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18中经两会之夜,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中韩·初心”,围绕这个主题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一起来跟大家聊一聊相关的话题。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王委员您好。 [03-11 15:10] 王济光: 你好。 [03-11 15:13] 主持人: 另外一位是中国政经文化研究院院长金寅圭,金院长,您好。 [03-11 15:14] 金寅圭: 您好。 [03-11 15:14] 主持人: 非常欢迎两位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王委员今年两会您带来了什么提案呢?能不能跟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 [03-11 15:15] 王济光: ![]()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实际上我带了六份提案,其中有三份提案都跟“一带一路”紧密相关,这些年来我一直关心我们“一带一路”建设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我们应当怎么样加以改进,让“一带一路”成为一个中国给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 [03-11 15:17] 主持人: 金院长,您怎么看待关于王委员所带来的关于“一带一路”提案呢? [03-11 15:21] 金寅圭: ![]()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本届政府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中国的经济政策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就是今后要实现的一个目标,从过去追求数量型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增长。这种转换方式要为它奠定一个基础,在这里面“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03-11 15:23] 主持人: 王委员,您带来三个和“一带一路”相关的提案,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其中一个呢? [03-11 15:30] 王济光: 好的。我最关心的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通道建设,因为凡是对外开放,必须能够走出去,同时还能引进来,一进一出才能形成一个开放的局面,所以通道建设涉及到东南西北几个方向,最关键的西向通道我们已经有了中欧班列,东向通道我们通过海上可以到达美洲、日韩,但是在南向通道方面,我们达到东盟还不是那么顺畅,所以在这方面我提了一个关于南向通道建设的提案。 另外,“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国家,100多个国家涉及到的语言也有50多种,需要培养相关的语言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中国的语言人才的培养,包括从教学、设计,我也提了一个方案。另外,还有跟“一带一路”相关的,是关于自贸区的建设,关于自贸区,怎么样让他们有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我也提了一个方案。希望能够得到采纳。 [03-11 15:31] 主持人: 其实中韩两国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伙伴,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中韩·初心”,在去年5月的时候,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两位怎么来理解中韩两国建交的初心呢?王委员。 [03-11 15:36] 王济光: 我理解初心应该是要回想一下中韩建交,我们是为了什么?当时考虑的是要保持半岛有个和平的局面,同时要保持政治互信,这是我们开展一切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交流的一个基础,这是我们最初的考虑。 经过25年多的发展,中韩两国在多个领域,包括经济、贸易、投资、文化、体育等方面都有很多的进展,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近年来我们有很多磕磕碰碰,可能我们要回顾一下,对初心是不是有些偏离,只要初心能够持续,我想我们很多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不要被其他不相关国家所影响。 [03-11 15:38] 主持人: 金院长,您认为这个初心是什么? [03-11 15:43] 金寅圭: 刚才王委员也说了,我对他的话非常赞同。我个人觉得初心是指中韩两国之间增进睦邻友好关系,而且从长期来看,中韩两国关系应该是有了一个长远的发展,人文交流也更加活跃。最重要的就是刚才王委员说的,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判断,两国的外交问题一定要理性、要智慧地解决,做出正确的决定。通过这种判断和决定,最终实现半岛的和平与东北亚的稳定与发展,我觉得这个就是初心。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是我觉得中韩两国之间将来政治互信关系还是会继续增进,两国之间的经济和其他领域等,我相信也会建立起互信关系,最终经过这样的过程和这种关系,实现半岛的和平以及东北亚的稳定。相信今后我们的关系会比过去更加紧密。 [03-11 15:43] 主持人: 的确是这样,相互尊重彼此重大关切和正当利益,努力求同化异,实现中韩关系更好发展,符合我们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王委员您是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去年12月文在寅总统访华的时候特地去了重庆,在您看来重庆对于中韩两国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呢? [03-11 15:47] 王济光: 我们刚才提到了初心,实际上我们中韩双方都面临着一个初心的问题。韩国新任政府文在寅执政之后,他也面临着回首他们的初心,他们要对国民有个交代。因为重庆也是韩国临时政府最后一站,重庆从1939年到1945年见证韩国当时是怎样一个初心,经历了什么,他想寻根,所以到了重庆。 寻根之后会发现我们双方实际上有很多需要合作的地方,他去年到了重庆,也专门说到我们曾经有过共同的历史,曾经我们也有过相互支持,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更要加强这种国际经贸合作,使我们双方能够达到一种互利共赢的状态,通过检讨个人的初心,我们应该发现很多共同点,对重庆来说,也能够发现一个好的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对重庆也有很多机遇,我们要善加利用,使得双方在多领域合作更加深入展开。 [03-11 15:51] 主持人: 怎么看待重庆的重要位置呢? [03-11 15:56] 金寅圭: 我觉得从韩国人的角度来看,重庆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就是刚才王委员说的,重庆对于韩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地方,是我们韩国临时政府最后的终点所以在地。重庆的历史遗址保存得很好,非常感谢。从韩国人的情感上来说,重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重庆在经济方面、产业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地区,而且中国在推动的“一带一路”,重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最近的ICT,就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这方面,重庆也是一个新兴城市。此外,“一带一路”的交通、物流等,有的是从重庆开始,这也是一个中心,韩国的现代汽车、SK、浦项制铁等,还有一些个人企业,有200多个企业都已经进入了重庆市。根据重庆未来的发展愿景,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韩国企业会进入到重庆,而且这样也会对两国的产业发展有帮助。 [03-11 15:58] 主持人: 刚才金院长提到了重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还是中欧班列的节点,其中的渝新欧班列给中欧班列也带来了很多贡献,王委员您认为渝新欧班列给重庆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03-11 16:06] 王济光: 应该说渝新欧班列是我们中国打通向西通道的一个贡献,因为中欧班列本身最早是从重庆为起点发起的。重庆在2013年3月份,开通了渝新欧,把重庆的一些高科技的产品,尤其是笔记本电脑输送到欧洲,这对于重庆来说,作为一个内陆地区,为中国的西部地区开拓了一种新的开放思路。以往是从海路、内陆地区到上海,或者是到钦州,凡是出去都要坐海上通道,花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到欧洲要走40多天,通过渝新欧一般半个月,14—16天就可以到,重庆的渝新欧就是从重庆出发,到德国的杜伊斯堡也就16天,降低了物流成本、时间成本和资金占有成本。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跟欧洲的经贸往来关系会更加密切,对于重庆来说,把欧洲其他先进的附加值的产品带到重庆,对重庆的外向型经济是一个非常大的支撑,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重庆的汽车、摩托车,包括信息制造业发展得都非常快,给重庆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03-11 16:07] 主持人: 金教授,您怎么看待中欧班列以及渝新欧班列对于重庆的影响呢? [03-11 16:13] 金寅圭: 以重庆为出发点的渝新欧班列这个铁路,实际上通过重庆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等,通过中国到中亚,再到欧洲,所以通过渝新欧班列,中国和欧洲之间,包括中亚沿岸之间的投资和贸易都会有促进。另外刚才王委员也讲了汽车,重庆具有的一些优势产业,比如说汽车,IT、家电、物流,今后肯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03-11 16:13] 主持人: 关于中欧班列的发展,王委员您有没有一些好的意见? [03-11 16:18] 王济光: 中欧班列它本身是一个国际贸易的大通道,也可以叫国际物流大通道,既然是通道,从贸易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进出平衡才是一个非常优化的通道。目前,中国到欧洲或者到中亚国家,相应的产品主要是出口类多,进口的数量相对于出口的数量还是比较小,我们开出的班列往往要远远大于进来的班列,反映了一种对欧贸易的不平衡。所以对欧洲来说是个贸易逆差,对我们来是贸易顺差,这对于通道的建设和可持续性是不利的。 我这几年提交的提案专门说到要把沿线的投资做起来,通过投资带动沿线国家的产业发展,让他们有相应的产品能够输出到中国来,这样就会出现贸易平衡,我们通道建设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我们的物流进项和出项达到平衡,这样通道就有可持续性,陆上贸易和海上贸易也会是一个互补状况,就可以改善。 [03-11 16:19]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了说要打开通道给沿线的这些国家和企业更多的机遇,这当中有没有特别地偏向韩国的企业呢? [03-11 16:22] 王济光: 应该说通道它是一个公共产品,对中国来说也是公共产品,对世界来说也是公共产品,无论是国内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都可以用这个通道。在通道的产品、物流分享当中,我们发现,也有很多韩国企业使用了这个通道,因为重庆这些支柱产业当中,尤其是外向型产业发展当中,很大一部分是汽车零部件,还有刚才金教授说到的我们的一些家电产品,所以韩国企业要走向欧洲的时候,尤其他们的IT产品向欧洲出口,也走了我们这个渝新欧大通道。所以对韩国企业来说,怎么样利用好“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通道,也是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这一点,在文在寅总统访问重庆的时候也专门说到了,希望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找到一些共同点。 [03-11 16:23] 主持人: 据我了解,目前很多中欧班列都是有政府补贴的,这会不会存在一些问题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03-11 16:25] 王济光: 就补贴本身来说,没有好和坏。就像中药一样,吃中药要有一个药引子引发它的药力。但是也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中欧班列出现了多个起点,比如说成都有蓉欧快铁,郑州有郑新欧,武汉有汉新欧,这个对外起点相互之间长期是缺乏协调的,所以就出现了每一个起点上的通道都不能保持一个规模效应,所以就出现了问题。所以财政补贴前期是必要的,补贴以后要形成规模,但是因为各地各自为战,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能形成规模,所以这是我们中央政府必须要考虑到的,要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 [03-11 16:28] 主持人: 金院长,您怎么来看待中欧班列呢?您对它的发展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您觉得对于韩国企业来说有哪些机遇? [03-11 16:32] 金寅圭: 我认为“一带一路”这个构想、内容,最重要的领域就是投资,所以在核心地区进行投资,然后构建一个相关的平台,比如说金融,服务,包括运输等,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让沿线国家一块共同签署FTA,就是自由贸易区这个合作体。刚才王委员讲了,在中国的立场上来看各方面有一些贸易不平衡。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地推动对话,包括贸易不平衡也会得到解决。 另外,韩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这个框架下的合作方面,韩国也有“丝绸之路快线”的一个概念,跟中国的“一带一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包括汽车、家电、信息产品、消费产品、化妆品等这些,还有文化、艺术等,这些领域跟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有机结合。还有建设开发一些基础设施等方面,也都是可以跟中国合作的领域。 [03-11 16:34] 主持人: 可以看出其实中韩两国在经贸上的合作依然非常广泛,韩国总统文在寅在重庆中韩产业合作论坛上说韩方将加强与重庆等地方政府的实质性合作,有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呢?王委员。 [03-11 16:40] 王济光: 合作肯定都要选择自己的优势领域、优势产业和优势的项目。目前来看,重庆方面和韩国前期合作主要是在制造业方面,制造业当中又倾向于IT、智能制造和汽车零部件,这方面合作比较多。但从今后来看,可能合作领域还要向服务业发展,尤其是这种生产性服务业,双方还有很大的合作机遇。因为重庆在中国的西部,市场前景是很大的,韩国也非常看重;重庆方面看重的是韩国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以及面向国际市场方面的营销推广的经验。所以我们要选准各自的优势领域进行合作,为此重庆方面专门成立了一个中韩产业园,为韩资企业到重庆投资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双方也有一个好的合作平台。 [03-11 16:42] 主持人: 金院长,您觉得合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03-11 16:45] 金寅圭: 刚才王委员也讲了,重庆有一个建设的中韩产业园区,通过这个产业园区,韩国企业以前也进驻了很多,今后我估计有相当数量的韩国企业也会进驻。重庆是在西部地区是最大的一个消费城市。所以在我看来,今后韩国的一些消费产品可能会大量地出口到重庆。此外,重庆这个城市它的文化艺术也有很深厚的基础,所以重庆相关的韩国企业也会进入到这个领域去进行合作。 [03-11 16:45] 主持人: 在中韩产业合作重庆论坛上,文在寅总统还为推进韩国“新北方”、“新南方”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提出了四大方案,有一项是推动中韩两国企业共同开拓第三国市场,王委员,您能分享一下其中的细节吗?目前有什么规划? [03-11 16:50] 王济光: 在那个论坛上,文在寅总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合作,和他们国内的政策密切相关,我也关注到了“新北方”政策、“新南方”政策,但是看它政策的内容,我倒觉得应该理解为“北向政策”和“南向政策”。因为它的政策并不局限于南方、北方的关系,局限的是它的开放当中的现象是向北还是向南,所以跟重庆相关的是“新南方”政策。重庆也有一个南向开放的问题,我们可以实现有机地衔接。文在寅总统专门说到了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第三方市场我理解就是面向东盟国家,这就是一个南向开发,要依托南向通道。 对于重庆来说,和“新南方”政策相衔接的就是我们南向通道,因为韩国现在“新南方”政策需要开拓东盟的市场,尤其还要考虑到向南还有一个印度市场。重庆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当中,“一带一路”的倡议当中也专门提到了南向通道,这个南向通道就是中国的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建立联系。我们南向通道的考虑就是从兰州到西安、成都、重庆,到广西的钦州,一直能够从海上再出去,到东盟国家;也可以从陆路上通过广西的凭祥到达越南,东盟就可以联系起来了,这样韩国就可以通过我们的长江水道到达重庆,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多市联运,从韩国首尔到达重庆,再走南向通道。重庆和韩国航班也很密集,航班每天都有,都市联运可以实现无缝对接,我们开拓第三方市场就有基础。 再加上重庆跟东盟国家有一个产业上的互补,重庆在装备产业方面是一个优势产业,而东盟国家这方面比较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合作。因为韩国的技术力量比较强,有相应的支撑,这方面我们可以承接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一些项目,来共同开发东盟的市场。 [03-11 16:52] 主持人: 可以说覆盖的国家面还是比较广的。 [03-11 17:03] 王济光: 比较大。 [03-11 17:04] 主持人: 金院长,对于两国携手一起开拓第三方市场,比如说东盟、印度,您认为有哪些经贸往来可以去挖掘呢? [03-11 17:04] 金寅圭: 刚才也提到了韩国政府的“新北方”、“新南方”政策,我想再作一下补充说明,文在寅政府上台之后,去年8月份开始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他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韩国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果能和这个对接起来的话,我们在亚洲确实是有很多市场可以开拓。刚才王委员也提到了东盟。另外,还有SOC即社会间接资本、石油、天然气,以及最近也提到了通信IT领域等,这些领域我们都可以和中国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今后“一带一路”倡议和韩国的“新南方”、“新北方”政策如果能够互联互通的话,我想很多领域两国都可以实现双赢。 [03-11 17:05] 主持人: 可以说这次中韩产业合作重庆论坛有很多亮点,在这个论坛上韩国铁路设施公团理事长金荣瑀建议两国可以携手开发下一代的高铁技术,一起来主导规划全球铁路标准,两位认为他的建议可不可行? [03-11 17:12] 王济光: 某种意义上长远地看待应该也可行。因为在铁路,尤其是高铁建设方面,韩国也有比较成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应技术。让我感印象比较深,韩国曾经有个科幻电影叫《雪国列车》,所以在高铁技术方面,我们充分肯定韩国、中国。重庆在高铁技术方面,也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领域,比如动力转换装置,有个重庆凯瑞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它本身也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铁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要求比较强,可能包括重庆和其他中国企业在内,我们可以在中国高铁已经取得的全面收获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国际标准。高铁在全世界来说,中国的里程排世界第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的技术、前期使用效果以及技术的成熟度,都是最好的。 另外,在这个基础上,在面向世界的时候,形成一个统一的高铁的标准,有了标准化之后,共同面向世界推广我们的技术、产品的时候,才会有一种联合的优势,从长远上来看也是可行的,也看我们前期的基础工作有没有形成共识,有没有形成具体的合作领域和方式。 [03-11 17:13] 主持人: 您觉得这当中最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 [03-11 17:19] 王济光: 我想这里边最大或者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要有共识,要互信,大家相互信任,目标一致。如果都是为了利益而缺乏信任的话,我想可能会阻碍大家采取一种联合行动,就会使原来理想的方案落空。 [03-11 17:20] 主持人: 大家要心在一起,力往一处使。 [03-11 17:21] 王济光: 对。 [03-11 17:22] 主持人: 金院长,您觉得两国如何携手开发高铁技术呢? [03-11 17:22] 金寅圭: 从中国最近的高铁技术发展速度来看,的确是非常迅速,令人惊讶,而且中国可以说已经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的技术。韩国其实也已经有了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这是韩国自己本土的技术开发的,而且现在也在运行,我觉得韩国的高铁技术应该也算是世界领先的。另外,像海底隧道等方面韩国的成套技术是非常好的,所以这方面也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中国和韩国现在都在铁路、高铁、隧道领域已经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如果能进行合作的话,还是有很多的合作和发展的空间的。 [03-11 17:23] 主持人: 像刚才王委员说到这当中最该注意的就是两国要建立互信,您认为在共同开发高铁技术的过程中,最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03-11 17:25] 金寅圭: 我也觉得一样。中韩之间已经建交25周年了,通过这期间的交流,其实已经形成了很深的信任关系,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分歧,或者有一些观点有一些不同,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标准化。我们怎么样达成共识,把标准化制定起来,这可能是一个最核心的课题,所以这方面在互信的基础之上能够达成共识的话,我想不仅是高铁方面,其它的产业领域,尤其是一些社会领域,相信我们有很多合作的潜力。 [03-11 17:26] 主持人: 其实目前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回温,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2018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27日在韩国首尔举行。来自中韩政府经贸领域的人士参加了当天的推介会,请您分析一下在中国两会前夕举办推介会对两国企业的意义。王委员。 [03-11 17:28] 王济光: 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要对世界做出贡献。长期以来,中国让世界的感觉是我们是个顺差国,但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专门提到我们要把进口也同时做好。这样就让世界感觉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世界服务的,所以从2018年开始,要专门举办进口博览会,今年的11月份举办。要宣传它的影响,让更多的国家来参加这个博览会,就要向外推介,这件事我们国家商务部也一直在做,也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去推荐,包括东京,远到非洲的埃及也都在做。 但是跟韩国这一块的推介是放在了上个月的27号,在两会之前来做这个事,也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是我们两会期间的一个热点,也让世界感觉到中国和韩国在很多方面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在开放当中,我们把韩国也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希望以此为契机,使我们两国共识更多,矛盾更少,互信的基础更扎实。 [03-11 17:29] 主持人: 金院长,您怎么来看待这次首尔的推介会?您觉得会给韩国企业带来哪些机会呢? [03-11 17:36] 金寅圭: 大家都知道去年5月份,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8年11月份中国要召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刚才王委员也讲了,在上海要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概有100多个国家,大概15万人来参观这个博览会。两会之前在韩国首尔进行这个博览会的推介会,中韩之间的投资、交流能够扩大,而且能够加速韩国企业到中国市场来。 [03-11 17:36] 主持人: 您觉得推介会对韩国企业来说反响如何呢?有没有一些实质性的成果? [03-11 17:42] 金寅圭: 应该是有很实质性的一些效果。为什么呢?韩国企业大部分都知道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中国在韩国贸易的比重,韩国国民也都清楚。所以中国的进口博览会通过这么大的一个活动,韩国企业也想积极地进入到中国市场,推介会可能为韩国企业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另外,一些企业对中国市场不理解、不了解,可能增加了韩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更大的理解。 [03-11 17:42] 主持人: 最后希望两位用简短的话畅想一下2018年中韩两国之间的发展前景。王委员。 [03-11 17:45] 王济光: 我们前期已经做了那么好的铺垫、沟通和地方上的相互走动,应该来说为我们2018年的中韩合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认为2018年是中韩双方共同美好未来的一个新起点,只要我们互信,就一定能够互利共赢。 [03-11 17:45] 主持人: 好的。金院长。 [03-11 17:46] 金寅圭: 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当时中韩关系叫合作伙伴关系,现在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1992年建交时贸易额大概60亿美金左右,现在基本上达到2100亿美金,增加了33倍。从中韩两国关系角度来看,尤其在经济方面,已经成为了非常密切的合作伙伴。今年我觉得在三个领域比较乐观。 一个是经济领域。中韩之间的中韩自贸区,还有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的“新北方”、“新南方”相互关联,还有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等,中韩之间可能会有很大幅度的一个推进。一个是人文交流。今年应该有很大的人文交流的推动,我非常期待。韩国有这么一句话:梅经寒苦。中韩之间是不可分离的关系,即便有一些磕磕碰碰,我觉得也很正常的。刚才王委员也讲了,彼此之间把这个问题能够理性地、智慧地解决掉,找到一个解决方案的话,能够彼此增加互信。 [03-11 17:47]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希望我们共同能够守住初心,携手前行,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韩两国的合作一定会有更好的前景、更丰硕的成果。感谢大家的关注,更多消息请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网。 [03-11 1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