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2013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谈文化,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何炳钦代表,欢迎您,何院长。
  [03-10 18:38]

何炳钦:主持人你好。
  [03-10 18:39]

主持人:两会中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成为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也屡次提到这一点,您在相关的方面有怎样的建议?
  [03-10 18:39]

何炳钦:我作为一个陶瓷文化人,这一次带来的建议是在北京建一个中国陶瓷馆,因为在北京尽管有国家博物馆,有故宫博物院,但是周围单一的纯粹的反映陶瓷的博物馆没有,因为中国文化有深厚的底蕴,在史前2万多年前就有了陶,这是距最近的考古发现的,在我们湖南的道县发现的陶片距今已有2万1千多年的历史,所以陶瓷是一部中国的艺术史,科技史。
  [03-10 18:40]

主持人:应该说陶瓷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实际上很多人对“陶”和“瓷”分不清楚?请您简单给我们讲一讲。
  [03-10 18:41]

何炳钦: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陶的烧制温度是不高的,此外判断是陶还是瓷,就从吸水力来判断,大于8%就是陶,还有陶敲击的声音沙哑;而瓷是经过高温的,一般烧到1300多度,敲击的声音是金属声,更重要的指标它吸水力在0.5%以下。
  [03-10 18:42]

主持人:我们知道景德镇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很多陶瓷文化和产业,请您介绍一下景德镇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陶瓷、陶瓷装饰手段和艺术方式。
  [03-10 18:44]

何炳钦:说起来品种很多,其实史书上记载,我们在汉代的时候就有陶瓷了,在唐代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人生产了窑,当时瓷器很漂亮,就像玉器一样,当时称之为假玉器,当时因为没有那么多装饰,其实就靠它表面的材质,它的釉面看出它的美。然后发展逐渐地就有了宋代的陶瓷,你像宋代我们看到有很多刻花的瓷器,像有伏天窑,有刻花,用模具印花这种装饰,它还是保持了单色的釉,就是用釉刻了以后,填进花纹里面产生一些明暗来展示它的一些装饰的效果。宋之后逐渐下来到了元明清那个时候逐渐就是慢慢丰富了,有高温颜色釉,像我们青花、元青花、釉里红是很有名的,随着陶瓷逐渐发展,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比较好的一种装饰形式出现,比如青花、釉里红、粉彩、古彩、墨彩等等很丰富。
  [03-10 18:44]

主持人:应当说明清时代景德镇是进入一个巅峰时期,我们也很想知道现代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发展的情况怎么样。
  [03-10 18:45]

何炳钦:有这样的说法,到了康乾的时候,景德镇的陶瓷可以聚天下之大成,它相当的丰富了,不管是高温颜色釉,还是其他的低温釉彩都能仿造,在那个时候应该说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二高峰。
  [03-10 18:46]

主持人:什么是现代陶艺呢?因为可能我们普通人对景德镇一些历史上的古瓷会有更多的了解,现代陶艺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它又什么样的特色?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03-10 18:47]

何炳钦:现代陶艺是用来区分传统陶瓷的,关于现代就是利用了不同现代科学技术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但它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创作是不同手段的利用陶和瓷这种材质来进行创造,还有它区别于我们的工艺美术陶瓷,它具有美术作品的这种特征,它不仅是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心里,或者是一种文化等等。它就像我们现在的绘画、雕塑具有这样的特性。我国美术家协会在第九届美展就把陶艺列入了纯美术的范畴,它应该是区别于一般陶瓷的工艺品。
  [03-10 18:48]

主持人:实际上在有现代陶艺以来,我们的陶瓷已经是一种艺术品,而不是像古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用品,或者是一种产品?
  [03-10 18:49]

何炳钦:对,因为陶跟瓷的发展从脉络来看,它都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制造的,像我们最早出现的那些陶盆、陶壶,它应该说深深地印上了使用的痕迹,但现代陶艺完全排斥实用功能,完全是像雕刻,完全纯艺术的表现作者的思想,审美情绪,所以它是跟我们传统的以生活器具为目的的陶瓷是完全不同的。
  [03-10 18:50]

主持人:现代陶艺是从什么时间开始?
  [03-10 18:51]

何炳钦:有这种感觉,但是现代陶艺应该说在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有美国和日本两位陶艺家的介入,一个日本的,一个美国的,他们是同时发起的,他就是不择手段的利用陶与瓷进行创作,反映艺术家的一个创作心态,或者是对陶跟瓷这种悟性的表达,我们现在总结有几个方面。一,唯美的,还有唯理的,还有唯物的。什么叫唯美的,也就是我们看到很多陶瓷用材料表现釉质的色彩,机理来产生的美感,还有它的形态,这叫唯美的,做的东西就是根据我们看到美的事物,像花朵那么漂亮。还有就是唯理的,就是利用陶与瓷的材料,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或者像鲁迅的墨客一样在社会上唤起人们的呼喊。唯物的就更是把陶与瓷这种材料,作为你研究的,去开拓的,你去愉悦的一种手段来做,比如说陶瓷你最大能做到多大?也就是把陶瓷材料进行一种不可逾越的材料去体验,去制作,去突破它,来进行一种创作,它有这种理念。
  [03-10 18:52]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是著名的学院派陶瓷艺术大师,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创作风格?
  [03-10 18:52]

何炳钦:陶瓷应该说它这种文化,刚才也说了有两万年的历史,它跟一般的绘画,跟美术不一样,它要借助于陶瓷材料来进行,为什么?一幅画用油画画完以后,后面落笔以后不画了,就算完了,但是作为瓷器,或者陶器,或者现代陶艺的作品,你做完以后,你通过在低温或者高温里面的烧造,过程当中有很多变化,烧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化学的反映,比如说我们烧窑的时候,让他燃烧就是氧化的现象,如果烧的过程中我们不让它烧,就是一直闷在里边,这样就成为一种还原,但是我们很多的金属,或者是一些金属氧化物,它在氧化跟还原时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说三彩,红,褐,绿,那个绿,你万万不会想到我们景德镇的吉红,釉里红,或者郎红,他不是铜,所以这就是我们陶瓷区别于其他艺术不同的地方,很神奇。
  [03-10 18:53]

主持人:所以说陶瓷就是一种火的艺术,我替网友问个问题,网友一般分不清什么是釉上,什么是釉下?有的时候感觉在表面,有的时候又像是长在陶瓷里面了。
  [03-10 18:54]

何炳钦:釉上和釉下是针对装饰而言,有的是把瓷或者是陶烧出来以后,在上面再添彩叫釉上,有的是在体上再进行创造,有的是在釉面上画,之后再进大炉里面烧到1300多度以后,呈现釉的光泽,颜色就在所谓釉的玻璃体下面,这个就叫釉下彩。釉上彩就是烧好的瓷器,然后再用某个颜色去画,它的颜色是浮在表面的。
  [03-10 18:54]

主持人:我其实对现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市场非常感兴趣,因为近期其实景德镇的现代艺术陶瓷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收藏的追捧,我们想请教您,目前当代的景德镇陶瓷的收藏,现在的市场情况怎么样?您是怎么看的?我们普通人想收藏一件当代艺术陶应该怎么挑选?
  [03-10 18:55]

何炳钦:应该说景德镇的陶瓷品种相当丰富,像传统的,古代的,有粉彩,古彩都是釉上的。釉下的有青花,釉里红,还有高颜色釉,现在这个阶段从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后,也就是我们接受了现代陶瓷陶艺的理念以后,我们也是不择手段的利用陶与瓷材料在陶瓷方面进行创新,现在创新的有很多,比如说用高颜色釉跟粉彩结合的蛮多,另外利用高颜色釉再把色彩、雕刻混在一起进行装饰的等等把这些陶瓷的装饰手法和高温颜色釉装饰起来用,所以品种是很多的,比较丰富的。如果要收藏,第一要看陶瓷制作的精确度,做得精致,美观,或者有新意。作为艺术品来说,最好是看它有没有创意。还有它的工艺做得是不是精到,陶瓷有很粗旷的,也有很写意的,但是是否精细的就是好呢?或者很粗旷就不好呢?也不是这样的。还有画得很精细,它不一定就是很好,因为他可能那些东西没有思想,就是慢慢细的描摹,师父教徒弟可能是徒弟描绘的,真正看好坏,要看他的工夫,瓷的精确度,这个就包括很多因素了。
  [03-10 18:57]

主持人:我们说到景德镇的陶瓷制作过程是相当复杂,现在也有新的趋势,很流行柴窑烧的工艺,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您对我们当代景德镇陶瓷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有一些什么样的看法?
  [03-10 18:57]

何炳钦: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我们是最早烧造陶瓷的国度,所以对于我们的先民也就是说老祖宗做的东西,作为现在的文化传承应该加以保护,特别是对那些古代烧造陶瓷的手法要加以传承,所以这些东西应该抓紧保存下来,因为像有些老的师父都快要将近80,90岁了,如果不加紧抢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很快在我们手上溜掉了,所以在这个方面要跟大家呼吁的一个是政府要抓紧,老艺人还要协助,还有年轻的一代要跟上去,把传统的文化继承下来,使我们中国的陶瓷文化能够有源有流的继续发展下去。
  [03-10 18:58]

主持人:我们希望在您的倡议下能够早日在北京建一个中国陶瓷馆,也希望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保护,再次感谢何院长在百忙之中来到演播厅,也感谢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03-10 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