长的换档期,调整的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三期叠加使得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主持人:这样的关口下企业家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抉择,我们举办这样一个沙龙。今天我们的沙龙分三场进行,第一场题目叫“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动能’”,今天第一场出席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先生;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先生;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先生。“供给侧改革”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也是总理报告讲的八项重点之一,“供给侧改革”到底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我们遇到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挑战是什么,请各位来解读。

  

  辜胜阻:大家晚上好。我觉得今年两会很重要的特点不仅是涉及到2015、2016两个年份,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总结过去一年,谋划新的一年,今年的特点还涉及到第十二和十三两个五年规划,我觉得今年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是审议“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我觉得它的航标是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航标,它的魂就是“转型”,五年发展理念意味着有五个方面的转型。

  我觉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新的亮点就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很侧重的战略举措,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我现在看了很多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五花八门,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可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为三个关键词,决定了我们有三大任务,首先是结构,我们供给侧的结构矛盾非常明显,用总理的话讲要做减法,同时要做加法,比如说我们做减法就是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都是三个方面的存量调整,要做减法。

  同时,也要做加法,比如说补短板,典型是加法,所以第一个关键词是结构,供给结构要优化。第二个关键词是供给侧,供给侧只要有经济就会有供给侧,供给侧是要转变要素驱动,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型创新驱动。第三个关键词是改革引领,通过改革来引领,供给侧非常重要的是制度供给,贾康院长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通过改革实现制度的供给,我觉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大任务,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侧创新驱动,还有通过改革引领来提高制度供给。

供给侧同时要避免三个方面的误区,我们现在听到很多,也看到很多,首先是不能把供给和需求对立或者是剥离开来,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互相依存的。第二个误区有人认为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早就有了,邓小平最初的经济改革就是农村生产责任制,典型的供给侧改革,靠制度的供给,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第三个误区是简单认为供给侧改革是要扩大供给或者淘汰过剩产能,这只是一个方面,不是一个完整版的供给侧改革。

  我认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变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第一个是去产能,比如说煤炭、钢铁、这个去产能对地方政府来讲意味着税收,对社会来讲意味着就业,对银行来讲意味着贷款,所以它是非常痛的,这是一个难点,我们现在有人测算煤炭和钢铁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会有180万人的下岗,存在着一个再就业问题,当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要用一千亿来兜底。

  第二个是成本,我们现在供给侧的难点在于我们的成本太高,中国不占便宜,融资成本特别高,昨天总书记在民进工商联主题讲了6条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解决融资的问题。

  第三个是创新,创新不仅是要有技术的创新,非常重要的是要得到金融支持,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现在这个状况,资本市场不好,肯定不可能有很好的企业技术创新,所以一定要靠资本市场,靠金融创新,我们的天使风险投资,要有PE,所以这是三个难点。

  要使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落地,需要依靠三大主体。

  第一个是市场主体也就是企业家,供给侧改革非常重要,要靠企业,所以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是要依靠创新的主体,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科技,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理专门谈到了要砍掉科技管理的经费,贾康院长也在科技经费管理方面有很好的提案,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把对政府官员那一套拿来针对我们的科研人员,因为科研人员是没有公权力的,政府官员典型的特征有公权力,这个过程中间很重要是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个是我们推动改革的主体,就是官员积极性。如果没有官员的积极性这是很难的,我觉得今天总理报告对这一点讲得非常好,他讲要能够让我们政府官员主动作为,善谋勇为,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这太重要了,我们普遍存在政府官员“不作为”、“不会为”的局面。我的总结是供给侧改革有三大任务,要防范三个方面认识上的误区,我现在看到很多五花八门的意见,它面临三个困难,既难也痛,我们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创新主体,推进改革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这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供给侧改革要落地是很难的。

 

  主持人:谢谢辜主席,用了四个“三”解读了供给侧改革,我们知道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创新,刚才辜主席说了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我们听听南总作为一个知名的企业家,他在对供给侧改革有什么样的看法,挑战在哪里?

 

  南存辉:刚才辜主席作为权威的经济学家,他解释了供给侧改革的一些关键词,我也很受启发和教育。我们作为民营企业在第一线,作为实战者,我的理解应该说是非常深刻的,我觉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来,应该说抓住了当前我们整个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企业所面临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我觉得非常切中当下的时弊。

  这步棋走得好,做得成,应该说会对我们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推动。从我们的角度来理解,因为民营企业大多数都非常关注市场的需求,刚才辜主席讲需求侧、供给侧不是对立的,它是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假如我们从自己企业自身角度,供给这个角度,我们做的产品就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开发的产品就是以市场导向下的技术创新,立足这么一个关键去产能,去库存,这些可能对民营企业来讲情况比较少一些,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的做法。我相信我们大多数的优秀的民营企业一定是按照需求量入为出,我们做了那么多,没有效益干什么,肯定是效益越多越好,纳税者不会这样去干的,所以这是企业的性质问题。

  民营企业家他面临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民营企业来讲也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去年10月1日国庆节的时候,42万人到日本去旅游,很多人买马桶盖回来,这个事情引起很多民营企业家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已经到了一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胜利在望了,我们“十三五”期间是“学生期”的脱贫,走向小康社会;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大多数有一批高端消费已经起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大多数的企业还是在原来的这种怪圈里面,做什么买什么,很多企业做大了以后自己也疏于创新了,或者是忙于其他的工作,这个时候可能在供给侧方面这种创新跟需求侧的结合不是太紧密,所以才出现外国的公司。发达的国家地区觉得市场没有那么大就拼命去创新投入,根据市场需求来做,倒过来把市场侧改革好了,市场需求抓住了,马桶盖的事情对我们中国的“创新型”,特别是民营企业有深刻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供给侧改革”对民营企业来讲同等重要。

  更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民营企业更重要的课题是它的思想,是它的观念,是它心理的状态,所以这个问题,很多人有些不敢说,有些不敢讲,到底企业做大好还是做小好,做慢好还是做快好,很多人前段时间比较迷茫,这个事情我给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惊蜇,二十四节气里面的惊蜇,万物复苏。昨天总书记来到民进和工商联民主会议上看望大家,我作为工商联第一个汇报,总书记昨天的一番讲话应该说像惊蜇之前的春雷一样,打春雷,我认为春雷响起来了,惊蜇到了,万物开始生长了。我觉得昨天,今天一个下午,整个分组代表团很热闹,都在讲这个问题,现场感受一下,总书记讲了很多大白话、土话,接地气的温暖人心的话,如何让大家吃定心丸,让大家解惑,很多民营企业心头的雾霾他一句话就给吹散了,大家信心百倍。

  他说了什么呢?他说我们两个毫不动摇是党的主张,写进党章的,毫不动摇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已经成为国策、写进了党章,怎么能变呢。又讲了“三个不变”,很多人奇怪怎么把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对立起来呢。国有经济,国有企业那个时候为我们整个改革开放,整个的社会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没有理由不把国企搞好,为什么把它搞掉呢?中国那么大,民营企业又是我们创新的主体,又是纳税的来源,就业的基础力量,对整个金融,对整个社会有重要支撑,怎么会对立起来呢,所以他讲了一句大白话,任何把国企搞掉的想法和说法都是错的,任何把民企私企搞掉的说法也都是错的,他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么大的市场做得完吗?多发展,多支持。

  他对中小微企业很清楚,贷款难,他讲到“三座山”,市场冰山、贷款高山、转型火山;三道门,“玻璃门”、“防盗门”、“旋转门”,政府出台很多政策很好但是慢,落地难,有些还不作为。他都知道,清清楚楚该怎么做?一条一条,我们真的听了以后信心很大,总书记非常清楚,该怎么做,很明白。提出一系列要求和鼓励,特别是刚才辜主席讲到了供给侧改革。我想大多数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也存在这个问题,产能过剩,去杠杆,去库存,因为房地产可能是热,从制造业角度理解,类似这些情况刚才辜主席讲到了需要政府一起互动,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说不清楚。这边高举反腐大旗,人家说腐败不倒怎么行,肯定要倒的。打腐败,有些人不敢去作为了,那样也不对,所以总书记讲怎么处理这个关系,两个字就说清楚了。我们很多研究,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他两个字,两个“清”,政府应该要作为,特别是民营企业困难,这是必须的,所以要“清”,到第一线去服务民营经济,但是你要清廉,清洁,不要在那里卡人家拿人家的。我觉得昨天总书记给民营企业解惑了,给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给民营企业以前对中央、对国家一些政策落实,有一些怀疑的这些都清楚了,很明白,非常全面和系统,很深刻,很有意思。

  讲话中对全国的民营企业存在的困惑、困难、问题,怎么解决讲得一清二楚。对制造业,我们未来的方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三五”里面那么多的机会,提振了信心,对党员干部,政府官员提要求,对民营企业同样提要求,讲得非常到位。我们听了以后,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民营企业家们没有疑虑,进而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发展信心有了不怀疑了,拼命去抓机会,然后自己就天天在市场里面摸爬滚打,自己的企业肯定是会创新投入,加大力度,不断去捕捉信息,逐渐做大做强。

  这次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十八大”说得很清楚了,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和决定性作用,让市场说了算,政府发挥政府的作用,该支持支持,包括让第三方发挥作用,有些政府不用管的尽量少管。以前我们政府采取严管宽进、严进宽出。我相信将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改革,应该做到“宽进严出”。随着结构性改革,我认为最大的作用就是对我们的政府官员怎么执政,怎么去扶持企业,怎么去帮助企业发展,怎么把第三方监管做好来评估用市场力量来制衡。企业是主体,企业假如都能够做到真正成为主体,我相信企业一定会不断往前走的。

  我做一点广告,正泰集团主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把老的产业定了计划,“-10%”增长,去年年底我们是“-8%”,我们以前做的产品,因为温州人都回家过年了,过年前半个月、过年后半个月基本上是不做生意了,不生产了。以前我们的经验是年底的时候拼命生产,把库存塞满,因为如果不生产,正月十五人们回来后,产品满足不了需求,每年必须把它塞满。去年下令不能够压库存了,统统清掉,主动去库存,去产能。为什么?我们新的产品起来了,200多个新产品花半年时间,400个专家就把所有的问题全部理出来——供给侧改革我们把产品怎么优化起来,推出新产品,去掉老产品,为今年大发展做准备。革自己的命很痛的,但是必须要这样做。

  我觉得只要主体意识起来了,政府改革落地了,政策扶持到位了,就像总书记讲的,减税,降费,说得很明白,很有意思,“供给侧改革”关系还是在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关键在于政策的导向真正落地,关键是企业家积极性起来,主体作用在他的思想观念一定要放下、放开,我觉得是充满信心。

 

  主持人:谢谢南总。正泰集团是一家有着31年历史的公司,南总他31年来在市场滚爬,作为民营企业,他是信奉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中如果我们能做到把“市场”的还给市场,把“政府”的还给政府,可能这个改革就变得容易一点。南总说,总书记到民进工商联组会讲到对民营企业的信心,他说是春雷,民营企业觉得春天来了,认识到制度的变革,想要真正变成民营企业的推动力,还有一个过程。我们听听贾院长的观点,他在供给侧研究很多,尤其是制度优化方面。

 

  贾康:谢谢何总,各位大家,我借这个机会谈一下自己研究方面的心得。在这几年比较早的时候,世界危机冲击之后,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反思,深入供给这个概念之下,怎么对经济学基础理论做创新,以基础理论层面的创新来支撑科学决策、政策优化。现在,最高决策层明确表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对我们有新的鞭策,我们愿意把研究者已经做的工作,继续务实创新,理论继续联系实际,服务现实。

  很多朋友说供给侧这个概念听着挺陌生。确实是这样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前几年反复说到的扩大内需,大家都知道讲的是鼓励需求,特别是这几年反复说的进一步来引导和激励消费需求,现在一下冒出供给,实际上在经济学的认识框架里面,需求和供给谁也不能脱离谁,政府发挥的作用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调控的过程。

  

  现在反思在这方面“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过去的需求管理经验,不是否定过去我们已经有这方面值得肯定的东西,是要认识这方面的局限性,需求管理局限性表现在光是反周期够不够,为什么又来一个实际金融危机,就是在发达市场经济里面,原来的理论假设完全竞争应该讲也必须还原到现实生活里面认识到实际的图景。

  对于中国的供给侧首先改革上是制度供给为龙头,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这个框架下来认识我认为是“谋定后动”提出的供给改革的命题。

  实际生活里面带来一个挑战,过去说需求管理的时候是一句话打发掉了,让市场充分起作用结构问题市场就解决了,现在不行,必须“守正”还要“出奇”,“守正”必须要充分认识适应尊重市场规律,以及可以推到敬畏市场的立场,先把自己的立足点摆正,这是人类社会到了市场经济发展它的共性规律,必须认同这个共性规律,一定要掌握“三中全会”以后实现的这样一个认识上对于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突破,这样在这个“守正”的市场上后面跟着的,你不要照搬过去的经验就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还必须要“出奇”,我们特定的历史条件,国情制约,发展的挑战,必须寻求创新来实现超常规发展。

  超常规发展怎么样出奇,当然就是你要面临复杂的问题,怎么样去优化结构,这个优化结构在中国是系统工程的东西,是从眼下一个一个年度的调控对应到中长期的全面小康和以后中国梦,以及整个视野,我们整个统一市场,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打在一起的全局,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借鉴了原来的“供给学派”等等这样一些积极的因素,但决定不是简单的搬用,有人说这是中国人照搬美国“供给学派”减税为主的主张,这个想得太窄了,我们借鉴它积极的东西,我们处理的是宏大的现代化系统工程,实际在概念上更清楚表述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像辜主席还有南总说的,我们过去改革开放的过程其实都已经在供给侧发力,要继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有更清晰的指导思想,更明确的概念来推动供给侧我们的创新,守正以后出奇继续我们的超常规发展。

  这里面的复杂性我简单说几句,有待以后我们共同努力去破解,原来讲需求性的问题总量是最基础的可通约的指标,政府掌握银根松紧,你认为低迷你就扩张,供给侧政府怎么发挥合理的作用,涉及各种各样的复杂要素,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基本的线索可循,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刚才何总强调的动力要有转换,我们新的动力可以根据一些最基本的五大要素分析来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供给侧千变万化的要素浓缩就是五大项:劳动力、土地和土地代表的自然,资本,资本可以带来增值部分的资金,后面还有两大项,科技以及制度和管理。五大项要素它在一般经济体的经验里面发展过程中走到中等收入阶段之前前三项要素比较容易体现出它,由于经济增长支撑力和贡献,后两个要素也在发生作用。

  到了中等收入阶段之就有一个要素里面各领风骚之后必须推陈出新的历史性挑战了。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具体的演变过程,前面三项要素,第一是我们的劳动力,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大量农村几乎无限供给的低端劳动力就形成了我们比较优势,支持着我们一路走到了自然工厂,我们的土地和自然资源过去不能和市场对接,有了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就有了跟市场对接的积极探索,没有法律规定情况下深圳把地皮纳入竞争性程序,招拍挂来取得使用权,这是各方参与进来以后带来了生机勃勃一轮又一轮超常规开发。

  我们开始资金有限,好在有开放,外资首先进来发挥比较活跃的作用,不光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在中国实际发展过程中,前面很明显产生了支撑力,后面的技术也在起作用,比如说八十年代阿里斯顿一个常规技术就是制造电冰箱,市场已经在萎缩了,一下子到中国变成了适用技术,大家重复引进带来了,中国各个地方在当时适应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耐用消费者升级换代方面,多少GDP,多少就业机会,多少税收,源源不断出来了,当然这是在我们改革开放制度框架下展开的。

  到了现在,前三项在明显衰减,劳动力:民工荒、招工难、用工贵。北京的保姆这些年工资都翻了几倍了,人们不得不讨论现在引起争议的我们的劳动法是不是过于超前了,减少了我们的劳动市场里的灵活性,削弱了我们的比较优势,有些人提出了激烈的反对意见。正面来讲,这几年农民工的工资抬高,就是人民群众要过上的美好生活,他们的收入在提高,这是正面肯定的。曾经的优势在迅速离去,这是必须承认的,所以才有所谓珠三角的腾笼换鸟,常规的制造业必须转到越南,柬埔寨,老挝等等,跟当年留在咱们这里是一个道理。

  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困扰我们的是空间再继续利用是非常困难了,北京征一平米地必须5倍赔偿,1平米给5平米的商品房,摇身一变就是几千万的富翁了,这是社会逼政府出高价,这个事情封住了城镇化工业化继续发展的空间,机制必须另辟蹊径了。

  我们的资本越来越充裕,越来越多的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常规投资边际收益递减在中国普遍发生,意味着原来传统的动力源在衰退,支撑力衰减的同时你必须找到替代物。科技不是一般的常规科技,必须走创新型的道路,在前沿占领科技制高点,包括在高科技的方面我们再也不能措失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是第一呢?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现在再加一项科技,不是做加法是做乘法,所以是第一。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光科技还不够,吴敬琏讲,制度高于技术,中国要更多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给出科技创新,给出施展聪明才智的空间。需要注意到,中国广大的创新者的智慧受到了制度空间、制度环境的约束,必须打破这种供给约束,靠制度供给给出环境以后,激发出科技创新的潜力,才能真正走通创新国家的道路。

  我的提案是横向课题去行政化的要求,就是针对现在压抑科研人员积极性不良的制度约束。有些人煞有介事把官场的八项规定来对付知识分子,你没有一个行政方面的待遇,做横向课题,坐高铁一等车都不给报销,往前倒算账,2012年以前你坐高铁车的票要把差额吐出来,实际完全是违背科研规律,你在打击这些创新科研者的积极性。现在很多人抱怨,不敢接课题了,没法做了,到了高校很多的事业单位大家非常苦恼的就是大量的精力不能聚精会神去做科研。国务院下文说,科研人员的精力5/6要用于科研,怎么做得到呢?学术带头人非常苦恼,要处理各种各样的表格申报,各种各样的审计,一张张票翻出来,你跟谁吃的饭,超出50块钱把钱吐出来。中国要真正激发人们自愿发挥聪明才智去创新,这个制度环境非常重要,中国这两年出现这么荒唐的打击科研人员知识分子科技创新的事情,是足以引起我们警醒的。

  这五大要素,后面两项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大家一起讨论的全要素生产力的来源,我们必须抓住科技创新和制度供给的创新,这样来激活我们的潜力空间,企业家是非常重要的,靠自己的综合判断和知觉,要用人才,要组织自己的团队,要针对着问题导向,要不惜承受失败的风险开创新产品,一旦成功,全局皆获。互联网的发展,原来大家认为要收费的居然变成了免费,免费了以后说羊毛出在猪身上由牛去买单,带来的是广大消费者体验的升级换代,大家认同这个,全球化时代,你要有企业家主导之下,组织出来的供给管理的创新,一下子这个产品风靡全球。

  反过来就是马桶盖现象,日本市场上卖的马桶盖据考证原产地是杭州,但是国内咱们的市场环境鱼龙混杂,消费者形成不了质量可靠的信息,他觉得日本那个地方信得过,跑到日本去抢购马桶盖,这样的事情反证我们不是自己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是没有这样的市场组织能力,达到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里面,把鱼龙混杂的情况,不好的落后的产品挤掉。我们自己的市场建设为什么没有达到这样一个应该具备的制度供给的水平?诸如此类我就从这些角度切入,都可以纳入到中央提到的供给侧效率提升,处理供给侧复杂的问题全靠市场不行,全靠政府更不行,要把市场和政府结合好,而且这个结合绝对没有什么公式可套,这对我们整个市场来说是挑战性的创新。

 

  主持人:谢谢贾院长,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制度供给,制度供给作为供给侧改革龙头,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而且贾院长也谈到了在这个改革中动力的切换,全要素,其中对五大要素的关注很重要。

  我们再来讨论一个话题,制度供给的改革对企业的层面来说会在哪些方面展开?有一个例子在网上流传比较多,是包子和馒头的故事,大家都愿意吃包子,但是包子卖10块钱,馒头卖5毛钱一个,最后包子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特别好吃,还是没有人买。于是有人就跟卖包子的人说:“你为什么不降价呢?”卖包子的人说:“我把所有的元素、物流、采购等放在一起,包子就没有利润,只有5毛钱的利润,或者是2毛钱的利润,我再一降价我就亏了。”说明企业的负担还是很重的,我们在制度供给的改革中,减税是不是一个能够激活企业活力,减轻负担的方案?我们听听辜主席怎么说。

 

  辜胜阻:我觉得供给侧改革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现在的制造业生产率非常低,过去一年生产出来的制造业的GDP,大概是20多万亿,其实每个人创造的GDP大概10万多亿,我们要分三部分,一个国家要拿走税收,企业要留下利润,劳动者个人要分一部分。这个劳动生产力是美国的1/12,劳动生产力很低,但是我们的成本现在上升非常快。我过去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过去几年用工成本是以20%-30%在上升,这两年要好一点。

  我还做过企业融资,棘手的问题是融资成本高,大企业国有企业的贷款,企业的融资成本大概5%或6%,是发达国家的2-4倍。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10%左右可以从银行得到贷款,但是贷款的成本是15%,还有90%的小微企业要靠民间借贷,要靠银行以外的非正规金融,贷款的成本或者利息40%左右,所以这太贵了。不仅融资成本高,用工成本也高。刚才讲到了招不到、留不住、用不起。我们还有物流成本,用电成本,土地成本,环保成本,至少有九种要素叠加来推动我们的成本上升。有很多企业转到印度、转到东盟这些国家来降低生产成本。

  供给学派的理论跟经济学非常重要的是四大支柱:减税,节支,松绑,紧缩。这个时代通货膨胀很高,我们现在的供给侧改革绝不是西方的供给学,但是我们在降成本的问题上是一样的,可以减税,我们不能单靠减税,降成本是必须的。看政府工作报告,总理讲了我们要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降低5000亿。

  除了减税,很重要的是社保,五险一金,现在大概占到工资的40%以上,有人说企业给员工一只鸡,员工得到的只是一条腿,相当一部分是五险一金,这个也是有降和调整的空间,还有其他等等。如果我们不把成本降下来,实体经济是很危险的,现在有大量人放弃,我们投资回报利润率大概只有几个百分点,银行利息,融资成本那么高,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就选择放弃,不做了,或者去把资金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去做虚拟经济,我们巩固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是要降成本,有一揽子计划,不只是单纯减税。

  所以,我觉得降成本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一定要让企业有利可图,他无利可图就放弃就不做了。现在看我们去年6月份大量的钱流向股市,今年年初的银行贷款增加1万多亿,大量的钱流向楼市,深圳、上海、北京,楼市和去年5、6月份股市有相似的地方,大量让来买楼市,去库存现在是冰火两重天,二线城市库存很高,一些热点城市像炒房非常火爆,我们要高度关注楼市的分化,在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不一样。

 

  主持人:我们听听南总的看法,降成本这件事情在供给侧改革中调动企业活力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南存辉:应该说很重要,我从制造业角度理解,我们是第一线,去年9月份的时候去了一趟美国西雅图的时候,后来我们做了一个调研,美国其实它的能源成本,资金成本,刚才辜主席讲了都比我们国内低,另外它的物流,因为效率比较高,相对来讲我们这边应该说优势也是不明显,蛮高的,我们物流成本大概10%,它8%-10%左右。土地成本,我们公用地50万-100万长线的也非常高,另外是人工上面我们可能现在慢慢也起来了,所以像这些方面都带来了制造业的利润被挤压了,企业家没有效益肯定没有积极性,民营企业靠什么活呢?假如亏本就得关门。所以从降成本,降税,降费我觉得很重要,更关键的刚才两位经济学家都讲到了,制度的有效供给,这一块更重要。

  制造业来讲,刚才贾院长讲了,包括辜主席也讲到了供给侧结构的理论,起源,我们的应用等等,我觉得从这些来讲很简单,需求侧理论来讲就是市场需求导向,什么好卖什么,满足需求。供给侧,我的理解是,你要创造需求,就需要科技,需要这种能力,作为民营企业家在这么一个时代变革到来的时候,时代大变迁,都在跨界整合,都在不断创新。

  制造业来讲,我觉得有四点:

  第一,我认为最关键是树立发展的信心。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机会是最多的时候,假如这个时候你信心坚定眼睛看清楚,真的想把事情做起来,真正关心民营企业,关心制造业企业的问题,要树立信心,把自己的定位定准,把自己的规划做好,坚定不移抓住机遇,机遇一定大于挑战,未来一定比现在好。

  第二,我们是两个坚定不移,一个是坚定不移围绕实业创新驱动。二是坚定不移以人为本,价值分享,就是把机制搞活,让每个优秀的人才作为你的创新主体,把每个细胞都发挥出来,积极调动起来,他们去给你创新,作为投资者就省力一点,多搞股份制改造,多搞创客,不仅贸易系统,生态系统,研发系统搞股份制,都把机制搞活。

  第三,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三大战略,第一个是推进的全球化战略,第二个是智能制造战略,第三个是并购整合战略。这里面通过并购整合投资走出去,创新,全球化整合资源,太多东西了。欧洲经济危机时,全世界只有中国最好了,中国经济去年6.9%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些大机遇看到了,树立信心赶紧去整合资源。

  第四,产品上你的技术最先进,最好的性能都满足你,满足市场需求。二是质量可靠,性能好质量好,谁都来买你的。三是服务优良,各种各样的语言满足要求,服务满足要求。四是成本,东西又好又便宜,肯定有市场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来讲是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我这么理解。

 

  主持人:我们刚才通过几位嘉宾的讨论可以看到供给侧改革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像今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的,中国经济一直在过坎,我们只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去推动这种改革,没有过不去的坎。这场论坛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嘉宾的出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