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您和我一同走进《文化名人访》。今天我们的节目现场邀请到了两位神秘的嘉宾,一位是中国第一代的“偶像派”演员,由他塑造的诸葛亮、雍正皇帝、毛泽东等人物形象都非常成功,称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另一位是国家一级美术师、画关公的第一人,让我们一同来对话他们。让我们欢迎国家一级演员唐国强先生。你好唐老师。  [08-14 16:21]

唐国强:大家好。  [08-14 16:32]

主持人:另一位是书画家汪国新先生。两位老师今天给我们的惊喜非常多,首先难得就是两位老师形似神似,非常地像毛主席,两位老师不仅在艺术界非常地有造诣,而且在书法创作上是大家公认的高手。传承中国的书法艺术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哪些积极的意义,汪老师?  [08-14 16:32]

汪国新:古人开始学文字的时候,文字就是从画演变过来的,开始是画,画变成文字,文字又像画,在这当中演变文字有两重性,一个是它的图似和形似,一个是表现的艺术和书写的艺术。  [08-14 16:34]

主持人:唐老师,您怎么看书法的传承对中国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08-14 16:35]

唐国强:绘画不太一样,书法是咱们国家独有的,所以有人说画画相对还比较容易,书法就比较难了,它几乎没有什么可遮挡的,就是你个人的风格,所以也可以说写字更难,实际上大家都会写,都在写,但是要真正把它写好是不容易的。  [08-14 16:36]

主持人:而且现在书法作品和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因为对于买家来讲,他们比较关注哪些?哪些大家的作品是比较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能够受市场的欢迎,汪老师应该很有发言权。  [08-14 16:37]

汪国新:你说到这里,我有一个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唐老师在2003年的时候,当时全国收藏家协会投票选举评出了十个最受欢迎的书法家和画家。我和唐老师同时都被选为十大国画家,当时在政协礼堂颁的奖,我们很兴奋。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见字如面”,俗话说书法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我把它比喻成书法是人的心电图,绘画你可以作假,表演出来,书法不是的,书法就是心电图,自己透露出来的,刚才我在看到唐老师在写书法的时候,给我很震撼,一个是他的内功很足,他的气力,功力达到了两种,一个是本身的力量练到,第二个既有传统的,又有个人的独树一帜的东西,唐老师有自己的体会,还有功力也到了,这就是书法家具有的功力。  [08-14 16:38]

唐国强:汪老师才是大家,我们只能说是一种喜好,只是希望把它做好,也仅仅把它做好而已,离着真正成为大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好在年龄还可以,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所造诣,另外应该讲,对我做人,对我演戏是很有好处的。我曾经演过一个电视剧,当然到现在还没播出,据说大家对这个还不太熟悉,很悲哀,我演过一个角色——颜真卿,除了知道他是书法家,他还是一个爱国者、是一个忠臣、刚正不阿之人,我也希望这个片子早点跟大家见面,知道我们书法家他的胸怀,他的情操,他的一身正气,这对于我们激励后人去效仿古人,我只能这么说,希望它能够早点跟大家见面。  [08-14 16:40]

主持人:我们也非常期待,对于书法作品来讲毕竟是要面向市场的,书法作品和艺术市场它们之间的关系,两位老师有怎样更深的一些思考?  [08-14 16:44]

汪国新:我觉得对市场的事情,对我们本身搞书画艺术来说,它的简练和专业,让收藏界他们去评判,我们要考虑它的商业价值就会走偏。因为我和唐老师两个不一样,我们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艺术中,有什么共同点呢,他是演英雄豪杰、演伟人、演圣人,我是画圣人、伟人,我表现的对象和表现的形式都是追求这种崇高感,在追求崇高感的时候,对我们来说不能过多的考虑市场价值。  [08-14 16:44]

汪国新:我们要和市场价值保持距离,这样使我们的文化达到一般人不能达到的高峰。因为书法艺术和绘画还不一样,它和一个人的情操,一个人平常为人的人格太近了。唐老师的书法肯定是受追捧,肯定值大价钱的,为什么,他的风格,他的底气,他今后的发展,顺着这个路走,今后就很了不起了,我和他不一样的,我的书法是柔中见刚,他是刚中见柔。  [08-14 16:45]

主持人:汪老师说,在进行画作创作的时候是心无旁鹜的,不考虑商业的元素在里面?  [08-14 16:47]

唐国强:对,因为我们也不像大家,像专业的书画家,本身我们是另外一种表演艺术家,可能对所谓的市场价格。也不是那么在意,只是把它做好,对我们将来表演的事业,对自己的人生能有一些推动,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悟道,好多东西是要悟出来的,所以现在是多少钱一平尺,这是经营者的事,跟我们没有关系。  [08-14 16:47]

主持人:两位老师同时做客节目,就是文化的交汇点,两位老师都和"三国"有关,唐老师扮演过诸葛亮,是当时轰动全国的形象,汪老师主要画了一些以关公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也是让我们看到非常喜爱,那么去解读《三国》文化有很多的意义,诸葛亮是智慧的形象,关公也是这样,也请两位老师把这个文化交点分享一下。  [08-14 16:48]

汪国新:我为什么用50多年画“三国”,我觉得特别现在我们的社会和《三国演义》那个时候很多很相近,几个人志同道合,不管哪个省份,不同的行业,几个人就可以干一番事业,轰轰烈烈的,利国利民对自己才能的发挥,这是这一点和《三国》很相近,再一个就是我画关公,因为现在我感觉到了,在这个时候全民处在经商,奋斗,拼搏的时候,往往就容易产生一个为利的东西,那么他追求的目标往往容易迷失,追求经济的时候,因为我们是朝“钱”看,发展决定一切。  [08-14 16:49]

汪国新:现在国家又提出了发展文化,文化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建国强国的主要源头,为什么?因为人的精神决定今后的走向,如果把经济放在第一的话,这个国家和民族一定会走偏,你看欧洲国家经济方面第一,走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忠义,一定要忠义仁勇,我们在新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国家民族就会在一个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平稳的向前发展。  [08-14 16:51]

主持人:唐老师从诸葛亮这个角色里面,从现在的文化思考来讲,您觉得有哪些意义?  [08-14 16:52]

唐国强:其实《三国》更多的是讲一种诚信,讲一种道德。所以他把诸葛亮作为代表人物,写他什么呢,写他的道德,也写了他的智慧。他的道德就是一诺千金,是这种诚信,讲了一个“忠”字,讲了一个“义”字,所以对当今来说确实是很有价值。当年在《三国演义》拍完之后,曾经到过一个大学去座谈,当时就问《三国演义》里面最喜欢哪些人物,好多男生举手,一个男生就举手回答,“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我当时感到非常震惊,如果把曹操当做学习的对象,以后国家就不好了。  [08-14 16:52]

唐国强:这种为了既得的利益,去做见不得人的事儿,这将是一部分人的悲哀,因为整个社会总是要讲诚信的,总是要有一个人格的。如果把自己看的比别人都重,那最后就会被大家唾弃,就会被历史唾弃,这是《三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的事情。尽管有的像司马懿最后得了天下,但是他不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人物和文化。所以我说《三国演义》对我来说,不光是在做人,在艺术上都会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对我很大的推动,这就是民族文化的作用。  [08-14 16:55]

主持人:可以说一个角色,尤其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这些人物,他们这种价值观,都是值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去思考的,像汪老师谈到的关公,现在其实很多地方在提倡关公文化,把关东文化打造成一张名片,我看您作品里面体现了很多关公的形象。  [08-14 16:56]

汪国新:《三国演义》第一个他有画线的标准,一定要忠义,要诚信。刚才唐老师说了要一诺千金,关羽承诺了当时的承诺,刘备没有去当皇帝,诸葛亮明知不可为,他还要六出祁山,这就是我们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大汉一统,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常态的,达成这样一个目的,从出发点到最后完成都应该是忠义的。我只要为了成功,什么都不讲,什么阴谋规划都可以用,像曹操什么手段都用,那么他这样做了,就教他的儿子,让他儿子也那样对待自己的兄弟,对待汉献帝他也这么做,他告诉群臣也跟着他这么做,除掉汉献帝。  [08-14 16:57]

唐国强:曹操借这个废了汉献帝,同样司马懿利用他的手段又废了曹家的后代,因果报应。  [08-14 16:59]

汪国新:不是成功了就好,一定要有诚信,诸葛亮就是大诚,这是一个主张。第二个,《三国演义》其实是一个行为艺术,诸葛亮他个人完成了一个行为艺术,如果说诸葛亮当时退回去了,在小地方安顿好,搞一个经济开发区什么的,各自搞好本职工作,也不出山了,他就不是诸葛亮了,诸葛亮跟项羽不一样,他独自在那里抵抗,败的时候一步一步走的很有秩序走下来,最后回到自己的地方。  [08-14 17:00]

汪国新:如果说张飞就这么下来,如果刘备化悲痛为力量,他在那里搞开发区的话,他也不报仇,不做这些事情,他就没有完成当初的使命,那么三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了。所以说,这个社会如果说曹操那样的人多了,说曹操这个团队好,我们要到曹操的团队里面去,如果这样做的话,国家就不行了。  [08-14 17:01]

主持人:其实说到了诸葛亮和关公,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诚”字。有些人可以这样来看,当你做到了一诺千金,就成功了一半。其实说到了不同的角色,我想唐老师也经常练书法,而且是书法协会的会员,在您扮演诸葛亮和毛主席角色的时候,有一些书法的锻炼,对您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08-14 17:02]

唐国强:这个艺术他是融会贯通的,一个邮票设计师曾经给我讲了一个例子,很有意思。他说你看在地面上,人和人之间有交流,似乎到了地下就没有了,他说其实有地下水,地下水再往下,就有石油,真正到最后就是岩浆,等到了岩浆那就融会贯通了,艺术也是这样,好像乍眼一看表演和书法关系不大,实际上有很多可以悟到的东西、很多有用的东西,首先说这个演员有书卷气,你如果没有文化,你如果琴棋书画一点都不懂,你拿笔来像拿棍子一样,哪有书卷气?经常用笔的人和不用笔的人是不一样的,而且整个感受气场状态是不一样的。  [08-14 17:03]

唐国强:你比如说《长征》里面经常出现主席写东西的镜头,我当时也想,我说你双机拍摄,更多的是拍我的状态,让人家感觉到主席除了诗人之外是书法家,更主要的他还是一个领袖,他在抒发他的一种情感和情绪,这个是主要的。所以说并不在于这个笔划对不对,而在于你整个的状态,状态是主要的,所以我说一个演员如果能有文化方面的熏陶和造诣就很好了。有人就说工夫在诗外,如果一个演员的演技达到更好的时候,他一定付出了很多,谁的见识多,那么你对历史,对人物,对世态炎凉,对你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那你塑造的角色自然而然会比别人高。你的高并不在于这一招一式,而在于你的理解,所以人家讲表演是学不会的,它是悟出来的,好像看起来此起彼伏,但是其实真正的是文化,只有文化才能走过很远的路,走过你这一生的路。  [08-14 17:06]

唐国强:再比如说,我比较喜欢写行草。真正到了行草它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你对诗的理解,你是在什么状态下,你是怎么布排,不能都是重点,这就像唱歌是一样的,他有一个前后的呼应,左右的对比,哪个地方用水色、飞白,先有一个副稿。我曾经开一个玩笑,我说演话剧,我演过五年话剧,演话剧像画油画,每天通过不断地排练,日渐完美,甚至通过演出最后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但是我隔了两三年之后,我对这个人物进行了深的理解,我还可以继续上去演,再继续油画的创作,而泼墨山水和书法是一次性。  [08-14 17:08]

唐国强:它首先讲究一个状态,副稿是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你是怎么布排的,前后怎么呼应的、起笔的状态。比如影视说“预备开始”马上进入状态,“停”很快就停了,这就跟写字是一样,一上墨就进入角色了,所以每一次的表演是不同的,就跟写字一样,它每一次也是不同的。那么你看一幅作品,为什么写完了之后就怕挂呢,一挂起来你整个的状态布局,你的气韵就全出来了,等剪好了片子自己知道毛病在哪了,所以这两者之间是很密切的联系沟通,更多的是演员的一种状态,和演员最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如有人开玩笑说,同样说这个世界真大,5岁的孩子和18岁的孩子,和35岁的人,50岁的人,甚至到90岁的人说一样的话,但是包含的内容就不一样了。  [08-14 17:11]

主持人:人生的阅历不一样。  [08-14 17:13]

唐国强:所以演员表演同样是一句话,你怎么处理它、怎么说,这就看你对人生的理解,你对表演的理解是怎么做的,那么这些东西是虚的东西,就恰恰是你平常要做的功课,有了虚才有实,就像沙一样,如果我们急于求成,他就上不去了,就可能散落了,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让我们沙堆越堆越高,可能会慢。但是有一个效果,是为了我这的人生,是为了表演的生涯。  [08-14 17:14]

主持人:其实对于一个演员来讲,这个平时生活中的文化的积淀非常非常重要,包括各门艺术的熏陶,唐老师说过演员拼到最高层、最深层的时候就是文化。  [08-14 17:15]

唐国强:文化是泛泛的来讲,文化里面来讲很多内容,不是说我看看报、写写字这就是文化,它是很广义的词,怎么一步步的去做?而且也不是说我要想达到这个,我就把它达到了,未必。就像汪老师说的,他已经超脱了这个画的境界,他才不断地往上攀升。  [08-14 17:15]

汪国新:画画是一种修身,它本身不是谋生的手段。别的你可以说是,作曲什么的,高级的演员就把自己当做谋生了,因为他是用艺术把它表现出来,今天非常感谢你们,说我们两个人长相非常像,气质都比较像,这个要说就是跟佛教说的一样,相由心生,你这个人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和社会高尚的风尚,你平常自己一点一滴的养成,自然而然养成浩然之气了,你的诗词、你的书法、你的画一看就是大气蓬勃,我经常用的就是浩然正气,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浩然正气。  [08-14 17:16]

汪国新:你看唐老师一举一动就把浩然之气体现出来了,那么你看所有的艺术品是相由心生吗?能够颠倒过来吗?不能够颠倒。像唐老师就是演人物的,特别是艺术家一定要培养自己爱国,对人民群众真正发自内心深沉的爱,从内心去赞美,哪怕是看到阴暗的面,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感动他们,自己去做好榜样,也不去指责别人,那么在改革开放到今天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发扬,像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把我的人民,我的领袖丑化了去卖钱,这一点我已经经受住了。  [08-14 17:18]

主持人:要做一个德艺双馨的大家。  [08-14 17:19]

汪国新:起码要有社会良知的,我们搞书画、搞电影都要守住一个审美的底线,这个是人格的底线,一定不能脱掉,要追求崇高。  [08-14 17:20]

主持人:现在有一种文化现象就是跨界和融合,比如像唐老师,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我非常喜爱的影视艺术表演家,那他现在的书法创作也是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可能这就是一种跨界和融合非常完美的一种结合,那唐老师,您觉得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是应该多多的提倡?  [08-14 17:21]

唐国强:倒不是说跨界,再跨也跨不出文化界、艺术界,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人,这个很难说你把它去定下来。但是我只是说,我希望我能够走得更深一些,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先继承下来,再往前发扬,因为作为一个演员也是这样,你不可能包罗万象,你什么都能演,怎么可能,那么更多的是要往深处走。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只能说抓住一个,往深处走,从我们身上能够得到一些弘扬,能够得到一些传承,也仅仅就是这样。  [08-14 17:23]

唐国强:我当时开这个玩笑,当时我们几个搞表演的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说当时如果有一些大家还活着的话,让我们组织在一起画个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画一幅画,我们如果能留着这张画就很好了,我们当时画了20多个人,现在基本上都去世了,我觉得这是我们给大家留下的一些东西,要想到给后人留一点东西,要想到自己能作出一点贡献,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时我们跟大家的交流,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也会给我们很多指点,这个就能把它逐渐推广开来,前一段时间姜昆,张铁林等我们6个人跑到联合国展了一下,当然这个影响还没有很大,作为我们表演艺术家能够进到联合国,也算是很重要的一步。  [08-14 17:25]

唐国强:那么下面我就想中国还有很多有造诣的艺术家,把他们组合起来在国内进行巡展,巡展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对我们有所关注,因为在很久以前,大家把演戏的叫下九流,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有的人逐渐说艺人,这个艺人里边本身还有一种其他的意思,我们是在做人类灵魂的工作,本身对自己有一个标准,要把自己往上提,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生活的技能,而是你要进到你的职责,你要有担当,要有储备,要有修养,所以如果说,我们今天能够让大家感觉到,从一个艺术家到演员之间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有一种动力,要有一种担当感,我们就应该把这个东西推出来,让大家对这个产生一种关注,一种尊重,并不是尊重我们,而是尊重真正地文化、艺术,这对于年轻的同志也是一个鞭策,对老同志让他们老有所用,老有所乐,更大的发挥他们的能量。  [08-14 17:26]

唐国强:曾经有一个领导,我听他们讲,他开玩笑说,看来不管政治家,商人,还是艺术家,最后都归到书画上来了,等到晚年的时候都归到书画上来了,因为这个包容性会更大了,他会感到生活非常丰富,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儿要做,人生有了追求,他就不会浑浑噩噩了,我想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在全国展开,能够继续把它推广下去,这才叫真正大发展,大繁荣,首先抓人这事儿这是第一的,所有的繁荣比不过人的繁荣。  [08-14 17:27]

汪国新:跨界的话,像我们表演艺术家,像书画艺术跨界,我觉得我自己其实几十年前我也跨界了,我画连环画,我出版了50几本,《三国演义》中国第一个画的,国画240幅国画,画的《三国演义》,画的人物和山水在一起,在这里面我又是导演,又是演员,他需要什么样的装扮,什么样的动作,正面的,心理描写刻画的,有的张扬的,他的表演我都要追求,又是美工。  [08-14 17:27]

主持人:汪老师在自己的作品里面实现了跨界。  [08-14 17:28]

汪国新:也是多年来不停地做,电影艺术一直伴随着我常年做,所以你看我《长江三部曲》就是一部电影。  [08-14 17:28]

唐国强:这是艺术大家的动作片。  [08-14 17:29]

汪国新: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追求一个在你生活的时代达到一种艺术高度,就是思想认知,艺术表现的高度,这个高度达到以后,就是当代和前人,就是别人不容易企及的高度才是我们去关注和攀登的。  [08-14 17:29]

主持人:这个目标很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种目标。  [08-14 17:29]

汪国新:就是平视,读过古今。  [08-14 17:30]

主持人:您这儿的书画界、影视界是这样的划分,没有说完全把它割裂开来,其实是非常紧密的联系。  [08-14 17:30]

唐国强:你说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跨到艺术界去了。  [08-14 17:31]

主持人:文化现在提倡的是文化创新,那么在书法创作和影视创作中如何更好的突破自己,去实现新的艺术突破点,是不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唐老师经常扮演同一个角色?  [08-14 17:31]

汪国新:我觉得唐老师的跨越,你在表演的行当里面,你主要的表现那个类型的人物里面,或者我们画画里面,你在表演的领域,是不是在这个时代里面是领军人物,艺术一定要是领军,不要去跟着跑,跟着跑是没有出路的,要做就做领军,这就带来很大的要求了,你要把各方面的知识,文化,包括你体验生活,自己做人的感悟,对社会观察的感悟,你对各种能力的学习,综合的素养加在一起,通过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不怕别人看不出来。  [08-14 17:31]

主持人:唐老师谈谈您的影视创作?  [08-14 17:32]

唐国强:像汪老师说大家,他可以读过古今,像我们有难度在那,他是集体创作,他的书画我自己就能,影视是必须一个合作,所以对我们来说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汪老师不做书画家,你让他做工程师,他就感觉不好,根据自己特点的发挥就是书画比较好,我们也是,你得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剧本,什么样的角色,当然像我们这个有点好处就是到了今天这个份上可以有选择的余地,很多年轻人没有选择的余地,我说我自己老老实实回去想了想,我说我是得益于我所演的这些角色,我是有意无意的跟中国民族的主流文化吻合的走在一起了。  [08-14 17:32]

唐国强:所以很多东西能在比较重要的频道给我播出,能够全国的观众看到,要讲起来,我跟其他的很多演员水平差的太多,只是说这些角色把我推到了这个高度,我说我就是一个矮子,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显得我也高,仅此而已,所以我说我得益于我的创作团队,就像《三国》来讲,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个都不可,是这样一个把我推上来,当然我有自己的困惑,比如我现在演主席,前一段时间演了一部戏把主席晚年演完了,人家说我大大小小演了20多次,那么由于主席的形象把我很深的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边了,我演现代戏,其他的戏怎么办呢?  [08-14 17:33]

唐国强:一旦有了一个高度之后,下面的问题怎么去解决,是不是演古装戏,但是作为我来说,我希望演员演到这儿,我能不能演得精,我能不能用我的身心,用我的理解,用我的努力创作,给后人们留下一点东西,就是大家将来多少年之后再看,还能记住诸葛亮,还能记住我扮演的主席也好,什么雍正也好,等等这些人物也好,如果能记住了,那好了,这是我唐国强最大的财富,我所能做得最多的东西,所以我不应该有更多的想法,也不应该是还不满足。  [08-14 17:34]

唐国强:我怎么能够把下一个角色,甚至还是主席角色,我能不能把他演得更精彩一些,把它演得更细致入微一些,我只能说尽我的力量,因为我的能力也就是这样了,但是能不能再往前突破就看我的造化了,有人说做了演员,就没有退休了,因为这是你的事业,就像汪老师一样,按理说60岁你也可以退休了,但是他的事业是不会退休,一直到他死,跟他的命结合在一起了,跟我们也是,跟我们生命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很难用钱衡量的,拿命在做,只是说我们能不能给中华民族文化添上一笔,做一点能做的事情。  [08-14 17:35]

汪国新:艺术家他主要是保持一颗学生心态,艺术家是不能论年龄,不能说老年艺术家,什么艺术家,他永远是学生心态,很多方面自己不懂,需要你去补课,这样的话,就把自己保持一个艺术常青,保持一颗童心,另外一个就是学者的标杆,再一个你自己身体会好,或者同志们周围会相处,自己的艺术不断往前发展,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这一点,孜孜不倦的去追求的。  [08-14 17:35]

主持人:艺术会让人有一种童心未泯的感觉,也是艺术会让你青春永驻,所以两位老师看起来非常年轻。今天我们聊到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同时我们也要大力的去进行文化创新,去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做客我们的节目,同时也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08-14 17:35]

汪国新:谢谢。  [08-14 17:36]

唐国强:谢谢。  [08-14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