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您和我一同走进“文化名人访”。昨天我看到一篇博客,其中写到“我身边曾经有朋友家里被盗,墙上的齐白石没动,丢了些现金和首饰。对于小偷来说,最没用的就是艺术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收藏艺术品比较安全。”这番话,当然不仅仅是一种调侃,因为艺术品拍卖,在当下是一个热门话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这篇博客的作者,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国强先生,来为我们解读亿万时代下的中国拍卖。 董总,您好,欢迎您。 [06-01 14:16] 董国强:大家好。 [06-01 14:23] 主持人:说到收藏与拍卖,近些年是爆发式增长的市场,也是含有商业味道的文化现象。您自己是做艺术收藏,后来做拍卖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06-01 14:23] 董国强:我首先说我自己的感受,从事这个行业还是挺有意思的事。刚才你说的我的博客里写到小偷不偷艺术品,现在也开始偷了,前段时间故宫被盗,偷的也是艺术品。我们国家全民对艺术品的重视程度大于以往,大家都知道艺术品值钱,各种各样的拍卖数字出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现在很多中国人把投资和理财当作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方面。过去大家只知道把钱存在银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去投资股票,投资其他可投资的品种。今天有很多人认为艺术品是可以投资的,因为市场在过去十几年来的发展,让很多人从别人的成功中找到了信心,很多人起到了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市场。在今天来说,这个市场可能有些方面会受到美术界人士的抨击,认为这个市场投资和投机的气氛过重,很多文化的东西被忽略了,但是,我觉得艺术品市场是处于初级阶段,任何一个人抱着有责任的出发点去收藏,在现在的中国是很幼稚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想法。让大家知道艺术品是可以投资的,他的主观愿望是为了赚钱。 [06-01 14:24] 董国强:我认为这个钱花在这个上面总比去干其他的事情要强得多,因为在客观上对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发现很多艺术家成为明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原因是由于艺术品价值高了。他们成为明星,他们的生活环境改善,对他们的创作也是有帮助的。今天这个状况,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是赶上了好时候。我认为收藏家也赶上了好时候,因为价格的吸引,让很多好的东西能够出现在市场上。对艺术家来说,也是赶上了好时候。作为我们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人来说,也是赶上了好时候。我们从2005年成立,到今天已经六年时间,成立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一场拍卖可以拍到15个亿,当时大家觉得一年能拍两个亿就很满意了,当时的市场状况就是这样。这五年来,艺术品市场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影响就是我们这个行业。 [06-01 14:25] 主持人:06年、07年的时候有一种现象,就是每次拍卖之前,几乎每个藏品都已经名花有主了,现在好像已经不是这样了。这除了与价格节节攀升有关以外,还有哪些原因? [06-01 14:26] 董国强:过去市场参与的人群比较小,大部分东西在拍卖之前都知道有哪几个人会买。今天的预测就很困难,困难的原因在于不断有新人进入。新的买家进入市场,他们的心理价格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比如参与市场多的人,他见过这个东西是5万块钱,但现在卖50万,他是有一定心理障碍的,新进来的人,觉得价格就是50万,面对这个价格的时候,他出价的勇气和决心是大于老的买家的。所以,今天的市场里面,我们看到很多的东西被新的买家买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换手率。在今天这个市场来说,换手率是比较高的。一批新的买家,特别是从08年开始以后,一些企业家参与市场比较晚的人进入,但他们对市场起到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06-01 14:27] 主持人:现在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和5年前有哪些不同之处? [06-01 14:33] 董国强:五年前的艺术品市场和今天相比,首先是价格的不同,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不同。五年之前,全国的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不到100亿,今天加起来的成交额可能会达到500亿。还有参与的人不同,5年前的时候,特别是2005年秋季市场的下滑,当时的拍卖和今天的拍卖,从参与的人数来说,五年前的参与人数只是今天的五分之一,当时的市场可能是摆500把椅子,还坐不满人。这与股市市场一样,股票涨到6000点的时候,证券交易所就人满为患,跌到2000点的时候,门可罗雀。因为市场价格变化,市场朝着向上趋势的时候,参与的人的热情也是比较高的,同时,观望的人也会比较多,因为觉得这个市场能获利,即便不参与,观望的人也多,或者说想进入的人也比以往要多。这个变化是五年前和今天最大的不同。 [06-01 14:33] 主持人:我们简单做一个小的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复苏,到拍出亿万人民币价格的艺术品,积累了近20年。从1亿元到5亿元,只用了2010年一年的时间。在今年春拍上,随着名家大尺寸作品的浮出水面,艺术品拍卖市场将在三年内迎来10亿元的时代。像5亿或者10亿这样的数字,是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吗? [06-01 14:34] 董国强:任何市场都有泡沫。我们先说这个问题。市场的走向当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这样的东西出来。首先,今天齐白石的“鹰”拍了3.7亿,如果今天这个东西没拿出来拍,可能今年春天没有能够超过价格纪录的东西。 艺术品市场的特点就是东西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好的东西出来有好的价格,但一次拍卖里面没有特别明显好的东西,就没有好的价格。并不一定说今天没有这个东西打破去年的纪录,就说今年的市场比去年的市场回调了,或者不如去年的市场了。这个不对。我们关注的还是大部分拍品的价格是不是发生变化。今天这个“鹰”拍了4.2亿,大家觉得从1亿到4.2亿,一年之间涨了3倍,其实它不是一件东西。我经常看到一些参与艺术品市场报道的媒体写的文章很不好,去年一个傅抱石的市场拍了6000万,今年一个傅抱石可能就1000万,就认为艺术品市场下来了。这个不对。因为每件东西不能做类比,因为每个东西不一样。 [06-01 14:35] 董国强:齐白石为什么可以拍4.2亿?是因为这个上款。这张画是给蒋介石的,是蒋介石60大寿的时候,齐白石送给他的。如果明年拍卖,没有出现上亿的齐白石,大家就认为齐白石的市场价格下来了,这是纯粹的外行分析。从去年,李可染的《长征》拍了1亿出头,到今年的齐白石拍了4亿多,就认为今年的市场涨了3亿多,不是这样,大部分的作品只是涨了10-20%的比例,这件东西达到这样的价格是有特殊性的。 另外,对于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大部分人只是关注艺术品市场的价格,而不关注具体的东西,他们没有看到齐白石大部分的作品是两三百万,大部分的张大千、徐悲鸿的作品也是两三百万,他们只关注齐白石卖4亿多,或者他们只看李可染卖1亿,他们不知道大部分的李可染是100万到500万的价格。95%的齐白石只是两百万到三百万的价格。高价位会吸引社会的关注,同时高价格也会引起社会的误解。艺术品市场的价格相对来说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我认为价格还是普遍偏低的。当然,我说这个话,可能大家觉得我是业内的人,说这个话不是很客观,但是,我觉得大家可以到网上搜索,看我没有做拍卖公司之前,我接受采访时是怎么说的,我预测今天是什么样的,我预测三年后、五年后,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什么价格。我当时的预测,我认为我都胆小了,我都没有预计到今天。 [06-01 14:36] 董国强:今天,我们反过来看艺术品市场,什么叫泡沫?首先,价格的变化,在两年之内变化比较大,大家认为是泡沫。再有一点,大家认为社会贫富不均的状况,艺术品只是一个富人的游戏,我们的中产阶级比较薄弱,大家认为这个是泡沫。同时,大家可能认为艺术品市场有很多的交易,可能不是很干净,或者不是很清楚,让外界怀疑其中有很多的内幕。从这一点来说,大家认为是泡沫。 我认为总体来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和国外的市场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艺术品市场相比,它最大的不同是该参与的人还没有参与,或者说绝大多数该参与艺术品收藏的人还没有参与这个市场。欧美也好,包括东南亚也好,包括台湾、香港这些地区,那些最有钱的富豪,可以说90%以上都收藏艺术品,但是,我们可能是10%的富豪刚刚参与这个市场。剩下的90%,我相信大部分迟早会关注这个市场,会参与艺术品收藏。 [06-01 14:40] 董国强:首先,我觉得富人参与艺术品市场,投资是一方面,收藏可以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同时,我觉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会一步一步朝着文明阶段前进。如果说有钱人收藏艺术品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我想很多的有钱人还没有做这件事情。我们再往更高的层次来说,富人收藏艺术品对文化起到推动作用,也是他们得到社会尊敬的理由。我觉得很多有钱人在这方面,可能他们没有精力,或者他们没有兴趣,或者说他们可能认为这个市场现在还不是进入的时间,但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拍卖,一年不到一千亿的资金,相比于任何一个投资市场来说,都是非常小的,都是千份之一或者百分之一的比例。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艺术品还是有很广阔的前景。 [06-01 14:41] 董国强:再有一点,因为我们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艺术品收藏都是花自己的钱,我还没有听到采用银行金融杠杆参与这个市场的。也就是说,今天很多人讲泡沫经济,比如日本的泡沫经济是如何,或者怎么样,但是我说一点,首先,日本、台湾地区泡沫经济的时候,买艺术品的都是日本、台湾地区最有钱的人,这一点和我们是不同的。第二,他们是靠银行贷款来买艺术品。我知道的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自己有多少现金,买多少艺术品。第三,日本买艺术品买什么?买梵高。中国买什么?买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大家分析这些区别,我认为应该会得出一个结论。 [06-01 14:41] 主持人:其实收藏也是一个雅趣。对于您刚才谈到的90%的富豪还没有参与收藏,其实也是拍卖市场的潜力所在。 [06-01 14:44] 董国强:大部分人还是停留在好车、好房子、游艇,艺术品的欣赏门槛和对人的要求相对高一些。当然,我们中国从经济发展来说,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年,大部分富豪觉得还处在创业阶段,买艺术品可能是“玩物丧志”,影响他的精力,他大部分的精力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我们的艺术品的春天不是今天,可能是第二代富豪成长起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我认为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的不是经济,是认识。因为我们现有的富豪,即便资产缩水一半,消化现有的这么稀缺的中国艺术品,还是绰绰有余的,关键问题还是认识。 [06-01 14:44] 主持人:您的问题谈到了关键点,认知。我想不仅仅对于收藏者来讲,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认知也很重要。 [06-01 14:45] 董国强:对于参与市场的人,这个认识都有一个提高的阶段,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今天,我们的艺术家也是一样。我们的艺术家在三十年前还是穷人,今天一张画可以卖一百万、上千万,这种欣喜和他本身就是有钱人肯定是不一样的。有些艺术家会成为市场的奴隶,在钱的面前,他驾驭不了钱,艺术创作的初衷会发生变化。如果说在西方欧美发达国家,一张毕加索卖几亿美金,不会有一个人说花钱买一张布,但齐白石卖几亿人民币,很多人说花钱买一张纸,这就是差距。为什么?我认为社会是朝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06-01 14:46]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聊的与您的一位好友有关。我们先看这个报道,其中讲到藏家刘益谦收藏的齐白石最大尺寸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创出4.255亿元人民币天价,可能是艺术品市场泡沫即将爆裂的信号。前段时间一直有“尤伦斯将退出中国市场”之说,刘益谦夫妇这一举动跟尤伦斯有关系吗?作为业内人士,又是刘益谦的好友,您怎么来看? [06-01 14:53] 董国强:首先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我们先说尤伦斯。尤伦斯把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拿出来拍卖,也就是变现。一个藏家把东西拿出来变现可能是有多种理由的。刚才说“退出中国市场”的这个人,这是从他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尤伦斯拍卖可能是因为需要现金;第二是收藏喜好的问题;第三个理由,是对市场判断的问题。尤伦斯认为今天把这个卖了,再买其他的东西,或者目前来说,从投资来说,投资这个比投资其他的东西风险更高,选择把它卖掉,去买其他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当然,我们没有问过尤伦斯,我们不知道哪个理由占更大的比重,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他要退出中国艺术品市场。 第二,尤伦斯退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影响有多大?我说影响不大。 [06-01 14:54] 董国强:尤伦斯退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就相当于今天的高峰退出足球界一样。高峰是十年前的国家队队员,他今天退出足球界,对中国足球影响并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尤伦斯买中国艺术品,实际是十年前、二十年前,在今天能卖一百万的东西,在当时可能卖几千块钱,或者一两万块钱。他在过去的两到三年内,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提高以后,我没有听说他买过一件高价的拍品。也就是说,他不是今天市场上的主力,他退出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同时,他的作品拿出来,有更多的人接拍。也就是他的接力棒跑到这一步,也该交出来了。他无非是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原来拍到的东西不拿出来。另一种选择是拿出来卖。他的退出对市场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06-01 14:56] 董国强:第二个问题,刚才说到的刘益谦,很多人问这个问题,说他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卖,是不是市场就要崩了?我说刘益谦在股市上的影响并不亚于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影响。他每天都卖股票,股市哪天崩了?再有一点,说我一直在买艺术品,哪条法律规定我不能卖?而且再有一点,从今年春天的纽约拍卖,再到在佳士得卖了齐白石,买了《山地风》,他今年在买艺术品方面也花了将近两个亿,只是因为他的齐白石卖了很高的价格,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时,他这个人的性格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可能卖一个东西,不说这个是自己卖的。他这个人的性格比较直接,我一直说他是比较透明的人,他就说东西是我卖的,怎么了?他不怕别人关注他。 [06-01 14:56] 董国强:再有一点,卖这个东西也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今天的艺术品市场达到这样的价格,同时,拍卖公司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过去艺术品市场的资源相对丰富,文物公司也好,个人收藏也好,包括海外的收藏家,拍卖公司有多种渠道征集,现在的征集渠道比较少了,市场资源比较少了,全国大部分文物公司可卖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没有特别能够上拍,没有能够引起轰动的东西。现在拍卖公司已经在打国内第一批买家的主意了。他们也是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拍卖公司为了业绩,为了在竞争上获得优势,开始动这些人的脑筋。过去五年前没有人想过请刘益谦把东西拿出来卖,因为他们有的是东西可以征集,他们希望把东西征集来了让刘益谦买。今天是东西越来越少,难征集了。同时,进入市场的新人越来越多了。大家也知道,从刘益谦那把东西拿来,可能有新的人接拍,他已经不是市场上唯一的买家,这是好现象。 [06-01 14:56] 董国强:如果刘益谦的东西拿出来,市场上没有人要,我认为那才比较危险。刘益谦的东西拿出来,有很多人买,而且这么高的价格,市场上高位换手的成功对市场是好事,对市场继续上攻是有帮助的。因为他是艺术品市场的第一买家,好多艺术品不是他买的,就是他参与竞争的。他的收藏品拿出来,市场是很担心的。如果没有人买,首先影响的是他投资艺术品的信心。如果他对艺术品的信心没有了,拿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要,他认为这十几年做的事情是错误的,他可能失去信心,影响一批人。今天,这个事情对他来说是一个肯定,他跟我说,他觉得这个事做得对得起他的儿女。让儿女看看你老爸干的事,不是每天瞎花钱,不是每天花钱买一堆废纸回来,这对他的投资行为是一种肯定,同时对别人起到示范的作用。 [06-01 14:58] 主持人:《山地风》拍出了八千万,在您看来,是作品真实艺术价值的体现,还是有商业投机的味道在里面? [06-01 15:03] 董国强:对于陈逸飞来说,他的社会知名度在中国当代油画家当中是特别高的。我们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人来说,是没有资格从美术史的角度来评论的。尤其是当代艺术家,我们现在不急于评论他的艺术性,或者评论他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我们单纯从他的市场性来分析,陈逸飞无疑是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当代油画家。无论他的社会知名度,还是他的绘画能够打动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在这方面来说,是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至于陈逸飞今后在美术史上是什么地位,《山地风》在陈逸飞的作品中是什么地位,美术界会有不同的评论。将来有什么说法,不是今天的美术评论家能够决定的。这件作品是陈逸飞比较有名的,因为在1994年曾经创造了陈逸飞的拍卖纪录。今天,刘益谦又把它买回去。这个价格本身,首先这个价格不是他自己想举这么多,而是因为有人跟他争,才有这个价格。 [06-01 15:04] 董国强:艺术品市场价格和它的艺术价值之间,这个差距可能也会被人认为是泡沫的理由。很多人认为这个人画的一般,为什么卖这么贵?我觉得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市场。像股票一样,我相信80%买股票的人都不知道这个企业是做什么的,或者说大部分人,一般的投资者或者相对来说不是专业从事资本投资的人。我买股票,那个企业在什么地方我都没问过,更别说它生产什么,只是根据我的判断,认为这个股票能涨。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大部分人买艺术品,想的是赚钱,想的是投资,他没有想美术史一百年后对他这个评价,因为这个作品在他手里不会留一百年,可能过几年就卖了,至于一百年后,美术史评这个画家是不是个垃圾,跟我没有关系。 作为美术界的专业人士,作为市场评论人士,首先要看这个人买这个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客,就像一个人娶媳妇一样,他就想她能干活、生孩子,他就挑身强体壮的,你非要说章子怡漂亮,这跟他没有关系,他的目的不是这个。旁观的人,首先要知道参与人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决定了他买东西的选择。今天的市场,大部分的人考虑的是中长期的投资,甚至只是短期投资。 [06-01 15:04] 董国强:看重短期投资的人的比例相对比较大,所以更多的人买东西是从市场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美术史出发。我觉得艺术品价格和美术史价格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慢慢地不断接近,这与全民的审美是有关系的。就像今天的艺术品,你说瓷器,清官窑,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它肯定不如高古瓷器那么质朴,但是这个东西卖得贵,为什么?是因为今天的有钱人都喜欢它漂亮。 我从事这个行业有体会,看一张画,觉得真好。其实已经不是这个画画得很好,而是这张画真能卖钱。我们已经发生变化了。虽然我自己也从事过艺术创作,我可能是有标准的,但我的标准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我看一张画的好坏跟过去已经不同了,我说这张画真好,其实是这张画能够卖得贵,已经不是画画得真好了。一张画画五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那张画的艺术性可能更高,画五个小时,无非是画得满,市场卖得贵。这个好已经发生变化了。 [06-01 15:04] 主持人:也就是说艺术性和商业性越来越融合了。 [06-01 15:09] 董国强:对,艺术性和商业性的融合使得投资气氛比较浓。投资人要选择市场需要什么东西,而不是想美术史。我一直说千万不要拿自己的钱为美术史鸣不平。你今天说这个画家被忽略了,太不应该了,我买了他的作品,五年以后,你发现他的作品没涨。大部分人还是这个观点。当代画家,他活一天,他的炒作是不会停止的。我们要看以什么目的来参与市场。如果纯粹是收藏,或者说纯粹是喜好,那你就买喜欢的东西,不管价格变化。当然,这是收藏的最高境界,不管价格的变化,只是喜欢。它跌了,我更高兴,我还可以买,它涨了,我当然也高兴。喜欢的人买回家是要研究,要有人和物的沟通,这个东西对他的生活和身心是起到愉悦作用的,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和古人对话的渠道,这个东西变成了载体,这当然是艺术品收藏的最高境界。对于今天来说,能够有这样情怀的人是少之又少。今天谈这个还不是时候。 [06-01 15:09] 主持人:是时机未到。从09年的秋拍到今天已经爆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天价,今年的春拍也出现了藏家惜售的现象。 [06-01 15:10] 董国强:我认为古画征集面临很大的难度,总体来说,古画质量是不如去年的,至少从前面的拍卖来看,包括佳士得的拍卖也是这样,古代书画的亮点不多。首先,藏家认为市场还会继续涨,他会惜售。如果藏家认为市场到头了,会把东西拿出来,就不存在惜售的问题了。大部分人认为这个市场还没有到顶。为什么古画更少呢?因为收藏古画的人认为近现代的都卖这么贵了。一个“八大山人”跟张大千的价格一样,大家认为不合理,收藏“八大山人”的人肯定认为不合理。这个时候把一个好的“八大山人”拿出来,他肯定不愿意。惜售主要表现在古代书画、好的瓷器方面。惜售主要表现在市场资源最稀缺的品种上。市场资源越大,惜售的现象越不明显。 [06-01 15:10] 董国强:现在齐白石、张大千涨了很多,但普通的齐白石和张大千今年肯定也拿出来拍,卖了还可以买其他的东西,市场换手率比较高。对于古代书画和好的瓷器来说,市场表现确实很明显,我们看不到过去拍的好的古画现在还拿出来频繁露面。作为古代书画和高价瓷器的买家,相对来说,第一资金实力比较强,第二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买家。能够收藏古画的肯定是参与市场五年以上或者十年以上的人,敢于买高价古画。人的胆子都是一点一点变大的,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敢买,到买当代国画,然后觉得不如买齐白石、张大千,然后觉得不如买古画。 [06-01 15:11] 主持人:无论是古代的画作,还是近代的画作,在您看来,中国书画为王的时代还会持续多久? [06-01 15:12] 董国强:我认为大陆的艺术品市场,成交比例的60%以上还是中国书画。第一,中国书画的藏家资源也是最多的。过去15年买中国书画的买家大部分在国内,也就是说“仓库”在国内,拍卖公司的征集比较容易。还有一点,中国书画的买家,90%也在国内,参与这个市场的人,有90%是大陆的。 再有一点,中国书画相对来说参与的门槛比起瓷器,比起其他的东西来说,门槛相对低一些,也就是欣赏起来相对容易。所以,新进入的人,肯定是从中国书画入手的。在未来五年,新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人肯定是中国人,肯定不是欧美人。在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肯定还是持续向上的趋势,欧美经济肯定还是在调整阶段。所以,参与的人群也是以中国人为主。所以,中国书画可能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占相对较大的比重。同时,我觉得瓷器的市场,在未来十年或者相对更长的时间内,瓷器的中心也会转移到中国大陆,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06-01 15:13] 主持人:拍卖市场存在的一些现象,像“拍假”和“假拍”,又没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您如何看待拍卖行业的诚信问题? [06-01 15:14] 董国强:“拍假”我们都知道,是假的东西在拍卖。我曾经坐飞机,跟一个人聊天,从福建到北京,我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反复跟他讲假画的问题。好像到最后,他也没有听明白。假的东西上拍,为什么没有一个法律的制约?这是绝大部分人不能理解的。大家觉得卖一张一百块钱的假人民币都要判刑,卖一张假画,成百上千万,就可以不受惩罚,这太不能理解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历朝历代都有做假,明代就做宋元,清代做明代假的,这个是事实。要求拍卖公司能够完全判别这个东西,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任何人都达不到这样一种要求。也就是法律不能要求一个人承担他不能达到的责任。 [06-01 15:15] 董国强:我们说这个东西是真的,凭的是我们的经验,凭的是我们相信的专家,他们一致的意见认为这个东西是真的,我们上拍。买的人认可我们的认识才会买,你认为拍卖公司说得不对,就不买。因为在买之前,我们会有几天预展,可以给你几天时间判断。同时,也有时间让你请专家来看。拍卖一个月之前我们会出拍卖图录,让你找不同的专家。买不买是自己决定的,拍卖公司只是一个平台。我们说是真的,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拿到法庭上说这个东西是真的,董国强说是真的,但法律不认可董国强,法律只认可科学依据,科学依据,没有郑板桥画画的录像,人证也死了,法律都找不到可以评判的标尺。 [06-01 15:16] 董国强:为什么拍卖公司不能保真?就是这个问题。看齐白石画画的人都死了,怎么说这张齐白石肯定是真的?首先,是拍卖公司依据经验来判断,同时是买家的认可。什么叫拍卖公司的品牌?是说这个拍卖公司上的东西,市场认为你上这个东西的真假比例是多少。你上的真的比例大,你的品牌号召力就大。如果你上的东西都是假的,这个公司也经营不下去。拍卖公司是靠市场无形的手来调节的。这个东西拿出来,大家都买,说明真实度就高。 [06-01 15:17] 主持人:除了根据专业的经验去鉴别真假,有没有拍卖行会出现一些现象,就是知假拍假。 [06-01 15:18] 董国强: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 [06-01 15:18] 主持人:这肯定与诚信有关系。 [06-01 15:18] 董国强:对。我想知假拍假的公司也不可能进入行业的一线,也不可能在行业中有竞争力。我想大部分的,好的负责任的拍卖公司都会在正式拍卖之前撤拍几件作品。就是他们认为东西可能是真的,但拿到市场上以后,专家给他们提意见,觉得他们看错了。我们也有这种情况,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拍品都了如指掌,在某些方面有所遗漏也很正常,挂出来以后,我们还会问专家,如果专家一致认为这件东西不好,我们也会在拍卖之前撤拍。因为我们考虑如果一个假的东西,把它卖出去了,今天的市场值两百万,在以后市场值一千万的时候,有人拿出来卖五百万。或者说他不想赚钱,就想卖两百万,两百万也卖不出去怎么办?拍卖公司要做长久,就要把住这道关。想把公司做好的人,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人,这就不是一个问题。 [06-01 15:19] 主持人:就像您的博客讲到的要怀着敬畏心去做事。 [06-01 15:19] 董国强:我想首先要对文化有认识,有认识才有敬畏。 [06-01 15:20] 主持人:对于即将举槌的北京匡时“春拍”,有哪些亮点是可以关注的? [06-01 15:20] 董国强:我们的春拍时间是6月6号开始,3-5号有三天的预展。我认为亮点还是不少的,我们的优势是古代书法,是行业里都比较认可的,我们有一个明代书法专场,像(傅山、王铎、文徵明)等等。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专场是过去没有搞过的,这次也是吸引了很多业内关注,是清代宫廷紫檀专场,其中一对紫檀书柜是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的。很高的一对大柜,抽屉到背板全是紫檀的,保存到今天是很难的。这种东西是市场非常稀缺的,因为它保存起来更难。这种柜子能留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它的估价也是比较高的。我经常说不买没关系,我们的预展是免费开放的,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一级文物,没有机会看到。 [06-01 15:21] 主持人:匡时在去年春拍的时候设定的目标是6亿,后来达到了10亿,会不会有很大的压力? [06-01 15:21] 董国强: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也是要面子的人。我说我们这个工作像“劳改”,我们是在别人的监督下“劳动”。因为我们每年拍多少钱,别人在盯着你。如果你开一个画廊,上半年卖得很好,下半年我出去旅游了,没有人管你。拍卖公司不一样,春拍拍了5个亿,大家认为你秋拍至少要6个亿,到明年春拍的时候,至少要达到8个亿。一个人心理素质再好,再强大,不可能没有一点压力。去年秋拍,因为是公司成立5周年,社会各界给予的支持力度比较大,拍了15.6亿。即便达不到去年秋拍的成绩,差别也不是很大。今天春拍,我们的估价是13个亿,我觉得差距应该不会很大,当然,我也希望超过去年秋拍的成绩。无论从企业的经营来说,还是从行业地位来说,我们当然希望拍得越多越好,当然,我跟员工讲要平常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有运气在里面,我们卖的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说拍卖价格是偶然性的,能不能卖出好价是有偶然性的,这也是拍卖的乐趣所在。 [06-01 15:22] 主持人:我们也祝福匡时今年的春拍能够再创佳绩。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06-01 1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