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访

陈维东:中国动漫差在营销模式
中国动漫发展多年,始终没有像米老鼠、机器猫那样让全球耳熟能详的品牌。10月27日下午3时,中国著名动漫编创人、天津神界漫画公司的创... 详细>>
本期嘉宾

陈维东

中国著名漫画编创人、漫画理论家、漫画社会活动家。天津神界漫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访谈时间:2014年10月27日15点00分

策划:成琪  主持人:郭枞枞

访谈精粹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文化名人访,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著名动漫编创人,天津神界漫画公司创始人陈维东来一起跟大家聊聊关于如何打造中国动漫品牌的相关话题。

  陈维东: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好的,在我们今天访谈开始之前,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神界漫画公司。

  主持人:陈老师,您可以说是中国动漫的领军者了,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关于中国动漫品牌的一些问题,首先我想先从今年一月就开始的“春节娃娃全球动漫创意设计大赛”聊起,我知道这也是您的创意,那您能先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活动吗?

  陈维东:好,谢谢主持人。关于春节娃娃,是我们今年一月份举行的一个关于春节的动漫形象的全球征集大赛。

  我们公司做动漫二十年,我们也非常希望借由自己的努力,能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节日春节,用动漫的形象和形式去创造这么一个吉祥物,大家人见人爱喜爱。当然也希望通过这个吉祥物能够把我们的春节文化借由动漫的形象向国际上进行一定的推广。因为我们在做这个形象之前,也是受了国内大动漫的发展形式的一些影响。这些年国内有一个飞速的发展,那么尤其是进入到品牌化的发展过程中,而且进入到一个大动漫的这么一个过程中。

  当然我们有时候也得想西方的动漫为什么发展这么好这么快,后来我们发现他们在动漫的品牌化发展还是做了相当深入和广泛的工作。尤其是我们看到像圣诞节的时候,关于圣诞老人、圣诞节的一些礼物,包括圣诞节的一些相关动漫产品。

  主持人:甚至都已经影响全球了。

  陈维东:对,所以我们在想有没有可能我们做一个关于中国春节的这么一个吉祥物,也能够像圣诞老人一样,传遍全世界。

  主持人:那目前这个活动是什么样的进展情况呢?

  陈维东:今年是全球的作品征集期,那么今年下半年依然还在一个征集期的过程中,大概在明年的春节左右,如果比较理想的话,希望春节娃娃能够揭起红盖头,看到它的诞生和出现。

  主持人:我们也特别期待能够看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春节娃娃,也希望它能够真的像圣诞老人一样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我也知道咱们这个神界漫画公司从创始到现在经历了很多的事情,肯定有很多的挫折甚至是失败,不知道哪些困难是让您特别难忘的经历呢?

  陈维东: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神界漫画公司的创建到今年应该也是有19年的历史了,差1年就整20年。

  我们最初为什么会做动漫,是因为当时在1991年到1993年这个期间,整个中国的青少年阅读物里,日本的动漫和漫画书对他们影响力非常大,那么我想的话,有没有可能我们也采用一种文化的通俗的或者广受青少年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把一些内容进行一定的传播。

  当初的愿望是好的,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发现很难,所以我刚开始做这个公司前面有两次失败,就是因为对漫画语言没有掌握,包括对于漫画一个产业化流程的操作和运用没有掌握,后来通过五六年,六七年的时间,基本上掌握了漫画语言。

  到了2000年左右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能不能用动漫的这种形式或者漫画这种形式,把我最喜欢的一些传统文化能够表现出来,再创出来,能够进行一个全世界的推广和传播。所以大概在2002年,我们正式启动了漫画《四大名著》的改编创作工程,这是一个相当庞大改编创作工程,一共画了80本书,数万页稿子,真正创造完了以后发现用了十年的时间。

  原先我们认为投入成本大概几十万就够了,后面发现真正的投入可能直接掌握十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的话,我们经历了很多,后来也是因为种种的因素,导致这件事情最终坚持住了,那么到了2010年到2013年左右,这个作品在全世界我们一共出版了十几种语言版本,总发行量达到600万册,那么回想到2002年预想的时候,很多的梦想在逐渐实现,那么在这个时候会感觉到很欣慰,但是回想到当初的话,几次这个项目几经夭折,又各种机缘巧合,也有很多贵人相助导致这件事情能够诞生。

  因为《四大名著》这个项目的成功,神界公司由最初一个小公司,变成了行业里头非常知名的公司,也因为这个项目的成功,让整个神界公司有点像鸟枪换炮,快速的进行了一个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四大名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导致神界公司也是一个中国动漫公司里面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公司,所以我说想起这个作品,感慨还是很多。

  主持人:虽然您在描述之前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特别的轻描淡写,但相信这当中的辛酸只有您自己才能够了解。可能提起动漫人物,大家第一时间的反应都会想到欧美或者日本的那些卡通人物。比如说像多啦A梦、hello kitty、大力水手、米老鼠唐老鸭等等。但是中国的相对来说经典的比较少。

  比如说像今年的这个暑期档,像《冰雪奇缘》、《神偷奶爸》这些欧美的电影都是在中国大赚了一把,但是像我们本土的一些动漫电影,我基本上都有些叫不出名字来,而且票房都是徘徊在几千万。而这些欧美的大电影都是上亿的收入,那么这种差距到底是为什么呢?

  陈维东:因为我是业内人,可能有时候我分析问题的时候可能会不会过于专业,可能跟媒体的朋友,或者跟一般的观众视角不太一样。那么我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正常,为什么?首先的话,美国、日本等一大批的这种文化产业,或者动漫产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动漫行业发展和产业发展不是十几年的历史,是几十年,五六十年,甚至有时候上百年的历史,历史就比我们要悠久很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他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固有的营销模式,什么样的故事做什么样的宣传,如果说你想达到什么样的市场回报率的产品必须是什么样的故事,我说这点很关键,在中国很多动漫的从业人员不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他们的动漫完全是商业化的?

  陈维东:对,倒过来做的,就说它预计要达到比如说两亿的票房市场,它就必须要怎么样倒回来编故事,倒回来怎么去找演员,倒回来怎么找导演,倒回来怎么做包装,因为只有这样倒着算,他的目标才能够完成。而在我们国内的话,很多动画导演是根据自己心里头怎么想,然后把心里面的故事编出来,或者把自己规划的故事编出来,然后再根据编出来的故事和品质再去做它的营销和宣传,然后再去赌博看市场,有多大的回报率。

  那这样的话,我想它本身就没有市场的预期和市场的规划,它的文化内容不是因为规划而编创的,是因为自己心里想创造而编创的,所以我想在这点使我们中国的很多动漫产业的票房市场,或者市场的回报率跟国外很大的不一样,我觉得就是商业思维和商业的诉求点根本不一样。

  主持人:那您觉得我们有没有一些闭门造车的意思呢?

  陈维东:我觉得这个有相当一部分因素,造成市场运营和操作方面。

  主持人:还有很多业内人士有这样一个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的动漫没有故事,您认为呢?

  陈维东:这个观点我不赞同,我认为我们有时候在说中国人做动漫不会讲故事,其实我觉得这个不会讲故事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不会讲故事是说我们不会做编剧,不会编一个脚本。故事我认为我们中国人不缺,很优秀,但是我们有另外一个故事不会讲,就是不会营销,不会宣传,不会包装,不会包装我们的作品,不会包装我们的艺术家,不会包装我们的作者。

  所以在这个包装的过程中,它不会讲故事,就不会做概念,做媒体营销。很多优秀好莱坞的电影,甚至我们国内有很多很畅销的电影,我们在没有看到这个电影之前,我们其实对这个电影已经很了解了,对导演很了解了,对背后的很多故事很了解了,为什么?这就是一种营销,如何去包装,讲故事。我觉得这个讲故事的能力是我们整个中国动漫行业缺乏的。

  主持人:还有一种观念是认为,中国的动漫只是做给小孩看的,而国外是老少皆看,也有人说中国的动漫所表达出来的只有对与错,但是国内除了对与错之外,还发人深思,往更深层次去领导,那您认为呢?

  陈维东:这个是一个深刻的话题,所以我想在中国来讨论这个话题,有些时候我觉得还没有到讨论的这个时期,那么首先动漫是个什么?动漫是个语言,是个文化的表现形态,表现形式,这个语言的表现方法没有好坏,就如同京剧,如同小说,小说本身不会有好坏的,只有小说的内容有好和坏,所以我想我们动漫的话,首先不可能只给儿童看的,动漫的本身就应该可以是全年龄人可以接受的,至于为什么我们中国动漫的内容更多的局限在了少儿。可能连少年都没见得过得去,就不要说青年了,那么我想这里有很多种因素,一个就是说在动漫形态的过程中,可能跟我们的电视台对于少儿台、少儿频道、少儿内容的一些限定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像一些漫画书,有些年龄段相对比较偏高,在中国的漫画已经很优秀了,而且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我们的中式漫画,新中国漫画,那么像《知音漫客》这些杂志月发行量已经达到了五六百万册,在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但是他们的读者群基本上在13岁,到14、15岁,比我们很多动画的年龄群明显是偏高了,那么在中国的话,我们现在很多的电视,其实没有把这些非常畅销,受欢迎的漫画改编成动画。如果它要改编成动画,我想很多台不能播,因为这些很多在中国播出这些台,基本上把年龄段,本身由渠道和播出的体系本身做了一定的年龄限制。

  主持人:也就说目前我国一些动画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陈维东:但是如果说你做一些年龄段偏高的一些动画内容,如果说因为之前没有这个土壤,有可能你会做一个很优秀的内容,但不见得会有这个市场,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要慢慢的一个过程,包括像《魁拔》,我认为《魁拔》是个非常优秀的动画片了,从它的绘制品质方方面面都很优秀,但它的年龄段相对偏高。可能现在在国内动画来讲,它这个年龄段的定位可能有一点点的孤独。

  主持人:像您刚才也提到了《魁拔》,其实我们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动画人物,比如说孙悟空、哪吒、招财童子等等,这些大家都比较耳熟能详。但是他们却没有更好的走出国门,实现它国际化这样一种视野,您觉得除了您刚才说道的营销手段上的缺失,难道没有我们自身创造方面的缺失吗?

  陈维东:我觉得文化本身就应该分两种,一种的话可能是更多于偏重,追求内在的精神的思想的艺术品位的一种文化内容和形态,那你比如说刚才您举例的像孙悟空,像我们早期的哪吒都属于这一类的。他我不认为属于是文化产品,它是艺术品,它不是文化产品,如果是文化产品,它可能更多的是要借助于文化的一种形态去追求一种相对的经济,一些市场回报,当然它背后的核心因素也有文化,但它主要的诉求点不是那样,所以我想我们可能要把这两类产品略做一下区隔。

  如果说让我们比较艺术性,思想性的这些文化的内容去求商业上的市场和排行榜、票房,我认为不公平,因为它的策划包括生产,包括营销,就不是一套体系,不可能有那样的效果,把这两种内容放在一块对比,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

  主持人:那我们的动漫人物能不能够像比如说欧美日本那些铁臂阿童木、多啦A梦以及米老鼠、唐老鸭有很多很多衍生产品呢?我们这块是怎么做的,因为现在我发现中国的动漫卡通衍生产品真的是少之又少。

  陈维东:其实这些年我们中国的动漫衍生产品已经不少了,包括像《熊出没》、《灰太狼喜羊羊》,甚至我们再往前寻找早先的《红猫蓝兔》,其实我们中国的动漫的业界人物对于有一个动漫优秀的形象区别派人出来打量,产品这个模式不陌生,因为国际上也是这个模式,关键是在于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做出来一个家喻户晓的、人见人爱的一个动漫的品牌形象,而且是一个正向的,是大家都会很喜欢的,那我觉得我们可能在中国好像大家的注意力还没有在于先把一个品牌,先把一个内容包装好,内容创造好,价值观给它塑造好,然后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那在我们现在这个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我们在做一些动漫品牌的建设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可能有些地方还走得稍微有一点点偏。

  比如说可能为了快速的让一个品牌获得认可度,获得喜欢,那么就是按照观众的喜好去加工它。那么可能在观众这一个时间段是喜欢了它,但是不厚重、不持久,可能观众的喜好口味转变是非常快的,有可能两三年,观众的口味一变,结果我们过早的给这一个形象做了相对窄的定义,你就没办法转生了,这样的话就是辛辛苦苦的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形象,就感觉过气了。那么就说我们如何去把握,就说一个动漫品牌形象的建设,宣传、包装以及和受众文化之间的互动,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概念,我也希望作为动漫人可能有一些时候不能操之过急。

  主持人:那您认为应该怎么样去打造一个动漫品牌呢?

  陈维东:当然在中国,大家都是在谈动漫品牌的发展,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美国的,欧美日韩的这些动漫品牌的发展,在中国其实并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或者没有说成功很多的案例,我们更多的时候都还是处在一个理论上的,风险研讨,当然从我个人来讲,我也希望我能够开创一个未来很成功的动漫品牌,包括我们做春节娃娃。我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呢?就是说能不能把我们的动漫和我们的民生经济密切结合,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融合在一块,能不能让我们的动漫为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化融合在一块。

  同时,我们让动漫沾上我们像春节节日的这种沾光也好,叫借力也好,而不是说我们一定要自己重新打造一个故事,打造一个形象,打造一个品牌,我觉得我们可以很好的去借力,那我想这个也是动漫品牌一个发展的方式之一。再有我想我们在做动漫品牌发展过程中,首先还是要找到我们自己的定位,然后一个符合时代的,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符合这个时代文化所需求的这么一个内容和一个形象,当然在结合上比较商业包装的手法,同时如果有可能,在结合上经济的开发,主编产品的这些开发,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我刚才前面讲,一旦一个形象诞生出来以后,我们如何呵护它,如何保护它,如何让一个可爱的动漫形象,能够像常青树一样,像米老鼠唐老鸭一样,几十年依然受人喜欢,不过时。

  主持人:没错,那么对于品牌维护上,以及打造这样一个动漫品牌,在国外有没有比较好的经验呢?

  陈维东:像迪斯尼公司,他们都有很多这样的经验,包括到了一定的时期会把这些造型略微的做一些调整,颜色做一些调整,包括内涵进行更加符合另外一个新时期符合化的一些改变,语言化的改变,让它都符合各个时期,包括我们也可以看可口可乐,如果我们要看可口可乐这个商标的变迁时,我们又会发现,在这一百年以后,可口可乐商标的审美是经历过很多阶段的变化的。

  那么你想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商标,到今天我们看依然很现代,很时髦,其实这个就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就是我们不能偷懒,不能说创造一次一个形象就可以自然管一百年,我觉得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主持人:没错,就比如说像猫和老鼠这种经典的动画直到现在还依然都在更新,那我们可能就缺少这方面的一种执著和一种定理。

  陈维东:我觉得有时候也是经验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如果操作一个很小的作品,我们的经验可以说改就改。但是当一个优秀的动漫品牌的时候,它涉及到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如果说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给这个动漫的造型注于一些更新的活力和更新的一些,我觉得对这些导演对这方面都是巨大的压力。

  万一判断不准,改了可能还不如现在好。那么要一改的话它整个体系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以我想在这个时候的话,就需要国内的一些优秀的动漫企业家,得有这个大魄力。

  主持人:您刚才一直都在提到春节娃娃,那么对于这个品牌,您打算用多长时间来维护?

  陈维东:当然如果说到梦想的话,有生之年,如果说的现实一点,我是希望我们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有一个非常优秀的,非常符合它时代的,大家很喜欢的这么一个形象能够诞生。我们在这个两三年的时间以内,通过一些传统的春节的故事,包括一些像手机游戏,漫画,动画关于春节的一些叫习俗的文化的表现,能把这个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之中慢慢的竖立起来。

  那么我想在两三年以后,能够慢慢竖立起来,这个已经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如果说通过四到五年的一个宣传推广,在行业里面最终能够竖立起来这么一个可爱的形象,我认为这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那么这就说未来的事情可能也不太敢估算得太长远,但是我觉得我们可能都有一个思想准备,不但我们在努力,其实我们也在积极的学习国际上的一些发展变化,尤其在今天的互联网全球地球冲这个时代,就是大家很多的经验和想法都是可以共享的。就是当我们找到了很好的基点的时候,我想我们会用方方面面的努力,去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加完美和更好。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了整个地球处于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那么在这个大数据之下,我们该如何去打造这样一种动漫品牌呢?

  陈维东:大数据这个概念的确是最近两三年很新的一个概念,我也是说在今年有几个朋友在从事相关的工作,给了我非常多的一些启发,让我开始重新认识到这个大数据的这么一个巨大的力量,因为原先我们作为一个作者,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把心里面想的一个事情通过一种语言形态比如说不管是小说,油画,漫画,动画把它呈现出来,向大家做一个推广和一个传达。

  那么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认为大数据对我们的帮助并不是很大,但是反过来在做一种商业文化,或者在做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是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内容传播的,这时候的大数据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知道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动漫读者,我们不知道。那我想可能从大数据的角度,他们可能会告诉我们一些不同分类的形式。那么如果说我们说中国的13、14岁的少年读者编故事,那么他们喜欢看什么,他们关心什么,我觉得我们只能靠猜,但如果是大数据,我想我们靠的不仅仅是猜了,可能很精准,还有比如说在这些内容,我们的一个内容出来了以后,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包括院线,图书,通过发行量快速得到了什么?

  期刊杂志,这一期出来某一个作品读者喜欢或不喜欢,它会对我们的情节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如何做调整,那么在这个时候,大数据都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状态。而我们以前大概在十年前,我们画一部作品,我们会跟读者调查表,我们会印两万份,两万份读者调查表出去以后,有可能几个月以后会寄回来两百份,这两百份我们就会很开心,我们就会仔细研究这两百份读者回馈回来的调查表,来判断读者的需求。然后再去创造,又去发,一个来回的实验大概可能需要七到八个月,那我想在大数据时代,肯定是不用这个时间的,所以我想的话,就说大数据它可能会对于我们商业化,或者市场化的文化创造的创意,将产生非常之根本的一个影响。

  主持人:一个变革性。

  陈维东:对,但是因为我个人的话有时候还是比较倾向于比较喜欢偏重于传统的,纯艺术、纯文化,我有时候对大数据对文化内容这样的一种调查式影响,到底是好是坏,其实我本人是打一个很大的问号的。

  主持人:那现在我们也有很多新媒体,可以说我们动漫品牌也有很多的传播平台了,不再仅仅指局限于像您刚才提到的电视台这一小小的范围,那您认为这对我们的动漫品牌走出去有什么帮助吗?

  陈维东:这个对动漫品牌的影响有多大我不好说,但是我可以说下我目前几个月感觉,就说有可能又会让我们中国动漫发生一次不能说根本的变化,但是我觉得会近似于此,为什么?就是说我们以前动漫和文化的创造作者是个体,但是传播平台基本上都属于国家,比如说像出版社,杂志社,电视台像各方面的平台。

  那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全新的推广平台,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发现微信也成为平台了,甚至还有现在很多的人都在做自己的APP,移动客户端。那么这时候就是我们自媒体快速的发展起来,这个自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平台了,那么这个平台导致了就是说突然之间我们是不是还需要以前的这些平台,制造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的漫画创造,很多作者,因为我们的APP像移动互联网的支付体系已经很健全很完善了,它自己创造完以后,可以直接在自己的APP上去做发布。那么以前我们所有的这些创造的个体都会要去找到一个统一的发布平台,统一做发布,而现在全部变成松散的。

  那么这个的话,我想就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行业带来可能会很根本的变化,那么想以前我们可能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说像《知音漫客》这个杂志,它的月发行量可以达到五六百万份,为什么?就是有大量的作者和读者都需要这么一个平台来做转换和交流,那么以后的话可能更多的就是作者通过自己的APP和自己的粉丝群直接做互动交流了,那么这时候的品牌到底是需要在很好的建设,还是需要进入到个性化时期,我觉得这个我们需要观察。那么可能随着这个发展的话,我想移动互联网会对我们整个行业的推动是巨大的。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做任何一个品牌都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过程当中,尤其是我们的动漫产业需要一个大量的投资,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打动我们国内的一些投资者去进行一个长期的投资呢?

  陈维东:这个要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觉得不好回答,为什么说呢?我们可以很容易调研出来,我们的读者需要什么。但是有时候我们真的摸不准,我们动漫行业的投资者想要什么,它是想要文化,还是它说想要一个读者喜欢的内容,还是说它想要一个快速投机,快速挣到钱的一件事情,拿不准。

  主持人:那您认为,在这个动漫产业当中,什么样的一种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作品呢?

  陈维东:如果是站在我作为一个作者和运营的角度来讲,首先我就是要符合时代,其次是要符合当今的读者所喜欢,一定要读者喜欢,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第三个一定要有创造者发自内心的表达和创造,如果创造者不发自内心,那读者就不会有感动,读者就不会有喜欢。还有一个,有时候我们的作者会发自内心,但是很自我,不关心读者喜欢不喜欢,所以我想的话,这两者可能一定要读者喜欢排前面,作者发自内心排在后面,符合时代的审美排在第一位,所以我说这个是三个顺序。

  再有一个,我认为一定要是符合正向的,符合大多数这种文化,审美,价值观正向的。如果说做一些非正向的,那种讨意识的读者的这种偏好和喜爱,我觉得可能会有一点小成功,但大成功很难。

  主持人:陈老师,最后还想问您一个问题,最近国家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的意见,那您认为动漫品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怎么来和其它的产业进行一个很好的融合呢?

  陈维东:刚才您说这个如何进行动漫和相关产业的融合这个话题,我觉得是非常急迫的,也是非常需要的,而且这个政策出台,可能会推动整个动漫产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我们传统的动漫产业有点过于狭窄,都是一些动漫的爱好者,包括一些可能动漫爱好者成长完以后,成为了创造者,这个圈子越来越窄,但实际我们再往深的看,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动漫它跟相关产业的一个融合度已经非常之高了。比如说我们现在的3D动画,很多高科技的比如说航天,像医学,像这种考古保护方方面面的,它都需要这种3D的动画技术,去呈现它。那么想我们现在的电影,有真人电影和虚拟的这种3D人物的电影融合程度也非常之高了。

  另外一个就动漫是一种表现形态,像我们以前的动漫更多为了娱乐漫画服务,娱乐动漫服务,像现在动漫能为学习服务,可以把大量的这种教育这个东西相互进行接。包括我们最近也在谈动漫,能不能为社会方方面面比如说做一些宣传,做各方面的工作,那我想这个可能会对于动漫的思想把外延整个打的更加宽阔。如果说我们动漫的人员,动漫的从业人员,创造人员和精英人员,真正去来理解与相关行业和产业相融合的这么一个,不管是政策也好,还是理念也好,我觉得会从根本上来改变动漫产业今天的这种窄小这个局面。

  如果说我们要说把动漫和相关产业如果进行这么一个融合,其实就说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美好的一个未来,这个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讲,提出大动漫产业观。其实也是在基于这种正常环境和基于文化理念的一个基础,只不过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一点点的遗憾,就说我们很多动漫从业人员,每天伏于案头,可能对于这种理论,对于这种产业发展的趋势的研究和理解可能还没有达到一个更高的状态。

  主持人:好的,谢谢陈老师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也祝福中国的动漫产业,谢谢。

  陈维东:好的,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更多消息请直接关注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