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1.jpg
  各位好,这里是“2018中经两会之夜”,我是主持人龙煦霏。今天我们演播室将要探讨的话题是“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首先介绍一下今天演播室请到的三位人大代表。坐在我左手边的第一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欢迎赵代表。  [03-14 18:52]

赵皖平:

  大家好。  [03-14 18:53]

主持人:

  第二位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外事处处长、研究员孟平红,欢迎孟代表。  [03-14 18:53]

孟平红:

  大家好!  [03-14 18:53]

主持人:

  第三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孟津县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妙霞,欢迎您。  [03-14 18:54]

吕妙霞:
大家好!  [03-14 18:54]

主持人:

  欢迎大家。今年的两会大家带来了什么议案和建议,在我们节目开始先请几位分别跟我们分享一下。赵代表您先请。  [03-14 18:54]

赵皖平:
4.jpg
  非常高兴能参加中国经济网的访谈节目和网友朋友们交流。今年我带的议案和建议比较多,一个是关于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还有脱贫攻坚,还有环境保护、民生,包括大病医疗救助,差不多大概有20多件,也都是我来自实践一线进行调查的结果,还有我们党派成员、我联系的一些群众希望我能反映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从这几天来说效果还不错,包括媒体朋友在内的社会各界对这些问题都还比较认可,我们也探讨了一些解决办法。
    [03-14 20:14]

主持人:

  谢谢您。孟代表。  [03-14 20:19]

孟平红:
3.jpg
  我这次的建议稿有三个,第一个是关于解决农业技术人员的职称问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的建议。第二个是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贵州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的建议。第三个是关于规划建设从贵州贵阳至广西百色的高速铁路的建议。这三个已经形成建议稿,材料已经交上去了。还有一些建议是在大会上的发言,比如关于对农业科研事业优先支持和发展的建议,还有对于网络上传播的一些关于农产品谣言,呼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的执法监督力度,给农产品正名、辟谣。  [03-14 20:19]

主持人:

  谢谢。吕代表。  [03-14 20:25]

吕妙霞:
2.jpg
  主持人您好,我来自于最基层的,所以说我带的建议是关于农业、农民、农村这一方面。第一个建议是关于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中对一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些致富带头人,包括一些返乡农民工要加大一些资金扶持力度和一些技术上的支撑。因为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也提到,要在农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需要一批人才,这就需要外出打工、在外求学的一些有经验的人才回乡创业。在创业期间也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政府来支撑他们。
  第二个建议是把11月22日作为全国的诚信日。  [03-14 20:26]

主持人:

  谢谢您。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点颇多,关于乡村振兴方面也提了很多,请几位聊一聊自己关注的有哪些点。赵代表。
    [03-14 20:33]

赵皖平: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的发展有很多亮点,我关注的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脱贫攻坚。6800多万人的脱贫,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这是中国政府的巨大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当然下一步还有3000多万人要脱贫,到2020年要实现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另外一个是乡村振兴对农村环境的改变,我特别提到了厕所革命。从我们过去农村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在农村的发展中可能更多地重视的是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产品数量的提高,而农村的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一块是个短版,特别是垃圾问题、污水问题,甚至厕所这样的小问题。为什么用“厕所革命”这个词?用革命就说明是一个彻底性的改变。我对这个印象特别深。当然还有很多,包括30年土地承包权,是农民都比较关心的,这一次再一次给大家吃了定心丸。我想总理的报告实际上为我们明年,乃至五年我们农业农村的发展规划出一个比较清新的思路。回去以后我会和三农战线的同志一起认真地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03-14 20:34]

主持人:

  孟代表您呢?  [03-14 20:44]

孟平红:

  像刚才赵代表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实亮点纷呈。我比较关心的大概是两点:一个是总理在报告中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我来自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是西部贫困地区的代表,感觉到特别温暖。还有一个是报告中提乡村振兴战略时,说到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我作为农业科研人员,倍受鼓舞。我觉得要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助推农业发展,为助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提供科技支撑。  [03-14 20:44]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吕代表您关注的是?  [03-14 20:51]

吕妙霞:

  我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以后也很激动。因为里边大部分提到的都是关于民生问题和基层群众的问题。这是我们作为基层群众最高兴、最激动的一件事情。  [03-14 20:52]

主持人:

  刚刚几位也提到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几位看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来理解?赵代表。  [03-14 20:54]

赵皖平:

  我觉得刚才我也说了,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是我们到2035年,乃至到2050年整个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现在我们正在制定2018—2022年的乡村振兴的一些具体的东西,主要是这几个方面:首先是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的支柱,也是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农村产业不兴旺,不能形成一个支持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农村振兴也只是一纸空文。
  第二,在人才振兴上面,要把大量的优秀农民留在农村,让农民成为职业化,让农民成为一个社会所尊崇的职业,让农民成为大家所向往的一个职业,只有这样,农村、乡村的振兴才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农村的发展和我们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一样的,人才是关键。还有这就是我们整个生态环境要提升。我刚才也说到了,我们特别注重厕所革命,通过农村环境的治理,要让农村真正回到田园诗般风光的农村,成为宜居的地方。
  再一个是整个农村的文化、乡风文明方面。从这几十年来看,农村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整个农民的文化水平、整个文化氛围还需要加强。同时党的组织建设也非常重要,在农村一线它要起到一个凝聚的作用。现在从扶贫的经验来看,从农村的致富带头人来看,如果是一个战斗力比较强的村组织,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快,整个的农民生活就富裕,广大农民就愿意待在家乡创业。所以我认为乡村振兴如果把这几个核心要义抓住,就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持续地走下去,我们乡村振兴战略就一定能够实现。  [03-14 20:55]

主持人:

  好的,谢谢。孟代表怎么理解?  [03-14 21:06]

孟平红:

  其实乡村振兴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总要求,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排在首位,是第一要务。怎么来搞产业?怎么发展产业?我还是用贵州来举例。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还有大约280万农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非常艰巨。贵州省委书记近日提出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这个产业革命怎么搞?我觉得是要依靠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二,涉及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问题,要怎么调?我觉得首先应该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选择一个适合当地的高效、特色、生态、可持续的优势产业。我们贵州现在正在大规模地进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现在是把坡度15度以下的耕地主要改种为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草本中药材等这些高效作物;15度到25度之间的坡地主要改种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林主要以经果林为主,发展林下经济。
    [03-14 21:12]

主持人:

  因地制宜的同时也要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产业才能让当地真正地致富农民,同时也可以让更多农民回到家里、留到家里,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路。  [03-14 21:21]

孟平红:

  是。  [03-14 21:22]

主持人:

  谢谢您。吕代表。  [03-14 21:22]

吕妙霞:

  我感觉在振兴乡村战略中,最大的支撑就是刚才两个代表说过的,第一是产业的支撑,第二是人才的支撑,第三是科技创新的支撑,第四就是当地文化的支撑,有了这四个支撑的话,像赵代表说的,振兴乡村战略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的。  [03-14 21:22]

主持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各位觉得这个文件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今年的亮点怎么来评价?赵代表。  [03-14 21:23]

赵皖平:

  我觉得这一次的中央一号文件与前20个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乡村振兴战略不光是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把过去只注重农业经济、数量开始转向质量,因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了,已经到了新时代。过去我们发展只一味地注重经济,而对生态、对生态文明、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太重视,这一次把整个农村纳入到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考虑。比喻来说,就是过去我们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的这条腿比较长,而社会事业这条腿是短板。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的发展不充分、农村的发展不均衡,这两个是特色,而这次我们的一号文件最大的亮点,就是要把社会矛盾、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完全纳入到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也可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这是我对新的一号文件自己的理解。
    [03-14 21:25]

主持人:

  刚好也契合了新时代下经济的高速发展。  [03-14 21:33]

赵皖平:

  对。  [03-14 21:33]

主持人:

  谢谢您。孟代表。  [03-14 21:34]

孟平红:

  一号文件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线,对乡村振兴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出政策、提要求,对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表述。这个文件的提出,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愿望的一个必然要求。最大的亮点,我感觉就是对乡村振兴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  [03-14 21:34]

主持人:

  好,谢谢!吕代表。  [03-14 21:41]

吕妙霞:

  我是感觉中央一号文件,确实对乡村振兴来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而且又出台了很多支持三农的政策,所以我感觉对以后的乡村振兴来说,今年确实是一个大好的机遇。  [03-14 21:41]

主持人:

  吕代表,您自身就是返乡创业,并且现在有很好的成果,您觉得怎么来理解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提出的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您结合您自身的经历给我们讲一讲好吗?  [03-14 21:42]

吕妙霞:

  我感觉第一还是刚才赵代表说的产业支撑,如果没有产业支撑,人才没地方发挥也是不行的。所以产业和人才要结合,那么人才从哪儿来?就需要来进行培训。现在农村有很多国家出台的政策,在各个地方有很多农民培育学校,培育一些新型的职业农民,所以说现在的农民也是一种职业了,实际上是跟工作人员一样。  [03-14 21:43]

赵皖平:

  农民职业化。  [03-14 21:45]

吕妙霞:

  现在待遇也是非常高,国家政策支持,特别是对返乡农民工。为什么现在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的很多,就是跟国家支持有关,国家政策现在特别支持,比如我们县就专门出台了对返乡农民工的各种优惠政策,比如说贷款,现在去银行贷款不好贷,小贷中心可以给返乡农民工信用贷款,还没有利息,政府贴息,这样促进了返乡农民工在农村能长久地待下去、留下去,更好地在农村发挥他们的能量。  [03-14 21:45]

主持人:

  也就是新时代的农民是很有归属感、很有满足感的?  [03-14 21:47]

吕妙霞:

  对。  [03-14 21:48]

赵皖平:

  和其他的职业一样,和公务员、科技人员一样,是一种职业化了。  [03-14 21:48]

吕妙霞:

  现在我们都管农民的带头人叫“新农人”,这是一个代名词。  [03-14 21:48]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刚才我注意到孟代表在产业兴旺这个方面其实有更多的想跟我们分享。  [03-14 21:49]

孟平红:

  我想从农业科研人员这个角度来说产业兴旺怎么搞。因为我们是搞农业科研的,我觉得我们的科研思路、科研方向要随着现代产业的需要、产业扶贫、农民要脱贫致富来适当调整一下我们这类科研。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省份,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就是山多地少,土地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还不集中连片,开展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等难度比较大,农民的种植水平相对还是比较落后,农民的收入相对比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怎么办?我们搞蔬菜。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蔬菜科研团队这几年在贵州以低、中、高海拔选了不同的试点来探索,我们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宜不同海拔区域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比如间作、套作、复作等,发挥我们立体气候的优势。比如从贵州100多米海拔到2900多米海拔都可以种蔬菜,我们有针对低海拔地区的冬春蔬菜技术,有春夏、夏秋、秋冬四个反季节技术,把它有机集成起来,改变原来的种植模式,比如一年种一季蔬菜,改成一年种两季,把原来一年两季的改变为一年三季,或者是更多季,像速成蔬菜六到八季都可以,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现在可以使我们试验示范区的蔬菜种植每亩分别达到3万元、2万元、1万元,这就是我们蔬菜团队首次在贵州提出来的蔬菜“321工程”,这就是用科技创新来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03-14 21:49]

主持人:

  用科技的力量来助力乡村的振兴战略?  [03-14 21:56]

孟平红:

  对,我们农业科学院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要激发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带动他们投入到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发挥他们科技支撑的作用。  [03-14 21:57]

主持人:

  可以说产业的兴旺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提到三农问题呢,资金的供给不足也一直是我们避不开的一个话题,这两年,企业有向农业方面试水,情况怎么样?赵代表怎么评价这个现象?  [03-14 21:57]

赵皖平:

  实际上我们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里边还有重要的一块,就是农村的金融行业。就像您说的,资金大量地从农村向城市反流,给农村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束缚。据我所了解,安徽这几年也尝试了一些新的措施,比方说安徽为解决农村金融资金的短缺问题,设立了农业担保公司,由政府来出资,设立这样的农业担保。包括像吕代表这样的大户、合作社,三农的新主体需要资金,我们有担保资金进行担保,用一些东西做质押,部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当然从总体来看,现在这个资金仍然是个短板,如何补齐这个短板?我想可能还要考虑一些新的金融模式。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以后,中央财政和中央的一些金融部门可能会出台一些具体的措施。我们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的生产资料、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资金从哪儿来?国家会做一个大量的投入。涉农的资金现在不要“九龙治水”,集中力量干大事。随着这些工作的推进,农村的资金短缺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而且现在大量的有识之士也在涉足三农,我想这些资金的进入会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我们农业农村经济向繁荣方向发展。  [03-14 21:59]

主持人:

  好的,谢谢。孟代表怎么看?  [03-14 22:06]

孟平红:

  赵院长是从正面来说的,是说对乡村振兴是一个促进作用,我说的可能是相反的一些东西。  [03-14 22:07]

主持人:

  一些问题?  [03-14 22:07]

孟平红:

  现在农业农村的政策比较好,有些企业试水农业转型,到农业产业方面来投资,但是失败的也不少。主要有哪些问题呢?有些搞农业是冲着国家补贴来的,国家补贴一旦没有了就不行了。第二,在技术上他们也不懂技术,转型来的外行,也没有做过很好的调研,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在当地请一些技术能人,但是“土专家”是凭经验在种地,没有一个科学的、先进的技术,可能在一些标准化、科学化方面差一些,投入进去了,效益并不高。有些是聘外地的专家,外边的专家可能对当地的气候、土壤不是很熟悉,然后就套用外地经验,往往行不通,也造成了一些失败。第三,在市场方面,没有足够的把握先种了,坐等别人来收,就比较受制约,没有事先开拓市场。这个市场确实风险很大,市场价格很不可控,很不稳定。比如2017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很多没有赢利,血淋淋的教训很多。还有就是管理上,农民种菜发财了,但是企业来搞赚不了钱,为什么呢?他什么都是请人干,成本太高了。  [03-14 22:08]

赵皖平:

  成本太高。  [03-14 22:12]

孟平红:

  成本太高了。农民自己有农家肥,他自己的人工不算进去,想什么时候耕种就什么时候去种;但企业什么都要花钱,请的人工有些是出工不出力,跟在自己家种地还是有区别的,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所以管理上,包括资金的管理、人工的管理、市场营销的管理等这些没有经验,所以有些企业转型到农业方面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03-14 22:12]

主持人:

  就是没有想好,有一点盲从的心态。  [03-14 22:15]

孟平红:

  对,跟风,看别人种什么产品挣钱了,就一窝蜂去,结果供大于求,卖不出去,就烂在地里,烂在树上,这样拿出来销售,连运费、人工费都赚不回来。  [03-14 22:15]

主持人:

  谢谢。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到了“三权分置”的问题,这个问题赵代表怎么看?  [03-14 22:16]

赵皖平:

  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所必需的一种措施,经营权、承包权、所有权,产权要清晰。实际上现代经济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各种产权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只有在这个清晰界限的基础上,从事三农工作的社会资金、新兴经营主体才能大胆。刚才孟代表也说了,有很多的例子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产权,投了资金也可能三年就结束,也可能五年就结束,没有把土地的经营,或者农业生产经营当作自己的事。而三权分置以后,就明确地解决了经营权是谁,承包权是谁的,所有权是谁的这个问题。对于有所有权的来说,也放心,有合同的制约;而对于投入的经营者来说,有时候把经营权流转,我们有法律政策的规定。我觉得这三权分置以后,可以大大地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包括大量闲置土地。现在全球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明确了,农民工进城土地仍然归他个人所有。这样的话,把这些闲置的土地能够集中起来,让投入的经营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放心大胆地去从事三农工作,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就等于让他们吃了一个定心丸。所以我觉得三权分置是在这个时间必须要这样做,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03-14 22:17]

主持人:

  刚才我们聊了资金的问题、聊了地的问题,我们再来聊一聊人的问题。刚才几位代表都提到了农村要想振兴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实现实生活当中,农村的空心化还是很严重的,尤其城镇化之后,有一些年轻人愿意到城里去打工,甚至生孩子留在城里。这个问题,想与吕代表进行一个交流,您觉得怎么样能增强农村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再回到家里,建设家乡,出自己一份力,能够让家乡更加地富裕起来。您怎么来看?  [03-14 22:22]

吕妙霞:

  首先是转变他们的思想。第二,就是政府出面出台政策。现在政府已经开始做了,第一是出台政策,第二是经常让一些农民工创业的先进典型做演讲,去影响到其他的年轻人。年轻人一出去,好长时间不回家,家里边的面貌改变他们都不知道当地的一些信息,现在他们就从一些宣讲团,包括一些现实版的人物宣传方面去影响到年轻人。我感觉这对他们影响非常大,落叶归根,一个孩子终究要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回家做的意义和在外面赚钱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虽然在外面挣了一些钱,但还是回家乡了。别人说累不累?我说累并快乐着。为啥?这比出去赚多少钱都快乐。当地的老百姓,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每天看见我,都会拉着我的手,把凳子擦擦拉着坐那儿陪他说会儿话,聊会儿天。他们很敬重你。我们整个县一提到我“草莓西施”没有人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在当地有了影响力,其实这些影响力不是说赚了多少钱而有了影响力,而是带动当地老百姓一同去致富。所以说有一句名言就是“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我感觉自己一个人在外面不管挣多少钱,那只是一个数字,但是回家乡是人生中拿钱买不到的东西。所以我经常用我自身的故事给年轻人去讲。我感觉呼唤年轻人的是力量,是这些现实的先进典型的人给他们做楷模,带动他们回乡,呼唤他们回乡。
    [03-14 22:24]

主持人:

  其实也体现了新时代企业家的精神,社会责任和情怀。  [03-14 22:36]

孟平红:
为她点个赞。  [03-14 22:29]

吕妙霞:
我昨天还在开导一个女孩,她说她不满足于现状,我说你来到世上要发挥你的能量,不能大学毕业了就满足于现状,来到世上有责任和义务,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慢慢把她思想开导通了。  [03-14 22:30]

主持人:
可以说做到精神上的一种引领,这是很重要的,个人对社会的回馈,个人价值的体现其实也不是能用金钱来去衡量的。  [03-14 22:31]

吕妙霞:
对。  [03-14 22:31]

主持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实也符合了我们传统的文化,但是现在,依然有部分农业产能是不可持续、不健康的,这个现象赵代表怎么看?  [03-14 22:31]

赵皖平:

  农业的发展它是一种农耕文明的传承,它是为了解决整个人类发展的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一个动力。为什么说农耕文明是最悠久的?它不光是解决吃饭问题,现在我们有些在农业发展方式上面是粗暴的,带有掠夺性质的,特别是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近几十年,农业突板结,现在越来越严重,尤其像东北这样的地区,过去有非常深厚的耕作层,现在正在一米一米地减少,就是因为我们带有掠夺式的开发,我觉得这个是不可能持续的,现在怎么办?国家也提出了农药化肥的零增长,逐渐地要摆脱过去的粗放式、掠夺式的农业方式。农业要想高效、高质量、节约化、生态化的发展,你只有做到这一点,整个农业农村才能支撑。讲产业兴旺,如果产业兴旺,土地衰退了,我想农村是不可能发展的,要兴旺就要确保可持续。过去的这种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了。总书记说过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金山银山买不来青山绿水,一旦到了那一步,我们是后悔晚矣,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这几年整个农村大家环保意识有了提高,对采取的绿色增长方式已经有所认同,当然仍然形势还是比较严峻。我们土地沙漠化一年数量很大的,相当于一个县的面积,我感觉这个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03-14 22:32]

主持人:
好的,谢谢,孟代表。  [03-14 22:32]

孟平红:
像赵院长说的,绿色、生态、可持续,要走这样的路子,农业要由增产转向提质增效。解决的方法主要有几个:一是减少农业投入量的使用,现在这些投入品,如化肥、农药过量使用,而且利用率不高,成为农业污染的重要来源。现在不是要推广双减农业吗?就是减化肥、减农药,这几年来零增长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那今后还要达到负增长,还要再减,提高投入品的利用率。第二个是把农业的废弃物怎么利用好。把废物转为资源,比如说把农业秸秆这些利用起来,综合利用、循环利用。
  我举个例子,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的一个模式,针对低海拔地区利用它的气候优势,发展“菜稻菜”这样的模式,第一季是早熟蔬菜,第二季是水稻,第三季是秋冬果菜类蔬菜。因为冬春气温比较高,“菜稻菜”是水旱都能作的模式,病虫害就可以大大减轻。虽然当地温度比较高,但病虫害并没很严重。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变成“菜稻菌”,就是把水稻后面的蔬菜改成陆地食用菌,或者是“菜菜菜”改良为“菜菌菜”,就在两茬蔬菜中间,把中间那一茬换成食用菌,绿地栽培,食用菌怎么弄呢?就是把玉米秆、麦秆、水稻秆,秸秆打碎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食用菌采完了以后,培养量作为有机肥再用到下一茬儿的蔬菜肥料,所以这就是又改良土壤、又废物利用,又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循环利用的例子。今后一定要向健康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才可持续才行。  [03-14 22:32]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一号文件中有一系列的禁止性规定,比如除了统一部署外不准搞其他检查考评、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等等,赵代表您认为这些“负面清单”的出台,它目前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03-14 22:33]

赵皖平:
实际上因为过去我们一项中央的政策制定以后,各地要有一些落实的措施,而这些落实的措施怎么得到检验?各个部门自然会出现一系列的政策。厕所革命环保部管,秸秆焚烧是农业部管,小农水改造是水利部管,这实际上是过去一种沿袭的习惯。但是我想我们进入新时代以后,特别是今年,扶贫领域要作风整肃,农村工作我想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把这些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这些所谓的形式主义的表现方式上,通过数据、通过表格来完成我们的工作总量,我觉得到了这个阶段,可以搞一个综合性的考核。以前那样做,实际上对广大的基层干部来说也是不堪压力。实际上这是一种反对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一种新革命。我把它也作为一种革命。我们整个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转变了,我想这个政策一定会受到广大基层同志的欢迎,这个政策我觉得应该持之以恒地推行下去。  [03-14 22:35]

主持人:
好的,谢谢。孟代表怎么看?  [03-14 22:35]

孟平红:
我觉得中央出台负面清单,说明中央已经注意到了基层脱贫过程出现了这些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是好事,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出台了好几个一律不准、一系列的禁止的规定。这个应该是对基层干部群众减轻负担,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有个感受,我们经常做科研项目到基层去,发现他们很忙,加班加点,干什么呢?填表,整事迹,整检查材料,因为上面很多部门要这些统计的资料、表格。所以今后应该注意这些问题,以后他们减负和释放出来,才能把更多的精力真正投入到产业的发展中,投入到乡村振兴中,不再搞什么数据、表格、资料。  [03-14 22:36]

主持人:
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03-14 22:36]

孟平红:
对。  [03-14 22:36]

主持人:
我们知道2018年,几位在振兴乡村之路方面,尤其在自己工作岗位中,都有自己的一些目标和期许,在节目的最后,请几位分别跟我们分享一下,吕代表您先请。  [03-14 22:37]

吕妙霞:
2018年,我的奋斗目标就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这是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是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三个目标是农旅融合,把农产品做成旅游产品。  [03-14 22:37]

主持人:
非常好,谢谢您。孟代表。  [03-14 22:38]

孟平红:
把我的科研做好,利用我的专业的特长,发挥我们技术团队人才的优势,把我们贵州蔬菜产业做得更好。  [03-14 22:38]

主持人:
好的,谢谢。赵代表。  [03-14 22:39]

赵皖平:
我和前两位一样,也有一个自己的期望,希望我们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能够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在帮助我们广大的农民致富上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03-14 22:39]

主持人:
好的,再次感谢三位代表能够做客我们中国经济网演播室,也感谢各位的收看。中国经济网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也期待与您持续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03-14 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