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111.jpg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中经在线访谈2018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中经两会之夜”。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四位代表,他们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女士。欢迎您。  [03-12 19:21]

熊晓冬:
大家好!  [03-12 19:22]

主持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湛江市工商联主席、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水栖先生。欢迎您。  [03-12 19:22]

林水栖:
大家好。  [03-12 19:23]

主持人: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李秉记先生,欢迎您。  [03-12 19:23]

李秉记:
大家好。  [03-12 19:23]

主持人: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刘若鹏先生。欢迎您。  [03-12 19:24]

刘若鹏:
大家好。  [03-12 19:24]

主持人:
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都是来自广东代表团,我们探讨的事也跟广东息息相关。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先行区,这40多年来取得了许多非常引人瞩目的成绩,敢创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也让我们大家非常钦佩,积累了很多经验。请四位跟我们讲一讲,在这40年里广东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哪些经验是最弥足珍贵的。咱们先按顺序说说。  [03-12 19:24]

熊晓冬:
222_副本.jpg我觉得广东人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最好的经验是精神方面的,从全世界来看,广东的华侨也是最多的,所以广东人素来有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个精神表现在各方面。  [03-12 20:10]

林水栖:
333.jpg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敢想敢干、有拼搏的精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有创新的精神,所以广东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创业精神。  [03-12 20:14]

主持人:
您说这个敢想敢干和敢拼敢闯的创业精神,在您自己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非常有体会,是吧?  [03-12 20:15]

林水栖:
对,对于企业,我本身是深有体会。  [03-12 20:16]

主持人:
李代表您怎么看?  [03-12 20:17]

李秉记:
444_副本.jpg我个人认为排第一的是有党的政策,也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办好事、办大事,如果没有这种优越性,要办经济特区,谈何容易?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是先行先试。在西方国家就不可能做到。为什么?法律法规上有可能那时候还没有形成。我们改革开放的法律法规1992年才开始真正论证,当然前提也已经做了很多铺垫工作,已经发展起来,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党的好政策、制度的优越性,这对广东、深圳能够发展很重要。
       [03-12 20:18]

主持人:
刘代表,今天四位代表中您是最年轻的,作为比其他几位代表都年轻的代表,您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感受?  [03-12 20:27]

刘若鹏:
666.jpg我感受特别地深刻。因为我也是因为改革开放才到了广东、才到了深圳。我父母是90年代初到深圳,我在深圳长大,特别有幸参与和看到了整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建立特区所创造出去的一个奇迹,因为这确实是从一个渔村开始,从一无所有建立起来的一个大型的创新型的城市。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在广东、在深圳大家的垦荒精神,用自己的奋斗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公司的命运、改变国家的命运的坚定的信仰,并为这个信仰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奋斗。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黄金、最宝贵的。  [03-12 20:28]

李秉记:
还有一个,广东和深圳有冒险家的精神,敢于冒险。  [03-12 20:36]

主持人:
有风险,然后敢于承担风险,在风险当中去寻求新的突破、新的尝试。几位都谈到精神。  [03-12 20:37]

林水栖:
还有广东培养了一批懂市场的人。  [03-12 20:37]

李秉记:
还有广东,特别是深圳,有包容的心态。  [03-12 20:38]

主持人:
刘代表,您从小在深圳长大,感觉挺深的吧?  [03-12 20:39]

刘若鹏:
非常深刻。五湖四海来的精英也好、人才也好,实际上来了以后很快就被这里的文化所包容。  [03-12 20:40]

林水栖:
首先要有包容心。欢迎全世界、全国人来广东。  [03-12 20:41]

李秉记:
竞争公平、政策宽松、社会包容,这是广东的特点。  [03-12 20:42]

主持人:
李代表总结了十二个字。熊代表您有什么补充?  [03-12 20:43]

熊晓冬:
我也是新广东人,是90年代末过来的,当时是通过出差了解了广东。我感觉到广东确实如刚才几位代表说那样,包容性非常强。对于创新这一块,因为我是做科研的,广东政策上特别地支持,所以我当时就选择来广东。我觉得广东这么多年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广东人不固步自封、以包容的态度接纳所有好的经验和创新得来的结果。  [03-12 20:43]

主持人:
没错,确实是这样的。在这次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记者统计了一下,里面提到改革达到90多次,里面还特别说要强调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人民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几位代表都来自改革的先行地广东,当时听到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表述有什么感触呢?  [03-12 20:46]

熊晓冬:
给我感动最大的是习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的讨论。  [03-12 20:50]

主持人:
7号那天。  [03-12 20:53]

熊晓冬:
对,7日那天,他说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广东是全国的制造业强省,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需要淘汰的产业。所以在改革的浪潮里面,在广东新发展的起点上面,还是要有广东人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勇气,把不好的产业进行淘汰,腾出空间给比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留出空间。  [03-12 20:54]

主持人:
林总,您怎么看?  [03-12 20:58]

林水栖:
我听了总理的工作报告,让我最兴奋的事情关于农村,他说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我很大的鼓舞,因为我们农村还有一部分人,还需要中央用最有效的办法、激励机制来带动农村发展。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想办法缩小农村和城镇的差距。  [03-12 21:00]

主持人:
这块让你感受得最深?  [03-12 21:05]

林水栖:
感受最深。  [03-12 21:06]

李秉记:
要扎根农村。  [03-12 21:07]

林水栖:
下决心一起把乡村建设美。  [03-12 21:07]

主持人:
对,这也是咱们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03-12 21:08]

李秉记:
刚才您说总理的报告里面有90多处提到改革,我也算了一下,确实提到改革的有90几处。他为什么在《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了那么多的改革?它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中国还是继续深化改革、对外开放。  [03-12 21:08]

主持人:
刘代表。  [03-12 21:11]

刘若鹏: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边,跟改革常联袂出现的另外一个词是创新。改革开放、改革创新都是放在一起去谈的。这次总书记到广东团审议,我特别有幸能给总书记作了关于源头科技创新的工作汇报,其中也谈到我们作为前沿的科技工作者,想到过去中国丧失或者丢掉了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机会,我们觉得特别地遗憾。但我们觉得这一次一定要去拥抱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国一定要从源头上开始推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总书记当时也谈到“三个第一”的论断。往往一个国家的GDP与它的国力并不完全挂钩,只有真正地在质量上、在自主创新上真正发展起来,才能把规模真正地转化成我们的国力。
  关于创新驱动,中国要开始由过去的跟跑逐步转向在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式的转型和大力发展。总书记对广东工作明确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在科技创新领域,广东、深圳是代表国家,甚至更大一点说是代表中华民族屹立于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面去竞争,去真正开始在新一轮的改革里面去发挥自己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总书记谈到壮士断腕,就是因为这种转变、这种改革,它不是量变,是质变,这是整个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次根本性的总动员、总号角,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可以说正式吹响了。  [03-12 21:12]

主持人:

  您谈到科技创新,其实在整个两会期间,我们采访过程中也发现这是一个相当热的词。有一个资料说咱们广东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启动和扎实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区域创新的综合能力排名在全国是排在第一名。5年来,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1236亿元增加到超过2300亿元,也是居于全国第一,广东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6.7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11.4%。熊代表,您是做科研工作的,您觉得科技创新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03-12 21:39]

熊晓冬:

  科技创新对于广东省产业的升级换代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和领跑作用。  [03-12 21:43]

主持人:

  起到一个领跑的作用。使改革开放能够有更强的动力?  [03-12 21:44]

熊晓冬:

  对。  [03-12 21:44]

主持人:

  其他几位代表有什么看法?  [03-12 21:45]

林水栖:

  我认为因为广东有一些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升级会加快,对广东来说,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越强。  [03-12 21:46]

李秉记:

  创新驱动,从创新的角度看是一个灵魂,没有这种灵魂、没有这种灵感,你就没有爆发力。如果有这个灵魂、有这个灵感你就有爆发力,经济也会有新一轮的腾飞和爆发,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广东这几年提出了创新驱动,列入了广东的战略,这几年科研机构的投入也成为经济腾飞的基础。  [03-12 21:48]

主持人:

  政府部门应该怎么样引导企业去创新?怎么能够使广东在未来创新方面跑出加速度呢?  [03-12 21:50]

刘若鹏:

  其实这个事情特别有意思。在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深圳特区的时候,当时叫经济特区,不是叫做科技创新特区,甚至在整个工作计划里边,就压根没有科技创新这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说实话,一穷二白,还在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还在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改革开放的魅力,与其说科技创新推动了前40年的改革开放,还不如反过来说改革开放真正让这个地方孵化出了科技创新,孵化出了创新企业。实际上是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到,不创新我们只能落后挨打,不创新我们只能在低端的产业链去辛苦、卖我们的人口红利,卖我们的血汗钱,这个竞争力肯定不可持续。企业在竞争中发现,如果不创新,我们占据整个产业链最低端的话,就没办法发展,所以才一步一步地展开了浩浩荡荡的创新工作。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全国第一,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因为它不是通过大的国家工程、科技计划这样推动起来的,它真的是通过改革开放、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推动起来的。所以到了改革开放40周年,往下走这个创新要再升一个大的档次。因为原先的创新还都是为了怎么样尽快地在市场里边占据更高的价值链,我们去做了很多的跟随式的创新,但是再往下走,我们又要进入到新一轮的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了。这个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我们要去创新的东西它已经是全世界没有的东西,它已经是一个需要做从0到1,需要重新建立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工业体系这么一个系统的东西出来,我们才能真正地主导下一轮世界经济和整个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政府就应该是去强化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机构,去推动颠覆性技术,一些不期而至的颠覆性技术迅速发展而且形成生产力,来制定全球的新的产业标准、技术标准。  [03-12 21:51]

主持人:

  您认为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多着一些力?  [03-12 22:07]

熊晓冬:

  前天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的领导跟我进行了一个沟通,说正在从国家的层面来建设科技创新,就是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平台,这个事项现在已经在前期研究,就像刚才刘代表说的,从国家的层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03-12 22:08]

主持人:

  您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一个很热的话题,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意义很重大,也是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深化开放合作的重大机遇。广东应该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作用呢?
    [03-12 22:13]

林水栖:

  广东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好。国家给广东又一次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广东建设好大湾区,可以解决广东发展不均匀、不平衡的短版,可以带动粤西、粤北发展起来,通过大湾区可以吸引国际视野的人才,可以吸引新的高新科技的装备进来,带动整个广东粤西、粤北的发展,我相信会起到带动的作用,广东必须要抓紧做好这方面的对接。  [03-12 22:15]

主持人:

  做好对接工作。刚才我看李代表也有观点要表达。  [03-12 22:16]

李秉记:

  其实,粤港澳大湾区离不开创新。所以国家建立国家级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中心这个思路、这个政策是对的,在大湾区里面怎么解决科技创新中心落地,从国家的层面怎么先把这个问题解决,把它固定下来,才有爆发力,才有潜力。把大湾区规划好、建设好以后,更重要的是大湾区辐射东西两翼,不是北,因为北部是山区。广东省提出了东西两翼创新发展,如果这样搞起来,全世界有可能没有一个国家地区能够超越我们的大湾区。  [03-12 22:17]

刘若鹏:

  从外部来看,因为国家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不是广东自己的简单的一个战略规划问题。从旧金山、纽约、东京等世界的角度来看,我的理解这个粤港澳大湾区首先代表中国在世界上站得住的,能吸引最优秀人才,是发挥或者是发展最优秀的新经济的一个超级湾区的经济体和世界级的城市群。从湾区现在的情况来看,像珠三角几个城市,包括香港、澳门,从经济体上来讲已经规模非常大了,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而且在大湾区范围内,香港有很多在国际上都能称得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是本土世界500强、各国世界500强的聚集地,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业的聚集地,实际上整个全要素可以说在大湾区全部都具备。
  但是之前,它不能叫做一个大湾区,因为它还是比较割裂的。而且即使是在广东省范围内也还是比较割裂的,别看大家都离得很近,从深圳到东莞都是很麻烦的,不要说到别的地方了。所以把大湾区真正整合在一起,让所有在大湾区范围内生活的人,从A点到B点,都享有市民级的服务,也就是我坐上地铁以后应该直接在那个出站口就出去了,别中间再让我倒来倒去。那样的话,整个大湾区经济体,让大家在经济生活、事业发展,包括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产业资源、金融资源衔接的时候,不会有特别明显强烈的城市边界的感觉,那个时候这个超级经济体能创造出来的价值,甚至能为人类做出的贡献都可能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所以我也特别期待这个大湾区的发展,现在应该是吹响了号角,我们要努力地破除大湾区内部各种各样的资源流动的壁垒和障碍。  [03-12 22:22]

主持人: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世界科技创新中心。他认为假以时日,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能够建成足以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媲美的国际大湾区。对于这么宏伟的目标,几位来自广东的代表,觉得是不是很有信心?咱们跟国际上的大湾区相比,咱们粤港澳大湾区最核心的又是在什么地方呢?  [03-12 22:29]

熊晓冬:

  我觉得最核心的优势,是我们的基础非常好,市场体系非常好。建成世界级的城镇群,在经济上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大湾区建成了以后,肯定是会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肯定会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进行一个示范。
    [03-12 22:30]

李秉记:

  要建成世界最顶级的大湾区一点问题都没有,我是很有自信。我也分析了很多书籍和资料。为什么对我们的大湾区更加有信心?我们是先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来整合湾区的,不是从零开始来做,东京湾区刚开始它从零开始,我们有香港、澳门、深圳,珠三角整个全部经济体。不要说以后发展,我们现在整合出来的经济体已经接近、超越他们的湾区了,所以我不能没有信心。还有更重要的,我们的湾区组成以后有制度上的壁垒,如果不破解这个壁垒,我们的湾区在整个发展上就会放慢。如果我们每一个市之间、两地之间的壁垒统筹出来,从国家的层面协调好,在整个湾区的建设上要超越全世界所有的湾区,是绝对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03-12 22:32]

主持人:

  在您看来最核心的优势是我们的基础已经非常好了,要解决的就是要打破壁垒。  [03-12 22:37]

林水栖:

  珠三角、香港、澳门,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了。  [03-12 22:37]

主持人:

  就是我们的起点比他们高。  [03-12 22:38]

林水栖:

  对,起点非常高。  [03-12 22:38]

刘若鹏:

  大湾区就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的新经验,现在我们是起点高。  [03-12 22:39]

李秉记:

  粤港澳大湾区就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第二个飞跃,就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飞跃。  [03-12 22:40]

刘若鹏:

  我们可以看一下,大湾区如果能建成的话,有1.2亿-1.3亿人口,这个是旧金山湾区硅谷3000万人口的四倍,也是任何一个欧洲经济强国人口的两三倍。要人口有人口,最重要的是要人才还有人才。实际上,广东在极大地培养和引进全世界的人才。要产业链有产业链。然后,大湾区有广阔的内需市场。只要把资源整合好,能把我们从0到1的创新能力、硅谷的本事再补上,这就有意思了。  [03-12 22:41]

熊晓冬:

  其实它的各种要素都是齐全的,只是我们分块,没有把它融合起来,如果说把各种要素,包括人才、产业等各种要素流动起来,产生更大的动力话,这个湾区的建设就无可限量。  [03-12 22:45]

主持人:

  把它集合到一起形成合力。  [03-12 22:47]

刘若鹏:

  现在去香港一次签注好像是七天。  [03-12 22:47]

李秉记:

  对。  [03-12 22:49]

主持人:

  在几位代表看来,广东的企业如何在更多的领域跟港澳加深合作呢?  [03-12 22:50]

林水栖:

  首先是人才。我们吸引港澳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到我们广东再一次创业。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确实总结了很多的经验,也有很多的教训。从这方面来说,广东现在已经有能力去跟他们,或者超越他们在跑道上竞争。广东转型发展,因为有人才基础、有产业基础,就很容易了,关键是广东再开放,再闯。  [03-12 22:50]

主持人:

  还要闯,不是说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守了。  [03-12 22:53]

林水栖:

  对。  [03-12 22:53]

李秉记:

  其实通过大湾区这个平台,广东的企业和香港、澳门的企业是一种整合,促使双方把企业做得更好,这个是大湾区以后整个发展定位。国家引领政策,也是往这方面,协助两地的企业整合好,这是一种互补,一种联动,促使两地的企业走出世界,形成合力,形成能够和世界竞争的大局面。  [03-12 22:54]

主持人:

  合作、整合的关系。  [03-12 22:57]

刘若鹏:

  对,其实我觉得从企业的角度,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这种大湾区的优势。接下来广东可以明显地看到会诞生一大批新经济、新兴的创新企业,这些创新企业从它第一天,公司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它就是一个跟硅谷一样的创新公司,这个时候它运营总部往往最合适的就是放在香港,这个是很多企业、新经济企业创新体很重要的一个选择。所以借助香港和澳门在世界上广泛的经济纽带,包括它的法律、语言体系和运营体系的互通,非常有利于大湾区的创新型企业成为全世界的独角兽。它不光是中国的独角兽,也是全世界独角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另外,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上面。因为广东确实在科研、教育,技术研究这些方面稍微薄弱一些,高品质的大学数量也不多,但是如果把大湾区统计进来的话,力量还是比较强的。让香港、澳门好的学校在广东新设立新校,比如深圳就有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区,就跟加州大学有很多分校区一样。真正地把高品质的国际化的学校、教育,科技领域,数学、物理、电子、信息这些领域的规模再搞大,这样的话就能为整个大湾区接下来大体量的经济发展能储备足够的尖端人才。  [03-12 22:58]

李秉记:

  其实从企业来讲,在科技创新里面,也要利用香港大学的优势。现在深圳的短版就是大学,就是国家重点实验室。  [03-12 23:02]

刘若鹏:

  实际上它和国际机制上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好的链条和纽带了,只要给政策。  [03-12 23:08]

李秉记:

  香港教授、香港院士、香港博士、大学实验室搬到深圳,搬到大湾区来孵化,也是我刚才所说的资源整合的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03-12 23:09]

主持人:

  还有我们增强优势,得让人家愿意来。  [03-12 23:10]

李秉记:

  这是关键的一条,现在为止我最担心的就是两地政策层面上的障碍。  [03-12 23:11]

刘若鹏:

  还有办学教育里面有很多体制机制的突破。  [03-12 23:11]

李秉记:

  所以要突破解决这个问题。  [03-12 23:12]

主持人:

  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还不少。  [03-12 23:12]

刘若鹏:

  所以要壮士断腕嘛。  [03-12 23:12]

主持人:

  是,还是有一些东西需要突破的。  [03-12 23:13]

李秉记:

  为什么要设立大湾区?就是要从体制机制里面要有新的突破,有新的突破就有新的爆发力。  [03-12 23:13]

林水栖:

  相信这一天会实现的。  [03-12 23:15]

熊晓冬: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点对广东也是非常重要的,深圳是重要的金融中心,所以我觉得可以利用香港在国际金融方面的地位,因为它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广东省中小企业比较多,在金融改革方面,其实可以依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03-12 23:16]

主持人:

  其实它也是一个环境打造的问题。全国两会之前,我们也看到省长马兴瑞在作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创广东营商环境新优势。借由改革开放40周年的契机,我想请几位代表来谈一谈,争创广东营商环境新优势方面,您几位有什么建议?争创广东营商环境新优势,怎么个新优势法?  [03-12 23:17]

熊晓冬:

  我从我的专业角度说一下,因为我是从事规划专业的,主要是空间规划方面的,营商环境除了政府政策的扶持,还有政府对企业的审批各种流程精简这些方面。服务的提升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个空间上面的。比如说城市空间的品质提升,还有城市服务能力提升。因为城市需要有人,人就需要居住,要有一定的环境。你生活得比较好,比如说有教育、有文化、有卫生医疗的配套的话,人才能在这个地方落户,才能够去创业。所以,我觉得相对于上海来讲,广东省这方面还有非常大的一个提升的空间。  [03-12 23:20]

李秉记:

  营商环境要做好,要敢于和企业接触,要敢于引领他们,如果政府领导不敢和企业接触,把关系没有界定好,谈什么营商环境的新优势?把问题解决好了,大家思想想清楚了,广东的营商环境新优势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能够做到的。  [03-12 23:23]

林水栖:

  还有一点,政府应该还是要放管服,该管的要管,政府不能包办,政府也不能作为“保姆”。  [03-12 23:25]

主持人:

  也不能总发号施令。  [03-12 23:26]

林水栖:

  不能像家长一样,所有东西都要家长让你干。政府要把企业服务好,给它一个好的平台,它自然可以让市场来引导。  [03-12 23:27]

李秉记:

  广东这几年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营商环境改革这一块做得比较好。  [03-12 23:28]

刘若鹏:

  广东的营商环境在我眼里来看,要去构建新优势是软性的东西,怎么样能构建一个非常和谐、公平,而且可以利用各类仲裁或者是司法的途径和手段,去解决大量更加繁荣活跃的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全社会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里边就会涉及到几个比较重要的点,比如说知识产权的保护,广东是否是最有优势的营商环境?如果确实能对知识产权,能对无形资产有非常有力度的保护和相关的服务的话,那么这个对刺激广东下一轮的经济新增量来讲是特别重要的。最高院在广州也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另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济,对于广东来讲马上面临着新的课题,大家都要做成世界级的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肯定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合同,现在一搞仲裁就要去别的国家仲裁,咱们能不能建立一个让全世界到这儿来仲裁的、一个让人家信得过的法治环境和仲裁体系。这个仲裁体系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营商环境。
  还有就是,进一步地开放很多行业,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然后降低行业部门壁垒,让各种各样创新的人能发展起来。市场管死了就出不来了。这种营商环境看起来不是真金白银,但实际上作为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它可是值千金万金的因素。  [03-12 23:29]

主持人:

  刚才咱们说了不少经验了,说了不少优势了,咱们也谈谈问题。今年春节之后,我们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全国经济总量排前三名的地区,咱们的主政者是相继自揭短版,从春节长假之后上班第一天,山东就开了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员大会,揭了很多短版;全国两会期间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广东省省长马兴瑞都是在发言当中讲了自己省份存在的问题。经济总量排前三名的省份都勇于讲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问题抛在公众的面前,让我们感觉到好像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强,直面问题的勇气越来越大。具体到广东,我们也直言不讳地讲,一直以来也觉得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就是区域发展不是很平衡、不是太协调,粤东西北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才集聚等方面跟珠三角地区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且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到珠三角的一半,东西两翼的交通基础、营商环境、支柱产业方面,相对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生态优势似乎也没有得到很充分的发挥。几位代表从你们个人的经历、个人的感受来说,你们觉得广东应该如何去解决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问题呢?  [03-12 23:37]

熊晓冬:

  您刚才所说的问题,广东省这个问题是特别突出。2017年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中粤东西北地区没有占到一半,只占到20%左右,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其实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首先大家肯定都是关注城市的,这个毋庸置疑,国外也是这样的,但是当城镇化率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大家的目标开始转向农村了。广东省的城镇化率是高出全国的,相对于浙江、江苏和山东来说,这方面的短版是非常突出的,所以,这次马兴瑞省长专门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块。在粤东西北地区这一块是相对薄弱的,大部分还是以农业为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间,它没有跟上这个时代的潮流,它的经济是相对落后一点。
  广东省今年提出乡村振兴,这对广东省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机遇,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所以,广东省包括省财政在内的各个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包括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人才的建设、帮扶,对口扶贫、帮扶方面都下了非常大的力气。但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在产业方面。因为首先要产业兴旺,让广大的中青年的农民能够回乡来进行产业发展,才能让农村有一个持续性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得有个过程,但是按照广东的经济的基础来说,我觉得应该还是会走在全国的前列。  [03-12 23:42]

主持人:

  林总呢?  [03-12 23:51]

林水栖:

  目前我们发展过程不平衡、不均匀,粤东、粤西发展有积累、有短板,这是我们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今年1月份我们马兴瑞省长都提到,我们怎么平衡粤东西北的发展,我们广东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短板是发展不均匀,粤西、粤东,就是说拿粤西北来说,和珠三角的距离差得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大,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粤西交通基础薄弱。  [03-12 23:51]

主持人:

  您是从湛江过来的,就是在西边。  [03-12 23:52]

林水栖:

  对,我在西边,交通畅通的话,五个小时,如果堵车的情况下,多了有20个小时的,十几个小时的,这个是交通,交通制约了人才。比方来,你要解决这个地方的发展,首先你要解决它的交通,因为交通解决了,有人才,才能促进地方发展。所以粤西也是拖了广东整个发展的后腿。我们省委省政府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也下了决心,制定各种的政策措施来帮助粤西发展,所以我们尽快加快粤西明年的高铁开工。这个就有助于解决粤西2000多万人出行难。人才也愿意到那个地方来发展。
  讲到振兴乡村的问题,我们也最有体会,因为我一直从事农业,我做了30几年的农业,农村的问题你不解决,你就没办法发展,振兴乡村的发展,出路就是要吸引人才,国家要制定政策,让有技术的人才到乡村去发展,到农村去发展,懂得农业,懂得爱农业,爱农村的人来帮扶他们,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创业,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振兴乡村的政策措施落实。  [03-12 23:52]

李秉记:

  说到协调发展,在广东是一个短板,总书记也说广东虽然是经济大省,它也存在问题.粤东西北不协调发展,不发展是说不过去的,太对不起大家了,因为它是很有基础的,它基础条件是很好的,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政策层面,从国家、省里的政策层面引导的时候,不能把所有的政策都放在珠三角,政策享受就是珠三角的一个代名词,只要政策享受就是它的。所以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要涉及到其它区域。
  广东经济看起来是中国第一,广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31个省排27,加上深圳排22,就是广东的短板,这就是广东存在的问题。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没问题,国家有政策了,珠三角发达地区有政策了,有大湾区、珠三角规划纲要,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自贸区,该有的全部都有了,政策都往那儿堆,也不会错,因为堆下去促使他们可以创造更大更多的财富。这次我提了一个建议,就是把大湾区粤东西做一个第二区,作为拓展区,列入它的规划。我为什么这样讲?一个大湾区它的优势已经耗尽了很多,所以它的优势就是经济基础好,但是资源的优势也是它的短板,如果它把东西两翼飞起来,作为它的拓展,以后这个大湾区的爆发力会更加有世界的竞争力。所以当时我提出把好的政策分享一些给欠发达地区,辐射一下。
  政策引领不能全部都堆在珠三角,最穷的地方也要有政策,最富的地方也要有政策扶持,最惨的就是既没有很穷,没有多少钱的,我给你讲一个数据,珠三角能够养活自己的六个,除了深圳五个,剩下十四个市就要靠财政转移支付,这是广东最大的问题。
  但是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欠发达地区要做大县域经济,把县域经济做大,加大省县之间扁平化,来补充这些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来提高工作效率,扁平化管理,这个要解决。从事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因为县一级是直接管人口的,地一级是中间环节上传下达,欠发达地区如果把县一级经济做大,我们的短板慢慢就会缩小。
  其实我今年还写了一个很大胆的建议,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希望在田野上,在农村开始启航,到农村稳定下来,把农村先富起来,再推动整个改革开放,因为农村所有老百姓都有钱了,就保持农村的稳定。新时代我个人认为还是把经济新的增长点瞄准广大的农村。怎么说?就是总书记说的人才引进,劳动力要能够就业,有就业就必须有产业,产业兴旺,没有产业你再回去也没有用。
    [03-12 23:53]

主持人:

  农村特区。  [03-12 23:53]

李秉记:

  我有一个很大胆的设想,这个特区原来叫出口加工区。  [03-12 23:54]

主持人:

  出口加工区。  [03-12 23:54]

李秉记:

  我们现在叫农产品加工特区。  [03-12 23:54]

主持人:

  农产品加工特区。  [03-12 23:55]

李秉记:

  接下来从第二个角度呢,我建议从广东开始做试验田,40年前从广东开始,今年我想还是要从广东开始,为什么要从广东开始?广东虽然有一些地区很穷,但是从外地省来讲,整个管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对的管理理念的体制还是相对比其他省先进的,这些还是基础好。而且,我们有最大的消费市场,有个数据,全中国所有的产品70%都卖到东部沿海,这都有数据的,不管什么70%都被东部沿海消费掉了,它的GDP财富也是占了70%,东部沿海占全国财富的70%,人口也是70%,所以说是正比了。如果在广东东西两翼先设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城市总部经济,农村作为城市总部经济的上游企业,它把农产品加工完以后,集中运到城市里边来深加工,再包装,再送到市场,形成一种联动、互动、上下游联动的合理分工,如果按照我这个建议做,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指日可待。  [03-12 23:55]

主持人:

  李总还是很有信心的,对自己比较大胆的一个创意。  [03-12 23:56]

刘若鹏:

  我觉得粤东西的发展与其说他们拖了广东发展的后腿,还不如说是广东让它们发展得太晚了,这都是最好的滨海城市群,最好的滨海经济带,所以我倒觉得这个跟粤港澳大湾区又不一样了,明显缺的是硬货,一缺路,赶快去修,二缺学校,尤其是好学校,在粤东西建分校,三是缺政策,当然有了前两条以后拿政策,让大湾区那么多好的企业都要找进一步发展扩展的空间,路又好,一下子就可以把这个发展起来的,缺的是硬的东西,不缺那么多软的东西。  [03-12 23:56]

林水栖:

  路一通,人进来,财就有,这个很简单。  [03-12 23:57]

刘若鹏:

  其实就跟改革开放初期是一样的,先把路修了。  [03-12 23:57]

主持人:

  要想富先修路。  [03-12 23:57]

主持人:

  其实刚才几位把我后面的问题也涉及到了,我想问一下3月7日习总书记到广东进行审议,其中强调了将来我国还有三、四亿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发展和城市化应当相得益彰、相辅相成,那么各位代表觉得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广东应该怎么样调整工作重心,进一步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然后增强农村的发展内生的动力?增强农民的收入,让大家更多的人在农村的人都能够增收、致富,这刚才咱们代表答问的过程中已经谈到这个问题的,还有什么补充没有?  [03-13 00:06]

林水栖:

  政策方面,财政上倾斜,把有效的资源还是往农村倾斜投放,因为政府层面要把基层干部培养好、选拔好,才能带动乡村的发展,我相信广东有这个财力,去把乡村建设好,更加有信心在乡村建设方面在全国有个示范作用。比如广东在珠三角有一些产业不适应珠三角发展,政府应该用政策引导。广东的乡村落后,就是在粤东西北,粤东、粤西,你把有一些产业用政策性的引导,到粤东、粤西去,形成有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带动之后,形成了帮我们解决他们的劳动就业,解决他们长期以来跑到外地去打工,不回乡,不爱家乡这种情况。你把他的家乡建设好,他自然会回来。另外一个层面,我们政府要鼓励人才下乡。  [03-13 00:07]

主持人:

  鼓励人才下乡,鼓励人才回流。  [03-13 00:07]

林水栖:

  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应该我们国家要鼓励知识分子都到农村帮扶农民,政府应该也帮农村把公共资源发展起来,把它的机制环境、公共资源,比如医疗、教育,跟城镇接轨,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回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解决他们长期在农村生活不开心的问题。  [03-13 00:08]

主持人:

  不如城市。  [03-13 00:08]

林水栖:

  不如城市,他就愿意来城市,不赚钱都跑到城市来,在农村有钱赚他都不想去。  [03-13 00:08]

熊晓冬:

  就这一块我也发表一下我的一点建议。现在粤东西北地区农村主要是产业的问题,原来集体经济就比较弱,如果没有一定产业的话,就很难支撑这一块的发展。现在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所以粤港澳大湾区里面肯定会有一些产业回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如果省里面有政策,让转移的产业能够在粤东西北落地生根的话,有一定的支持的力度,让这些企业愿意,特别是制造业愿意到粤东西北去,就可以对这一块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就是省里面还要对这些产业也要有一定的政策,比如说康养产业,这一块需要有一定的环境质量。一个是在用地方面,粤东西北地区,广大的农村有这个资源,如果这一块的产业可以到农村的话,也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一个,就是刚才说的人才方面,人才方面粤东西北地区是最缺的,比如说像我们规划管理人才,基本上粤东西北地区的一些乡镇,只有一到两个这样的人才。你有了再好的规划,怎么去实施?怎么去管理?这也是一个难题。但是,我就觉得随着省里面对人才下乡政策的支持,这一块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改善。那么对于产业这块,当然也要防止这些转移的产业对农村造成新的污染,所以,这一块要有产业的一个准入的机制。再一个,也要对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要有一定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就是说他们科技创新的一些比如说包括新材料、新技术,可以省里面出台一些政策,支持粤东西北地区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方面的发展。  [03-13 00:09]

林水栖:

  还要把落后的产能,高污染、高耗能的产能转移到农村去,那就等于害了农村,这种产业不能去。我们现在应该要鼓励对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有带动的产业到农村去,不破坏它的生态,保持他们的生态。另外,农村不能够照搬一拥而上,大家都上一个项目,必须要因地制宜,补充产业,要做好规划,政府要把这个规划做好,把它的实施方案做好。以他们的一二三产业来带动,才能够真正帮得了农村。我们现在也有一些农村为什么也穷?越来越穷?就是因为我们的产业转移,城市已经淘汰的产能转移到农村去,造成他们一没有耕地,二生态破坏,结果造成有一些农村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还是建议国家层面一定要控制耕地的红线,另外要把规划做好,才能够遍地开花。  [03-13 00:09]

刘若鹏:

  我觉得广东农村的发展还有它自身的特色,广东的自然条件极为特殊,而且特别优秀,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广东是三季稻,广东是四季长春,而且有热带,也有亚热带;有海洋,有渔业,又有畜牧业,完全不应该。高度重视最先进的农业科技,甚至是颠覆性的农业科技发展,去彻底变革广东农村的产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我就举一个例子,是以色列。以色列是一片沙漠,从水都没有到以色列现在是一个水果、蔬菜的出口大国,这就是科技所带来的力量。我觉得广东它有这样的基础和实力,总拿一二三产业,前两个越来越少,巴不得都是0,全看第三产业,去看产业的是否优化,这个观点我觉得是完全错误的。在农业上面,美国的黄豆、猪肉、种子,对我们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我认为广东在这件事情上面,下一步推动科技发展,刚好又是振兴农村,国家实验室结合着农村,结合着大湾区弄起来,把食品,包括渔业、冷链的领域,还有新的种植业、畜牧业、花卉等结合。广东花卉很优秀,但是成品质的国际品牌的还是非常少,把这些东西好好孵化出来,广东的农村应该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农村才对,不应该是现在这个状况。  [03-13 00:10]

熊晓冬:

  现在对广东的经济贡献只占了2%,第一产业相当低,而且我看了2017年的统计报表,农作物耕作的面积减少了,还在缩小。  [03-13 00:10]

刘若鹏:

  他不应该把这个当成一个放弃的领域,而是把这个领域真正地作为科技创新、标志性技术。代表中国到全世界进行竞争的、出口的一个农业大省,广东是所有条件全部齐全的地方,这是为什么我说广东农村这么低,我觉得有一万个不应该。  [03-13 00:10]

李秉记:

  农村加工特区就是当地的农产品可以进这个区,其他都不能来的,你再好的利润、生产手机也不要来,你去大城市搞去。我就是把当地的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03-13 00:11]

刘若鹏:

  变成国际品牌。  [03-13 00:11]

李秉记:

  按照这个理论就不穷的了。  [03-13 00:11]

林水栖:

  前十年,广东已经把生态破坏掉了。  [03-13 00:12]

刘若鹏:

  还是要做一定的生态修复。  [03-13 00:12]

主持人:

  还是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03-13 00:12]

李秉记:

  农村没有产业,污染企业到农村去办产业、办制造业,没有人去搞这个东西。  [03-13 00:13]

主持人:

  我们越谈兴致越高。节目时间基本上也快到了,今天几位一起交流,把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做了一些盘点、梳理,同时对我们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再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前景更加有信心了。时间关系,虽然大家意犹未尽,但是我们今天的谈话先告一段落。非常感谢四位嘉宾在百忙之中来我们的节目做客,跟我们一起交流广东改革开放的话题。同时,也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中国经济网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下期再见。  [03-13 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