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舆情:
电视综艺节目扎堆喜剧真人秀 谁笑到最后?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继音乐选秀、亲子秀这些综艺节目大热之后,喜剧类节目又接棒成为各家卫视的新宠。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各家卫视已新推出喜剧类综艺节目近10档,而年内还有多档类似节目将要开播。

 

  老百姓真的需要如此多的喜剧真人秀节目吗?小编认为不一定,这么多的喜剧真人秀,真正有好口碑的没几个,迎来的更多是质疑声,我们不得不怀疑,太多的喜剧类综艺节目扎堆电视屏幕,会不会让人倒胃,而最终毁了这一节目类型。

“喜剧大餐”来势猛 观众买不买账?

  网友整理出的近期电视节目的 “一周喜剧菜单”显示,到目前为止,已有江西卫视 《谁能逗乐喜剧明星》、辽宁卫视《新笑林》、贵州卫视《非常欢乐》、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浙江卫视《中国喜剧星》、湖南卫视《我们都爱笑》、东方卫视《笑傲江湖》七档全新喜剧节目,分别在周一至周日播出,一周天天不落空。
 
  这么多喜剧节目,观众买不买账?上周的省级卫视收视前十名中,东方卫视 《笑傲江湖》、浙江卫视《中国喜剧星》、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湖南卫视《我们都爱笑》等喜剧节目占四席,这也证明了喜剧类节目不俗的观众缘。
  
  《笑傲江湖》副总导演田芳:去年歌唱类节目井喷,管理政策一出台,对题材有很多的限制,鼓励原创,限制引进。比较之下,喜剧节目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所以大家都来做。
 
  一位观众:平时上班压力挺大的,下班会选择看一些喜剧类的节目放松一下,挺好。在职场压力倍增的环境中,人们渴望找到缓解压力的方式,而以欢笑解压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今年喜剧真人秀扎堆出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真人秀做到现在,很多资源都挖掘过了,因为选秀是有周期性的,而喜剧真人秀这个点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今年大家都想到这一点,这不奇怪。第二个原因,喜剧是一个永恒的题材,跟唱歌差不多,但它有独特性,创意、表演都不容易,难度很高,所以得不断有创新。喜剧最难的,不在表演,而在创意上。

 

 


  中国经济网小编有话说:自从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上星”以后,模仿现象便不断上演。一种类型的节目火了,马上有类似节目出现,直看得观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电视节目需要竞争,不能一枝独秀,这是客观规律。但是,同一类型的节目有几档即可,如果各电视台都搞,而且又大同小异,这就不是竞争、百花齐放的问题,而是跟风,模仿,人云亦云了。

喜剧真人秀:拼评委越拼越大牌 该有创意呢?

  喜剧真人秀《笑傲江湖》播了大半个月,不知道来自四面八方的搞笑高手能不能把您逗乐、被您记住,但评委席上的冯小刚、宋丹丹等等,相信已经引起了您的注意。很多观众说想不到冯小刚会愿意当真人秀评委,而如果不是蔡明在《出彩中国人》里先玩一把,相信人们看到宋丹丹坐上评委席,也会跌眼镜。

  

  早在去年夏天音乐选秀井喷那会儿,媒体已经注意到选秀评委越来越大牌、越来越抢戏这个事实。超女快男时代的评委席,是过气艺人、二三线小咖寻找突破口、打翻身仗的捷径,柯以敏、黑楠、杨二车娜姆、包小柏,凭着一条“毒舌”,就此跻身“一线”,与比他们身价高得多的“当红偶像”争夺着曝光率和版面。

 

  卫视上演的“疯狂喜剧”,让国内资源有限的喜剧明星变得更为紧缺,笑星们都成为各大卫视争相抢夺的香饽饽,身价也自然水涨船高。各家卫视为抢喜剧大腕打得不可开交,赵本山、郭德纲、宋丹丹、潘长江等纷纷现身于各档节目中,目前英达就坐镇了两档喜剧节目,而巩汉林拒绝了好几家电视台的邀约后,仍在北京、浙江两家电视台当评委;就连喜剧导演也成为“抢手货”,王晶和冯小刚都先后坐上了评委席。“喜剧之王”周星驰更是被各大卫视疯抢,身价一度飙升逾千万元,不过目前尚未有卫视能够成功邀得星爷出山。

  

  当代生活报记者莫璇:评委之争一旦开闸,各节目的赌注就得加码——谁请到的腕儿大,谁的节目就在起跑时先赢一个身位,因为在观众还不知道节目好不好看、能推出什么选手的时候,话题永远都从明星身上开始,你请的明星话题多,你就能率先在媒体版面上占个好山头。

  

  《我为喜剧狂》节目组工作人员:不同于歌唱类选秀节目,喜剧类节目的导师或评委至关重要。“首先,一定得是有一定资历的喜剧表演者,才有资格担当;其次,喜剧节目的导师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在观看选手表演后,及时做出自己的判断,看出选手的潜力;再次,导师之间的搭配也很重要,要有互动放得开,才能为节目制作笑点。

 

  中国经济网小编有话说:真人秀节目中的评委选择确实很重要,但一部好的综艺节目,不应该全是评委大牌带动节目名气,小编认为,真正好看的节目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创意,不能人云亦云。

满屏尽是逗你笑 能够逗乐观众就是最好的?

  著名导演&演员英达:不可能按照一个标准去评判喜剧真人秀节目的好坏,碰到我能笑的我就笑了。我觉得国内喜剧跟国外的喜剧水平现阶段可比性很小,因为中国没有什么情景喜剧,国外没有什么相声,国外好的喜剧全都在情景喜剧,而我们中国好一点的喜剧都保存在相声,几乎没有第二种形式,小品根本就不是,滑稽戏完全就是新剧种,没戏。

  

  湖南卫视《我们都爱笑》的制片人刘建立:实际上,我们是无法严格界定喜剧的,但喜剧的形式不管如何变化,其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怎么样逗乐观众。不管是传统的喜剧模式,还是创新的表演形态,能够逗乐观众我觉得最重要。目前喜剧人才的培养,国内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培养模式。但就我们的节目来说,人才的培养分外力和内脑两个部分。外力就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进行专业培训;内脑就是在做节目过程中,编导和工作人员会总结适合自己的经验,以便于更好地表演。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说相声就在喜剧范畴之内,做喜剧还是跟专业有关系,我能力一般,但还能凑合,当导师还是能完成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宋维才:中国综艺节目跟风模仿、一哄而上的现象由来已久,但题材相同的节目观众真正关注的可能只有两三档,大部分跟风之作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与音乐选秀节目相比,喜剧节目其实更难做,市场也更难养活多档节目,因为除了选手、导师,它还必须有足够的原创作品。新创作一首歌曲可以被反复演唱许多遍,可以被不同的歌手在不同场合演唱,而一个喜剧“包袱”一旦被用过一次,就很难再用到其他喜剧作品中了。这就要求这些喜剧栏目或者说支撑这些栏目的各类喜剧创作队伍必须有强大的节目原创能力,而这,也正是当下文艺界最欠缺的,马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匮乏就是这种原创能力欠缺的最直接体现。

 

  网友阿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如果再不努力铲除这种同质化的顽疾,改变这种病态的繁荣与恶性竞争,最终只能走向单调与枯竭,只能让观众反感,失去观众的支持。

 

  中国经济网小编有话说:这轮喜剧类综艺节目也在努力错位竞争,如有的节目专业性更强,有的则主要打造草根选手;有的以完整的喜剧作品为主,有的则是几十秒的小表演,可收视竞争的压力、创新能力的不足却让各家卫视并不敢在题材上冒险,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一直以来的同质化在这轮喜剧风潮中没有丝毫改变。

总结:

  对于眼前此起彼伏的喜剧类节目风潮,我们在尽情享受的同时,也不能不提请相关部门的注意,同一类型的节目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喜剧类综艺节目开始风行,这是一种必然,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节目的质量。如果不能带给观众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还不如不办或少办。“超级女声”选秀,造就了李宇春、周笔畅等歌手;“中国好声音”选秀,造就了吴莫愁、平安等歌手。那么各电视台层出不穷的喜剧类节目,能造就出多少笑星或喜剧表演者呢?这,无疑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各大喜剧节目必杀技:拼导师 抢选手 比创意

  必杀技1:天价请导师

 

  随着喜剧节目的井喷,喜剧人才也成为各电视台争相邀请的对象。物以稀为贵,目前能够担当喜剧类节目导师的明星寥寥可数,因此他们的身价自然不菲。去年11月份,很多喜剧节目在筹备阶段争相邀请“喜剧之王”周星驰,有传其导师身价飙至1800万。

 

  不过,大咖本身的话题性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节目的关注度,因此各电视台在导师阵容上也不惜大放血:《超级笑星》由香港导演王晶和蔡明联袂担任节目“主裁判”,大兵、杨议、赵世林、大山等担任“裁判团”成员,浙江卫视《中国喜剧星》请来了英达、牛莉、李立群、曹云金坐镇导师席,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则请来了谢娜、郭德纲、英达担任导师……而刚刚加入战局的《笑傲江湖》的导师阵容堪称史上最强:冯小刚、宋丹丹、吴君如、刘仪伟。有传言称冯小刚现在的身价是2000万,而宋丹丹、吴君如、刘仪伟身价也不容小觑,可以说《笑傲江湖》是史上最贵导师阵容。

 

  必杀技2:疯狂抢选手

 

  如果导师不太耀眼,能有一些比较出彩或出位的选手也能为节目吸睛不少。喜剧节目难做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喜剧人才缺乏,而喜剧节目的“井喷”更让喜剧人才严重“供不应求”,尤其是有才又有故事的选手更成了各大电视台争抢的香饽饽。

 

  于是为了拉拢优秀喜剧人才,各家节目也陷入“疯狂寻人模式”——走遍全国、一对一地面试无数选手去找人,据了解,《笑傲江湖》当初光找能够模仿赵本山的就找了三四十个,或者抬高价码和其他节目组抢人,甚至有节目组派间谍从其他节目录制现场挖“墙脚”,而编导给学员承诺名次、私下拉票等事情也时有发生。

 

  必杀技3:用心做创意

 

  当然,也有一些节目不愿意把大部分成本花在导师身上,也不寄希望于奇葩选手,而是力图在节目的创意上取胜,比如央视的《谢天谢地你来啦》、湖南卫视的《我们都爱笑》、黑龙江卫视的《爱笑会议室》等情景表演类节目。这些节目所请的嘉宾也并非天天占据头条的话题人物,但从演技上看绝对是实力派,而且节目组在前期故事的编排、场景布置等方面都特别用心,比如央视的《谢天谢地》,很多看似在十尺见方的舞台上不能实现的场景都成功实现,让观众耳目一新,单元剧故事虽然简短,但总是出其不意、一波三折,而嘉宾在未知的情境下完全即兴的表演也常常让现场观众笑得合不拢嘴。

【更多精彩】欢迎添加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人:成琪  电话:010-83512266-8329

            E-mail:chengqi@mail.ce.cn

责任编辑:张晓晔  电话:010-83512266-8590

            传真:010-83543336

微博:http://e.weibo.com/cewenhua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