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舆情:
鼓浪屿拟以门票限客 景区超载困局求解
    日前,网传为调控游客流量,鼓浪屿拟推出类似“菜单式”门票,没有选择景区联票的游客,需购买“1张船票加1个或2个以上景点门票”。对此,厦门鼓浪屿管委会5日回应说,鼓浪屿没有限客的执行方案。7月3日上午,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梁怡新参加厦门市政府网在线访谈时,介绍了鼓浪屿对“限客”和“票制”的设想建议,这些设想建议需经省、市批准后才能确定。他还表示,这两者的主要目的是调控鼓浪屿景区游客流量,“对象主要是游客”。  

    2009年起,各界对于鼓浪屿“限客”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限客”的具体措施却悬而未决,频频“难产”。此番“收费”虽在意料之中,却也引发人们思考:限流,只能靠收门票吗? 小编认为,尽管鼓浪屿官方称“尚无限客方案”,但从鼓浪屿“景区承受力严重透支”的实际状况来看,限客仿佛已成定局。然而,从种种迹象表明,与其说是限客方案还不如说是“门票拒客”。这是一种景区惯用的手段,表面上下“逐客令”,实则逐利。

鼓浪屿旅游设想“全年限客”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鼓浪屿上岛1136.66万人次,去年10月2日单日上岛人数突破12万人次。而根据今年3月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估算的鼓浪屿理想数值为日容量为1.3万人次,年容量500万人次,极限日容量3.9万人次,年容量1400万人次。据此,目前鼓浪屿客流已远超合理,直逼极限。持续暴涨的客流不仅仅影响了岛上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对鼓浪屿的风貌建筑和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垃圾污染岛屿和海域,传统建筑被随意翻修破墙,原本宁静祥和的鼓浪屿人满为患、商业气息浓重、格局混乱。 

    对鼓浪屿进行过度商业开发,造成景区内“两极分化”:一方面,因为鼓浪屿变成了“烧烤岛”,生存环境急剧恶化,鼓浪屿的“岛主”们开始逃离;另一方面,游客蜂拥而至,创造了单日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的历史纪录。

    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梁怡新表示,设想对鼓浪屿实行“全年限客”,同时启动收费。目前计划的票制形式分为鼓浪屿景区公共基本景点联票和鼓浪屿景区公共基本景点菜单自选票种。其中,鼓浪屿景区公共基本景点菜单自选票种即“船票+6种鼓浪屿公共基本景点门票之一”,6种景点门票由游客自选其中一种,即完成购票。未选择景区联票的游客进入鼓浪屿景区时,必须购买一张含船票在内的、至少包含1个或两个以上旅游景点的景区公共基本景点门票。


      小编有话说:鼓浪屿官方透露“菜单式”门票方案引起了人们对鼓浪屿关注。鼓浪屿景区承受力严重透支,旅游者们的有些“不文明行为”也为这些文化遗产填上了不光彩的一笔,景区领导设想要“全年限客”的方式来维护岛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景区环境也在情理之中。

拟推“菜单式”门票限客 6种票型必选其一

 

     可能的6种票型为:合并门票+轮渡船票;日光岩门票+轮渡船票;菽庄花园门票+轮渡船票;皓月园门票+轮渡船票;风琴博物馆门票+轮渡船票;国际刻字馆门票+轮渡船票。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梁怡新表示,具体以哪一种门票形式进入鼓浪屿,需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确定,其中听证环节不会缺少。

    除有限卖票控制单日流量外,拟采取单日限量网上预约售票和窗口实地同时发售票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术调控。流量控制方法是:当日景区游客达到控制流量指标时,即行启动游客流量控制。初步考虑是,当单日进入风景名胜区游客人数达到控制流量时,发布红色预警开始限客,即时停止出售景区门票和轮渡船票;当日一旦启动限客措施,厦门轮渡只开启市民交通船只;厦门至鼓浪屿停止运送游客;鼓浪屿至厦门游客航线视游客返回流量安排航班次数。

    小编有话说:因急功近利、过度开发致景区“受伤”,鼓浪屿景区并非先例。景区“超载”确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好比汽车超载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一样,同时旅游者们在“超载”的景区也无法享受到文化遗产带来的身心愉悦。所以,景区“超载”的现象必须遏制。如此看来,“景区限客”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但是否只能依靠门票来调控景区人流问题,还有待考证。

“门票拒客”不如“预警限客”

 

     “门票拒客”不如“预警限客”。不可否认,景区限客,每天会有许多游客因拒绝进入而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然而与景区可持续发展和游客生命安全相比,这暂时的不公又算得了什么?

    景区“限客”,不能寄望于景区管理者的自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尽早制订景区“限客”预警制度,根据各景区的特点和承载能力,给每个景区设置一个容纳游客的上限,一旦有景区突破这个上限,出现违规“超载”现象,立即发出预警,并向其发出“限客令”,对于预警之后仍顶风“超载”的景区,实行重罚或强制限客。同时,发挥价格调节作用,通过节日涨价、平时降价等方式,去限制和分流游客量。特别是,一些相对较冷的景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营运模式的创新,谋划一些活动项目、游客参与性的项目以及积极的消费项目,去吸引和分流游客,扭转有的景区“撑死”、有的景区却“饿死”的不良局面。

 

    小编有话说:鼓浪屿景区的“超载”问题的确亟需解决,但捆绑式的“门票经济”是否就是解决问题的良剂呢?其实不然,“门票拒客”的方式一旦推行,或许会引起游客的不满情绪。为保证游客乘兴而来、乘兴而归,不如将“门票拒客”变为“预警限客”。这样的方式更多了一份人文关怀也能将人流分散到其他景区,从而扭转有些景区“人满为患”的现实状况。

鼓浪屿景区官方称:尚无限客方案

 

    鼓浪屿管委会说,现在网上讲的有些是乱猜测、放大的,有些媒体报道的方案只是在线访谈时“举的例子”“打的比方之一”,并不是最后的定论。

    负责人特别强调,鼓浪屿控制游客流量的出发点是保护景区,改变目前游客多、商家多,景区内拥挤、嘈杂,混乱无序的状态。 

     小编有话说:据测算核定,7月份以来后,鼓浪屿游客继续增加,日游客约在4万-5万人,动态市民约在2万-3万人,合起来日均上岛客流约为6万-8万人,远远超过日均3.9万人次的极限客流量,鼓浪屿承受能力处于过度透支状态。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景区限流”势在必行。

总结:

    人们外出旅游,更多是追求一种身心愉悦。而景区“超载”的现象也日趋严重,鼓浪屿景区承受力已经严重透支。在这种的情况下,“景区限流”的确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但是否只能依靠“门票经济”和“一票制”的方式来调控景区人流?这个方式的确有待商榷。
鼓浪屿的艰难收费限客之路
    早在2009年,鼓浪屿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文化保护研究所,为鼓浪屿编制《鼓浪屿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申报文本》及《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纲要》。上述两项申遗文本首次指出鼓浪屿的合理日游客数为15000-27000人次。2010年,鼓浪屿出现爆发式增长,年接待游客量猛增至750.57万人次。11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在问询政府部门时,直言“鼓浪屿上岛人数过多”,“强烈呼吁限制上岛人数”。

    2012年1月9日,厦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润虹宣布拟从7月起实行“一票制”,每日限客约7500人。消息甫一传出,迅速被外界热议,有支持有反对。然而7月未到,当年5月9日,鼓浪屿管委会称“涨价”和“限客”均为虚假消息,“一票制”改革尚未确定方案。

    今年1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始施行,在鼓浪屿核心区实行游客总量控制的限客设想开始有法可依。今年春节黄金周,鼓浪屿继续实行预警措施,当上岛游客达到5万人次时,发出黄色预警;当上岛游客超过6万人次时,发出红色预警。5月20日,《海峡导报》发起了“鼓浪屿是否执行限制游客数量”的投票。一周的时间里,有超10万人次参与了投票,近八成读者赞成鼓浪屿限客。

    7月3日,鼓浪屿官方透露“菜单式”门票方案再度引发人们对鼓浪屿关注。
其他景区限流招数
    收费一族代表: 

     凤凰古城

    “中国最美的小城”凤凰古城多年来游人如织,对当地传统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今年4月,凤凰古城开始对游客收取“打包式”148元的门票,正式告别“免费时代”。一个月后,凤凰古城游客数量大幅下降,古城内商户受到严重影响,生意惨淡。与凤凰相比,过度负荷的鼓浪屿计划收费并不遭到普遍反对。

     2002年起,武汉大学樱花开放时节门票价格定为10元。十多年后,学校将门票价格调整为20元。校方称,涨价主要是限制人数。但上涨的“赏花成本”并不能拦住游客的热情,花季来临,仍有数万游客慕名而来,单纯涨价对限客意义不大。

    定员一派代表: 

     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1年“五一”小长假,故宫博物馆首次试行总量限制、旅行社提前购票等限流、分流措施,每天接待观众限制在8万人次。当年“十一”故宫同样限额接待游客。今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将采取大型旅行团强行网络购票和对文物脆弱点设人数上限方式限流。 

     香港迪士尼乐园

     2005年香港迪士尼落成迎客首日就通过限量发售门票方式限客。 2006年,除圣诞、元旦和三大黄金周以外,香港迪士尼新增4月14日至4月21日、5月4日至5月6日以及9月12日时间段,只有持印有当天日期门票的游客才能入内。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人:成琪  电话:010-83512266-8329
                     E-mail:chengqi@mail.ce.cn
责任编辑:刘晨  电话:010-83512266-8119
                    传真:010-83543336
微博:http://e.weibo.com/cewenhua

更多>>