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袁啸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光临第17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分论坛的活动现场,我是中国经济网主持人袁啸天,本场论坛的主题是“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首先来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分论坛的嘉宾,他们分别是: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刘福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波,中国日报网总编辑韩蕾,环球网总编辑朱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剑秋。在此,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经济地位还远远不相符,在国际舆论的格局中遭受误解、歪曲,甚至是颠倒黑白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媒体实力如何更好地匹配国际地位,如何增强自身实力,打造外宣旗舰媒体,同时还要构建舆论的国际新格局,这个问题变成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本场论坛就将围绕“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展开讨论。
  首先有请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局副局长刘福广给大家带来详尽的讲解。  [08-25 14:41]

刘福广:
  各位媒体朋友们和互联网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在今天的论坛就“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这一重要的主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央企业开展国际传播宣传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一些思考。
  当今的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表现为大型企业的竞争。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2017年,刚刚发布的世界500强中,115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其中中央企业有48家。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三家企业还进入世界500强的前5名。截止目前,中央投资设立境外单位一共9000余户,为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十二五”中央企业境外资产年均增长15%,境内投资额约非金融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营业额的60%。在国家开放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08-25 14:45]

刘福广:
  那么走出去的企业如何做好国际传播,如何讲好企业故事,如何唱响中国的好声音呢?
  一是加强和国际国内媒体的交流合作。走出去的中央媒体积极开展传播,特别是国内的媒体和国际的当地本土化媒体一起打造中国的企业形象的和品牌,还有,走出去邀请国外的媒体来到中国,来体验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促进了沟通和了解。
  近年来,中国对外媒体对中央企业走出去给予了极大地支持,赢得了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助力中央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许多国外的媒体也发布了大量的正面报道,收到了比较好的对外传播的效果。
  二是加强企业自办国际化媒体的建设。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英文网站,部分企业还建立了多个语种的网站,及时向全球发布企业的信息,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企业的重要窗口。特别是许多中央企业境外驻外机构在当地开设了自媒体账户,自建与国际受众沟通交流的渠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去年底,有24家中央企业、113个驻外分子公司、办事处在Facebook、推特等国际平台开立了企业账户,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粉丝,推动了中国企业与国际社会相互交流。
  三是结合业务发展传播宣传。近年来不少的中央企业以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合作、产业投资和园区建设为契机,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企业的传播和宣传,成为深化中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的平台,发挥了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良好效果,增强国家传播力、传播中国好声音是中国媒体和中国企业的共同责任,下一步我们将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品牌带给了全球的用户,也展现中国的文化的魅力,彰显了当代中国的风采,在经济、数字经济的新时代,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媒体环境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我们愿意与各位媒体一道,共同担当起国际传播的重要责任,在全球范围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开展好国际传播工作,让中国好声音传遍世界。谢谢大家!  [08-25 14:54]

主持人 袁啸天:下面有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发言。  [08-25 15:35]

钟新:
  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首先特别感谢中国经济网邀请我来参加互联网媒体界这样一个盛会。我特别想说,在关于互联网议题的论坛上,“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的分论坛才有机会进行研究,因为我做相关的研究。
  今天为大家分享精准传播,尤其是非洲记者的中国观,他们怎么看中国,来说说如何讲好(对象国)需要的中国故事。我们说现在互联网媒体是全球传播的主力军和主导者,而且像今天上午的说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互联网媒体的技术和发展的都提供了很多的机遇。但是我们在新的技术下有如此多的“新瓶子”,到底装什么内容呢,在今天早上的主论坛多位领导都提到内容为王,一定要保持优质的内容。我们讲什么内容,可能这是我们对于做国际传播当中非常重要值得去把握的。
  因此,我一个最基本的想法,精准的把握对象国的需求,讲好对象国需要的故事应该是精准传播的核心。
  我分享中国记者十大中国观,想通过这样一个分享来看看非洲记者,尤其是“一带一路”记者、发展中国家的记者,而且现在“一带一路”上的发展中国家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传播对象,能够帮助我们的媒体、业界来感知非这国家的需求。  [08-25 15:38]

钟新:
  一、CAPC项目背景
  我们非常有幸参与了相关的一些项目,CAPC是每年一期、每期10个,已经成功了三个期,邀请了33个国家,47名记者参加访华项目。今年是第4期,27个国家7名主流媒体记者来参加这个项目。我从第一年就开始介入相关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系列讲座,组织志愿者,同时承接一些相关的课题,所以我今天要分享是课题当中的一部分。基于课题研究是我和我的团队,培训课程是我在组织。这几年觉得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参与了记者外交的项目。这是2016年开班仪式和结业仪式。  [08-25 15:39]

钟新:
  二、研究方法
  面对学界想说一下研究方法,我们后面的结论还是比较靠谱,基于从外国记者到达以后参加的所有的各种活动,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估,每一次活动的满意度调查和各种建议,各种参访活动和参加课堂活动。同时对他们所做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基于这两方面的分析我们进一步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对他们为什么这样写报道,为什么这方面关注的多一些,这方面关注的少一些,他们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评价。比如说对我们组织的系列讲座哪些关注度比较高,是因为他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2016年11月16日课题组邀请发稿量前10名的非洲记者到人民大学,五人一组共两组分别进行了持续全天,长达6个小时的小组深组访谈。
  发稿量前10名的记者来自尼日利亚、马拉维、马里、冈比亚、尼日尔、津巴布韦、塞拉利昂、肯尼亚、利比里亚、埃及,都是非洲媒体界的精英。
  通过我们的研究有几部分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是关于中国认知的变化,来到中国这段时间看到中国什么了。  [08-25 15:40]

钟新:
  三、研究发现:非洲记者的“十大中国观”
  在座的新闻媒体,这个发现大家觉得不会很惊讶的发现。
  他们第一个判断: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发展速度是超乎想象的。所以,很多人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中国经济的发展,学习中国的经验。像尼日利亚太阳报主编表示“这是印象最深刻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书”。要来中国看看。在二十多岁看的一本书,关于“华人于狗不得入内”的书,他觉得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不公平。
  所有的记者到深圳最大的惊讶是这里三十多年时间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大都市。有人觉得中国发展的很不错,下了飞机感觉不是想象中的中国,而是像到了欧洲,总而言之,和他所了解的中国是有偏差的,身临其境、亲自到现场会有不同的感受。
  看到中国发展的一面,而且看到中国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贫困问题,尤其是西藏、四川、宁夏等地,看到发展另一面的时候,也看到中国贫困的一面和不发达的一面,发展不均衡的一面。尤其是东西部的发展不平衡,重要是看到中国在改变,所以现在中国怎么去改变这个发展,这比仅仅讲中国发展有意义得多。 这一点是我特别想讲的,是我比较意外的一个发现。
  有些时候不太敢谈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政治认同,所以政治信念鸿沟的差距是很大,通过这个发现我有一个感受,所谓政治制度的信念鸿沟也可能会缩小或者是消弥,有些人觉得中国取得这么大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成效论讨论了一党制和多党制对社会的价值。比如说,有人认为中国创造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导致成功的发展。这是我很高兴看到的一个原因。
  中国的发展经验、减贫策略值得非洲国家学习。我们最近做一个研究,在整个世界上,非洲国家大部分贫困地区是在萨拉哈以南的地方的20多个国家,非洲贫困他们感觉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的减贫是他们需要的。中国处理贫困的问题种种成效传达了非常清晰的信息,就是可以分享给非洲兄弟姐妹的信息,就是贫困是可以消除的。这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贫困是可以消除”,他们到了中国,这个信息被他们传递回去,信念和方法是非常有价值的。
  像中国的反腐政策和行动有助于改善形象,因为大部分记者对中国反腐政策表示高度支持,他们认为反腐话题与他们所在的国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干部申报个人财产等措施,报道了相关的新闻,我想将中国的反腐举措与我们国家的政策联系起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也告诉我们很多共产党制度的措施,中国媒体的反腐败报道会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让人们知道中国不是一个腐败国家的形象,如果在中国腐败就会被判刑。
  中国梦意味着中国想要实现一个“发达世界”,而不是一个独善其身的发达国家。中国梦刚出来,很多人觉得中国梦跟我有什么关系,尤其强调中国梦和世界共享的关系,通过中国梦实现发达世界而不仅仅是一个发达国家。他认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是向非洲国家赋权而不是控制,让非洲国家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亚投行、“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中非发展代表着中国的合作精神,这是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观察。认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这样一种开放、包容、双赢、合作、欢迎各方参与的一个态度。但同时也强调,现在“一带一路”、亚投行这样的词汇主要还是在高层、精英阶层所熟悉,而普通百姓是不懂、不了解的,如果普通百姓不了解他们会猜测中国是不是利用在肯尼亚的工业园区攫取肯尼亚的利益,一方面对高层传播、交流,同时对大众的传播也非常重要,让中国传播获得大众基础。
  四个自信,他们觉得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国的家庭文化,在欧美,家庭观念已经崩溃,但是中国的家庭观念还非常牢固,而且是社会稳定的核心,他们认为应该是倡导。中国要强调文化自信,保持社会认同感。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也进行了讨论,是中国理想和未来的方向。他们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我们问他们哪些更重要,24个字当中哪些重要?公正、富强、自由、文明都有不同的提及,但是公正提的比较多,富强和文明、自由是他们比较看中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  [08-25 15:40]

钟新:
  四、结论与建议
  10个月,因为他们是媒体,在不断的报道中国的很多信息,所以他们的认知是很深入的。以下是对一些具体报道的建议:
  结论一:非洲记者最感兴趣的中国故事与非洲利益高度相关,你做一些你感兴趣他不感兴趣的是没有意义的。建议,强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利他性,将利己和利他结合,选择对象国需要的,而又是中国所独有的故事。
  结论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背后的支撑体系。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感兴趣,但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各种支撑体系应该是他们需要深入了解和懂得的,尤其是政治制度是非洲记者希望探索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建议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故事应该更加巧妙的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帮助对象国理解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的关系。
  结论三:中国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方案,帮助非洲记者建构新的信念。我这里特别讲信念的问题,他们认为贫困是可以消除的,一党制或者是多党制不是关键,关键是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国家发展才是硬道理政治制度和信念鸿沟也有缩小和消弥的可能。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不仅仅是以寻求了解,而是增进理解为目标。政治认同可能是削弱中国威胁论的途径之一。讲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方案中体现的领导力的故事。不能直接说共产党好,有一家机构曾经做一个对外的视频,关于“两学一做”,外国人看不懂,也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有那么多的故事可以讲,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这就是领导力的体现。从大的政策制定到扶持企业的发展,或者是个人的发展,所以是可以去讲的。
  其实还有一个我特别想在这儿提的,也是中国经济网合作——国际传播。其实还可以延伸一点,这里补充一点,关于国际合作传播,比如说“一带一路”国家他们需要我们的技术和资金,我在和非洲国家、南亚、东南亚国家记者接触的时候,他们认为中国的新媒体技术是除美国之外最强的,是第二的。所以说他们很想向中国学习,我们的互联网很多方面比他们做的好,我们有技术、资金过去,他们帮助我们本土化,内容本土化和各种本土化,这样对中国媒体走入国际市场是很有帮助的。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国际传播合作的,现在不仅是中国媒体努力“走出去”,现在很多地方媒体,甚至没有国传任务的媒体也在努力走出去,说实话全球化的市场是你自己需要去探索的。最主要的例子就是四达时代,是一个私人企业,但是走入了非洲。从2007年到现在发展了30多个国家,所以我就觉得很期待我们更多的互联网媒体,在我们的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谢谢大家!  [08-25 15:41]

主持人 袁啸天:
  感谢钟新教授的精彩发言,感谢钟新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研究成果。接下来发言的人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波先生。有请!  [08-25 15:53]

王波:
  刚才听了钟教授的演讲很有感触,因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做了很多对外的交流平台的事情,待会儿而我也会说,中间的体会也很多。我去非洲很多次,有非常多的体会。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下午好,非常感谢能够参加这次盛会,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基金会,做一个小的广告,因为我们成立时间不是很长,也做了一些工作,希望能够和大家进行合作。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5月份,正式注册是在5月份,挂牌是在8月份,就是我们到今天正好是2岁。
  基金会的宗旨,是让互联网的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基金会是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成二周年以来,我们在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主要工作是开展正能量的传播,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互联网领域和港澳台的交流四个领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像凤凰网、今日头条都参加了这个事情。  [08-25 15:55]

王波:
  今天的主题是“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所以我想就这个机会讲几个我们组织或者是参加一些活动的感触。刚才钟教授也提了,去年我们参加两次国际交流,第一次是在非洲,在非洲的南非有一个中国-南非互联网圆桌会议,这两次交流都分别有体会。第一次交流我们是和一些网信企业、南非的企业进行交流。有一个小的细节,按照一般我们参加国际上的论坛是很严谨的,第一天有什么活动、晚宴、什么人参加、第二天有什么活动等等。南非虽然是非洲国家,但是他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所以我想第一个,我们参与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我们的参与感。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第二天早餐的时候,突然通知,咱们早餐可能会有一个小的发言,我们大家就想没关系,发言就去吧。来了以后自己先找一个桌子,来到对方的人坐齐了。坐齐了以后,突然人家找了一个黑板写了6个话题,然后说每一个桌子选一个自己的组长,咱们对这个话题进行发言和讨论,突然袭击。我觉得我们的交流方式,就是总是预设一些东西然后把我们的想法跟别人说,说完就走了。所以他们这种我们不太适应,但是后面又参加了一次在瑞士WEF(世界经济论坛)组织的(活动0),同样是这种的情况。  [08-25 15:56]

王波:
  今天下午我想讲三个关键词、第一是参与感,我们一定要多参加这种活动,才知道人家是怎么样的规则,而不单单说今天讲我们这个基金会做了多大贡献,然后讲完就走。所以我第一个想表达的是参与感,更客观的说事情举例说事实,而不是单独的宣讲我们的政策思想,我觉得可能更符合逻辑思维想法。
  第二次我在瑞士参加一个级别比较高的互联网普惠论坛,包括一些政府、社会企业、高校都去了,当时也准备了稿。普惠,在金融、扶贫上有很多政策、想法、做法等等,也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阿里。外国人说了,阿里覆盖多少人,设置多少网站,人家把数一记,剩下一篇说了很多人家根本都没记。所以我觉得可能西方人的习惯,或者是我们以后的交流更多注重客观的东西,而不是注重宣讲的东西。这是第一个想法。
  第二,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讲用户思维。为什么讲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接触一些比较早的国外来的东西,大家也比较向往,包括好莱坞的电影,可口可乐饮料,为什么大家能够接受,大家很向往美国。我在想这个理念、想法是附加在这个产品上让你接受的。我在想,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但是我们拿出来的东西过多是对外讲,而不是附加到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是更多的产品上,为什么讲用户思维,要想别人接受你这个东西的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能接受?他在自己的生活场景下才能接受。
  比如说很多外国人对我们感兴趣,我去欧洲或者是美国,很多人会问我武术、京剧,很多人都是感兴趣的。所以我们很多健康文化生活为什么不能附着在这上面,比如海外传播的少林寺,为什么知道少林寺,因为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宗教角度来说是一种精神追求,附加到这方面传播出去别人当然认为是中国的健康的。我的提议把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蕴藏着我们独有的文化中推出去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三个关键词是平台,这也是基金会的优势。其实我们走出去是需要搭建很多的平台,企业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我觉得像基金会这种社会组织也是很好的平台,因为社会组织是非盈利机构,智库报告、开展的项目以基金会的形式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在国际交流中,基金会的作用,当然包括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更多受到大家的重视。我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够认识我们,利用好我们基金会这个平台。
  朋友们,尽管网络媒体和社会组织从事的工作不一样,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互联网的实惠和便利,我们也愿意和网络媒体加强合作,加强各自的优势,积极搭建好我们这个平台。探索符合双方长远发展的公益项目,因为基金会愿意资助一些交流的公益项目。共同推动中国好声音走出去,唱响世界。
  最后预祝咱们的论坛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08-25 15:58]

主持人 袁啸天:
  感谢王波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发言。接下来有请中国日报网总编辑韩蕾女士发言,有请!  [08-25 16:26]

韩蕾: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感谢组委会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能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升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唱响中国好声音。BBC英国广播公司的世界新闻报道准备进行70年以来最大一次扩张,这个扩张投资将近3亿英镑,增加300多个,主要以数字媒体为主的工作人员,旨在提升他的国际传播影响力。看到这条新闻以后,我作为一个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人,心理非常有压力,我觉得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声音如果不自己去进行传播,可能会被别人传播。中国的故事自己不自己表达,可能会被表达。确实在这里值得我们好好的探讨,怎么讲好中国故事。这里结合中国日报的一些国际传播工作中的实践,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08-25 16:29]

韩蕾:
  一、什么是中国好故事?
  第一,哪些是适合对外讲的中国故事?在我们的传播中发现,觉得第一类非常适合对外讲述的故事,就是要讲好党和国家领导的故事,因为讲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中国的情况下,我们的领导人的故事本身也是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中国日报网始终把报道和解读好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密切分析国外的关注点,以产品化为报道,我们英文网站推出的H5产品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内容,被《华尔街日报》等境外媒体转载了150多个频次,《华尔街日报》亚太负责人反馈对习总书记报道的内容非常关注。
  第二,讲好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机遇,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对国际秩序的设计,以及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我们在报道这些也不是空中楼阁,和对象国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阐述中国和世界各国一起发展、一起合作、一起创造美好未来理想和实践,这是非常有传播效果的故事。
  第三,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对于外国受众而言,我们觉得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是非常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中国人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总结的这种生活经验、价值标准,又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经验的一个缩影,因此,能够体现出时代质感的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这是一直我们在努力寻找、挖掘的典型的故事。
  这几年我们针对海外受众的推出的栏目,包括推出中国青年专题微视频,就以中国的青年人为报道对象,挖掘他们生活、爱情、工作、创业等等故事。我们去年还推出了法治践行者系列人物报道,都是体现了具有一些时代特性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
  第四,是讲好在华外国人的故事。目前在华的外国人已经超过100多万,他们是连接中外的一个天然桥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们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所以中国日报网推出了一个栏目叫做《别叫我老外》,是一个视频栏目,目前已经采访了500多个在华生活的外国人,就是讲述他们如何追梦、如何逐梦、圆梦,这些人非常有意思,有的是来华创业、有的是当老师,还有专门是学武术,这些人有鲜明的性格和独特的经历,他们跨过跨文化的特征将中国梦、世界梦、创业梦联系起来,所以每期播出以后都会得到非常好的反馈。这是我讲的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适合对外传播。  [08-25 16:29]

韩蕾:
  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自信、一国一策、合作。
  1.自信,其实就是我们在报道中一定要保持自信谦和的一个心态,不能一方面自己在国际舆论场的弱视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在西方话语体系下去报道,我们讲中国故事就是需要中国的好故事,需要高分贝的进行传播,尤其对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些我们就是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的、坚持不懈的把我们的观点亮出去。在这里,自信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一定要坚持内容为王,好故事才能直达人心,把故事讲好才能取得好的传播。
  2.一国一策,加速一国一策的对外传播,要主动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要针对海外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审美爱好各种受众制定我们的传播策略,比如说在“一带一路”报道中,沿线国家非常多,中国日报网在报道中与各国网民积极互动,我们推出了国家篇、城市篇、风光篇、美食篇等等系列报道,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入手,推出了项目,推出了二十几个基础设施工程,对当地百姓生活积极的影响,这些内容发布以后,尤其是像美国的Facebook社交平体上都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3.合作,如何提升我们借船出海、借嘴发声的实效。首先要拓展我们的合作实业、拓宽合作渠道,不仅和各国的综合性新闻媒体合作,要与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优势的传播载体进行合作,不仅深耕欧美主流媒体,还要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我们在他们的网站上开设我们的内容板块,并每天向他们推出关于中国的内容。另外和意大利通讯社、斯里兰卡的国家通讯社、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德国的法兰克福报等等,这些媒体建立了一个常态的供稿合作机制。像国外的新媒体合作平台积极拓展合作关系,以欧美重点覆盖、周边广泛合作,这样一个传播形态。
  在传播中注重优化传播视角,用外海外人士比较接受的语言包装好我们的内容,就是巧妙找到我们想传播的事情和我们对象国家受众的利益交汇点,用合适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我们的价值诉求。扩大我们的讲述主体,为亲华友华人士提供传播平台,自己说好总是不如别人说好来得有效。海外受众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中国故事,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中国日报有一个聚焦中国的英文论坛,现在注册网友有将近70万是海外忠实的用户,他们现在成为一个核心的故事源队伍。今年7月份论坛上一个巴基斯坦网友在北京飞往巴黎的航班上遇到一个中国女孩突发疾病,在乘务员的协助下安全度过余下的二个多小时的行程,一落地就把这故事和经历写出来给我们投稿,在网站和论坛进行了重点推荐,BBC、巴基斯坦邮报等三十多个境外主流媒体专发了这个故事,这就是用好海外人士讲好中国好声音的一个很有趣的案例。  [08-25 16:33]

韩蕾:
  三、怎么算讲好中国故事?
  其实这是中国效果评估的的问题,在座有很多专家、学者呼吁深化新闻界、学术界以及政府的合作,真正实现我们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我们捕捉、挖掘、分析受众的行为、心理,揭示我们的传播的一些规律和趋势。第二加强理论研究,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理论传播,而是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系统挖掘的一个过程。我们中国日报网愿意和在座的各位媒体同仁和专家们一起,探索一道既能体现中国价值、具有中国特色,又易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网络传播话语体系,真正把我们的大国崛起的这种理讲明白、讲清楚,把中国发展也说清楚、说明白。向世界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祝这次论坛能够圆满成功。  [08-25 16:35]

主持人 袁啸天:
  非常感谢韩蕾女士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发言。接下来要发言的是环球网总编辑朱妍女士。有请!
    [08-25 16:36]

朱姸:
  首先特别感谢有这样一个场合可以和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媒体从事外宣的同行和专家学者,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于分论坛话题的理解。我这个话题起的是借嘴发声,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讲中国故事不能忽略这样一个节点,在2013年非常重要的“8.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四年过去了,中国媒体做的怎么样。我们这些外宣媒体似乎四年表现的不错。一个是去年在杭州的G20峰会,另一个是今年4月份在中国召开自“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我们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声音,我们拿出的新闻产品不管是议题设置,还是第三方的监测或者是自己自身的感受和外媒的感受,似乎这些媒体更会讲故事了。
  这两个大国外交是非常宏大的,一个是“一带一路”、一个是G20中国的倡议。而媒体在其中选择了一些小的切口,把故事讲得让大家记得住,也非常好听。 什么是好中国故事?我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中国故事一定要具备三个标准:第一是故事,如果在座是做母亲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故事,一定是要有细节的。而我们之前外宣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讲的主题过于宏大,而没有把这个主题细分成一个事例和案例,细节是好故事具备的细节,就是把情节把一个新闻细节来贯穿,这样让别人听到这个故事可以记住。
  第二个关键词是解释。外宣和内宣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传播的受众和要表达的对象,和我们生活的距离有很遥远的物理空间的距离。而我们要传播的内容让受众理解有非常厚重的文化的积淀。对于一件事情的知识储备和理解是对事情的理解前提,要求外宣媒讲故事有一个前提,让我们的受众更方便的理解这个故事。在这四年中国媒体在解释方面做的特别好,一个特别大的变化,过去在解释我们的背景的时候,更多是对于一个事实的解释,就是我们有什么、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做什么。这四年我们的解释更加细化,更偏重于从事实的解释变成了原因的事实,不断的解决我们是什么、要什么,同时在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作什么有好处,我们这么做和您有什么联系,会对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大的角度来讲是中国的责任,从小的角度来讲是解释所必须要达到的一个解释的深度。
  第三个关键词,我认为一个好故事就是参与,做互联网的都知道,刚才王波秘书长用产品、用户体验、用户观念、从用户出发来讲这个参与。我们做互联网都吸收一件事情、一件产品能够有更多的用户重视、参与进来,海外传播也是一样的,参与对中国媒体来讲有另一个维度的概念,既然是参与就不能是我站在台上,大家坐在台下来听,而是应该做一个圆桌论坛,大家同时来说,三方讨论,你有问题来问,我有一些想法可以表达,这种平等的沟通也是参与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
  从外宣的发展角度来讲,我个人的感觉,我们的外宣媒体在第一点故事方面已经有了很长足的进步。而要达到在解释和参与这两方面,也能够入脑入心,让受众更加理解,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其实要做的工作还是蛮多,这不是我们努力和不努力的问题,而是存在受众的信任度以及我们是否了解我们的传播对象和文化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提的一个建议,自觉发声讲好中国故事。
    [08-25 16:59]

朱姸: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PPT上面有四幅动图,左右是二幅是杭州做的15秒钟动画片的,最右边是人民日报做了“一带一路”,我想大家从色泽、布局来看,一下就可以分辨出来,哪个是出自自己的外宣媒体之手,哪个是出自国外的媒体之手。这两个是BBC做的。
  在这儿给大家做一个环球网的介绍,最开始的创始环球网是作为环球时报的网络版存在的,后来因为人民网上市,由于环球网第一大股东是人民网,所以我们变成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环球时报是第二大股东。在环球时报报业集团下,环球时报是拥有中文和英文双语的报纸报业集团,所以环球时报集团也是依托中文和英文的报纸编辑部,同环球网站编辑部在互联网上做一些内容的报道,同时在外宣目前是承担着整个人民日报海外宣传的编译建设工作,以及外交部的编译建设工作,所以外宣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接下来用几个例子讲一讲,如何帮助国家、帮助地方和企业自觉发声、讲好中国故事。  [08-25 17:01]

朱姸:
  例子1:是今年阅兵的时候,媒体做了一些外宣的报道,去弘扬中国军队的形象。我们也做了一系列,其中在Facebook、推特上最受欢迎了是这个小视频,这个小视频是我们在美国采访的美国普通的民众,请他们谈一谈他们心目中的解放军形象是什么样的。这在秒拍的平台一个星期的播放量达到1000多万,在微博平台上整个阅读次数也是过亿的。当时没有想到有这样一个好的数据,分析具体的原因有多个原因:第一我们做媒体,今天上午讲到媒体需要做的四部分工作,第一要有选题、第二是采写、第三做内容产品,第四要做包装。我觉得外宣第四部分包装是很重要的,采访之后的配乐和视频剪辑,我们在推广渠道也借助了一些合作渠道,像美国的今日头条,还有Facebook一个运行商,我们也配合他进行海外推广,除了环球网的两微一端,环球网大家知道美国、欧洲的事这些账号是由我们来运营的,是属于环球网,是美国粉丝最多的账号,有600多万,环球网的粉丝矩阵是3000多万,是中国媒体仅次于人民日报的媒体矩阵,有一个强大的分发渠道,让后期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到达用户的效果,这样数据很好看,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
  另外联想到这些一系列的视频,是街采的,有美国的智库、专家谈对中国军队的看法,谈的非常好,从传播的范围和广度数据远远没有这个来得漂亮,我们反思这个数据的参与度,这种传播形式策划参与度会更好。  [08-25 17:01]

朱姸:
  例子2:是一个海信集团的例子,二年前海信收购了夏普,收购了夏普除了在美国的工厂。去年富士康收购的夏普,所以起诉海信在北美不要使用夏普的商标,有一个侵权的诉讼,这个引发了在日本市场对海信这家企业的担忧,所以海信和我们沟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平复在日本消费者对海信是不是不遵守规矩,是不是没有自己的技术,是不是要霸占夏普的技术,所以被企业写了一些经济媒体走进海信,进行了二天细致的采访和参观,海信的科技创新,这个案件的律师、总会计师、总负责人都做了深入的采访,在二个星期陆续发了一系列的稿件,对于在日本市场来纯涤中国的形象有一个非常好的效果。让我们没想到,这个报道发布之后,有日本两家财经媒体跟我们商业付费,日本有一个说法叫亚洲50,就是他们的读者非常管准,在整个亚洲市场前50个大企业,有中国的企业,同时还有中国业务非常重要,这两家日本媒体跟我们商量能不能成为他们在中国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能够为日本媒体带来走进中国大企业的机会。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中国媒体做外宣报道一个非常契机,所以我们和日本、俄罗斯都在做这一类的合作尝试。
  广交朋友,讲好中国故事,其实在中国媒体讲外宣故事的过程中,每家媒体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关注点所在,自己团队特殊的风格,而环球擅长的事情就是广交朋友,和使馆做朋友,海外媒体做朋友,政府、国家做朋友,用环球二十多年做传播的经验,我们有200多位英文编辑以及环球网300多名员工,200多语种编辑人员和互联网运营人员,广交朋友,探讨、融合把中国这本厚厚的书予以彰显,重点加以推荐,让中国记住我们讲述中国的故事、中国声音。谢谢大家!  [08-25 17:03]

主持人 袁啸天:
  非常感谢朱姸女士带来的精彩演讲。之前听到的是传媒业大家的见解和态度、观点。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经验呢?接下来有请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剑秋先生。有请!  [08-25 16:40]

张剑秋:
  张剑秋: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刚才听到各位专家说的受益匪浅,所以有机会参加今天这样的论坛,更有机会和各位专家、学者以及网络大咖们一起进行交流和分享,感到非常荣幸。
  今天这个主题是“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好声音离不开媒体的大力支持,因此,我首先代表,包括伊利在内的中国企业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衷心地感谢。
  近年来,中国品牌“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可以说不仅代表着企业的自身,还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形象,已经成为国家形象中公共外交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中国国家形象全球报告》显示,这几年中国国家形象国际认可度在稳步的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日益明显,这与中国企业国际形象的提升是息息相关的。今天我想结合伊利发展的一些实践,和大家分享对于“增强国际传播力、唱响中国好声音”的三点思考。  [08-25 16:42]

张剑秋:
  首先,企业要练好内功,打好品质基石。 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面对着竞争对手更多是国外的企业,其中也不乏知名的国际企业,他们的产品品质有很多令消费者推崇的地方。根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理显示,阻碍国外市场认可中国产品和中国品牌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品质。中国企业要想走得出、走得稳提升质量是基本功。按照伊利的经验来看,练内功、打好品质基石至少在三个方面发力:在战略层面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并建立明确量化的准。在企业的文化面要把品质作为企业的文化的核心,好品质不仅是管出来的,更是所有人共同努力干出来的。在标准层面,要建立比肩,甚至超越国际水平的质量标准和体系。掌握了标准,才能牢牢地掌握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的话语权。
  伊利检测标准不仅检测数量要比欧盟许多国家数量要多,而且检验标准非常高。以至于和我们相关合作的国外相关供应商都非常得诧异,就是伊利对品质的要求太苛刻了,在他们相关国家是没有这么高的标准。当初伊利在新西兰南岛建设工厂的时候,我们就邀请当地的很多合作方走到呼和浩特我们的工厂进行参观,用品质征服了他们,这才有了伊利在新西兰南岛建立的最大基地。  [08-25 16:44]

张剑秋:
  第二是借助国家战略的东风、乘势而上。中国企业的形象离不开国家的形象,国家形象的提升有利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形象的改善。对企业来说中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是企业走出去的最大的依托,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和个国际影响力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提供了强大的保证和支持。按照公开的数据,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基建领域投资总额约4930亿美金,2014-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了3万亿美金,这么大的空间中国企业大有可为,如何积极响应国际大势和国家战略,特别是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和机遇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认真进行思考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既引进来又给出去,做到全方位的走出去,伊利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的实践。一方面伊利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都进行了战略布局。比如在荷兰建立的欧洲研发中心、新西兰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乳业一体化基地,在美国主导实施了中美食品标准等等,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输出我们的文化、技术和标准。比如说新西兰建完厂招聘了大量的新西兰员工,我们把伊利的标准和技术带过去之后,新西兰的相关从业人员执行不了,说你们标准太严了,我们没法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伊利把国内的技术人员派到新西兰给他们做培训,经过培训之后,他们掌握了伊利的流程和标准之后工厂才开工。所以,通过很多事例,作为企业来讲也要有相关的自信,不要以为国外的东西都比国内强。我们走出去亲身感受到,很多地方、欧美一些国家,大洋洲地区一些国家的相关的标准要远远低于我们。 伊利先后两次成为哈佛大学的教学案例,今年2月份我们的董事长受邀去哈佛大学给MBA学员进行授课。像伊利这样产品全球顶尖名校案例企业在中国越来越多,我们正慢慢从学生成长为老师,共同来贡献中国智慧。  [08-25 16:44]

张剑秋:
  第三,企业和媒体深度合作,共同走向中国好声音。中国企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了鲜活、有力的故事素材,接下来需要通过媒体的放大器让好声音能够更快地传递出去。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和中国媒体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拿中国乳业来说,这几年乳业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现在国家对乳业的振兴也非常重视。这种情况尤其需要媒体积极发出乳业好声音,对舆论加以引导,让更多消费者看到中国乳业的诚意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中国的媒体人见多识广、思路开阔,尤其是网络媒体对国际舆论动态掌握的非常及时,报道更为鲜活,我们相信只要中国网络媒体发挥自己全球资源整合的优势,同时加快与中国企业的深度合作,做好中国与世界文化连接工作,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势必会越来越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也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代表,伊利真诚地希望与在座的朋友一道精诚合作,用中国品牌向海外支持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起诚信、尽责、值得信赖的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共同对提升国家形象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08-25 16:45]

主持人 袁啸天:
  非常感谢张剑秋先生的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他的见解也非常地精辟,同时也十分丰富。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对中国先媒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独到见解,相信你们的提议会对中国的媒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接下来的时间进入茶歇环节,之后将是精彩的对话环节。现在请大家稍作休息。谢谢!  [08-25 16:46]

主持人 袁啸天:
  欢迎各位回来,现在将进入精彩的对话环节,继续围绕着“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首先请出本场对话环节的主持人,国际在线副总裁高连忠先生。参与对话的嘉宾是:中国经济网总编辑崔军先生、中国网总工程师田玉成先生、海外网副总裁石景才先生、界面新闻合伙人、副总裁任雪松先生。掌声再次欢迎各位。 接下来的时间交给高连忠先生。  [08-25 17:09]

主持人 高连忠:
  各位来宾,大家好!为了让效率提高,大家先听,听到了什么声音?听到了风声,风铃的声音,所以我们现在置身在内蒙古大草原,风铃声好像就是晚归的牛羊发出的声音,让我们把思绪转向铃声下面的会场,现在我们开始论坛的下半段。 刚才主办方已经说了,因为6点要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闭幕式,所以我们的对话环节就在5点钟之前结束。
  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了我们在台上就坐的各位嘉宾,这里我就不重复了。根据我们的安排,第三分论坛主要是讲“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在今天上午主论坛上,我注意到嘉宾多次提到了《战狼2》,我看这部电影时也在想这个问题,因为大家在网上看到大家对《战狼2》关注度是票房,最新数据是超过了52亿元,这是一个记录,或者说《战狼2》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产品。与此同时,我作为一个传播新闻了二十多年的从业者,同时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今天产生了这么一部电影?我觉得是因为它的背景是在海外,因为海外有我们的企业。
  我想,在今天,我们增强国际传力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话题:我们从今天来看,将来的或者是今后,我们的国际传播前景到底是如何的?首先有请崔总谈谈他的看法。  [08-25 17:11]

崔军:
  谢谢高总。因为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讲一讲,我对未来传播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看法,也有这样一个建议。
  从四方面来讲:
  第一,今天大家都用过这个词“信心”,要树立信心,我们能解决挨饿和挨打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解决挨骂的问题。但是挨骂和挨饿、挨打的问题,世界上是没有哪一个国家不挨的,我们要看主流舆论到底是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量变可以通过努力,质变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发生在变化。我们在国际传播方面做的工作都收到回报。
  第二,我们现在“走出去”,刚才说《战狼2》可以诞生,我们有这样一些机遇,我归纳为四点:
  1.新媒体的兴起,像刚才钟新教授说的,连非洲人都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是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我们有这么强大的新媒体。
  2.自媒体的兴起,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人多。可以利用自媒体走向世界,到世界上进行传播。我们这么多人,现在孩子都送到外去留学有很好的技术。
  3.是经济奇迹,刚才说还是非洲人、非洲记者,十大影响之首就是中国的经济体系。现在有几个数据,我最近看到喻国明教授对孔子学院的,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称之为中国奇迹,他们都希望关注这个情况,北京大学互联网研究院的,经济奇迹使外国人可以有了相信我们的一个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外宣一定要有基础,经济奇迹就是一个基础。
  4.外宣,现在企业都走出去,国资委的同志也讲过,过去没有外宣的动力,现在外宣的动力很强大。  [08-25 17:19]

崔军:
  第三,在四个机遇之后我们要有战略,现在是新闻媒体的事,今后更多是要让别人讲,就是让外国人讲,我们要做这方面的工作,要大家讲、发动全国人民都利用各种自媒体渠道来讲,要让企业讲。“走出去”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要讲。我干媒体二十多年,感触最深的是美国人做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记者经常被请到美国去,没有政府去、更没有媒体请,全部是企业请,包括智库、电影等形成一个综合的战略。
  第四,要有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可以有很多。第一是要有资本合作,过去是版面合作、频道合作,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刚刚发展起来几乎都是外国人投资的,现在互联网走到别人的前头,我们要“走出去”,赶紧通过投资、资本合作占领平台。第二我们要搞信息资源平台。搞外宣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看引用率,你说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外宣搞得好,不是他的东西大家看的多,当然这也是一个方面,就是其他媒体引用他们的东西多,我们是外国的媒体引用中国媒体的东西太少了。巴基斯坦和我们是铁哥们,但是他们引用的东西绝大多数来自于西方媒体,甚至报道中国的事务也引用法新社怎么说、路透社怎么说。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创新数据资源平台等等,比如我们要发挥商业网站的作用、民营网站的作用。  [08-25 17:20]

主持人 高连忠:
  谢谢崔总。
  刚才我在听崔总讲述的时候,觉得一个时代到来了,今天是论坛,可以放开一点儿。刚才为什么说《战狼2》,《战狼2》的题材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地位奠定了中国的传播也必须出现一个大的发展。这个大发展如何实现呢?刚才崔总已经说到,原先我们做外宣是极少的几家,每当分论坛设置国际传播这样的论坛的时候,我们做对外传播的人稍微感觉到有一些孤单。今天不一样,今天来的观众很多,也许明年、后年设分论坛的时候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中国企业越来越走出去了,经济到一定条件后,经济全球化必然是一个趋势。刚才国资委的同志在介绍的时候,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有115家已经进入了世界500强,这个数字会持续的增长。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成立跨国企业的,包括刚才伊利老总在海外都有伊利的工厂,这样的现象将会成为中国企业的一个常态。中国企业走到哪里,中国的声音就必将会在当地响起来。这是我们的梦想,也将变成我们的共识。
  接下来有请海外网副总经理石景才来分享他的想法。  [08-25 17:20]

石景才:
  谢谢高总和崔总精彩的分享,崔总是经过很深的思考。
  海外网是人民网的海外版,是新媒体的转型平台,这些年主要做对外传播,主要是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
  接着高总讲的两个话题,一个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第二是《战狼2》。《战狼2》这次爆红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很特殊的节点。很重要的是中国文化自信、经济实力加强在这样一个节点上爆发出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原来是廉价的产品,中国只要一出去往往都是以廉价的中国制造来代表中国产品、中国形象。第二是中国的外交不是一种价值观的外交,主要是不干涉内政,出金钱去资助很多亚非拉的穷国。第三这几年以来,大量的中国游客买国外的产品,大量的中国企业一旦投资会形成当地巨大的发展机会。这是从产品到我们的外交、再到我们的资金,中国整个形象在变。
  前段时间看到《纽约时报》和民意调查机构,目前的中国知识精英阶层奉行一种理念,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例外,中国例外论在西方认为中国的知识阶层、主流精英认为自己民族发展的路径和西方完全不一样。在中国政治话语体现是中国特色道路,我们的文明和发展道路也不一样,这样一个文化自信方面,中国变得更加突出,应向国外更好地传播自己的文化理念。这可能是我们文化自信建立起来的一个很好的表现。  [08-25 17:26]

石景才:
  接着刚才讲到央企,500强有115家是中国企业,这个力量的确很强。我记得2005年采访中粮,当时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第99位,当时他们特别激动,现在已经有100多家进入世界500强,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了不起的变化。
  根据我们目前的监测,有101家国资委管的中央企业,这些中央企业都非常注重“走出去”,而我们监测到的海外媒体在今年1—6月份一共有722家海外媒体,主要是英文媒体,对中国101家央企进行报道,报道篇幅总量大概是2.1万篇,量很大。2.1万中,87%是给予正面的肯定,这个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以前中国很吃亏,在东西方舆论条件下,中国的舆论一直很弱,像刚才的我们解决了捱饿的问题、捱打的问题,挨骂的问题老是解决不了。在央企这样一个国际形象传播中,我觉得挨骂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监测基本上能够得到一个相对正面的理解。
  我们也梳理了一下,大概上半年有111起重要的新闻事件、重要的舆论事件,其中只有14起是属于对央企所谓负面报道,我们正面形象是87%,今年上半年中国化工收购斯里兰卡430亿美元的收购,世界第一,了不起。
  中石油投资20亿美元去秘鲁开石油,跟阿塞拜疆、俄罗斯签订了了3大石油协议。今年上半年C919商用飞机下线、首飞这是一个巨大的事件。中航世界最大的水上飞机也是巨大的事件。中国中车投资1亿在美国造机车,这都是非常正面的,去政治化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中国国企、央企、中国企业正面形象的肯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这是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非常好的舆论环境。
  谢谢大家!  [08-25 17:48]

主持人 高连忠:
  石总在发言的时候是如数家珍,也充分表现了我们媒体人的文化自信。虽然讲的都是企业这几年在国际上取得的成就,确实像说自己的家柴米油盐是一样的。
  由于时间关系,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话题,刚才说这几年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外媒体或者是国外的政商界人士对中国发生这样的奇迹都非常赞叹,作为我们对外传播者要想的事情怎么通过我们的媒体为企业“走出去”做更多的事情?刚才其实也说到,从前国外人一说中国,是不是还在梳着辫子、裹小脚,80年代刚开放的也有,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宣传不到位,而是我们对外国人讲中国故事还不够。但是今天,包括在下面,韩总说外传播者的时候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尽快摆脱一个说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到了国际第二位,但是我们对外传播影响力和经济地位还不相符合。接下来我想咱们可以讨论一下,我们媒体怎么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切切实实的帮助。现在有请界面新闻合伙人、副总裁任雪松先生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08-25 17:48]

任雪松:
  大家好!首先我介绍一下界面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也是主导投资,同时也有国泰君安、小米、360等外部资本的投资,以商业为核心的网站。我们在公司和企业打交道的机会会多一点。
  刚才高总提到的,随着中国经济整体的增长,中国公司在海外的业务拓展是越来越快的,相关话题性和新闻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比如前段时间福耀玻璃曹德旺先生在美国的投资,当时大家关注的有几个点:福耀在美国的投资可能是关于税收问题,美国的税率相对会较低一点。此外,包括福耀本身在美国当地经营的一些情况。因为当时这个新闻出来以后,各方的观点针对福耀都是非常繁复、复杂的,可能网上对他攻击的也特别多。比如说你把中国的工厂搬到美国去,本身是一种流失在类似于福耀在海外的成长,作为媒体应该是未来要多走出去,到美国或者是海外的一些现场,对这些公司进行一些实际的调研。
  当时我们驻纽约有一个主笔,他自己开车到俄亥俄州,也不是很远,到福耀这家工厂亲自做了采访。实际上他到当地之后也跟福耀公司雇佣的那些美国工人做了很多采访和交流,他拿到的信息,我觉得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平复了一些,比如说美国工人到底愿不愿意给中国老板打工这样一个问题。他会拿到一些现实的数据,比如说美国当地的时薪通常是13美元,福耀给当地工人要高3-4美元,多25%的成本。实际上,当然还有很多工人会去抱怨,但是会有很多工人会发出声音,会站在福耀这边。当然也会有一些工人号召加州的工会和福耀这边进行谈判。随着AI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数据分发,我觉得很核心的一点在原创性的、真正的记者走出去的企业调查性的,或者是有时证调查的新闻还是非常必要的。讲好中国故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亲自到现场去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比如说,刚才中国网提到在整个国际报道范畴之内,中国媒体所有占的比重还是相对较小的。在大家纷纷做分发、做渠道的层面上,应该要有相当多的媒体回归到报道本身,要回归到真正能提供有价值的,对企业、对公众、对政府有帮助、有价值的一些报道。
  这是一些简单的看法。谢谢!  [08-25 17:51]

主持人 高连忠:
  因为界面是这几年发展非常快的一家媒体,和企业联系也比较多。我感觉这个话题提出来之后,可能更多想的是直接为企业做一些什么。但同时我想到,作为一个媒体除了直接的帮助企业增加产品销售这样的功能之外,其实媒体更大的功能是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土壤生态。我们也举办过中国“走出去”的一些论坛,其实现在到海外的企业非常多,但是遭遇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损失,这里面就寄希望于我们的媒体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因为很多是属于“水土不服”,这是国外人对中国的偏见,因为你的文化传播不到位,当年一个《大长今》在中国一播,有中国人对韩国充满的向往,其实文化并没有什么优势,只有熟悉和不熟悉,当对一个文化熟悉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亲近,我们作为一个媒体直接对企业做宣传报道之外,还应该更多做一些生态的营造。所以这也是我们作为媒体人需要继续努力的。
  为了更好地把中国的声音唱响,现在也进入一个新的媒体发展时代,原先在座的,起码有几位原来都是脱胎于传统媒体,媒体的发展在我们小的时候,我感觉在农村媒体是喇叭、有线广播,那时候大队的支书一喊就是媒体,他是最直接的。你说报纸都不行,因为在农村我们还有很多人是不是字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这些越来越走向末路,新兴媒体江山代有才人出。所以今天还有一个话题,第三个关键词是媒体,现在请资深,互联网界的技术大拿,中国网总工程师田玉成先生,在今天借助新媒体这样一个手段把中国的声音唱响?谢谢!  [08-25 17:52]

田玉成:
  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的,中国网是我们主办的其中一个网站之一,主要是对外宣传。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发展门户网。根据最近的话题,根据舆论场环境的变化,以前我们最早是像今天早晨说的做web1.0,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受众都是一样的,都是做好移动化、碎片化和个性化。这个形势不以我们媒体人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是这个样子。随着IT技术的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几乎人人手里都拿着智能手机,所以环境的变化,PC端在快速的下降,移动端就在快速的上升。每次重大活动的报道分析,我们会看到这个现象很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说固守原来的阵地,对新媒体视而不见,显然是不合适的。
  当然,这个新媒体就意味着要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要分析受众新的特点。所以中国网在这段实践过程当中,根据舆论场环境的变化,国内国外,有时候做外宣,因为国外的网民完全打造一个自己的,相当于Facebook,或者是用媒体推出去的可能性也不大。我们充分借用了社交媒体和海外的合作关系,像美通社,把我们的新媒体的产品迅速推出去。我们现在主要做法是一个,以《中国三分钟》为引导,打造了一个微视频的矩阵,这个矩阵覆盖到中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有讲中国人、讲中国文化、有代表中国发出声音的。今年7月18日中宣部在我们网站开了一个现场座谈会,对《三分钟》在国际上的影响,做了宣传、推广、经验介绍。也是对我们这段新媒体产品打造的做法的一个总结。
  主要是从两方面介绍《三分钟》的做法,第一是形态,首先这个产品时间不能长,限定小于3分钟,实在讲不完需要分开的,也不能一集讲5分钟、6分钟,必须是3分钟,不行就上下集,要考虑受众。现在咱们看视频超过三分钟基本上就pass过去了不看,固守自己,不关注观众不行。一定要放到受众的角度去打造产品。所以必须要根据新的受众特点打造这个东西,在形势上一定要符合这种要求。第二是在内容上,你做的时候,我们《三分钟》一定要直面话题,对热点事件要有回应,对热点话题可以巧妙的利用。比如说AlphaGo战胜李世石的,一步一步把中国的理念、传统文化裹在里面讲给外国人听,什么叫变化、什么加大局观,为什么看一时的变化,要把我们这个文化输出出去让别人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比如说钓鱼岛、南海事件的时候必须要发声。大概在美国有240家媒体,所谓落地就是转载引用,这个东西是我们以前中国媒体人一直走不出去,一直是坎儿,想把你的东西落到人家上面是一个坎儿,很难。我们的主持人李晓辉,在国外生活很多年,用外国人的说话方式讲故事,外国人可以听得懂。你必须要让有外国人的现在的词汇去讲这个当下的故事,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08-25 17:58]

主持人 高连忠:
  大家看到各位老总都意犹未尽,如果展开说一天都说不完,因为这是一个大的话题,“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接下来,可以小范围的继续把我们这个论坛延续下去,碎片化。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大范围的对话就到这里,最后按照以往惯例,每个人可以用一句话做一个小结。
  我听完刚才各位老总的发言之后,我的体会是:国际传播大有可为,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非常有信心,把中国的声音唱得更响和中国的经济实力缩小差距。  [08-25 17:58]

崔军:
  我是中国经济网的,所以说和经济有关的话,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把经济外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且在经济外宣上率先实现大外宣的格局,建立有媒体、政府、企业、智库以及方方面面的一个传播综合体,同时讲中国人讲和外国讲双头并进,为我们“一带一路”战略保驾护航。谢谢大家!  [08-25 17:59]

田玉成: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受众在哪里,我们的声音就会带到哪里,也要用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来解释我们的价值观。  [08-25 18:00]

石景才:
  对外传播的确是任重道远的事情,用一句话总结,对外传播需要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要出钱、媒体出力,共同做好。  [08-25 18:00]

任雪松:
  对外传播多做有理有据与之契合的报道,中文和英文一如既往的报道中国公司、中国整个经济走向全球的好的报道。  [08-25 18:00]

主持人 高连忠:
  听到掌声我就看到更多的信心,今天大家来到这里都是对国际传播表示支持的。相信在在座各位的努力下,中国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响。今天的对话环节就到这里,感谢中国经济网,感谢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谢谢大家。
  再见。  [08-25 18:01]

主持人 袁啸天:
  好的,非常感谢以上几位嘉宾为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对话环节的内容。今天的论坛每位嘉宾都围绕着今天论坛的主题“增强国际传播力 唱响中国好声音”,做了非常详尽的讲演。同时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有价值有特色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了新媒体在国际传播路上一些新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也为中国新媒体的国际传播和发展建言献策,今天本场论坛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请大家稍作消息,今天6点是闭幕式环节。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谢谢!  [08-25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