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您和我一同走进文化名人访。 影片《建党伟业》是华语电影人为中国共产党90华诞献上的一份深情厚礼。我们请到董哲先生和我们一起交谈。 [07-08 11:06] 董哲:您好。 [07-08 11:07] 主持人:很多人说您研究了多少史料,您怎么看? [07-08 11:07] 董哲:现在很多人问你你研究了多少史料,其实我研究谈不上,连系统的学习都谈不上,只不过在网上,在一些资料当中,因为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我看历史的时候,我去看历史,读历史,探寻历史的时候,是一个放松,让您有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所以我是玩儿历史,在读历史的时候,我们是在玩儿,心态很放松,所以完全是由兴趣在牵引着。所以我说我是一个玩历史的票友,以人家研究历史做职业的专家来区分的,我们属于八卦网友。 [07-08 11:07] 主持人:自己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是保持一种很松弛的心态。 [07-08 11:10] 董哲:对。 [07-08 11:11] 主持人:对《建党伟业》这样的作品,您创作的时候,最大的优势在哪? [07-08 11:11] 董哲: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比较的东西更多,我们脑子里面的条条框框更少一些,观念更新一些,一个人当你上了岁数,你上到一定年纪以后,你可能回过头来再次回想你20、30岁的心态,因为你阅历的增长,知识的积累等等,你可能很难再体会自己20、30岁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子。 [07-08 11:12] 董哲:要想了解20岁的年轻人是什么样子的,你就得想我年轻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个时代20、30岁的年轻人,我们现在说1880后,1890后,和我们现在1980后,1990后有什么不同,其实从成长的阶段来讲,他们的状态是完全一样的,只是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了,仅此而已。 [07-08 11:12] 董哲:所以可能我们回过头来去解读,我们的心态会不一样。 [07-08 11:13] 主持人: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07-08 11:13] 董哲:原来我自己近现代史不行,我个人比较喜欢古代史。喜欢近现代史是从上大学开始,从上大学开始,就对古代历史,特别是中国的古代历史,对这些比较感兴趣,近现代史慢慢兴趣就淡了,看得比较少了。但是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建国大业》我相当于把抗战期间,一直到建国期间所有的事情,人和事理了一遍,虽然说《建国大业》从1945年写起,但是它前面涉及了抗战期间很多的人和事,所以我等于把这些理了一遍。做《建党伟业》,实际上做了好几个版本,最长的跨度是1900年一步跨到1938年,所以等于把这段历史理了一下。 [07-08 11:14] 主持人:在创作《建党伟业》的时候,像毛泽东、李大钊、袁世凯、张国焘这些很重要的历史人物,您怎样做前期的功课?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07-08 11:16] 董哲:自己要写一写列传,没一个人物做出来,我们影片里叫人物小传,是写给工作人员看的,写给自己看的东西,我们叫人物列传,他做了哪些事情,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还有一个,当我把这样一个人物从历史里面拿出来,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去挖掘一些这样的人物身上他的亮点,或者说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用我们网上的话说,可以八卦的地方。 [07-08 11:16] 主持人:对于这些人物,有很多的事件发生,选择侧重点的时候,是不是有难度? [07-08 11:22] 董哲:有难度,像电影文学的工作,实际上更像是配菜,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加法,编剧做的永远是加法,我只愁这个东西写得太少,编剧是不怕把东西越写越多的,越写越庞大的,导演是在这里面做减法,哪些保留,哪些不要,当然导演有时候也会指导你做些加法,比如我需要要哪场戏。 [07-08 11:22] 董哲:所以这两部电影拍过来,给我感觉就是,如果说你把整个这个电影拆封成一个一个环节的话,剧本肯定是前期创作的最开始,最原始的东西是它,你写一个剧本,要给整个影片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文学的平台,其次你要给大厨们,就是导演,提供可下锅的这些菜品,让他们去下锅去做。 [07-08 11:23] 主持人: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哪个人物形象是最让您满意的? [07-08 11:23] 董哲:整个这个片子里面,现在塑造一个辜鸿铭是比较满意的,蔡锷,陈独秀,胡适,毛泽东和袁世凯,朱德。 [07-08 11:24] 主持人:其他的人物,会不会因为篇幅的原因受到限制,没有什么办法去进行展示他的人物形象? [07-08 11:28] 董哲:这样一部电影,必然有能够照顾到的和照顾不到地方,这是每部影片的遗憾,每个电影都有它的遗憾,这个电影的遗憾就在这儿,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东西,平台就这么大,时间和空间就这么大,你只能展示这些东西,如果你要再多展示一些东西,就要从你这里面挤出去一部分。 [07-08 11:33] 主持人:这个影片有很多人参与,100多号人参加这个影片,但是有的演员台词很少,您怎么选择一句台词作为经典呢? [07-08 11:34] 董哲:一句台词是过场的台词,很难做到这一句台词本身就是包袱,比较难,包括你走到台上去说相声,你也不能光上台就抖包袱,之前要有起承转合,包袱出来才有效果。但是这部电影可能每个演员只有这一句台词抖这一个包袱的时间,所以这句台词,可能有的台词对于这个演员来讲,原本是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东西,但是篇幅限制,他只能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完成了电影的逻辑需要,他就出画了,可能就只有这么一个闪现。还有的演员拍完整场戏都没有保留下来。 [07-08 11:35] 董哲:这一方面是电影体裁的限制,还有一个拍片的问题,三个小时的电影,没有办法,三个小时的电影,院线第一时间就把你刷了,作为创作者来讲,巴不得我的节奏越快,我的时长越长,我能表达得越充分,但是实际上你一部电影拍出来三个半小时,除非你是《指环王》,否则院线第一时间就把你刷掉了。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07-08 11:35] 主持人:很多人说您拥有海量的知识积累,拍摄的时候很多道具,武器,参与到拍摄环节的东西,都是您提供的信息,他们设计,怎么摆设,都是跟您有关系? [07-08 11:36] 主持人:很多人说您拥有海量的知识积累,拍摄的时候很多道具,武器,参与到拍摄环节的东西,都是您提供的信息,咱们设计,怎么摆设,都是跟您有关系? [07-08 11:37] 董哲:这个也是兴趣使然,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都得查,得去搜索,只不过我们在网上写东西,写得时间比较久的人,这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写穿越历史小说,都有这个本能,当我们写到一个人,或者写到一件事情,哪怕写到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第一时间就是到百度上去搜索一下,我们把搜索的结果进行详细的拆分,对比,觉得哪个比较靠谱,分析这个东西它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等,我们把它弄成什么样子,我们再对这个东西进行处理,这是对自己非常有帮助的搜索习惯,这个搜索习惯养成了以后,就能保持你搜索的效率比别人高得多,你搜索的准确性也要比平常没有这个习惯的人要高得多,可能别的人搜索的时候,他搜一下,直接百度百科一看,他看完第一段字,就OK了。 [07-08 11:37] 董哲: 我们以前的战争片有这么一个情况,我们从《魏巍昆仑》等等,我们有一个现象,里面出现顾祝同这个人,肩膀上都是四颗型,这个就是搜索的时候,你的搜索习惯,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搜索习惯,你在查找的时候,一打开,看第一段,顾祝同,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好,四颗星,但是顾祝同是1954年才升的一级上将,他到台湾以后才有四颗星,他以前都是三颗星。 [07-08 11:39] 董哲:这个东西是一个搜索习惯的问题,并不是你的天生存储量大什么,你要想扩大自己的存储量,要先理线,完了打横格,然后再一个一个往里塞东西,电脑的内存也是一样,它是分空间的,有空间才能存得下去,大家有的东西记不住,是因为没有线,也没有横条,你没有规律的东西,你也没有特别好的搜索习惯,现场导演想查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大家想找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比较习惯给我打电话,就是因为我查得比别人快一些,相对要准一些。 [07-08 11:40] 主持人:您的知识面特别的全。 [07-08 11:40] 董哲:这个东西本身未必全,只是索引是有,你问我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我知道该怎么找,所以我去动手的时候,直接去找,可能导演问到一个人的时候,可能没有这个习惯,他可能会被问懵,他可能去做的时候,头绪不是很清楚。 [07-08 11:41] 主持人:在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要想真正的还原历史的真面目,就要做大量的功课。 [07-08 11:41] 董哲:对。说白了,我们每一部历史题材的东西,不管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尽量强调自己是客观公正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到现在为止,历史本身就不是客观的,历史记录本身就不是客观的,历史记录本身都是人的主观叙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历史,你如果不尽可能的看更多的说法,你如果只看一种说法,你就是跟着人家走的,你只有对比了N多种材料,说法和解释之后,你才会产生你自己的一种独立思考之后的判断,这个历史我觉得应该是什么样子,你的东西未必客观,未必公正,未必是真实的,但是这个比你只去看一种说法要好得多。 [07-08 11:41] 主持人:作为编剧,主旋律的作品,是您创作的主要方向吗? [07-08 11:42] 董哲:可能目前做的都是主旋律,我觉得应该不是。 [07-08 11:42] 主持人:就您的兴趣来讲,应该是什么? [07-08 11:42] 董哲:我更喜欢做古代史,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我自己比较喜欢古代史,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到唐宋,都还是比较喜欢的。 [07-08 11:43] 主持人: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面,有没有这些方面的一些创作? [07-08 11:43] 董哲:没有。因为这是自己的兴趣,我的创作只是我现在在网上写小说,在网上写连载加工历史小说。 [07-08 11:43] 主持人:有没有想把这样一些作品搬上银幕? [07-08 11:44] 董哲:现在穿越剧不让拍。我开个玩笑,因为我写的是穿越的小说,探讨那种历史环境下另外一种可能,但是让我自己去写的话,让我去写一个古代史题材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可能会好一些,但是我的角度可能太正,可能大家不会喜欢。 [07-08 11:44] 主持人:您觉得导演不会认可,还是观众不会太喜欢? [07-08 11:45] 董哲:这个我倒不知道,因为现在很多的古装戏,我们现在叫古装戏,现在是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一些历史剧,但它实际上是古装言情戏,有一些古代的战争剧,它实际上是古装械斗剧,它不具备古代战争,现在影视里面拍出的战争,不具备古代战争的基本特征。 [07-08 11:45] 董哲:美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在这方面做得相对比较好的,我到现在为止,对古代冷兵器战争方阵的了解,最直观的了解,来自于《埃及艳后》里面凯撒保卫亚特兰大的战斗,怎么排阵,这是我看到现在为止,这么多部拍冷兵器时代战争,让我觉得这是最靠谱的一个东西,所以《埃及艳后》是大制作,这确实有它的道理。包括后来拍的《罗马》,我看到后面战争的时候,十几万人铺成了整整齐齐棋盘一样的时候,我觉得要崩溃了,西方有些东西也在退步,当然它是电视剧,不是电影,他做得很绚,但是那个战争场面首先不能让人认可,也不能让人满意,起码我们觉得不满意。 [07-08 11:46] 董哲:《特洛伊》也是这个情况,做得很绚,个人表达得非常好,但是战争本身也不能让我们满意,西方对于近现代战争,最近十年他做得越来越好,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拯救太平洋》,这个做得越来越好,如果让我去选择做古代题材,我会做得太正,因为越是玩儿历史的人,对历史的敬畏感越重,可能会限制和局限要比较大一些。 [07-08 11:48] 主持人:在您看来,目前古装戏方面的影视剧,是不是离历史远一些,不够那么真?太多的戏说成分在里面? [07-08 11:49] 董哲:我们看到的比较好的历史剧,十几年前的《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还有一个是《大明王朝1566》,像这几部片子,还有一部《贞观之治》,《大秦帝国》,这些片子里面同样有各种各样的瑕疵,但是我们能够接受,它可能在细节上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因为拍一部电视剧跟电影毕竟不一样,电视剧集数会非常长,细到哪个里面,可能做不到那么细,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它让我们接受的,是它拍出了那个时代的气质。 [07-08 11:49] 董哲:前一段时间,我没有去看《战国》,所以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我们群里面有的朋友看了,我问他,你觉得《战国》怎么样,如果他评价比较好的话,我可能会去看。他想了很久,他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片子,他说我没看懂,我说你觉得拍得好还是不好?他说我没法说好,也没法说不好,也许我的欣赏水平有问题,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告诉你,那个不是战国,我一听说这个不是战国,我就失去再去看一看的兴趣了。对于我们这样的观众来讲,当然我们这样的观众不太多。 [07-08 11:50] 主持人:您会根据别人的观后感,去决定看不看这样的影视剧吗? [07-08 11:50] 董哲:不会。 [07-08 11:50] 主持人:为什么这部片子是这样呢? [07-08 11:50] 董哲: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你评价这部片子好,或者你评价这部片子不好,这个不会影响我,他们没有告诉我这个片子好还是不好,他告诉不好,我如果觉得有我想看的东西,我还是去看的。但是他告诉我那不是战国,这里面已经没有我想看的东西了,仅此而已。 [07-08 11:51] 主持人:您受他判断影响了? [07-08 11:51] 董哲:因为他告诉我说,这一点我还是比较相信这个朋友的,他说这个片子里面,这个影片里面,你表现的是唐,你表现的是汉,这是不是唐朝,是不是汉朝,你明明是一个唐朝的宫廷,里面充斥着清宫的味道,这个是会让我们非常不好的感觉。 [07-08 11:52] 主持人:这对尊重历史的人是不能接受的。 [07-08 11:52] 董哲:不是尊重历史,对于玩儿历史的人,这个东西是不能这么玩儿的。可能人家有人家的玩儿法,你不能去质疑,只是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觉得这个历史不是那个样子的,这个实在是差别太大,和我们了解的东西氛围差别太大。 [07-08 11:52] 董哲:我前段时间看《三国》,我看的时候,从中间一部分和后部分,前面我没有看,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里面一个用语把我雷到了,他提到汉高祖刘邦的时候,他说汉高祖刘邦爷,这个应该属于清朝的那种称谓方式,但是后面我又看下去了,因为后面很正确的称呼这是高皇帝,很正确的称呼高皇帝,汉朝的人称呼刘邦的时候,一般都称高皇帝,爷在这个字更多的时候是代替父亲的意思,那个时候管父亲叫爷爷,那时候爷爷是指代父亲的,或者是耶稣的耶,耶耶,这两个字。所以后面我就又能看,前面我看完以后,那种气场完全不对,那不是汉的文化,但是后面有很多东西又很不错,《三国》这部电视剧是我觉得比较诧异的电视剧,我觉得弄得我有点乱。 [07-08 11:52] 主持人:《建党伟业》已经上映一段时间了,对于影评您会关注吗? [07-08 11:53] 董哲:关注。 [07-08 11:53] 主持人:怎么样? [07-08 11:53] 董哲:骂街的很多,叫好的也有,不过叫好的也好,骂街的也好,质量高的不太多。 [07-08 11:54] 主持人:您觉得这些是不是出乎意料之外? [07-08 11:54] 董哲:不算吧,一个东西拿出来,就是要被人说的,除非你这个东西拍出来,写出来,就是给自己看,你要拿出来给大家看,就要大家品头论足。 [07-08 11:54] 主持人:您觉得哪些是可以接受的,我以后在创作中要注意这些? [07-08 11:54] 董哲:没有不能接受的,你一上来看都没看,我在天涯上回复的时候,看了以后他们说好的,有他们的理由,不好的,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理由,他们都有自己的表达,看了以后说这个片子好和不好的人,他们都有权利表达,但是他们不需要理由。 [07-08 11:55] 主持人:这个评价就不公正了? [07-08 11:55] 董哲:公正不公正没有关系,影片出来不是为了追求大家对我这个影片有一个公正的评价,我自己对影片,我会对作品有一个自我的判断,这个判断并不是大家投票就能把你表决下去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你公正不公正都无所谓,你说这个片子好与不好,对创作者没有价值,我们不能从你的评价当中,真正的汲取到什么,你本身的评价,你没有看过的东西,你的评价本身是想当然的一种创作,这是你的创作。 [07-08 11:55] 主持人:我们也期待着您将来更多的作品和大家见面。 [07-08 11:55] 董哲:谢谢。 [07-08 11:56]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您来我们这里做客,也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07-08 1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